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由安托万-洛朗 拉瓦锡编写的《科学素养文库 科学元典丛书:化学基础论》全名是《以一种新的系统秩序容纳了一切现代发现的化学基础论》。该书已被人们将它与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起列为世界自然科学的 三大名著 。它的出版是化学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氧化理论的建立造成了一场全面的 化学革命 ,《化学基础论》正是这场革命的结晶,是拉瓦锡自己对他的发现以及他根据现代实验所创立的新理论思想的阐明。
本书内容极其丰富,由文字、图像两部分构成。 文字部分:包含六个部分,分为导读、上篇、中篇、下篇、附录A、附录B。上篇为居里夫人的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中篇为纪念已故丈夫皮埃尔 居里写的《居里传》;下篇为《居里夫人自传》 ;附录A为居里夫人获得的各种荣誉介绍、居里夫人的生平年谱和她的论著目录,包括诺贝尔奖金授奖辞、诺贝尔奖金获奖演讲辞 、居里夫人生平大事年表、居里夫人的论文和著作、居里夫人获得的奖励和荣誉;附录B 介绍了居里夫人与中国的关系,包括居里夫人的中国研究生施士元的几年文章《我的恩师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女儿伊伦娜(Irene)的研究生钱三强的回忆文章《我与约里奥 居里夫妇》。 图像部分:精心选配了一百多幅彩色和黑白插图,每一幅插图均配有详细的图注。这些图片展现了居里夫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波义耳(1627-1691)1661年出版了名著《怀疑的化学家》,标志着近代化学开始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波义耳反对当时"炼金术"派的"元素"观,提出了接近于近代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区分了化合物和混合物。他把实验方法引入化学研究之中,主张化学要建立在大量的实验观察基础上,对物质的化学变化要进行定量研究,从而开创了分析化学的研究。他引入了"分析化学"这个名称。恩格斯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化学是什么?》从化学名称的由来、什么的化学和化学的什么、化学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化学是能源的开拓者、化学是材料的研制者、化学是环境的保护者、化学是美好生活的创建者、化学是新兴产业的支撑者等方方面面阐述了化学和人类社会生活的关系及化学学科的价值。 作者将讲道理和摆事实结合起来,把社会生活中耳熟能详的例子从化学角度进行了科学分析,指出其正误,使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能将之应用于实践。 全书文字流畅,通俗易懂。
道尔顿(1766-1844)是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化学哲学新体系 》是其代表作。全书分两卷三部分,一卷的一部分出版于1808年,着重论述物体的构造,阐明了科学原子论观点及其由来。第二部分出版于1810年,主要结合丰富的化学实验知识,运用原子理论阐述基本元素和二元素化合物的组成和性质。第二卷出版于1827年出版,金属化合物及合金的性质,对原子论作了进一步阐发。尽管"原子论"是一种古老的学说,但在道尔顿之前,没有一个人将其用于揭示化学变化的奥秘。事实证明,如果没有道尔顿将臆测的原子假说变成科学的原子论,化学将仍旧是一堆杂乱无章的观察材料和实验的配料记录。道尔顿使得化学从此成为一门科学,迈入了近代化学的新时期。因此,恩格斯称其为"近代化学之父"。
以近代有机化学之父李比希为代表的德国科学界,使德国在19世纪迅速走上了工业化之路,成为欧洲的科学中心,为德国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李比希文选》收录了李比希的重要演讲稿,并附几篇划时代的论文,图文并茂,展示了一个科学英雄的时代和一个大国的崛起之路。
本书是一位向导,将带领读者周游化学元素世界。书中主要内容包括神奇的元素周期表、第1号元素氢的故事、碱金属的故事、碱土金属的故事、“硼友们”的故事、神奇的“碳家族”、氮和它的“兄弟们”、伟大的“氧家族”、个性鲜明的卤族元素、常见的金属元素、神奇的稀土金属、宇宙特物锕系金属、奇妙的惰性气体、元素杂谈,共14章。本书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审美性于一体,书中生动形象的文字描述和精美的图片巧妙结合在一起,使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体验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
本书是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化学反应工程的课堂教学编写的,包括化学反应动力学、反应器流动特征、反应器热稳定性等化学反应工程基本内容,还包括聚合反应过程、生物反应过程、气液固三相催化反应器、膜反应器、微反应技术内容。本书注重反应工程的基础概念和定义,利用反应工程基础原理对反应过程进行分析,淡化数学模型分析求解,加强对催化、反应及相关化学基础的介绍,丰富化学反应工程的实例,增加数值求解方法的练习和例题。在编写过程中重视科学分析方法、重视反应工程发展趋势、注重基础理论教学。本书引入复杂体系实例分析和计算机求解案例,利用实际例子进行分析和引导,对涉及的相关知识尽可能引用准确的专业定义和解释。
本书是在四川大学化工原理教研室总结近三年使用本书(第一版)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修订再版的。修订版以简明而不失系统性的“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现象”基础为开篇,以不多的篇幅阐明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原理、建模以及与工程实际问题相联系的方法。以此为基础,在单元操作各章中系统介绍各类化工单元操作过程原理、设计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装备的结构特性与操作要点等,前后各章融会贯通。本书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主要内容包括: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与流体中的传递现象、传递过程基本方程、流体输送与流体输送机械、颗粒-流体两相流动?颗粒-流体非均相物系的分离搅拌、传热和蒸发。每章末附精选的习题。
1966年,它是一个有趣的点子。1985年9月,它是一个用黏胶带粘起来的纸球,是6天激烈的科学讨论和一个灵感的结果。5年后,它终于成为现实:一个由60个碳原子组成的完美对称的足球状分子,名叫巴克明斯特富勒烯。这个新的分子是碳 家族 除金刚石和石墨外的新成员,它的发现刷新了我们对这一为熟悉元素的认识。它宣告诞生一种新的化学、一系列新的高温超导体和一些全新的 大碳结构 建筑设计概念。1996 年,本书主人公克罗托、斯莫利和柯尔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人类为何至今才发现碳的这种新形态?太空中有富勒烯吗?富勒烯及其衍生物在超导、纳米领域的卓越性能是否会引发一场产业革命?这一连串耐人寻味的问题,尽在这部颇有戏剧性的富勒烯的意外发现 史话 之中。本书十分真切地讲述了科学发现如何得来、科学创新如何作出。文字通俗而富含哲理,
本书从教学设计的一般原理切人,通过化学教学设计的策略与模式的展开,给出化学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及其案例,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本书以较大的篇幅从化学教师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口语技能,体态语技能和书面语技能的设计、实践、对策、评价入手,深入浅出地对化学课堂教学过程的导人新课、提问技能、课堂调控、实验演示与结束课技能做了重点阐述。从使用者易学易用的角度出发,注重原理与实例相结合,并配有测量与评价量表以及一定量的实践练习。
《化学基本观念教学概论》一书是对中学化学课程育人价值和育人方式的深入探索,是作者20多年创新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本书认为,中学化学课程应超越碎片化的知识学习和孤立的技能训练,以培养思维、发展观念为价值追求,帮助学生在深入理解化学学科特征的基础上获得对化学的总观性认识,即化学基本观念。帮助学生形成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整体认识是中学化学课程的核心育人目标。本书不仅从理论层面剖析了化学基本观念的内涵、特征与形成过程,系统确立了化学基本观念的发展进阶,同时结合真实生动的教学案例阐明了在中学化学实施 观念建构 教学改革的策略和方法,为 观念建构 化学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提供了操作性强、实用性高的实践指导,进而为全面发挥化学课程的育人价值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指引。
本书基于化学教学特征与中学化学教学目的,以学习论、系统论、传播理论及化学学科观念、方法和特征为基础,以提高化学教育类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化学教学设计意识与能力为主旨,对化学教学设计的理论、化学教学设计的过程与学案设计、化学教学设计展望以及化学教学目标、化学教学内容、化学教学活动、化学教学情境、化学教学实验、化学教学设计中评价环节、化学教学媒体等化学教学设计子环节进行系统分析与阐述。全书共十章:第一至三章从总体上为化学教学设计搭建基本的概念与理论框架;第四至十章以“理论+案例+分析”的方式详细阐述化学教学设计中七个子环节设计的过程与原则。通过理论与案例分析,帮助读者从理论的角度认识、理解化学教学整体与子环节设计的过程以及化学教学设计的具体方法等。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波义耳(1627-1691)1661年出版了名著《怀疑的化学家》,标志着近代化学开始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波义耳反对当时"炼金术"派的"元素"观,提出了接近于近代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区分了化合物和混合物。他把实验方法引入化学研究之中,主张化学要建立在大量的实验观察基础上,对物质的化学变化要进行定量研究,从而开创了分析化学的研究。他最早引人了"分析化学"这个名称。恩格斯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波义耳(1627-1691)1661年出版了名著《怀疑的化学家》,标志着近代化学开始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波义耳反对当时"炼金术"派的"元素"观,提出了接近于近代的化学元素的概念,区分了化合物和混合物。他把实验方法引入化学研究之中,主张化学要建立在大量的实验观察基础上,对物质的化学变化要进行定量研究,从而开创了分析化学的研究。他引入了"分析化学"这个名称。恩格斯对他给予了高度评价,指出"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第三版)系统介绍了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分析基本原理、仪器性能和在各领域的实际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概述、ICP光源的物理化学特性、ICP光谱仪器、光谱分析原理、ICP光谱分析的应用、ICP光谱分析中的样品处理、端视ICP光谱技术、专用进样装置与技术、有机化合物的ICP光谱分析、ICP光谱仪器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微波等离子体光谱技术及应用、电弧光源和火花光源光谱分析等。《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分析》(第三版)适用于化学、化工、食品、环境、农业、医药、材料、地质、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分析工作者参考阅读,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用书和专业培训班的教材。
根据中国科协《关于开展学科发展进展研究及发布活动的通知》(科协学发[2006]27号),中国化工学会承担了《化学工程学科发展报告(2006—2007)》的研究、编撰任务。本报告由中国化工学会石油化工专业委员会和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负责具体实施,并邀请了中国石化股份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谢在库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 鉴于化学工程学科是一个范围很广的学科,本次研究选择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萃取分离工程、化工系统工程、生物化工、煤化学工程、石油化工、聚合物工程、化学工程基础、微化学工程与技术、过程工业作为报告的重点,将精细化工、无机化工等其他分学科作为下一次研究的内容。由于《化学工程学科发展报告(2006—2007)》是中国化工学会承担中国科协下达的“学科发展研究”任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