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较系统地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内外韧性城市的发展概念、理论方法、经验启发等。并以上海为例,评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系统、绿地与湿地系统的韧性状态,提出了综合性的韧性城市发展对策。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测太阳运动规律,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变化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也是人们日常预知气候变化晴雨冷暖的参考。2016年11月30日,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感时应物,该书从中国农历的历法源头(晋南地区)说起,以影像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解读说明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物候的特点和来龙去脉,同时将与每个节气有关的天文、气象、物候、农事、民俗等知识娓娓道来,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诗意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揭示了自然的魅力和农业生产中的趣味。全书图文并茂,各节气都有与之相对的自然景观照片,并附有拍摄心得,是一部将摄影艺术和科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品,颇具科学性、知识
本书围绕江苏沿海地区,运用长时段视角与学科交叉方法,结合历史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揭示10世纪以来江苏海岸百年尺度上气候变化适应实践的演变过程及其机制;主要通过梳理历史海堤、海岸开发及历史潮灾的相互关系,并比较不同岸段对海岸环境变化的适应方式,揭示中世纪暖期与小冰期背景下江苏海岸历史适应格局的差异化过程及发展机制。本书有助于揭示江苏海岸历史适应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深化对中国沿海低地环境变迁及人地关系演变的理解,为探索沿海可持续适应的理论与方法、促进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适应格局提供了区域研究案例。
本书是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是目前国家海事局海船船员适任证书统考的大证科目之一。学生对于本课程知识的领悟与技能的把握程度,直接关系到船舶航行与船上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学生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船上顶岗实习后,完全能够胜任海船高级驾驶员岗位的工作。
唐 伊德是一位美国技术哲学家。他继承并反思 了胡塞尔、海德格尔等人开辟的先验现象学方法,开 创了后现象学的反思路径,这一路径在世界范围内得 到了赞誉。后现象学已然成为应用现象学领域中的黑 马。杨庆峰编的这本《翱翔的信天翁--唐 伊德技术 现象学研究》以美国式的比喻 信天翁 为起点,来 展开他的研究理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问题的内 在逻辑,并从图像体验、物的意向性等角度反思其理 论的内在缺陷,试图从技术体验角度克服上述缺陷。
正是气候变化成就了人类上下6000年的故事,也正是气候变化正威胁着人类的共同命运。气候变化是一场危机,但也是一场可以解决的危机。本书围绕气候变化的历史,从地球初生时黯淡的太阳开始,历经冰雪地球、二叠纪末的大灭 、白垩纪末的大灭 、始新世初的“热室地球”、过去数百年前的冰河时代,一直到如今的 变暖时代,从地球过往的经验教训里,寻找我们渡过目前危机的方向。地球没有人类,确实照样转,但这本书从古气候学视角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也正是因为有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形式的存在,地球才能演化成如今的宜居模样,而我们正在有意无意间,一步步毁掉我们的共同家园。
本书围绕京津冀区域高速公路安全通行对气象服务的需求,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和交通管控、交通事故等资料,探讨了高速公路气象观测及高影响天气风险预报预警技术,详细阐述了高速公路高影响天气的分布特征及其对高速公路通行的影响、高速公路气象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和反演技术、高影响天气的风险区划及风险预报技术,以及低能见度、路面温度、大风等高影响天气或要素的精细化预报技术。 本书可作为从事交通气象服务业务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从雷电灾害发生的机制,总结和归纳新疆全域雷电灾害特点和起因,详细阐述了新疆近10年雷电灾害特征,对害调查资料进行统类,分析其类型特点和区性分布、雷电活动规律等,并对雷电防御措施进行了介绍,相关指导灾害工作的正确部署、科学安排,尽可能地降低雷电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造成的损失,为雷电灾害综合防御工作提供思路和参考。 本书可供从事雷电防护及相关业务工作者,以及相关科研工作者参考
《气象预报预测系列教材:动力气象学》主要讲述了旋转大气运动的基本规律,共分为7章,介绍了如何将数学、物理学、流体力学和气象学等多学科知识有机结合,灵活地运用于研究大气运动特征的基本方法,阐明了大气运动的基本特征、性质和机理。 《气象预报预测系列教材:动力气象学》内容简洁明了,强调物理概念,简化数学推导,理论联系实际。 《气象预报预测系列教材:动力气象学》在各章后都充实了一定的思考题和习题,目的是培养读者学以致用的能力。 《气象预报预测系列教材:动力气象学》主要为预报预测业务人员以及大气科学领域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人员提供参考。
《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大气科学》回顾了国内外近百年来大气科学发展历程,特别是中国科学家对国际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发展所做的贡献;深入、全面地论述了大气科学及各分支学科的研究内容,以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科学价值;系统分析了当前国际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发展特点、动向和趋势,提炼出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符合我国发展需求的重大战略研究方向及相应的措施;阐述了有利于我国大气科学发展的有效资助机制,提出了保障学科发展的政策措施。
随着海峡西岸建设的全面提速,作为海峡西岸重要港口风景城市的厦门,肩负着“先行先试”的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生态厦门”、“平安厦门”、“科技厦门”已成为新世纪厦门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作为政府公共服务重要组成部分的厦门气象事业,必须紧紧围绕厦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等方面,在应对气候变化、有效防御气象灾害、服务民生和促进海峡两岸气象科技交流合作等方面作出更大贡献。为了做好以上工作,需要回顾历史、记录当代,需要整理和保护前人的智慧与成果,需要系统总结厦门(包括原同安县)观天活动的经验与教训,需要继承和弘扬先辈的拼搏奋斗、严谨科学的精神,需要承传和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应用气象气候学是一门利用气象气候学理论,解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具体气象气候应用问题的实用性很强的学科,近几十年已经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重视。相信随着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应用气象气候学的理论应用和实践,会越来越广泛的被社会所重视。 但是应用气象气候学目前正式出版的书籍不多,特别是系统的全面的论述这门科学的著作就更少。相信本书的出版定会推动应用气象气候学这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同时本书也会对应用气象气候学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实践起到一定的技术指导作用。 本书以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依据,比较全面地介绍了气象气候学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实践和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气象气候与农牧业、气象气候与林业、气象气候与交通运输业、气象气候与人类健康、气象气候与商业、气象气候与旅游等
气候变化是个骗局?英国撒切尔政府财政大臣、著名政治家奈杰尔·劳森,一个倔强的、另类的老头,在气候变化问题基本已被全世界普遍认同的时代,居然发出了如此惊世骇俗的言论!数千名科学家端出的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系列气候变化报告,在劳森看来,完全是个政治阴谋。联合国旷日持久的气候谈判,在劳森眼里完全就是心照不宣的、注定失败的游戏!气候根本没有变暖,即使变暖也不是人为的,以为人可胜天的想法是愚蠢的!这就是《呼唤理性(全球变暖的冷思考)》作出的结论!奈杰尔·劳森所著的《呼唤理性(全球变暖的冷思考)》从科学、政治、经济、伦理等角度,全面批判了当今时代的气候变化这个伪命题,这个政治玩物,这个经济骗局!读读此书,你会发现我们这个时代真的有这么恐怖么?气候变化命题的真伪,期待读者去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