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PS、GLONASS、GALILEO、BDS等)的组成、发展历程、技术特点和应用领域,地球坐标系、天球坐标系和卫星轨道坐标系,瞬时坐标系和协议坐标系的概念及其转换方法,各种时间系统及其转换方法,GNSS卫星运动理论基础,卫星在轨位置计算等理论与方法。本书还介绍了GPS、GLONASS和BDS卫星导航电文的结构和卫星信号的特点;GNSS静态定位原理和误差特点,包括单点定位、相对定位、伪距定位和载波相位定位;GNSS的误差来源和处理方法;GNSS实时动态定位和导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后,本书针对GNSS在大地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介绍了GNSS控制网设计方法、外业测量方法和内业数据处理理论与方法。
本书系统总结作者近十五年来的相关教学与科研成果,构建了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系统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以期推动工业摄影测量技术在我国的大型结构与工程及先进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全书共分11章。第1章对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的发展现状、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第2章全面系统地论述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的理论基础。第3章介绍数字相机与近景摄影。第4章介绍图像特征的提取、定位与识别。第5章与第6章分别介绍数字相机系统的内、外部参数标定。第7章介绍同名像点自动匹配。第8章介绍测量误差分析与精度估计。第9章介绍工业摄影测量系统设备校准。第10章介绍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应用实例。第11章介绍其他基于图像的测量技术与应用。全书理论体系完整,试验充分、联系实际应用,内容丰富,充分反映了当代数字近景工业摄影测量技术水平。
三维实景反映了空间地物及自然环境的原貌,它既包含所要关注的目标地物信息,又可以涵盖与之相关的各种自然信息和社会信息。本书系统介绍了虚拟现实型三维实景、全景影像型三维实景和增强现实型三维实景的发展与应用,使读者对三维实景技术有一定的认识。同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对三维实景系统的开发应用做了详细介绍,展现了三维实景技术在市政园林、城市建设、城市管理过程中的应用。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ENVI4.7软件功能及遥感图像处理流程和方法。全书共分17章,涵盖了ENVI软件概述、ENVI遥感图像处理基础、数据显示操作、遥感图像预处理、图像增强、图像分类、矢量处理、地图制图与三维可视化、正射校正、面向对象图像特征提取、地形分析、遥感动态监测、辐射定标与大气校正、高光谱与光谱分析技术、波段运算与波谱运算、雷达图像处理和ENVI二次开发等方面的内容。全书按照遥感图像处理流程由浅到深逐步引导读者掌握ENVI软件操作。各个章节相对独立,读者可视个人情况进行选择阅读。
本书利用GNSS钟差产品对星载原子钟的特性、模型以及预报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研究,设计了GNSS在轨卫星钟的性能监测和质量评估技术方法和路线,提出了基于开窗分类因子自适应滤波、频谱分析、钟差物理特性和ARIMA模型以及贝叶斯估计理论的系列卫星钟差算法,研究提出了自适应的实时卫星钟差改进模型,改进模型在处理周期项误差、自适应钟差模型选择、起点偏差以及观测*模型调整等多个环节上都提出了新的处理策略。 本书可作为大地测量专业本科生教材、天文学或卫星大地测量专业研究生教材或参考书。
《复杂地区静校正方法探索》主要介绍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中涉及的各种问题和方法,包括静校正的一般概念、初至拾取方法、折射波静校正、反射波静校正以及转换波资料的静校正;另外还介绍目前静校正方法中地表一致性假设存在的问题,并叙述波动方程延拓静校正方法。
本书根据经济发展对气象服务提出的要求,从卫星云图的本质特性出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大气科学交叉互补的研究思路,将稀疏表示思想引入卫星云图处理,并针对卫星云图的模糊性,采用不确定性理论及机器学习法,开展了卫星云图降噪、多通道云图融合、卫星云图超分辨率、云类识别、云图检索等方面的研究,以期提高气象业务服务水平,并拓展稀疏表示理论及模糊支持向量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书从介绍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历程入手,依次介绍当今正在运行和即将运行的四大卫星定位系统的组成、应用前景,然后重点介绍GPS接收机的原理和常用品牌接收机以及GPS定位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以及四大定位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前景;第2章介绍GPS接收机的原理和常用品牌接收机;第3章介绍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为将空间卫星位置与地球表面点位的关联建立统一基准;第4章介绍卫星信号的组成和位置计算;第5章介绍GPS定位的基本观测量和误差来源;第6章阐述*定位、相对定位、静态定位、动态定位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第7章介绍静态GPS控制网的设计与实施;第8章介绍静态GPS测量数据处理原理和过程;第9章介绍动态GPS测量数据处理原理;第10章介绍GPS在各种工程中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并归口。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起草单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黑龙江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山西省综合地理信息中心、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吉威数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黄蔚、蒋捷、郑新燕、王茜、卢卫华、崔洪波、卫东、刘清丽、卢轶、赵宝林、陶海超、顾娟、谢强、王军、白晓辉、张宪哲、刘红霞、王庆社、赵力军、张红平、刘丽芬、雷莹。
本书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年会论文集,连续9年出版。本书为近一年国内关于卫星导航方面的新研究成果,是卫星导航领域尤其是北斗芯片技术及应用方面的研究总结,反映了本年度会议主题 星参北斗 位联世界 ,内容涉及技术发展、位置服务、北斗产业化、CORS建设与高精度应用、移动互联、导航运营商、智能车联、金融投资、行业应用等,介绍了大量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观念、体制机制以及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系统等。 本书作为卫星导航年会资料的一部分,测绘人员可以作为资料书,同时适合各行与导航有关的研究人员参阅。
本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地图的基本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以及地图学的发展前沿。全书共五篇十章。其中,前三章为第一篇??地图基本知识,包括地图与地图学、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语言;第四和第五章为第二篇??地图类型,包括地图的两大图种,即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的内容、设计与制作;第六~八章为第三篇??地图制作,包括制图综合、地图编制、数字地图与电子地图;第九章为第四篇??地图应用,主要介绍地图分析与应用;第十章为第五篇??地图前沿,主要介绍地图学发展前沿与发展趋势。本书不仅力求模块化介绍地图学的理论和技术,而且针对地图符号设计、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编制,强调了相关软件的具体操作,使读者既能熟知地图的理论和技术,又能进行具体的地图制作实践。
第四版测绘学名词包括总论、大地测量学与导航定位、摄影测量学与遥感、地图学、地理信息工程、工程测量学、海洋测绘学七大类,共收词2849条。本书根据现代测绘学科的发展,对2010年公布的《测绘学名词》学科框架作了重要调整,并对各类词条按照学科分类进行了重新编排,将地理信息工程单独列类,对原有词条进行了认真的审定,删除了少量已淘汰词条,对部分不符合学科发展的词条的中英文名称、定义进行了修改,纠正了少量错误词条,增加了一些新词,每条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
本书遵循理论上够用、内容主线按生产实际各环节要求,较为全面地阐述了大比例尺数字测图的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全书分为8章,分别是首章数字测图概述,第二章数字测图技术设计,第三章控制测量,重点是图根控制,第四章介绍CASS9.1的应用方法,第五章介绍地形图绘制,第六章数字测图检查验收方法和技术总结的编写,第七章数字测图的应用,第八章介绍数字测图新技术,主要介绍无人机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数字化测图生产、数字化测图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理论够用,实用性强的原则编著的。
本书在对测绘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土木工程各专业对测量学知识和技术的要求,较详细地介绍了基本测量工作的实践技术,着重叙述了地形图的应用与建筑物测设工作的基本方法,并对新型的测绘仪器、先进的现代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作了较全面的介绍。《BR》 在新仪器方面重点介绍了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数字水准仪和GPS等技术;在测绘数据处理方面介绍了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在地形测绘中引入了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测图技术,同时介绍了水下地形测绘工作、摄影测量与遥感技术及其应用,以适应各专业现代测绘教学的需要;在施工测量章节,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工程施工放样技术,包括地质工程测量、拦河坝施工测量、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管道工程测量,以及变形监测的基本工作,以期学习者能够运用所学的测
本书在系统归纳无人机测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无人机任务规划、目标定位与跟踪、测绘成图、应急快速成图、基于无人机影像的三维重建和空中全景监测等相关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书在系统归纳无人机测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对无人机任务规划、目标定位与跟踪、测绘成图、应急快速成图、基于无人机影像的三维重建和空中全景监测等相关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书适合遥感、测绘、环境监测、军事等相关领域的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本书由eCognition研发一线的高级工程师、高校教师和行业专家集多年实战经验撰写而成。除基础理论和基础操作外,本书特色主要体现在行业解决方案和生产实际应用案例详解。《BR》 全书分为基础操作、解决方案和生产应用3篇,共9章。其中,基础操作篇分3章,主要内容为eCognition9.x软件介绍、基础架构、产品组成,以及新版软件增加的模板匹配和点云数据分析;解决方案篇分3章,主要以解决方案为背景,对eCognition的转移图层、矢量数据、区域和地图分析进行讲解;生产应用篇分3章,主要以建筑物规范化质检为例,详细阐述了Architect的应用。
本标准是对GB/T 16820—1997《地图学术语》的修订。本标准与GB/T 16820—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照GB/T 1.1—2000的要求对标准的格式和体例进行了修改; ——增加了地图信息、认知制图、地图表示方法、图名、四色印刷、网络地图等术语; ——删除了透明原图、编绘原图、地图刻绘、地图清绘、制图专家系统等术语; ——修改了某些术语的名称和定义。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理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郭玉芳、马晓萍、吕玉霞、马聪丽、兀伟、段怡红。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T 16820—1997。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CORS)的技术基础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它是卫星定位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卫星定位技术应用的扩展和深化。本书旨在为推动CORS的发展而献出微力。它介绍了CORS的基础知识,收集了当前有关CORS的较新资料,全面阐述了CORS的特点和建设与应用。 全书共16章,每章都拟有小结和思考题,内容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概论、GPS差分技术、CORS的发展与应用、CORS体系结构、CORS数据中心的建设、CORS参考站建设、CORSS通信系统的建设、坐标联测和系统测试、CORS建设管理与运行管理、网络RTK和网络RTD作业、事后差分和数据处理、CORS服务系统、北部湾经济区CORS建设。 本书观点前瞩、面向应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重于实用,以CORS的发展与应用为主线,涵盖了CORS工程全过程、全方位的内容。 本书可供各级空间信息技术相关职能机
高分辨遥感影像学习与感知是近年来遥感应用领域的研究热点。本书分析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处理的特点和面临的挑战,总结和归纳了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工作,结合近年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热点方法,如稀疏表示、多核学习、模糊聚类、多目标优化等,着重从高空间分辨率SAR遥感影像相干斑抑制、SAR地物目标分类和高光谱分辨率遥感影像混合像元分解、维数约简、地物目标分类等方面进行研究,提供了新颖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本书侧重于新算法的描述与实例的分析,反映近年来高分辨遥感影像学习与感知的**发展概况,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一要强化紧迫意识,抓好起点,抓实支点,抓牢落脚点。北斗芯片和导航终端的高端制造是起点,必须抓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也由这个起点决定;而企业集群的强大和产业规模的提升是发展的核心支点,务实抓实是不可或缺的;落脚点恰恰是产业化发展和社会化服务,抓牢这一点才能使导航与位置服务真正彰显出其泛在性的辐射作用,引领其快速、跨越地走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要强化责任意识,抓住重点,抓深难点,抓强创新点。战略需求和行业应用是重点,要牢牢抓住,不可懈怠;政策保障和区域布局是难点,必须抓深抓透,国家层位的政策保障作用极其重要,越早推动越有成效,而区域布局更是重申之重,必须及时规划统筹,避免各地盲目重复建设和投入,及早形成产业发展的*格局;独特领域应用和室内外一体化导航定位是当前非常需要创新和突
本书以地面激光雷达扫描获取的古建筑散乱点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平面、柱面、球面等规则几何面为基准面生成不规则则三角网,深度图像来存储表达点云数据的整体解决思路。针对点云数据的邻域搜索,提出了一种新的MutiGrid-Kd树高效索引。重点研究了如何自动分割散乱点云数据,提取平面、柱面等基准面,提出了一整套包括高斯映射,曲率映射,聚类分析,预定义模型等分割的解决方案,能较好的克服古建筑点云数据数据量大,噪声多等问题,并且在分割的同时能够提取出点云特征,一体化完成点云的分割及拟合。
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电磁波在大气中传播所涉及的各项问题。开篇讲解了与大气折射理论研究有关的物理学基础,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对大气折射指数制定的有关标准和决议,不同观测技术中有关的大气折射修正问题等。本书重点是在亚毫角秒、亚毫米量级的理论精度上,给出了包含水汽影响的、可展开到任意阶次的、能够在极低高度角具有收敛性的天文大气折射、中性大气折射延迟以及传播路径弯曲改正的新级数展开模型。本书还初步探讨了天文大气折射和中性大气折射延迟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提出可利用天气大气折射测定 值建立中性大气折射延迟实测模型的理论和方法。本书适合天体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师、科研人员和研究生阅读。
《海洋测量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海洋测量学的现代理论与方法。《海洋测量学》共13章,第1章为绪论,介绍海洋基础知识、海洋测绘的发展史和基本内容:第2章介绍测量学基础理论;第3章和第4章介绍海洋定位和水深量测两种基本测量的方法及其仪器使用;第5章和第6章介绍海底地形测量与海图绘制;第7章介绍海籍调查与测量;第8章和第9章介绍港口与航道工程和海洋工程测量;第10章~第12章介绍海洋管理中的海岛、海岸线和勘界测量;第13章介绍卫星测高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