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地理大数据的涌现,为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社会感知手段。社会感知是指基于大数据挖掘人的时空间行为模式,进而揭示其背后的社会经济特征的研究方法,它提供了一条“由人及地”的研究路径。本书介绍了地理大数据和社会感知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从人和地两个角度,梳理了社会感知的相关方法。其中对地感知,又分为场所语义感知、空间交互感知及地理过程感知。同时,本书也介绍了社会感知和遥感集成的相关研究,并选择五个领域介绍了社会感知的应用。
本书专从电子工程和通信技术的角度详细讲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的原理,在对GPS和北斗系统的历史演进进行介绍的同时,详细讲解了GPS和北斗接收机内部从信号跟踪与捕获,到卫星位置速度计算、观测量模型分析和定位导航解算的几乎所有信号处理理论,同时也融进了作者在该领域多年的研发经验和心得。全书在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阐述的同时,紧密结合理论知识点实现了一台GPS和北斗双系统软件接收机,给出了该软件接收机源代码,该源代码实现了本书讲解的所有理论知识点,读者可以在阅读本书理论部分的同时运行相应程序,自行对运行结果进行理解和分析,同时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对源代码进行修改,更快更好地理解GPS和北斗双系统接收机设计的理论,为进一步地深化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书系统的总结了作者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基于摄影测量原理和原理,系统的介绍了近景摄影测量理论和技术体系,同时结合诸多的工程实践丰富了近景摄影测量的应用实践,为数组近景摄影测量在工程中应用提供参考和探索。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对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的发展现状、趋势等方面的阐述。第二章对参与进行摄影测量的硬件进行介绍,该章结合摄影测量原理,介绍了自主研发的两套近景测量硬件设备(双目测量摄影测量系统和多目井下摄影测量系统)。 第三章对近景摄影测量的摄影条件、原理、公式推导和误差分析等内容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第四章结合不同类型的工程案例,对近景摄影测量在工程的深入应用做了介绍,理论联系实际,以其近景摄影测量能够应用到更多的工程当中。 本书可为摄影测量、测绘工程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以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已经具备了通过航天活动来探索深空天体和空间的能力。2020年7月 天问一号 火星探测器的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新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具备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为了进一步开展深空探测,需要对深空探测的目标天体、科学目标、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分析,本书在近地卫星技术基础上,从深空探测的特点出发,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深空探测器面临的特殊问题和解决方法。本书适合航天类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也可供深空探测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以“地球宜居性”为主题,突出地球深地、深海和深空以及和人类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表层系统。立足于**研究进展,集诸前沿领域的中国地球科学家思考之大成,在拓展科学视野的基础上,兼顾“地球宜居性”所必需的科学攻关、科技支撑以及实现途径形成一些初步想法,提出一些新的研究建议,是中国地球科学**由科学家自发思考并撰写的战略研究。
本书介绍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S、GLONASS、GALILEO、BDS等)的组成、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地球坐标系、天球坐标系和卫星轨道坐标系,瞬时坐标系和协议坐标系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各种时间系统及其转换方法,GNSS卫星运动理论基础,卫星在轨位置计算等理论与方法。本书还介绍了GPS、GLONASS和BDS卫星导航电文的结构和卫星信号的特点;GNSS静态定位原理和误差特点,包括单点定位、相对定位、伪距定位和载波相位定位;GNSS的误差来源和处理方法;GNSS实时动态定位和导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后,本书针对GNSS在大地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介绍了GNSS控制网设计方法、外业测量方法和内业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ENVI4.7软件功能及遥感图像处理流程和方法。全书共分17章,涵盖了ENVI软件概述、ENVI遥感图像处理基础、数据显示操作、遥感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图像分类、矢量处理、地图制图与三维可视化、正射校正、面向对象图像特征提取、地形分析、遥感动态监测、辐射定标与大气校正、高光谱与光谱分析技术、波段运算与波谱运算、雷达图像处理和ENVI二次开发等方面的内容。全书按照遥感图像处理流程由浅到深逐步引导读者掌握ENVI软件操作。各个章节相对独立,读者可视个人情况进行选择阅读。
本书以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复杂地表遥感信息动态分析与建模”为基础,以解决“复杂地表遥感动态信息分析与建模”这个基础性、共性科学问题为目标,首先介绍复杂地表空间异质性的表征方法,阐明复杂地表遥感辐射散射机理及所构建的复杂地表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波段的主被动辐射传输模型系列;其次论述遥感信息空间尺度效应及尺度转换方法、遥感信息动态特征建模与时间尺度扩展方法,为时空连续遥感信息的定量反演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然后介绍森林垂直结构信息遥感定量反演、植被垂直生理生化参数信息遥感提取、土壤-植被水热参数多模式遥感协同反演等研究方向的**进展。为了满足复杂地表定量遥感科学问题研究对多源多尺度多平台对地观测数据的需求,在典型复杂地表实验区组织开展了星-机-地遥感综合实验。本书后对
本书详细论述了大地电磁测深法的基本理论、正反演方法和资料处理技术。全书共分为9章,主要内容包括一维、二维、三维正反演的理论基础及方法技术,阻抗张量的畸变分解,地形影响校正,静态效应影响校正和典型应用技术,并给出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新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本书的取材大多出自科研与生产实践,在内容安排上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和自包容性,同时也兼顾实际应用中的各类技术问题。 本书可作为地球物理专业本科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研究生、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标准起草规则依据GB/T1.1—2009。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测绘地理信息局、湖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平、谢露蓉、陈卫平、刘云峰、许兰州、张勤、肖学年、蒋大鹏、张坤、张志艺、程勉志。
本书介绍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技术、方法与应用的前沿进展,介绍了如何有效处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挖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信息,发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应用潜力。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基本介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特征提取,包括像元形状指数、纹理、形态谱、形态学房屋指数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机器学习与分类;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应用,包括城市变化检测、影像场景提取、目标提取与变化分析等案例。
本书主要介绍了国内外高分辨率商业合成孑L径雷达(SAR)遥感卫星的发展现状及其相应产品的标准化现状。针对星载SAR传感器的特点,结合国内外标准产品分级的优缺点,提出了一套适用于高分辨率SAR卫星的标准产品分级体系,包括单视斜距复影像(SLC)产品、多视地距(MGD)产品、系统几何纠正(GEC)产品、精纠正(eGEC)产品、正射纠正(GTC)产品,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叙述了各级产品的制作流程。针对这套方案,本书利用TerraSAR—X、COSM0一SkyMed等数据进行了验证。为便于科研和生产人员实现本书中的方案,书中还介绍了星载SAR传感器的严密成像几何模型和有理多项式系数(RPC)模型以及相应的正反变换等。 本书可供测绘、国土、航天、规划、农业、林业、资源环境、遥感、地理等空间地理信息相.关行业的生产技术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本书论述从遥感观测数据提取地表特征参量信息的定量遥感理念和算法技术,综合介绍近年来定量遥感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本书在绪论中通过概述遥感系统构成,综述全书内容、提示各章之间的联系,*编介绍遥感辐射和几何信息的定量处理技术和重构高质量、时空连续遥感数据的方法,第二编至第四编分别针对地表辐射收支参量、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参数和水循环参量,重点讲解利用可见光、红外、微波波段和雷达遥感观测数据提取近20种地表参量的原理与方法,第五编主要介绍高级数据产品的集成估算方法、遥感数据产品生成系统与应用示例。全书包括了约500张图表、提供了近1700篇参考文献。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地图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主要内容包括:地图和地图学的基本特性及定义、基本内容、分类、功能、学科体系,地球椭球体基本要素和基本公式,地图的投影基本理论,常见的几种投影的理论与应用,地图语言,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地图综合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地图设计,地图成图的方法,地图的分幅与编号,地形图应用,地图不确定性和地图质量评价等。作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组成部分,本书强调原理与方法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经典与现代相结合,内容具有可读性、客观性和便于自学等特点,为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视觉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平台。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测绘、地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地质、资源勘察工程、林业、城市规划、环境、建筑、旅游管理
第四版测绘学名词包括总论、大地测量学与导航定位、摄影测量学与遥感、地图学、地理信息工程、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学七大类,共收词2849条。本书根据现代测绘学科的发展,对2010年公布的《测绘学名词》学科框架作了重要调整,并对各类词条按照学科分类进行了重新编排,将地理信息工程单独列类,对原有词条进行了认真的审定,删除了少量已淘汰词条,对部分不符合学科发展的词条的中英文名称、定义进行了修改,纠正了少量错误词条,增加了一些新词,每条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
空间信息剖分组织是以地球剖分网格为基础,通过建立空间数据与其所对应的地球剖分网格之间的映射关系,实现“集装箱”模式的空间信息网格化编目、存储与检索,从而提高多源空间信息的整合和综合管理能力。本书围绕空间信息数据库剖分存储与检索体系,系统论述了地球剖分时空数据库的概念与定义、时空编码、体系架构、存储结构、索引模型、时空关系计算、查询策略、时空引擎,展望了地球剖分时空数据库与时空引擎的应用前景。
车载移动测量数据是新型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弥补了传统数字化测绘中以DLG、DRG、DEM、DOM为代表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成果的不足,具有丰富的地理空间信息,是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也是测绘、国土、交通、公安、规划等行业应用的重要数据资源。本标准规定了车载移动测量数据的时空参照系、内容、成果、质量检查与评定、成果归档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车载移动测量系统获取的实景影像、全景影像、激光点云和可定位视频数据,其他移动测量系统获取的数据可参照执行。
本书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年会论文集,连续9年出版。本书为近一年国内关于卫星导航方面的新研究成果,是卫星导航领域尤其是北斗芯片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总结,反映了本年度会议主题 星参北斗 位联世界 ,内容涉及技术发展、位置服务、北斗产业化、CORS建设与高精度应用、移动互联、导航运营商、智能车联、金融投资、行业应用等,介绍了大量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观念、体制机制以及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系统等。 本书作为卫星导航年会资料的一部分,测绘人员可以作为资料书,同时适合各行与导航有关的研究人员参阅。
高光谱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统称高分辨率)遥感近年来发展迅速,并成为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和信息服务等方面重要的空间信息源。高分辨率影像的处理,是高分辨率遥感从数据转换为信息或知识,进而服务于城 市遥感、测绘、精细农业、环境监测与评价、军事侦察等领域的重要环节,也是高分辨率遥感应用服务链的核心技术之一。本书系统介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技术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方法,共分10章。第1章主要介绍高光谱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成像、预处理技术、影像分类和变化检测技术。第2~6章主要介绍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波段选择和分类方法及应用。第7~10章主要介绍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配准、分割和变化检测方法及应用。
本书是“卫星测绘系列专著”的*册,书中针对我国资源三号卫星测绘技术总体设计问题,在介绍国内外光学测绘遥感卫星发展现状基础上,分析我国1∶5万比例尺地形测图的需求,研究卫星立体测图的误差来源,阐述轨道、姿态、传感器畸变、影像压缩等因素对测图精度的影响,构建了立体影像仿真方法,提出满足测绘精度要求的卫星总体技术指标体系,并介绍了资源三号卫星发射后的在轨测试和总体指标实现情况。
本书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丛书的一个分册,对碳专项遥感课题构建的中国生态参数遥感监测技术体系进行系统性总结。中国生态参数以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期全国土地覆被数据为基础和核心,涵盖2000~2010年时空连续的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植被生长期、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地表温度和植被地上生物量、蒸散发等生态参数数据,据此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生态参数遥感监测方法。
溢油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对象。遥感技术因其大范围同步观测、时效性、综合性与可比性等特点,是海洋溢油监测的重要技术支撑;光学遥感技术对海洋溢油具备识别分类、定量估算与动态监测的技术优势。本书系统介绍了海洋溢油光学遥感原理与方法、多源光学遥感资料的海洋溢油监测应用案例及中国颗海洋水色业务卫星数据对海面溢油的监测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