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011年以来的气象站建设、监测数据分析、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业务工作,结合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三个大型水电站的气象预报服务经验,概括和归纳了近10年中国金沙江下游工程从勘测、筹备、施工到运行各个阶段气象要素的影响和工程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以及在开展水电气象服务中取得的一些经验、成果及对水电气象的思考。 本书可供从事应用气象、气候服务和可行性论证业务、科研和管理的人员参考,对水文气象及相关领域的业务、科研及管理人员,大型水电站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施工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气象工作涉及多来源数据读写和大数据处理等问题,从海量数据中寻找有用信息又涉及动力诊断和统计分析,以及将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呈现。Python 是可将上述任务一站式实现的计算机语言。本教材基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科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 Python 气象应用 课程讲义,结合编者多年的科研应用和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适用于气象应用的Python 经验和习惯,将气象上常用的Python 函数库以实际应用中的完整代码有机地汇编在一起。同样基于一站式思想,书中涉及Python 语言的背景介绍、语法基础、数据读写、绘图、数据处理和机器学习等六大方面。 本教材适用于没学过Python 但具备一定编程知识的气象学专业学生和相关从业人员。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人类以及所有地球生物得以繁衍的能量之源,他的一举一动对人类的发展历程和命运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人类一直将太阳作为研究和探索的目标。 本书回顾了人类对太阳的认识过程,从肉眼直视到通过望远镜观察,再到借助卫星完成空间精细观测,太阳上的日冕、日珥、黑子、耀斑等结构和活动现象越来越清晰;通过场景的再现,描绘了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太阳风暴事件,将一个不同于人们日常认知的太阳娓娓道来。 幽默轻松的语风和生动传神的插图,协助读者通过阅读去认识复杂多变的太阳活动,了解太阳对人类现代社会所造成的影响,激励青少年读者 飞向深空探索宇宙 的热情。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气候的决定性作用。本书作者尝试沿着历史轴线,阐述8万年间气候变化跟人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剧烈变化的气候中,人类为了生存战斗至今,很多以往看似无关紧要的历史转折点,在了解了当时的气候状况之后变得无比关键。作者通过古气候学的研究发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赫梯文明的衰落、埃及古王国的萧条,以及东方世界从殷商到周朝的 替,都与当时出现了异常的气候相关。在这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文明通史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气候、文明和历史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看到了人类文明在气候因素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脆弱与坚韧。
盛裴轩等编著的《大气物理学(第2版)》是普通高等教育“九五”教育.部重点教材。《大气物理学(第2版)》共分五篇,即:大气概论;大气物理基础,包括大气辐射、大气热力学、大气动力学;大气边界层物理;云和
空间数据分析是分析空间数据、挖掘空间信息、统计空间规律、解决空间问题所涉及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总称。本教材的指导思想,是以综合实验案例的形式直观和详尽地介绍空间数据分析相关理论与方法的适用条件和计算过程,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使用空间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思路、方法和途径。本教材共分为十六个实验,分别对应十六个综合案例。每一个综合案例,都特别详尽地列出了背景、技术路线、具体步骤和小结。本书既可作为《空间数据分析》的配套实验教程,又可以独立使用。
本书基于新时代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实践,在遵循公共管理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着重于公共气象管理基础理论、基本方法与应用的介绍,综合反映气象组织和气象管理部门对气象领域所面临的各类公共问题,开展公共管理的一般性规律和特殊性应对的基本思路,是一般公共管理理论和具体气象管理实践结合的创新尝试。 本书既可作为行政管理、应急管理、大气与环境科学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满足公共气象管理基础教学的需要,也可作为气象领域管理人员岗位培训的参考书,为开展公共气象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本研究以中国广东省为例对台风灾害进行直接与间接经济损失测度分析,并将有关方法分别向洪涝、干旱和冰雹等气象灾害进行拓展和推广,以期为政府灾情统计和灾后应急财政迅速投入等工作提供重要方法和数据支撑。
本书主要基于地理科学与大气科学领域本科教学与科研的实际需求,首先介绍了这两个领域中常用的Python语言基本语法以及相关的工具库,其次从地理科学与大气科学两个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出发,对Python的实际应用进行系统讲授。全书内容的编排和撰写充分考虑了大多数入门者的知识背景,从数据获取、介绍、读取等基础知识,再到数据处理成图和一些常用的统计分析场景应用都有相应介绍,可作为地理科学与大气科学本科课程教学教材使用。
本书针对太行山区层状云降水云系,以有设计的飞机探测为主要手段,综合利用、雷达、Parsivel降水粒子谱仪等多源观测资料,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了太行山区层状云宏微观物理量的统计特征,深入研究了典型层状云降水云系的微物理特征和降水机制以及不同发展阶段的结构特征,对太行山层状云降水云系空中、地面雨滴谱特行了分析。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太行山层状云降水概念模型,获得了太行山地区层状云降水形成过程及人工增雨机理的新的认识,一步开展人工增雨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本书可供气象防灾减灾、大气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者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