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是中国科学院组国拿出版基金项目织数百位院土专家联合研究的系列成果,涉及自然科学各学科领域,是目前规模**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海岸海洋科学》对我国家科学思想库国具代表性的海陆过渡带进行海、陆、气、生学料交叉的重点调研,总结典型海陆过渡带的环境、资源特性及开发进程,提出相宜开发利用与学科发展战略建议。
本书着眼国家海洋权益与新的海洋防卫观,以海上通道战略区位与空间信息技术的视角,对环中国及其邻近海上诸多战略通道,进行信息融合与类型体系分析,并重点兼顾*为关注的自然条件逐一阐述的同时,基于海洋高新技术的发展,就完善岛链间通道数据处理与应用平台,以专门的章节列述了海峡信息系统建设及其重要意义。
《江南海洋文化》从海洋文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文化意义上的江南代表城市,以及江南地区的海盐文化、舟船航运文化、海潮文化、海神信仰的梳理和分析,以丰富的资料,充分阐述了海洋文化在江南文化形成及发展、成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者指出:海洋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一条重要根脉。江南文化不仅有着柔婉、崇文的柔性特征,更具有勇敢、进取、包容等刚性特征,而后者正来源于江南地区的海洋文化。江南海洋文化开拓进取、兼容并包的精神对于包括海派文化在内的江南文化的形成及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它既是江南文化不断向前的内驱力,也是江南文化重要的精神内核。
本书以海南热带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珊瑚礁、海草床、红树林生态系统为调查研究对象,并根据大量现场调查以及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海南岛珊瑚礁、海草床和红树林的现状,为海南海洋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及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书共分6章,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珊瑚礁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价、海草床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价、红树林生态系统调查与评价、热带典型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珊瑚礁、海草床和红树林生态系统保护现状与管理对策。 本书可供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和管理者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本书是*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基地基金重点项目 秦汉时期齐人的海洋开发 的终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秦汉时期的海洋探索与早期海洋学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是就这一学术主题进行认真的历史学考察的部学术专著。作者注重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的结合,比较全面、比较详尽地说明了秦汉时期齐人进行海洋探索与海洋开发的成就,分别从经济史、文化史和社会生活史等层面进行了历史分析。有些论述,对世界海洋学史的学术总结也有推进意义。
中国工程院“中国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研究成果形成了海洋工程与科技发展战略系列研究丛书,包括综合研究卷、海洋探测与装备卷、海洋运载卷、海洋能源卷、海洋生物资源卷、海洋环境与生态卷和海陆关联卷,共七卷。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丛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部历时两年多联合开展研究的重要成果,凝聚着600多位院士、专家的智慧和心血,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洞悉学科发展规律、了解前沿领域和重点方向及开展科技创新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促进我国学科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必将发挥积极作用《BR》 《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海洋科学》全面总结了近年来海洋科学的研究现状和研究动态,客观分析了学科发展态势从学科发哪可种点出发,前瞻性地思考了学科的整体布局,出于海洋料学的重要科学问题、前沿方向及我国发展该学的改策施。
《海洋水文环境要素分析方法》分为四章,即资料的预处理和常规分析方法、温盐资料分析与水团分析方法、潮汐潮流分析方法和海流资料分析方法。与以往的同类教材相比,《海洋水文环境要素分析方法》在系统介绍海洋水文环境要素分析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常用的资料预处理方法,对流、潮等海洋要素给出了实际数据分析的步骤,弥补了同类教材中相关内容的缺乏。
《海洋波浪能综合利用——发电原理与装置》结合作者訚耀保多年来在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以及日本、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海洋波浪能发电实例,系统论述和总结了海洋波浪能综 合利用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同时介绍了其发电原理与装置,以及研究进展和海洋试验案例。内容主要包括:能源及其利用规则, 海洋波浪性质与能量转换方式,固定摆式和浮力摆式波浪能发电原理与装置,振荡水柱式波浪发电原理与装置,越浪式、鸭式、筏式、点 吸收式以及磁流体波浪发电原理与装置,小型海洋发电站与波浪能转换器前沿技术等。书中附有国外海洋波浪能发电起源、专利与应 用实例。本书力图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深入浅出,侧重系统性、前沿性,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 《海洋波浪能综合利用——发电原理与装置》适合海洋能及其重大装备研究、开
本书系统介绍了海洋藻类资源高效利用的方法和原理。全书共分6章:第1章介绍了我国海洋藻类资源的分布、海藻与环境的关系,并对海藻资源化利用方向进行了展望;第2章讲述了海藻的基本生理学特征及其分类;第3章对常见的海藻养殖技术进行了介绍;第4章介绍了常见海藻产物的提取方法,如脂类、植物激素、海藻多糖、藻胆蛋白、多不饱和脂肪酸等;第5章重点介绍了目前流行的海藻生物质能转化技术;第6章对海藻及其产物的其他资源化利用方式进行了阐述。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环境工程、能源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等领域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生物工程、能源工程、化学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选作教学用书或教学参考书。
本书是2010年Springer出版社出版的Introduction to Marine Genomics一书的中文译本。本书分9章,概述基因组学方法应用于海洋生物研究领域中的**进展,每章包含一个特定领域,对该领域做介绍,而且对基因组学方法如何适应该领域研究的特殊需求进行详细说明。本书内容知识前沿,对该领域的研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腐蚀、疲劳和磨损是造成海洋工程损伤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海洋工程的材料延寿对保障海洋装备和结构物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促进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是《材料延寿与可持续发展》丛书的分册之一,以海洋工程为对象,首先介绍了海洋环境的特点,海洋腐蚀的形式及其影响因素,海洋腐蚀的一般防护方法,然后介绍了不同海洋工程装备和结构物的具体腐蚀控制措施。同时还阐述了海洋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延寿技术、海洋工程结构的环境-力学损伤行为与预防方法以及船舶及海洋工程动力系统中的磨损失效、预防和修复技术。 本书可供船舶及海洋工程研制、设计、建造、使用、维护维修及管理等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参考。
本书收集了海南省1949年以来风暴潮等历史海洋灾害资料,结合“908专项”期间调查、评价成果和海南省风暴潮防灾减灾的其他成果,对海南省风暴潮监测、预报进行了全面总结。“908专项”执行期间,去的了宝贵的现场资料,完成多篇调查报告,为本书的撰写创造了条件,这本书应该是集体劳动的成果。
由王军成编著的《海洋资料浮标原理与工程(精) 》以复杂系统论、信息论、力学、海洋学为理论基础,结合海洋资料浮标详细阐述了海洋动力环境浮标监测技术理论及其相关的观测、通信等技术体系。之后,详细介绍了浮标总体设计及其各子系统(浮标体、锚系、数据采集与控制、通信、供电、传感器等)的原理及设计,并配合详实的示例。 《海洋资料浮标原理与工程(精)》涉及海洋资料浮标及海洋观测技术方面的众多*的理论和技术问题,不仅可供海洋科学研究、海洋观测技术探索、海洋资料浮标研发的学者、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我国海洋、气象业务管理部门参考。
本书特点 1.作为一部科技辞典,除了给出每个名词术语的定义,以便达到区分各名词的目的之外,尚需要给查阅者提供一定的实用性知识。倘若本书的出版能对从事腐蚀与防护工作者和非本专业的读者有所裨益的话,将是编者*的欣慰。 2.修订版秉承版的特点,将本学科基础知识和20年来发展、研究成果用图表、数据、结论摘录在辞典中,力求达到图文并茂,直观易懂。也体现我国蓬勃发展的海洋腐蚀研究和工业防腐蚀的实践。 3.本书每个词的写法顺序是定义、补充解析、在防腐蚀中应用有关知识和应用实例。 4.对版中的某些词名和释文进行了修订和改正。 5.由于修订版列入了一些近年的国家标准和行业(部颁)标准中的名词术语,但这些内容原来都是在一个标准题目较小范围内的,原来预定的作用与本辞典也不同,引入到海洋金属腐蚀
罗续业、夏登文编著的《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报告》帮助读者适应海洋能开发利用需要,促进海洋能产业发展,了解国内外海洋技术发展动态,本书可以作为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从业者和管理者的有实际价值的基础资料,同时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
本书主要介绍海洋水声环境效应研究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应用。全书共分8章,第1章是绪论,介绍了水声环境效应研究的对象、历史和方法,水声环境基本参数及水声环境效应研究的重要意义;第2章介绍了水声传播建模理论及其高性能并行仿真、海洋噪声场和浅海混响建模;第3章介绍了宽带水声信道波形预报问题;第4章主要研究了水平非均匀介质和海底对声传播的影响及深海会聚区声传播;第5章分析和研究了水声环境效应的不确定性规律及捕捉方法;第6~7章介绍了水声环境效应评估模型及信号级水声环境效应仿真系统;第8章介绍了水声环境效应技术在辅助决策方面的应用。书中内容反映了近年来该领域的*发展和研究成果,叙述详尽,理论分析力求系统,注重理论与应用的紧密结合,实用性强。《海洋水声环境效应建模与应用(精)》可供从事水声物理
本书分为四章,即资料的预处理和常规分析方法、温盐资料分析与水团分析方法、潮汐潮流分析方法和海流资料分析方法。与以往的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在系统介绍海洋水文环境要素分析理论的基础上,介绍了常用的资料预处理方法,对流、潮等海洋要素给出了实际数据分析的步骤,弥补了同类教材中相关内容的缺乏。
《三亚蜈支洲岛珊瑚礁的现状、生态修复及保护对策》阐述了三亚娱支洲岛珊珊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分布。其中,造礁石珊珊13科40属90种,多孔腿2种:海参11种,海胆7种,海星5种,碎碟2种,海螺8种;珊珊礁鱼类33科52属75种。书末为所述大部分海洋生物配有彩色实拍照片,便于图文对照。《三亚蜈支洲岛珊瑚礁的现状、生态修复及保护对策》还系统分析了珊珊礁退化的原因,介绍了在三亚螺支洲岛开展的珊湖礁生态修复工作,*后提出了保护对策与修复建议。
在中国侨联的领导下,在青岛市侨联的帮助下,在自然自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支持下,以海洋领域的中桥联特聘专家为主体,围绕海洋强国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和蓝色经济发展,我们编撰了这部研究专著,以期把脉海洋发展态势,建言海洋科技创新,助推蓝色经济发展。全书共分3部分:第一篇海洋强国建设,包括努力培育战略科技人才深化海洋战略研究,全面经略海洋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海洋强国,海洋国家战略区域的空间生产与尺度治理研究等。第二篇海洋科技进步;包括发挥海洋科技优势为海洋强省献力,创新海洋生物技术发展蓝色生物经济等。第三篇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包括提高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水平保障蓝色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极地资源开发利用浅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