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7日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竺可桢先生逝世50周年纪念日。为了深切缅怀竺可桢为我国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继承和发扬他的爱国情怀和毕生倡导的 求是 精神,特汇编本纪念文集。书中收录了近年来各领域学者在学术期刊和媒体上发表的部分论文与评述,一方面向社会公众介绍《竺可桢全集》这套凝聚了竺可桢毕生心血的著述,探讨其作为珍贵历史资料所特有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从诸多角度展现对竺可桢学术思想、文化理念和科学贡献的回顾和研究,借以启迪后学并表达深切的怀念之情。
《大气物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共分五篇,即:大气概论;大气物理基础,包括大气辐射、大气热力学、大气动力学;大气边界层物理;云和降水物理学基础与大气电学;大气光学、GPS气象和大气声学,《大气物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中的大气动力学部分相对比较精练,是从全书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考虑而设这一章的。大气光学和大气声学部分在目前国内同类教科书中比较有特色,不但介绍了大气光、声的现象,还比较深入地讨论了大气光学和声散射的基本理论,便于读者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GPS气象是近年来发展的比较新的领域。 《大气物理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九五”*重点教材》是为高等院校大气科学系本科生编写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以及从事大气科学和大气
黑碳气溶胶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光化学过程,对气候、环境及人体健康等方面产生影响。本书基于WRF-CMAQ模型的运算结果,分析黑碳气溶胶的分布规律。首先介绍CMAQ模型、WRF模型,确定排放源清单的概况,然后介绍基于WRF-CMAQ气象化学耦合模型的参数设置,运行此模型得到武汉地区黑碳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后以武汉市一年期的黑碳气溶胶实测数据作为实例进行验证,确定耦合模型的精度。
.
本书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国内外对流层延迟改正模型在亚洲、中国或者中国局部地区的精度进行分析,并建立适合局部地区的对流层延迟精化模型;对不同映射函数的精度和时间分辨率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映射函数在高度角不断降低情况下的可靠性;验证不同获取地面气压(计算干延迟的气象元素)的方法;研究不同的获取局部地区大气加权平均温度的方法;分析湿延迟与大气水汽转换系数的影响因素,建立局部湿延迟与大气水汽转换系数模型;列举了地基GNSS反演大气水汽的应用例子,并检验了其可靠性。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气候的决定性作用。本书作者尝试沿着历史轴线,阐述8万年间气候变化跟人类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剧烈变化的气候中,人类为了生存战斗至今,很多以往看似无关紧要的历史转折点,在了解了当时的气候状况之后变得无比关键。作者通过古气候学的研究发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赫梯文明的衰落、埃及古王国的萧条,以及东方世界从殷商到周朝的 替,都与当时出现了异常的气候相关。在这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文明通史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气候、文明和历史之间的关系,同时也看到了人类文明在气候因素的影响下所表现出来的脆弱与坚韧。
任超、吴恩融编著的《城市环境气候图——可持续城市规划辅助信息系统工具》是本全面详细介绍城市环境气候图的书,汇集了世界上*的都市环境气候图研究信息,注重介绍其城市规划应用和工程项目的有益成果。全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回顾了城市环境气候图近40年的研究发展历程,介绍了主要的研究方法、制作过程、信息录入、研究关注角度、相关气候规划政策和条例的制定;第二部分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环境气候图案例,通过介绍其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着重探寻局地气候环境的评估和城市规划方面的应用成果;第三部分探讨了城市环境气候图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城市环境气候图——可持续城市规划辅助信息系统工具》适合职业城市规划师、环境工程人员、地理学和气候学研究者及城市规划和管理决策者使用与参考。同时它也可供专业研究机
本书以WWF(世界自然基金会)“河口城市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评价”项目以及国家相关课题基金为基础,以气候变化脆弱性为理论框架体系,重点关注河口城市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并以河口城市上海为例,分别从市域和典型区域两个层面开展气候变化脆弱性的案例评价。全书共儿章,分别为:背景和意义,全球气候变化事实和影响,全球典型河口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气候变化脆弱性的理论、方法与案例,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标体系评述,上海气候变化的背景与事实,上海快速城市化进程对局地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上海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影响,上海气候变化脆弱性综合评价及信息系统构建,上海典型区域气候变化脆弱性分析与应对,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城市发展策略等。 本书旨在探索河口城市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并希望通过
云一直是令人愉悦和迷恋的对象,它们可以于瞬间变化无穷,激发了科学家们和白日梦者的灵感。云彩被阿里斯托芬描述为“无所事事的守护 ”,苏格拉底又称云为“滋润整个诡辩家圈子头脑的春风雨露”,云象征着大自然的不可预测性,它们引发的降雨是生命的圆圈,在人类的历史与文化中,云引发了人们关于它的 不息的讨论。 本书中首先展示了神话和隐喻中的云,早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在纸莎草或泥板上的古埃及与古巴比伦文字中,就有了以观察云来预示天气的记载。在中国商代,已经有了关于彩虹与光晕的气候记录,而在几个世纪后兴起的道教思想中,有专门管理雨云的推云童子。由于云的缥缈优雅、来去自如、高悬于九天的特质,古代的神话中常将其想象为神佛、仙人们的坐骑或是天上的居所。云的变化又和天气的变化息息相关,所以以观察云来预测
云一直是令人愉悦和迷恋的对象,它们可以于瞬间变化无穷,激发了科学家们和白日梦者的灵感。云彩被阿里斯托芬描述为“无所事事的守护 ”,苏格拉底又称云为“滋润整个诡辩家圈子头脑的春风雨露”,云象征着大自然的不可预测性,它们引发的降雨是生命的圆圈,在人类的历史与文化中,云引发了人们关于它的 不息的讨论。 本书中首先展示了神话和隐喻中的云,早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在纸莎草或泥板上的古埃及与古巴比伦文字中,就有了以观察云来预示天气的记载。在中国商代,已经有了关于彩虹与光晕的气候记录,而在几个世纪后兴起的道教思想中,有专门管理雨云的推云童子。由于云的缥缈优雅、来去自如、高悬于九天的特质,古代的神话中常将其想象为神佛、仙人们的坐骑或是天上的居所。云的变化又和天气的变化息息相关,所以以观察云来预测
本书以2009年到2015年的七次公约缔约方大会为节点,深入探讨了国际气候制度变迁的驱动力、主要参与方的谈判策略以及 德班谈判 的关键综合性问题,呈现了在大国引领下多边机制发生变迁的渐进过程及其必然性。
对流层大气波导是对流层低层大气环境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电波传播超折射现象。《对流层大气波导》面向实际应用,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大气波导研究与应用状况,重点分析了对流层大气波导的形成与变化机理、大气波导的特征与探测方法、大气波导的预测与预报方法,以及大气波导的超视距传播效应。基于海洋大气边界层海-气耦合相似性理论,介绍了蒸发波导的预测模型;基于大气动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了表面波导和悬空波导等低空波导的形成机理;基于MM5 或WRF 数值预报模式,给出了大气波导的区域模拟和预报方法;基于射线跟踪技术和抛物方程数值算法,分析了大气波导超视距传播特性,同时还介绍了对流层大气波导在雷达和通信等领域中的应用。
本书从欧盟应对气候变化治理实践、气候治理转型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影响三方面入手,依循实证主义的研究思路,通过将个案研究与对策研究相结合,较为系统地归纳和分析欧盟气候治理的内容、性质和发展趋势;通过对欧盟政策内、外效果评估,阐释欧盟在全球气候变化合作机制中所承担的角色和发挥的影响力;就我国实施低碳可持续发展战略、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及开展国际气候合作,提出看法与建议。
《气象哲学导论》分为“八论”;气象本体论、气象系统论、气象方法论、气象认识论、气象价值论、气象生态论、气象社会论、气象美论。气象哲学是把气象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作为研究对象,以气象“存在”的实在性、发生学、研究方法、认识路向、价值向度、生态伦理以及审美理念等为研究内容,将“本然世界”、“应然世界”和“超然世界”相融合。蕴含着求衡的系统存在论、能动的认识论、动态的方法论、和谐的相处观、恩惠的价值观与“诗意”地栖居理念等特质。气象哲学研究能够*限度整合气象学与其他学科,对拓展气象学领域起到一定的引领和导向作用。 本书适合作为高校大气科学专业、大气物理专业、应用气象专业等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科技哲学、环境科学、生态学、伦理学等学科中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同样适合从事气
许吟隆、吴绍洪、吴建国、周晓农等所著的《气候变化对中国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与适应》基于SRES应用PRECIS构建中国高分辨率(50kin×50km)的至2100年的SRESA2、B2和A1B气候情景,模拟未来中国潜在植被及自然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变化,探讨未来中国媒介传播疾病在气候变化条件下发生、发展规律及时空分布的变化,选择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及西南森林火险等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典型适应气候变化技术措施的适应效果,提出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领域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本书研究内容可以为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和规划制定提供科技支撑,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不同领域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对中国适应气候变化、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科学参考意义。 《气候变化对中国生态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与适应》可供相关
本书系统整理了绍兴建城以来近2500年的气候史料和气象记录,并利用史料气候记载和现有的研究成果重建了绍兴几千来温度、旱涝变化序列,研究绍兴气候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及影响因子,以及各种*天气和气候事件的频繁出现与这种气候背景变化的联系。科学、全面的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绍兴自建城起2500年以来的气候变迁对绍兴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历史气候资料的整理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书利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文字,配以精美的实景图片以及手绘防御指示图片、图表和漫画等,详细介绍了台风、暴雨与洪涝、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与霜冻、雾、霾、道路结冰等常见气象灾害的定义、发生条件、分布特征、预警信号及防御措施等。全书正文共十四章,并《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以附录形式附上,便于领导干部查阅。本书的出版希望能增强领导干部对气象灾害的了解和认知,让领导干部能在灾害来临时做到精准决策、沉着应对,有效减少伤亡和损失。
气候变化问题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科学问题,其时间跨度漫长,从几亿年前的古气候到现代百年的气候,包含了许多尺度的不同变率。在空间上,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它涉及整个气候系统演变的分布,也包括区域性气候的变化。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变化与气候变化问题研究的进展,在对地球系统气候演变的科学认识方面,不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许多重大的成果。对气候变化科学认识的加深,尤其是对人类活动在近代和将来气候变化中关键作用认识的不断提高,对全球采取一致的气候治理行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气候变化的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领域,不少关键的科学问题和新的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公众的气候变化意识虽然有明显提高,但仍有一些问题甚至疑义需要阐明和解释。《气候变化科学问答》旨在为此作一些微薄的
????本书涵盖短期、中期、延伸期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中大气变量物理分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大气变量物理分解完善和扩展了先前人们对大气定常波,如大气活动中心、季风气候槽、大气涛动的认识;揭示了用大气传播型低频振荡信号预测*端气候事件的思路;提出了中期一延伸期*端气象事件预报的扰动天气图方法。本书中有一个新突破,即五天至月的*端天气和异常气候是可以试验性预报的;一个新概念,认识气候及其变化是天气预报的基础;一个新原理,大气变量可以物理分解成日循环、年循环的气候分量和天气扰动分量;一个新方法.瞬变和低频扰动天气图是预报*端天气事件的有用工具。本书可供从事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的人员阅读.也可供从事气象科学研究的人员参考。
本书为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原北京市林业局)多年来对北京山区泥石流实地考察与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山洪泥石流概念、分类、特征、危害、形成机制、沟道分布与特点、危险区空间分布与特点的研究,结合北京林业大学多年来水土保持工作的研究成果,制定出北京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措施体系,并对北京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作出规划,后提出了北京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管理措施。书中还列举了泥石流防治规划实例,并对不同防治规划方案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提出了*实施方案。 该书充分反映了我国泥石流区域研究的特征和特点,也是多年来水土保持工作者辛勤汗水的结晶。该书资料详实可靠,内容丰富多彩,图文并茂,可操作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与推广价值。
21世纪以来,卫星探测数据应用已经进入跨学科研究的新时代,卫星资料的应用已经成为各个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基于地球环境的变化及其研究的进展,在讲授气象卫星资料多学科应用课程近20年的基础上,通过多年资料收集编写了《中国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建项目资助精品教材?优选气候系统卫星遥感导论:气象卫星资料的多学科应用》,目的是有一本系统全面的卫星遥感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教材,方便学生的学习。 陈渭民等编著的《中国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建项目资助精品教材?优选气候系统卫星遥感导论:气象卫星资料的多学科应用》可供大气遥感、陆地和海洋遥感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遥感工作的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数字PCR以聚合酶链式反应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为基础,结合现代微机电和光学检测技术,实现单分子水平的核酸精确定量检测。数字PCR作为第三代PCR技术,是实时荧光定量PCR原理与现代微机电、微纳制造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典范。数字PCR的核心是将核酸样品平行划分为大规模单分子水平的微反应单元,然后对众多微反应单元内的靶序列进行扩增和光学检测,实现绝对定量和痕量分析。 本书重点介绍了数字PCR的原理和技术特征、仪器系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典型应用及最新科研进展。拓展介绍了一些实验细节、微流控工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