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6年,孟德尔用全新的表达方式记述了他进行了8年之久的豌豆杂交实验,他把生物学和统计学、数学结合了起来,提出了遗传定律。《遗传学经典文选》是现代遗传学的开山之作,它不仅是宣告了通过新的观察和试验方法发现了遗传学的重要事实,更确切地说,在的创造性活动上,它将这些事实以概念系统的形式呈现出来,这就使之具有普遍意义.《遗传学经典文选》将作为科学试验和对数据资料的深遂理解的范例永世长存"。
《遗传学:从基因到基因组》(第六版)强调了遗传学的核心概念以及前沿发现、现代工具和分析方法,这些将使遗传学继续向前发展。第六版的作者们共同修订了每一章,不仅努力提供最新的信息,而且努力对复杂的概念提供连续性和尽可能清楚的解释。本书展示了大学本科遗传学教学的一种新尝试,也反映了作者们当前对生命分子基础的认知。
表观遗传学极大地拓宽了人们对于遗传信息流动的认知,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书作者均为国内外表观遗传学研究领域一线科研工作者,内容涵盖了表观遗传学的所有重大主题和技术应用:第1~31章梳理了表观遗传的基础知识和概念,纳入了表观遗传领域最新的前沿内容,如环形RNA、lncRNA、NamiRNA、RNA修饰,以及染色质高级结构等;第32~42章为表观遗传在重要生命过程中的应用,包括早期胚胎发育、肿瘤发生发展等重要生理及病理过程;第43~63章为表观遗传核心技术和全新理论解读与应用展望,为研究者提供了详尽的操作方法。
一个世纪以来,社会科学家对遗传学避之唯恐不及,然而先天与后天之争快要到了终结的时刻。在过去十年里,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共同掀起了一场基因组学革命,他们无所畏惧,力求勾勒出一幅人类社会的蓝图。 此书展示了在基因学、遗传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所发现的令人震惊的研究成果。揭示了人类社会中的确存在因祖先血统不同而产生的遗传差异,而这些差异又不同于我们所称的黑人、白人之分;遗传基因从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社会地位高,而有些人社会地位低。 遗传基因并不总是为 基因统治 推波助澜,反而常常是社会流动的引擎,抵消了社会的一些弊病。越来越多的人如今选择与自身受教育程度相似的人结婚,但从遗传学的角度来说,当下人们的择偶与繁衍后代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混乱且复杂。这些例子只是这本兼具启发性
生物遗传资源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维持人类生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物质基础。本书介绍了典型珍稀濒危动植物遗传资源定价体系研究、遗传资源保护成本效益监测研究、遗传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地位研究、基于遗传资源价值的管理工具研究,以及构建遗传资源价值评估方法体系等成果。
本书属于中国科学院推荐的研究生用原版教材。本书作者资深生物化学教授TmdyMcKee,以逻辑性强和易于理解的编写风格使得学生能够非常清楚地掌握21世纪生命科学重要的研究工具生物化学的概念和技术,并且始终将生化步骤和生物体结构间的相互关系贯穿全书,达到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学,是一本学习效果相当好的教科书。本书配有大量的背景资料、图片资料和参考资料,使研究生能够扩大进一步阅读的范围。本书英文清晰、简练、准确,非常有利于研究生直接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提高外语能力。本书是一本非常有特色和适合研究生使用的生物化学教材。 本书还可供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生殖和遗传是生命的基本属性。近20年来,生殖医学与遗传学的有机结合、相互渗透,使人类生殖在生育、节育和不育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取得了很多令人瞩目的成绩。本书汇集生殖遗传相关综述文章52篇,内容涉及生殖遗传学的多个方面,包括疾病、机制、检测、预防、治疗、新技术等基础或临床研究进展,其中重点吸收了生殖遗传学在基础研究、临床诊治及实验技术方面的新成果,如精子、卵子发生与成熟的基因调控,畸形精子发生的遗传因素,不育症表观遗传,遗传因素所致受精障碍的分子机制,高龄生育相关遗传风险,单基因及线粒体遗传病的诊疗,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新技术等,有助于读者了解生殖遗传学的当前学术动态和发展趋势。
本书全面总结了功能基因组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国内外在基因功能研究领域的主流技术和*发展趋势,共13章,分为四个部分。部分(1~3章)概述核酸操作的主要工具和方法。第二部分(4~6章)系统地介绍了基因的克隆、定位和表达体系。第三部分(7~9章)归纳了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涉及动物模型、蛋白质相互作用、定点突变、基因表达谱以及RNA干扰等多个方面。第四部分(10~13章)具体分析突变体在植物基因功能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相关教师和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以作为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研究生教材。
作者根据高校各个学科及工程领域的发展对生物化学教学的需要,并参考国内外近二三年出版的优秀生物化学教材,对《生物化学》(版)各章内容进行了全面改编。 全书共分23章,系统阐述了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 氨基酸和肽、蛋白质的三维结构、酶、辅酶和维生素、糖、脂和生物膜等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以及蛋白质研究技术,核酸、DNA复制、RNA合成和蛋白质合成等分子生物学原理以及核酸研究技术,以及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光合作用、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和激素与代谢调控等代谢部分。《生物化学》(第二版)适于用作学时数为48~64学时的生物化学教材。 对与本书配套的《生物化学学习指导》(第二版)也进行了全面改编,更新了《生物化学学习指导》(版)中大部分习题,内容包括各章要点提示、术语
基因组学是当代生命科学发展*为迅速、关注度较高的学科之一。杨金水编*的《基因组学(第3版)》是国内本专门并全面介绍基因组学及其研究*新进展的学术*作,自2002年** 版、2007 年第2版出版发行以来,在专业领域产生较大影响。本次修订突出系统性和简明实用性,重点阐述了基因组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介绍了研究基因组的基本思路与技术手段,充分吸收了近几年国内外学科重要进展。 《基因组学(第3版)》共分14章,分别是:基因组、遗传图绘制、物理图绘制、基因组测序与序列组装、基因组序列注释、基因组解剖、基因的转录调控、转录物组、蛋白质组、基因组表观遗传、基因组的复制、基因组进化的分子基础、基因组进化的模式、基因组与生物进化。 与第2版相比,第3版在如下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第4章新增第三代测序;第 5章增加基因本体及
暂时没有内容
本书不仅系统介绍了森林遗传学原理与林木改良方法,同时,还吸收了林木基因组学、林木分子育种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反映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与新成果。全书共20章,第1章介绍森林遗传学的概念、范畴、历史和重要性,第2~6章概括介绍森林遗传学的基本原理,第7~10章介绍林木的遗传变异和基因保存策略第11~17章详细阐述实用林木遗传改良的理论和方法,第18~20章介绍林木基因组学、标记辅助选择和育种及林木基因工程。
化学与生物传感器是由化学、生物学、物理学、医学、电子技术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成本低的特点,能在复杂体系中进行在线连续监测,广泛应用于化学、生命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监测、食品、医药和军事等领域。 本书阐述各类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检测技术、方法特点和实际应用,内容涉及声波型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磁化学与生物传感器,光纤化学与生物传感器、表面等离子体化学与生物传感器,以及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等。 本书可供化学、生命科学、食品、医药、环境监测、卫生检疫、公安、国防等领域的科技研发人员和实验室检测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人类发育与遗传学(第三版)》是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也是中国医科大学***课程改革重点项目成呆。《人类发育与遗传学(第三版)》依据医学遗传学、人体生殖学和胚胎发育学三个学科课程内容进行编写,以经典和现代医学遗传学为基础,阐述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正常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发生机制及畸形和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应采取的防治策略和措施。《人类发育与遗传学(第三版)》力求在各章中反映当今学术前沿的新成果和新技术,如人类基因组学研究的新进展、先天性畸形机制研究的新成果、表观遗传学机制、胚胎干细胞基因治疗、分子遗传学的新技术(如高通量测序、基因组编辑、生物芯片-微阵列等) ,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体现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的精准医学模式的可行性,展望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前景。《人类发育与遗传学(第三版)
本书是经典著作《细菌分子遗传学》的第五版(*版于1989年出版),全书共十章。本书清晰透彻地阐述了细菌分子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着重于从分子水平分析了细菌的遗传和变异机制。本书尤其注重经典理论和**研究进展、实际应用的有机结合,内容翔实,实用性强。
本书系统介绍群体遗传与数量遗传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全书分群体遗传、数量遗传、育种应用和基因定位四部分。第1~5章为第一部分,是群体遗传学基本理论,主要介绍群体遗传结构与交配系统之间的关系、群体遗传结构的定向改变、有限大小的随机交配群体、有效群体大小、系谱分析及遗传多样性的分子理论等。第6~10章为第二部分,是数量遗传学基本理论,主要介绍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和统计学基础、双亲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随机交配群体的遗传分析、基因型和环境互作、遗传交配设计及其分析方法等。第11~12章为第三部分,分别介绍数量遗传学理论在随机交配群体选择和纯系品种选育中的应用。最后一章为全书的第四部分,简要介绍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群体类型、简单区间和完备区间两种定位方法,以及一个集成遗传分析软件。为便于教学
《现代生物化学》第二版在版的基础上作了修改和增删,全书共十九章,包括生物化学基础:蛋白质化学;酶;核苷酸和核酸;维生素和辅酶;生物膜;激素和细胞信号传导;代谢引论;糖和糖代谢;生物氧化;光合作用;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DNA的复制、修复和重组;RNA代谢;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定向投递与降解;基因表达的调节;重组DNA技术与基因组学。 本书,内容简明扼要,概念准确,内容新颖,书中附有思考题,书末附有关键生化名词中英文对照及索引。适合生物学各专业和农、林、医、药、工各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作教学用书,也可作科研参考书。本书版三年间重印5次,曾获第六届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
本书由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解剖与生物学系教授Sally A.Moody主编,数十位享誉世界的发育遗传学专家参与撰写,是发育遗传学领域的*专著。本书由五篇(四十四章)组成,可以重新归纳为三大部分。部分重点介绍当今发育遗传学研究中所用到的新技术,新方法及其成果,同时还介绍了基于基因组表达数据的脊椎动物发育进化,以及常用模式动物及其与人类出生缺陷和疾病研究的相关性。第二、第三部分按照动物胚胎发育的时序和组织器官划分章节;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动物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命运决定、胚轴确定、胚层的形成和分化、细胞运动与形态构建。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来源的组织和器官的发生和形成机制。 本书适合作为研究生课程的教科书或参考书,对于从事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进化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基
《植物基因工程(第二版)》是融汇了近代植物基因工程新理论、新技术及新成果编写而成的系统论述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的“十二五”高等院校统编教材。《植物基因工程(第二版)》对**版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共设八篇46章,新增了“植物基因变异分子生物学”、“植物质体基因转化系统”及“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调控”等共20余章,*后还增加了第八篇生物信息学与植物基因工程,新增内容为《植物基因工程(第二版)》的三分之二以上。同时,《植物基因工程(第二版)》引入了许多**的图表及近三年的新文献,力求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既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又深入浅出,使《植物基因工程(第二版)》具有多种功能。
《鱼类基因组学及基因组育种技术》首次系统介绍了我国科学家近几年在几种重要养殖鱼类全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重要性状相关功能基因筛选及其分子机制研究、基因组编辑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进展。主要内容包括半滑舌鳎、鲤、草鱼、大黄鱼、菊黄东方鲀、牙鲆、金线鲃、鱼、大菱鲆和龙鱼的全基因组测序和精细图谱绘制,鱼类性别决定和抗病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与鉴定,鱼类低温适应的分子机制和变态的分子基础,淡水和海水养殖鱼类基因组编辑技术的建立与应用,鱼类全基因组选择育种技术的建立与应用,鱼类基因组及其育种技术的发展战略与建议。《鱼类基因组学及基因组育种技术》既有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鱼类结构基因组和重要性状形成的分子机制等理论研究内容,又有鱼类基因组编辑和全基因组选择等前沿分子育种技术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