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上册》是在2005年出版的《基础有机化学》(第三版-上册)基础上修订而成。与第三版相比,在内容和章节上有较大的变动。全书分为基础和专章两部分。在体系上,将采用按官能团分章、按基本反应机理分章和专章描述相结合的编排方式。在内容上,命名、四大光谱将分别单独设章。以便更加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更加合理处理个性和共性的关系和更加注意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专章部分将介绍有机化学和相关学科发展的新成就。每章末附有本章的指导提纲和中英文对照词汇等。 《基础有机化学(第4版)上册》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化学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其他院校有关专业和对有机化学有兴趣的读者选用。
本书是山东省有机化学精品课程和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配套教材,是为了适应新时期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编写的。本书按官能团分类,采用脂肪族和芳香族混编体系,以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反应为基础,强化结构与性质的构效关系,将各类有代表性的有机物结构特征、反应规律和反应机理紧密地结合起来讨论。在内容上进行整合,将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在第2章详细系统地讨论;增加元素有机化合物的内容(包括硼、硅、磷、硫),以顺应学科发展的需求;引进绿色化学的概念和成功实例,在有关章节中增加一些与各类专业有关的化学知识。本书配套视频资源,可下载“爱一课”APP后扫描页码观看重点、难点讲解视频。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 化学专业和应用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 中有机化学部分的要求选材编写。包括:绪论,分子的结构与性能,烷烃和环烷烃,烯烃,分子的手性,炔烃,芳香族化合物,卤代烃,醇、酚和醚,醛和酮,羧酸,羧酸衍生物,含氮化合物,糖,氨基酸、肽和蛋白质,核酸,有机合成设计,绿色有机化学。第1~第16章均有习题,书末附有有机化合物中文名称中的构词成分和系统命名通则、主题词索引、西文(中文)人名索引、英文缩写词及其含义、希腊字母及其含义五个附录。 本书可作为化学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有机化学的教材或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有关科研工作者参考。
本书将有机单元反应原理及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技巧巧妙地融为一体,既讲述了有机化学单元反应,增长和缩短碳链的方法,碳环的形成及破裂,官能团的引入、除去与互变,合成的导向等问题,又讨论了有机合成的方法设计(逆合成、合成子法等)。最后介绍了不对称合成及绿色有机合成。 本书内容新颖,可供高等院校化学、应用化学、化工、材料、生物、药学、环境等专业作为有机合成课程教材,也可供有机合成、药物化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覃兆海、马永强编著的《有机化学》以烃为主体,以各类元素的取代为主线,重点介绍了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硝基化合物、膦、硅烷、金属有机化合物等)的结构特点、性质变化规律以及应用等。另外,还对有机化学中的某些重点领域,如现代物理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对映异构现象、糖化学、蛋白质化学、杂环化学、周环反应、萜和甾体化学等均以专论的形式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本科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入门教材,也可作为研究生及科研人员案头的参考书。
《有机化学》是国家精品课程 有机化学 配套使用教材,也是作者积30多年有机化学教学经验和体会编写而成。主要的图和反应式都尽量采用双色显示,对关键位置进行标注,以求达到更加直观、切中要害的效果;对抽象难懂的文字内容也尽量附加图示,使复杂的内容简明化。配有数十个动画链接,使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即可轻松观看。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有机化学》采用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合编体系,主要按照官能团介绍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全书共20章,每章末尾都有本章的知识重点、相关化合物的制备及化学性质小结,并对个别反应较多的章节进行小结,以便于学生快速浏览,熟悉反应。 《有机化学》内容精练、重点突出、注重基础、强化应用,适宜用作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制药、材料、环境、轻工、食品、生物等专业 有机
有机电子学中涉及有机导体和超导体、有机半导体、有机绝缘体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有机电子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半导体等领域,相关的材料和器件的应用研究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本书重点阐述了有机电子器件的材料、器件的制作和原理及所涉及的相关机制问题。主要内容包括:有机电子学的一般性讨论;光化学与光物理,以及有机电子器件中的材料及电子过程等。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光生伏打电池;荧光化学敏感器;有机半导体激光器。 本书适合化学、物理、材料、电子学等领域的研究生及科研人员参阅。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水相有机反应研究的历史、*成果和进展。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烷烃、烯烃、炔烃、醇和醚、有机卤代物、芳香化合物、醛和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共轭羰基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在水相中的各种反应以及水相周环反应。展现了水相有机反应的新理论、新动态和新的应用前景,对有机化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本书可供从事有机化学、绿色化学和化工以及化学生物学的科研人员、教师、研究生及相关行业的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有机化学、精细化工、药物化学和材料化学的高年级学生的教材。
本书精选220种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使用价值的有机人名反应、人名试剂与人名规则。在有机人名反应和试剂方面,除了原始反应和试剂外,对反应、试剂的适用范围、特点进行精练点评,并对其改良方法与相关反应进行追踪。根据反应的类型及试剂的应用,介绍C-C键形成、C-C不饱和键形成、C-X键形成、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环化反应、重排反应等。规则和模型单独列出,大量原始与*的参考文献满足读者进一步深入了解反应。 本书适于有机化学与药物合成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阅读,以及有机合成工作者和相关领域的读者都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第8版教材以上版教材为基础,结合调研反馈意见对原有主体框架适度调整;充实更新近年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内容,对实践案例进行更新与增补;对知识内容进行文字叙述的精炼和合理的图表化;根据本门课程的教学进展和经验积累,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更新补充完善。
在作者许禄、张庆友自身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手性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系统地介绍了手性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的主要方法:基于CIP规则的二维拓扑指数手性扩展、已有某些拓扑的手性扩展及应用、构象独立及构象依赖手性拓扑指数、基于物化参数的手性指数、化合物的形状比较及二维拓扑指数(第4章至第9章)。作为铺垫,第1章至第3章分别介绍了图论的基本概念、有机化合物的空间异构及手性化合物的几何定量。第10章和第11章分别介绍了化合物二维及三维异构体的穷举生成算法,这种算法可用于构效关系研究中样本集的计算机衍生。 《手性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可供化学、生物化学及药物化学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
为了研究工作获得成功并尽力避免实验中的失败,化学家必须了解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的关系。 本书是《合成中的副反应——成功合成设计指南》的续篇,由同一作者写成。上本书主要关注于脂肪族化合物的取代反应,这本新书则聚焦在最重要的芳香取代反应上,其中包括亲核和亲电取代反应,如胺化反应、卤代反应、傅-克酰基化反应及过渡金属催化的芳基化反应等。每一章节不仅介绍每一种反应的适用范围,也揭示出该反应中什么不能被实现。即对于特定起始原料或亲核及亲电试剂的反应能够预见其产生何种副反应。 这本具有鲜明特色的书是化学专业研究生以及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合成化学家们所推荐的参考书。
本书共分16章,首先介绍了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逆合成法与路线设计基本规则、分子的切断和官能团转化、导向基的引入与导向作用、合成子和极性转换、反应的非常规性差异性应用及合成问题的简化等;其次介绍了有机合成常见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自由基反应、官能团保护、环加成反应、碳-碳键的形成、不对称合成以及有机非金属试剂等,使读者更加系统地了解有机合成新反应和新技术;再次,对有机合成大师Corey的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策略的主要内容做了适当的介绍;后,剖析了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六个天然产物的全合成实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有机合成反应与路线设计策略。 本书可作为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应用化学和精细化工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精细有机化工、制药工业及相关产业技
本书精选了800个有机成名反应和270多个成名试剂及2300余条缩略语和5400多篇相关参考文献。对反应的每个条目都给出有实质内容的中英文对照的名称、代表性的反应方程式和尽可能齐全的综述性论文及近期至2008年6月的代表性研究论文;对试剂条目则给出中英文对照的全名、完整的结构式和附有制备实验的代表性论文;对缩略语的每个条目则分别给出完整的中英文对照的名称和结构式。书后有成名索引、主题索引和有机化学学科重要期刊缩写索引。 本书作为一种专业辞书类工具书,可供有机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使用。
本书按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内容丰富,注重介绍有机反应与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并反映当代有机合成的新进展。全书共分11章,第1章为绪论,第2至第3章介绍官能团的互相转变,第4至第6章阐述碳碳键的形成,第7章为重排反应,第8章为官能团的保护和潜在官能团,第9章为不对称合成,第10章为有机合成设计,第11章为复杂分子合成实例。本书在节后附有思考题,各章后附有一定数量的习题,书末附有问题和习题参考答案或提示以及解答这些问题和习题所推荐的参考文献。 本书适合各类高等院校化学一级学科包括有机化学、高分子材料、应用化学、化学制药、配位化学以及精细化工、材料化学、林产化学、农用化学等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作为有机合成方面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有机合成及相关工作的人员自学参考。
本书是吉林大学“十二五”规划教材,吉林省精品课“有机化学实验(非化学专业)”配套教材。本书结合非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特点,以落实学生实验能力和素质教育为编写目的,在内容编排体系、栏目设置和写作风格上力求能够引导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维、主动思考、格物致知。《BR》全书共12章,收录了58个实验项目。内容上分为三个结构层次:一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分列于第1~3章,学生实验项目以基本操作训练为主;二是基础有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制备,包括烃类及其衍生物、醇、酚、醚、醛和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等,分列于第4~9章,学生实验项目以简单化合物制备为主,属综合性实验;三是研究与设计性实验,包括生物有机分子和天然产物的性质和制备、有机化学前沿与创新实验、多步骤有机合成与设计,分列于第10
本书是国际著名有机化学家Eliel、Wilen和Doyle合作完成的新著。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立体化学的基础知识及*信息,力图使读者树立一种系统的立体化学思维方式。全书共分13章,内容包括:结构;立体异构体;对称性;构型;立体异构体性质和立体异构体识别;立体异构体的分离、拆分和外消旋化;异位配体与异位面:前立体异构现象与前手性;烯烃的立体化学罪 环分子的构象;环状分子的构型和构象;手性光学性质;无手性中心分子中的手性。本书翻译忠于原著,行文流畅。 本书可以作为有机化学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研工作者阅读参考。
蛋白质结构功能的研究是从分子水平了解生命现象的基础。本书涉及的知识范围很广,从氨基酸到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及检测方法,酶、膜蛋白、纤维蛋白等的结构功能,酶的催化和动力学,蛋白质的表达、纯化、合成、加工及在细胞中的周转,蛋白质的多样性和蛋白质组学,蛋白质体内外的折叠及蛋白质结构与医学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等。 本书适合作为国内大专院校生命科学领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研究生命科学的相关人员及有兴趣了解现代生命科学的人士阅读。
本书是 十二五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本书分纸质教材和网上资源两部分,吸纳近年教学改革的成果,形成内容互补,构成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全书分6篇18章。第1篇有机化学概论,第2篇烃及卤代烃,第3篇含氧有机化合物,第4篇含氮、硫、磷、硅有机化合物及杂环化合物,第5篇天然有机化合物,第6篇有机合成基础。每章末设习题,书后列索引。《有机化学学习指导》(第二版)、《有机化学电子教案》(第三版)与本书配套发行,三者功能互补,方便教学。本书为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化学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与化工相近的专业选作教材和参考书。
《有机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供药学及相关专业用)》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书分为上下两篇,遵循“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理念,将有机化学基本理论及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和物理性质等内容集中在上篇阐述,下篇以各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为主线展开阐述,强化构效规律,结合反应机质进行论述,并注重与医药学实际应用相结合。 《有机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供药学及相关专业用)》各章均有练习题和综合题,并附有部分参考答案。 《有机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供药学及相关专业用)》可作为药学类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