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是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全 球环境中具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海洋是保障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物质基础,海洋文明和文化又为 人类相互交流、理解、合作,创造了永续的精神财富 。海洋调查是人类认识海洋的**步。侍茂崇、高郭 平、鲍献文编写的《海洋调查方法(高等学校海洋科 学类本科专业基础课程规划教材)》在介绍海洋仪器 的同时,又重点介绍海洋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在介 绍各种海洋调查方法的同时,又重点介绍正确的站位 设置和有效的协调和组织;既介绍常规的资料处理方 法,又对一些计算中*容易忽视的问题,做出谆谆善 诱的解释。为了提高海洋调查首席科学家决策的科学 性,在书又专门增加一章有关调查范例和有效规避风 险的内容,讲述保证安全的种种措施。
《三亚蜈支洲岛珊瑚礁的现状、生态修复及保护对策》阐述了三亚娱支洲岛珊珊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分布。其中,造礁石珊珊13科40属90种,多孔腿2种:海参11种,海胆7种,海星5种,碎碟2种,海螺8种;珊珊礁鱼类33科52属75种。书末为所述大部分海洋生物配有彩色实拍照片,便于图文对照。《三亚蜈支洲岛珊瑚礁的现状、生态修复及保护对策》还系统分析了珊珊礁退化的原因,介绍了在三亚螺支洲岛开展的珊湖礁生态修复工作,*后提出了保护对策与修复建议。
《海洋产业培育与发展研究报告》是中国工程院于2011年年底启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中“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的成果。《海洋产业培育与发展研究报告》针对培育和发展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地位、国外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和分析,指出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我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原则和目标、发展重点以及有关政策建议。
作为海洋科学与技术人才强省,山东省大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积极培育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山东省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发展报告》通过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图谱,系统分析了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主题和创新主体,全面展示了国内外尤其是山东省在海洋科学与技术各领域的机构和人才分布,准确识别山东省在海洋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特征和优势。
本书剖析了国家对地球科学中有关薄弱学科的战略需求,凝练出相关薄弱学科适合国际发展趋势、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我国地域特色的亟待这些薄弱学科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和战略研究方向;系统梳理各薄弱学科发展历史,总结各学科历史地位和发展规律,分析各学科现状与适应国家重大需求所存在的差距,提出各学科发展的主要瓶颈及其薄弱现状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和学科前沿重大科学技术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地球科学中薄弱学科发展的政策建议。
《海洋可再生能源水动力学基础》分类总结了海洋各项可再生能源水动力学研究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及主要问题,基于专业实际需要,《海洋可再生能源水动力学基础》限于讨论海洋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温差能及盐差能五个方面的力学知识及问题。
《海洋法系列丛书:海洋问题专论(第2卷)》继续遵循《海洋问题专论》(卷)的选编宗旨,汇集了作者近四五年来研究海洋问题、海洋法原则和制度后,公开出版的部分成果。内容包括海洋法的基础、南海问题、东海问题及中国应对海洋问题的政策与法律制度。本卷收集有关上述基础问题和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成果,具有的前沿性。希望《海洋问题专论》(第二卷)的出版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海洋法,解决海洋问题,有的助益,并能为我国推进海洋事业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