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处理与可靠性理论(第2版)》系统地讲述了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测量平差系统的误差理论、假设检验和可靠性理论,介绍了当代摄影测量平差在理论和技术发展中的新成就和主要动向。如GPS/IMU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稳健计算机视觉,利用人工智能方法进行粗差的启发式搜索等。书中重点讨论了偶然误差的减少、系统误差的补偿、粗差的检测以及不同类型误差的区分等问题,既有较完整的理论阐述,又有较具体的应用实例。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研究,每章后均列出主要参考文献。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误差处理与可靠性理论(第2版)》,在附录中补充了必要的矩阵代数和数理统计知识。
《测绘学概论》共9章。绪论部分主要讲述测绘学科的概况及其重要作用,介绍现代测绘学科的基本体系框架和相应的内容,展望测绘学科的发展及任务。第 2章~第6章分别介绍了大地测量学、摄影测量学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学五大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的对象和任务。第7章介绍测量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的方法。第8 章介绍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其在测量中的应用。第9章介绍“3S”技术。通过本教材的学习,有助于测绘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事测绘工作的读者对测绘学科及其发展概况、对现代测绘技术的进展及测绘学科研究的内容和任务有全面的初步了解及认识。
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资源的开发,引起了土地的塌陷,道路和建筑的破坏;现代大型建(构)筑物(如大坝等)的施工与运营,会产生变形。当变形超过限度时,危及建(构)筑物的安全;沿海城市地表下沉;海水面的上升危及沿海城市的生存;同时,泥石流及地震的频繁发生,给社会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实现灾害预报和防治的基础工作是开展变形观测和变形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新手段、新仪器的不断出现,如卫星遥感技术、InSAR技术、传感技术、各类电子测量仪器及测地机器人等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变形监测工程;新兴的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GIS理论已成功地应用于变形分析与变形预报。人类在征服自然灾害和地质灾害的斗争中,及时研究和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于变形观测、变形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测绘发展的现状与趋势,研究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对测绘的需求,揭示了新时期测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地位和作用,系统地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测绘发展的总体战略思想、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和任务,以及测绘发展的对策措施等。全书共分九章:测绘发展总体战略、国家基础测绘重大战略问题、公益性测绘的信息服务战略问题、国家重大战略测绘保障问题、区域测绘发展战略问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战略问题、测绘科技创新与人才资源开发战略问题、测绘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测绘发展的政策与法制环境。
本书围绕"什么是地理设计"、"如何开展地理设计"两大核心问题,结合测绘地理信息应用创新和规划设计科学化发展,重点探讨和构架了地理设计的概念内涵,构架了其理论体系与技术体系;针对地理设计的核心构成,对"地理设计数据库"、"地理分析模型"、"地理设计平台"的组成、构建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阐释;结合地理设计主要的潜在应用领域,剖析了外的应用时间,重点分析和总结了作者自身在城乡规划、建设工程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和效果;最后,对地理设计未来的理论与实践发展进行了趋势分析和发展展望。
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工学结合规划教材之一。全书共分12章,主要包括CAD安装、打印及输出,二维图形的绘制,二维图形的编辑,文字输入和表格制作,尺寸标注,块、属性与外部参照,测绘图形图例符号绘制,数字地形地籍图的绘制,房产图的绘制,道路线路工程图的绘制,城市三维立体制图和AUTOCAD 二次开发。 本书不仅可以用于测绘地理信息专业的专业基础教材,还可作为土地管理、建筑工程、地质工程、采矿工程、交通工程程、土木工程等诸多专业工作者的参考书和培训教材。
《空间数据库系统设计实施和项目管理》包含4部分12章内容,具有深入浅出、全面详实、富有启发性的特点。全书从设计、实施和项目管理的视角综合讨论了空间数据库系统的各个关键技术。主要内容包括:空间数据库系统与数据库系统的关系、数据模型和数据建模、空间数据标准和元数据、空间数据共享和数据仓库、用户教育和法律问题、空间数据库实施项目管理、空间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系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 《空间数据库系统设计实施和项目管理》系统、完整地探讨了空间数据库设计、实施与管理等各方面的核心技术,全书结构性好。严谨规范,并给出了作者对空间数据库系统发展趋势的展望,适合高校或研究院所相关IT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城建管理、城市规划、教育和法律等有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作为教材或辅助读物,对于与空间信
本书是论述卫星测高数据处理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专著。全书共分十章。章介绍了卫星测高发的历史、数据处理进展以及在各领域的应用情况。第二章至第四章系统地研究了测高卫星的误差模型及径向轨道误差的时域特征和空域特征。第五章讨论交叉点子差和共线平差的方法及秩亏现象。第六章介绍了整体求解法的解算原理。第七章阐述了卫星测高数据在地球重力场计算中的应用。第八章讨论了卫星测高数据在计算大洋环流、大洋潮汐和海面风浪场中的应用。第九章介绍了卫星测高数据在检测海山和反演无图海域水深中的应用。第十章介绍了Topex/Poseidon测高卫星数据结构及其计算海平面时的取权问题。 本书体系完整、内容充实、理论与实际并重,可供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和海洋学等专业人员和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简单空间关系推理和地理空间结构推理的基本方法,并研究了与此密切相关的渐进式地图综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章说明了空间推理、空间抽象和空间认知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第二章简述了地图综合的定义与研究进展;第三、四和五章介绍并研究了空间关系表达与推理的方法;第六、七和八章详细讲述了地理空间结构的推理方法或计算方法;第九、十和十一章从研究生教学的角度出发,简要介绍和分析了地图自动综合模型与算法、地图自动综合过程的控制策略、地图综合知识的应用方法、地图综合系统的工程设计等已有的研究成果;第十二章研究了人类进行空间抽象的基本规律,以及渐进式地图综合的基础理论;第十三章研究了空间拓扑关系抽象的原理与方法,并总结了在地图综合中空间关系抽象的基本规则;第十四章研究了线状要
《ArcGIS开发宝典---从入门到精通》是为适应当前我国ArcGIS应用开发需要而编写的一本面向不同层次的开发指导教程。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ArcGIS初、中、高级应用开发方法,提供了大量VC++、Delphi、Java、VB、C#、.开发实例。本书快速入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程分四部分,由预备、初级、中级、高级四个层次构成。部分介绍准备知识和简单开发,第二、三部分是教程的主体,分别介绍桌面/嵌入式GIS开发和GIS服务开发,第四部分力求全面介绍各种开发手段,并提供实际应用系统的实现实例。四个部分可以视为预备、初级、中级、高级四个层次的ArcGIS应用开发。
《大地测量学基础》全面系统地讲授了大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测量的基本技术和方法。主要内容是研究地球形状的确定及地面点位置的确定。《大地测量学基础》共分10章,分为3大部分,部分主要介绍参考椭球、大地控制网、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测绘基准等基础理论,为第二部分打下基础;第二部分,介绍由地面观测值归算到椭球面上,再归算到高斯平面上的基本理论及计算,实现了外业观测到内业数据处理的转换;第三部分,主要介绍现代大地测量技术及应用,各章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大地测量学基础》注重大地测量基础理论、基本方法的讲解,在公式推导过程中,力争做到详细、清晰且连贯。在讲授基本理论之后,还配有算例,或实例数据,以供参考。
《地球空间信息球面离散网络:理论、算法及应用》针对地球空间信息球面离散网恪的理论和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全球海量地球空间信息的组织、管理和应用没计了新的技术框架。全书共分九章,分别论述球面网格数据模型的研究方法,基于地理坐标的球面网格,施奈德等积多面体投影,球面等积网格生成算法,球面六边形网格系统层次关系的建立,局部高精度网格生成算法,球面网格系统的应用技术,椭球面上的网格系统以及球面离散网格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地球空间信息球面离散网络:理论、算法及应用》可供地球空间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对地观测、信息资源开发、空间信息系统集成、资源与环境、国土资源调查、测绘、卫星应用技术、地理影像情报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开发者、管理者阅读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大
《电磁冶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集流体力学基础知识、电磁场作用基本原理、电磁场数值模拟及电磁场在材料领域应用实例为一体,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叙述相关技术工作原理,讲述了电磁技术数值模拟和应用的各种具体问题,并对电磁场在冶金和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做了详尽的介绍。 《电磁冶金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为高等院校冶金、材料专业以及机电一体化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研、生产及设计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