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中国地层指南》修订版(2001)中所附的《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的说明书,重点对各系列各阶进行简明扼要的定义性说明,以便建立我国自己的一套区域年代地层划分标准。本书可供国土资源各部门生产、科研人员和有关大中专院校师生使用。
本书是中国物探七十年历程的回顾。全书四章,另三个件。章为中国物探事业发展历程简要回顾;第二章为物探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介绍物探分支和技术发展历程和成果;第三章为物探应用与成果,分十二节介绍物探应用于不同的勘查目标而取得的成果;第四章为基本经验和展望。件一为中国物探编年综合史科汇选,记录七十年间物探有关事件;件二、件三介绍我国曾用和在在的物探方法、国产野外用物探仪器。本书可供物探工作者、地质工作者和有关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嶂石岩地貌》是对发育在我国太行山中南部的一种特殊风景地貌——嶂石岩地貌的发现、命名与十几年研究成果的阶段性总结,是一部研究嶂石岩地貌成因、演化、应用与保护的科学专著。本书分析研究了嶂石岩地貌的形态特征、发育环境、形成机制、演化过程、分类体系,为其建立了特殊的坡面发育模式,揭示了与其相关的别具特色的古地理环境与地质信息(如波痕、泥裂、疑似化石等),同时以实际例证指出了开发利用方向,提出了保护措施。本书可供地貌、地质、自然地理、旅游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教学人员及旅游服务、区域规划、公路、水利、建材等部门参考。
本书是作者数十年研究、思考的结晶。其与一般哲学著作不同之处是:该书以地球物质运动的客观事实和地球演化史以及地球科学史为讨论问题的基础,然后上升到哲学高度来认识地球和地球科学的发展规律。该书之精髓在于在现代哲学的基础上,吸收了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光辉,将中庸理论引入地质哲学,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并将“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结合起来。
本书系统阐述了塔里木板块的基底组成和边缘演化,解析了塔里木板块演化成为欧亚大陆一部分后,在欧亚板块边缘俯冲或碰撞作用过程中,塔里木边缘和内部的构造响应过程和构造特征,揭示了碰撞拼合后的大陆动力学过程。其研究成果对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具有指导作用,研究思路和方法对我国大陆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借鉴作用。本书可供从事构造地质学与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作者及其研究团队近年来在硫化矿浮选领域的研究工作。作者采用不同电化学研究方法,包括腐蚀电化学研究方法,浮选电化学热力学平衡计算,表面分析技术,半导体能带理论,特别是分子轨道理论,针对硫化矿浮选过程中的电化学现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书就是对这些工作的总结和提炼。本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不同浮选体系中硫化矿的无捕收剂浮选行为和捕收剂诱导浮选行为,其中有关硫化矿浮选的腐蚀电化学、机械电化学以及分子轨道理论研究是硫化矿浮选电化学领域全新的研究内容,将有助于读者更为全面、深入地理解硫化矿浮选的原理和流程。本书中列出的有关硫化矿浮选电化学应用的实例表明,浮选电化学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书适合从事表面化学、电化学和矿物加工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高校师生、科研人员和工程技
《世界找矿模型与矿产勘查》包括找矿模型总论和找矿模型各论两个部分。总论部分系统总结了矿床模型的概念及研究历史,探讨了找矿模型的定位和功能,提出了建立不同级次找矿模型的思路和方法,并以大量实例说明了找矿模型的应用及其效果,指出了找矿模型应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找矿模型各论系统总结了全球50个找矿模型,涉及的矿种有铁、铭、镰、铜、铅、铸、鸽、锡、铝、金、铀族金属、铀、稀土等。每个找矿模型包括概述、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三个部分内容。《世界找矿模型与矿产勘查》可供从事矿产勘查、成矿理论研究人员及地质矿产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封面为哈萨克斯坦科翁腊德(Kounrad)斑岩型铜矿床。
《生物标志物:从研发到审评鉴定之路径(中文翻译版)》探讨了从发现生物标志物到前置性评估鉴定其应用的共识机制,回顾了生物标志物研发领域的共同合作的体会和建议,展示了监管机构、制药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探讨生物标志物的监管流程对新药研发路径的影响。《生物标志物:从研发到审评鉴定之路径(中文翻译版)》共5篇20章,分别介绍了监管机构、制药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探讨生物标志物的监管流程对新药研发路径的影响,制药领域中生物标志物的研发与鉴定经验,毒理基因组学的生物标志物评估和鉴定,药物引起脏器毒性生物标志物的鉴定过程,以及实例分析了建立生物标志物协同合作机构的指导意义。
《河南省城市浅层地热能》主要介绍了河南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态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的目标任务、研究内容和方法;概述了河南省18个省辖市城市浅层地热能形成的区域地质背景;阐述了城市浅层地热能特征,包括浅层地热能概念模型的建立,浅层地温场特征,浅层地热能埋藏、分布与循环特征,浅层地热能生产能力和浅层地热流体化学特征,浅层地热能试验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结果;对对井抽灌模式下地下水温度场的变化进行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与区划;系统计算和评价了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最后对河南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展望。《河南省城市浅层地热能》可供从事浅层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的科研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总结了放射性测井与中子寿命测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重点讲述了基本概念、射线的测量、射线测量的误差、放射性测井、放射性防护、中子寿命测井基础、中子寿命测量原理、中子寿命测井仪工作原理及中子寿命测井解释。可供高校师生、科研院所和油田现场技术与管理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