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物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共分五篇,即:大气概论;大气物理基础,包括大气辐射、大气热力学、大气动力学;大气边界层物理;云和降水物理学基础与大气电学;大气光学、GPS气象和大气声学,《大气物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中的大气动力学部分相对比较精练,是从全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考虑而设这一章的。大气光学和大气声学部分在目前国内同类教科书中比较有特色,不但介绍了大气光、声的现象,还比较深入地讨论了大气光学和声散射的基本理论,便于读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GPS气象是近年来发展的比较新的领域。 《大气物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是为高等院校大气科学系本科生编写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以及从事大气科学和大气
本书较系统地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内外韧性城市的发展概念、理论方法、经验启发等。并以上海为例,评估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城市基础设施、社会系统、绿地与湿地系统的韧性状态,提出了综合性的韧性城市发展对策。
黑碳气溶胶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光化学过程,对气候、环境及人体健康等方面产生影响。本书基于WRF-CMAQ模型的运算结果,分析黑碳气溶胶的分布规律。首先介绍CMAQ模型、WRF模型,确定排放源清单的概况,然后介绍基于WRF-CMAQ气象化学耦合模型的参数设置,运行此模型得到武汉地区黑碳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后以武汉市一年期的黑碳气溶胶实测数据作为实例进行验证,确定耦合模型的精度。
.
任超、吴恩融编著的《城市环境气候图——可持续城市规划辅助信息系统工具》是本全面详细介绍城市环境气候图的书,汇集了世界上*的都市环境气候图研究信息,注重介绍其城市规划应用和工程项目的有益成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回顾了城市环境气候图近40年的研究发展历程,介绍了主要的研究方法、制作过程、信息录入、研究关注角度、相关气候规划政策和条例的制定;第二部分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环境气候图案例,通过介绍其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着重探寻局地气候环境的评估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应用成果;第三部分探讨了城市环境气候图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城市环境气候图——可持续城市规划辅助信息系统工具》适合职业城市规划师、环境工程人员、地理学和气候学研究者及城市规划和管理决策者使用与参考。同时它也可供专业研究机
数字PCR以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基础,结合现代微机电和光学检测技术,实现单分子水平的核酸精确定量检测。数字PCR作为第三代PCR技术,是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与现代微机电、微纳制造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典范。数字PCR的核心是将核酸样品平行划分为大规模单分子水平的微反应单元,然后对众多微反应单元内的靶序列进行扩增和光学检测,实现绝对定量和痕量分析。 本书重点介绍了数字PCR的原理和技术特征、仪器系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典型应用及最新科研进展。拓展介绍了一些实验细节、微流控工程知识。
方成编著的《中国天文学在前进(1922-2012)》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天文学近十年来的发展所取得的各项重要成果。本书内容包括天体测量、时间频率研究和应用、太阳物理、行星科学、恒星物理、星系和宇宙、天文技术与方法、射电天文、空间天文与高能天体物理、天体力学与天文动力学、天文学史、教育委员会工作回顾、普及工作委员会工作回顾等。
气候变化问题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问题,其时间跨度漫长,从几亿年前的古气候到现代百年的气候,包含了许多尺度的不同变率。在空间上,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涉及整个气候系统演变的分布,也包括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变化与气候变化问题研究的进展,在对地球系统气候演变的科学认识方面,不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对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加深,尤其是对人类活动在近代和将来气候变化中关键作用认识的不断提高,对全球采取一致的气候治理行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气候变化的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领域,不少关键的科学问题和新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虽然有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问题甚至疑义需要阐明和解释。《气候变化科学问答》旨在为此作一些微薄的
本书利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实景图片以及手绘防御指示图片、图表和漫画等,详细介绍了台风、暴雨与洪涝、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与霜冻、雾、霾、道路结冰等常见气象灾害的定义、发生条件、分布特征、预警信号及防御措施等。全书正文共十四章,并《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以附录形式附上,便于领导干部查阅。本书的出版希望能增强领导干部对气象灾害的了解和认知,让领导干部能在灾害来临时做到精准决策、沉着应对,有效减少伤亡和损失。
本书以2009年到2015年的七次公约缔约方大会为节点,深入探讨了国际气候制度变迁的驱动力、主要参与方的谈判策略以及 德班谈判 的关键综合性问题,呈现了在大国引领下多边机制发生变迁的渐进过程及其必然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为中国气候变化研究报告,由北京市京津彩印有限公司印刷,各地新华书店经销,2013年12月第1版,2013年12月第1次。主要包括:国家基本情况、自然条件与资源、国家温室气体清单、实现公约目标的其他相关信息、香港特别行政区应对气候变化基本信息等。
本书比较集中地展示了寿波教授近半个世纪来,刻苦探索与辛勤劳动的结晶。该选集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极其丰富。对果树和茶树气象的研究范围比较广泛,有微观项目,也有宏观课题。 黄寿波教授系统地研究了我国亚热带果树气象气候及果业生产问题,重点在于经济作物柑橘。在下列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①从光能利用观点研究计算了柑橘的光合生产潜力与限制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柑橘果树光能利用率的途径;分析柑橘品质与生态因子及气候条件关系,提出改善品质的措施建议;②主持了浙江省多种柑橘类的气候生态与冻害区划,并在全省推广。提出了三级(县、省、全国),四类(冻害、气候、生态、生产)区划的目的、原则、方法、指标体系及命名,对浙江省进行了四类区划实践,参与完成了全国主要果树的区划;③研究了板栗、杨梅、枇杷、石榴、香
本书以多角度偏振遥感技术探测大气气溶胶为出发点,从气溶胶多角度偏振遥感探测的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多角度偏振遥感探测气溶胶的关键问题,分析了不同地表偏振模型对反演气溶胶参数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角度偏振遥感反演气溶胶参数模型,特别是介绍了我国多角度偏振载荷(DPC)的*研究成果。本书对于相关领域学者研究大气气溶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气溶胶偏振遥感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球形和非球形气溶胶散射特性、偏振特性分析及实例?典型地表偏振模型、地表偏振贡献对气溶胶遥感反演影响的分析及实例?天基、机载、地基多角度偏振气溶胶参数反演方法、实例及应用?水云和卷云的多角度辐射特性、云参数反演方法与实例
本书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河口城市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评价”项目以及国家相关课题基金为基础,以气候变化脆弱性为理论框架体系,重点关注河口城市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并以河口城市上海为例,分别从市域和典型区域两个层面开展气候变化脆弱性的案例评价。全书共儿章,分别为:背景和意义,全球气候变化事实和影响,全球典型河口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气候变化脆弱性的理论、方法与案例,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标体系评述,上海气候变化的背景与事实,上海快速城市化进程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上海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影响,上海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评价及信息系统构建,上海典型区域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与应对,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城市发展策略等。 本书旨在探索河口城市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并希望通过
本书是在中国科学院“全球和中国气候变化研究新进展评估”咨询评议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有关资料,分析编撰完成的。本书从全球变暖背景下的中国*天气气候事件着手分析,分区域给出了重点影响该区域主要气象灾害的分析评估报告,并凝练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减轻气象灾害影响的对策措施。 本书就重庆三峡库区、白洋淀流域的气候变化影响和适应专门作了案例分析,就近年来台风、高温热浪和雾霾等影响较大的*天气气候事件专门进行了研究,并针对相关关键问题提出了对策。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可供从事气候、生态、环境、区域发展等管理的决策者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类大专院校师生、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本书涵盖短期、中期、延伸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中大气变量物理分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大气变量物理分解完善和扩展了先前人们对大气定常波,如大气活动中心、季风气候槽、大气涛动的认识;揭示了用大气传播型低频振荡信号预测*端气候事件的思路;提出了中期一延伸期*端气象事件预报的扰动天气图方法。本书中有一个新突破,即五天至月的*端天气和异常气候是可以试验性预报的;一个新概念,认识气候及其变化是天气预报的基础;一个新原理,大气变量可以物理分解成日循环、年循环的气候分量和天气扰动分量;一个新方法.瞬变和低频扰动天气图是预报*端天气事件的有用工具。本书可供从事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人员阅读.也可供从事气象科学研究的人员参考。
《英汉汉英大气科学词汇(第2版)》根据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09年公布的《大气科学名词(第一版)》,以及近年来涌现出来的大气科学新词和缩略词等(尤其是气候变化研究方面),对2097年第一版进行了订正与增补,使该书词汇扩展到3万余条。书中收集的词汇涉及大气科学各分支学科以及相关的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等学科领域。 《英汉汉英大气科学词汇(第2版)》可供大气科学及有关学科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和编译人员使用。
2019年春节,一部现象级电影《流浪地球》重燃了我们的 地球人意识 。地球上,天气和气候的变化,与社会发展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812年,豪强一世的拿破仑为什么兵败俄罗斯?是俄罗斯炎热又多变的夏季和严寒的冬天击败了他。城市热岛效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研究发现,当趋于*时,城市气温可比周边高10℃以上。而如果夜间温度不能降至25℃以下,人类就很难进入深度睡眠,并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对一些老人和心血管病人来说,这可能是致命的。气候变暖给莱茵高地的葡萄种植带来极为不利影响 德国冰酒的产量越来越少了,一些小酒庄平均每三四年才可以产出一批 可以说,这是一本 忧心忡忡 之书。一位联合国气候组织专家,用72个小故事,讲完你该知道的地球气候知识。
2009年《哥本哈根协议》之后,2010年底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达成《坎昆协议》,取得了更多具有实质意义的进展。由于《坎昆协议》在落实巴厘路线图的轨道上尚有许多未尽事宜,国际社会对下一步真正达成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国际气候协议充满困惑、争议与期待。2011年底,联合国气候大会将在南非德班召开。德班会议能否实现众望所归的目标?各缔约方将如何权衡利益,协调国际气候制度与国内发展的矛盾,应对减排与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作为负责任的新兴发展中大国,中国将对国际社会作出的自主减缓行动转换为国内目标,不讲条件,全力推进。不仅在减缓,而且在适应方面,中国的努力与绩效为世人所认同。 本书邀请了国内外长期从事气候科学评估、能源与气候政
本书系统整理了绍兴建城以来近2500年的气候史料和气象记录,并利用史料气候记载和现有的研究成果重建了绍兴几千来温度、旱涝变化序列,研究绍兴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影响因子,以及各种*天气和气候事件的频繁出现与这种气候背景变化的联系。科学、全面的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绍兴自建城起2500年以来的气候变迁对绍兴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历史气候资料的整理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孔璐、汤咏康、宋英姿、黄伟、鲁才学编著的这本《气象信息技术》是气象与信息交叉、边缘学科著作,在全面总结信息技术在气象领域的研究与实施成果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气象信息技术的理论与应用。首先,从宏观上对气象信息系统与技术的定义、内函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然后,从气象数据高性能计算、气象图形图像显示、气象数据处理与管理技术、气象通信网络技术、气象信息软件工程和气象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等6个方面,重点对气象信息工程技术理论与应用进行了系统、细致分析。本书内容充实、层次分明、理论新颖,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价值。 《气象信息技术》可供气象信息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研究与业务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学用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