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青海省光、温、水气候资源及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及区划;应用GIS技术,修订区划指标,实施了青海省农牧业气候资源综合区划,将青海省农业气候类型细分为39类,评价分析了主要气候区气候特征;对青海省主要粮食、经济及特色作物种植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与种植气候适宜度区划;以早熟禾为例,对青海省乡土草种提出了适宜区种植区划。
《卫星云图观测原理和分析预报》系统地介绍了卫星云图观测的基本原理,卫星云图在天气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全书共有14章全书共有14章,-3章介绍卫星气象概貌,卫星云图观测的特点,气象卫星轨道的基本知识和卫星观测基本原理,卫星观测仪器;第4章是卫星云图分析基础,介绍几种业务常用通道的卫星云图的特点,云的识别;第5到10章是中纬度天气系统云图分析,各类天气尺度云系的识别、分析和预报;1-12章是冰雹和暴雨云系的卫星云图分析,介绍了如何由卫星云图分析冰雹和暴雨等强对流云系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若干冰雹和暴雨云系预报模式;3-14章是热带天气系统和台风的云图分析。《卫星云图观测原理和分析预报》的重点是卫星云图分析和应用,所以它的使用对象是与大气科学相关的天气预报专业,也可以对于从事遥感、大气物理、大气探测等方面的
《短期气候预测基础》用现代气候概念,总结了短期气候变化及其预测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近40年长期预报教学为基础,构建了现代短期气候预测的理论框架。全书共10章和一个附录,分为五个部分:气候系统及其变化和预测;气候系统各个圈层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短期气候变化和预测的关系;短期气候预测方法介绍,包括物理统计学方法、数值方法和评分方法,这部分还重点介绍了中国夏季降水的预测方法;年代际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简介,作为短期气候预测的背景;《短期气候预测基础》还包括了9个实习和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每一章都附有复习思考题。 《短期气候预测基础》可作为高等学校大气科学类专业及相关专业学生的教科书,也可供气象、海洋、水文、地理、环境、农业、林业、航空和航海等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师生和研究
人类对厄尔尼诺现象的科学观测仅始于19世纪,而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却由来已久:包括古埃及、玛雅在内的古代文明都遭受过来自厄尔尼诺的沉重打击甚至是灭顶之灾。20世纪中后期肆虐全球的厄尔尼诺使得人们再一次把关注的焦点投诸这一反常的气候现象。本书试图提醒人们,厄尔尼诺作为重要的历史力量已经并且正在对人类文明产生影响。
本书以大众化的语言向管理干部以及非大气科学专业人士介绍大气化学这门新兴分支学科的发展进程、学科体系、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已经取得的主要研究成就、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和近期研究计划。全卷共分八章,、二、三章系统介绍大气化学基础知识,第四、五、六、七章分别介绍大气化学几个重要方面的研究进展和重要科研成就,第八章旨在介绍大气化学的发展方向和当前国际上的热点课题,供读者了解大气化学在当前国际上许多重大环境问题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书从科学探索的角度和物理学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地球主要组成圈层、大气组成、物理性质、空间结构、要素变化;大气运动各种过程的物理原因;地球上各种天气和气候现象、形形色色的云和降水的形成原因;气压和风、气团、气旋和锋面天气的形成;强对流、雷暴、龙卷风和飓风(台风)等灾害性天气;人工影响天气的各种途径、天气分析和预报的方法、卫星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空气污染及其原因;气候变化与气候系统、人类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全球变暖的可能后果、世界气候和气候分类及大气中各种奇特的光学现象和形成的原理等。本书内容丰富、概念清楚、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可以作为对气象学感兴趣的人们学习了解大气变化奥秘的入门读物,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非大气科学专业学生的通识课程参考教材,并可供气
作为全球范围内迄今的大气声学专著,本书系统全面而又简明扼要地阐述了该领域内最基本的概念、现象、理论和方法。从基本方程的推导开始,分别以波动声学和几何声学的观点讨论了大气中各种“经典”声现象(反射、折射、散射、衍射、吸收等),以及重力和地球自转对包括声波在内的各种大气波行为的影响;介绍了几种数值计算方法在大气声学领域内的发展;“大气声遥感”一章则从“逆问题”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大气声学的应用方面;在此第二版中新增加了“非线性大气声学”和“大气中的声源”两章,并重新改写了“计算大气声学”的前半部分,反映了这些方面研究的进展。 本书可供声学(特别是大气声学、次声学、水声学、物理声学)和大气物理、气象学等方面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方向的教师、科研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