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建模与模拟是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系统及环境进行抽象与表达的过程,是地理学长久以来的主要研究方法。当前,开放科学的兴起以及新IT时代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地理建模与模拟的变革。本书聚焦于新时代地理建模与模拟理论发展,深入分析了开放科学趋势下地理分析模型构建方法及应用模式的前沿动向,重点讨论了开放式网络环境下地理分析模型描述方法、共享方法、建模方法、运行计算方法以及模拟分析方法等关键内容,为新一代网络空间开放式地理建模与模拟提供理论方法,为地理模拟器的实现提供支撑。 本书可供地球系统科学、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计算机科学等交叉学科领域研究生及相关科研人员使用。本书既可以作为研究生的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学科科研人员的参考书籍。
本书内容涵盖四大部分: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生态学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生态统计中的独特方法。书中穿插了大量的生态学研究实例,并通过丰富有趣的脚注为读者拓展了统计理论的发展史、名人名家轶事乃至哲学思辨等背景知识,大大增加了可读性。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统计、生态统计、生物信息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对统计学、数学、生物学、生态学、农学、林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来说,也是一本优秀的案头参考书。
河流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始终是支持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全球河流危机愈演愈烈,可持续发展涉水目标实施进展不及预期,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面临重大挑战。解决河流危机,需要从底层逻辑进行系统思维,从人与河流关系的伦理范畴去认识与反思。河流伦理是辩证认识与科学处理人与河流关系的新的指导哲学。本书论述了河流伦理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发展路径,以期与世界同行分享交流,为解决全球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河流危机问题提供中国方案,共同努力解决人类存续危机,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
宋治平、张国民、刘杰等编写的《全球地震灾害信息目录》包括自公元前9999年至公元2011年6月全球地震造成的灾害信息目录。这些地震事件的灾害信息是从官方网站、正式出版的书籍和文献(包括全球各国和地区地震目录以及多学科资料等)以及单个地震灾害信息报告中收集、编辑而成,并且在研究地震灾害信息与地震震级的关系基础上,利用灾害信息确定了无震级地震事件的震级。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8.0级地震发生后,我国地震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开展地震预测预报的科学探索。为加强长、中、短、临不同阶段的地震预测预报科学研究与实践的紧密结合,2008年7月起,地震部门启动“中国大陆7、8级地震危险性中-长期预测研究”专项工作,简称“M7专项”,并成立了由多个单位、不同学科科技人员组成的M7专项工作组。工作组在广泛、系统了解国际中-长期预测研究方法与现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实际,设计并采用以地震地质和历史地震、大地形变测量、地震学与地震活动性等多学科观测资料与技术方法为基础、多学科交叉、结合的科学思路和研究的技术方案,针对我国大陆有监测能力地区的活动地块边界带开展以判定未来十年及稍长时间7级及更大地震发生地点为目标的中-长期预测探索,并于2010年底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M7专项工
一部中华文明史与地震科学相结合的书 一部讲历史、、更讲科学的书 一部详细探寻地震科学发展史的书 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探索自然、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中国精神的书 一部迄今详细介绍地动仪发明背景、科学思路、国际学术地位的书 张衡地动仪科学复原课题组负责人——冯锐先生,倾心打造。他曾获旧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被美国、英国、印度等国收入“世界名人录”。 阅尽天下兴亡千万事,饱尝人间沧桑冷暖情。地动仪承载和诉说的,岂止是件青铜仪器的创制、兴盛和衰落,更是人类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时经历的苦难与辉煌、曲折与发展。
本书着眼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着重介绍了金属基复合材料在设计、加工、表征和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阐述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加工、微观结构、性能之间的协同关系,揭示了金属基体和增强体种类选择方面所具有的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特点。此外,本书还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以及各种结构和功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力学特性、功能特性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多样化展示。本书可作为金属基复合材料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对于航天航空工程、核能工程、化学工程和交通运输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亦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风灾是自然灾害中影响*的一种。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海岸线绵延1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受台风、风暴潮灾害*严重、*频繁的地区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建设工程遭受台风的破坏。在建设工程中,钢结构房屋、塔吊倒塌对建筑撞击破坏,瓦屋面、门窗和幕墙工程、广告牌和市政附属设施、村镇低矮房屋受台风灾害影响*为普遍,也*为严重。为了研究建筑结构风荷载机理和风灾原因分析,本书收集了2017年 天鸽 强台风、2018年 山竹 强台风等建设工程台风破坏案例,并进行了分析总结,提出抗风概念设计及防灾减灾要求,为建设工程的设计、施工、灾后鉴定、定损、修建、重建、政府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
《无穷的开始:改变世界的解释》是一次大胆的、包罗万象的智力探险。戴维?多伊奇是《真实世界的脉络》一书广受好评的作者,他探索那些使我们理解现实世界怎样运转的重大问题。《真实世界的脉络》描述了我们当前知识中深刻的4条支线——进化、量子物理学、知识和运算,以及它们带来的世界观。《无穷的开始:改变世界的解释》将这种世界观应用于许多不同的话题和未解问题,涉及到自由意志、创造力与自然规律、人类的未来与起源、现实与表象、解释与无穷。多伊奇秉持坚定的理性和乐观态度,对人类选择、科学解释和文化进化的性质得出了惊人的新结论。他的立场并非来自充满希望的格言,而来自关于现实世界怎样运转的事实。他的核心结论是,“解释”在宇宙中有着基础性的地位。解释的范围和造成改变的能力是无穷无尽的。它们的创造者—诸如
本书从岩石物理变换式和反射系数方程出发,论述了地震振幅解释的系统方法,提供了一套烃类检测的技术手段和经验法则。通过总结前人及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书中建立了地下岩石特性和地震振幅相关联的理论基础和经验关系,给出了大量的AVO属性和解释方法,在识别烃类特征、证实油气成藏组合方面提供了可靠的分析手段。针对三类情形下的AVO,结合模型和大量实际例子,分析了各自的特性和地震响应,提出了适合的解释流程及属性特征组合。本书理论讲述清楚易懂,技术方法新颖可靠,实例典型,地质分析透彻。书中介绍的内容在理论和方法研究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先进性,对从事地球物理解释和地质分析的研究人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