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蝴蝶图鉴》分为蝴蝶概论、深圳蝴蝶图记、蝴蝶文化与艺术主个部分。蝴蝶概论部分介绍了蝴蝶的经济重要性,蝴蝶的外部形态,蝴蝶的一生,蝴蝶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方法,以及蝴蝶的分类与鉴定方法等。深圳蝴蝶图记为主体部分,官以实物标本为对象,以高清图片配以主要特征描述的形式记录了深圳蝴蝶10科167种,对科的特征进行了概述,同时准确记录了每种的翅展、分布,详细列出了在深圳的分布地点,并编制了分科、分种检索表;另外,以清单的形式列出了仅有文献记录的深圳蝴蝶53种。蝴蝶文化与艺术部分介绍了蝴蝶文化、蝴蝶邮票、蝴蝶姐画、蝴蝶展览等。书后附有主要参考文献、中文名索引、拉丁名索引。如果在深圳采集到蝴蝶或拍下蝴蝶照片,可通过检索表和主要特征描述检索,或者通过照片 看图识种 ,或者三者结合相互印证进行鉴定
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顺义区杨镇,总面积1900公顷,是北京市平原地区**的大型芦苇沼泽湿地。本书由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昆虫资源普查项目成果汇总而成,全部物种图片均于2016年在汉石桥湿地拍摄。书中共收录了北京市顺义区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昆虫共计14日116科328种,其中318种鉴定至种,10种鉴定至属,全部物种均提供了简要的形态描述及活体图片。本书为北京昆虫多样性基础素材,可为北京甚至华北地区,尤其是平原湿地生境中的昆虫物种的野外鉴定提供参考。
本书共分六章,*章主要是纵向源流梳理,阐释经典昆虫意象的起源、发展、流变;第二章,横向展开,从历代经典诗歌中,凝练昆虫意象的内涵,阐释诗意背后的科学;第三章是昆虫价值论,主要从物质与文化,直接与间接两方面论述昆虫的多元价值;第四章阐释昆虫文化的哲学内涵;而第五章(昆虫意象的当代诠释)与第六章(昆虫意象的多维视角)应该是第三、第四章的纵向提升与横向绵延。如果说,这本小书有何中心思想,那就是:小小昆虫,大有乾坤;以虫为鉴,可察天地之道。
本书是第2卷,主要收集的是第1卷未包括的专业杂志和地方志中发表的产于我国的新种模式标本,包括的杂志有:动物学研究(1~24卷)、动物学报(1~17卷)、林业科学(1~44卷)、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29卷)、白蚁科技(1~24卷)、华东昆虫学报(1一16卷)、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28卷)、宁夏农学院学报(1~28卷)、四川动物(1~26卷)、西北林学院学报(1~23卷)、西北农业学报(1~16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1~35卷)、西南林学院学报(1~27卷)、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29卷);系列出版物有:昆虫学研究集刊(1~11集)、河南昆虫区系分类研究(1~6卷)、福建昆虫(1~9卷)及地方志共88卷(册)。同时对第1卷包括的“昆虫分类学学报”,增补了26~29卷,中国动物志(昆虫类)增补了39~47卷。
本书是研究蚧虫蜡泌物的专著。全书共分6章,重点介绍作者近年来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气-质联用等技术对我国蚧科昆虫蜡泌物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蚧虫的分类概况和蚧科的分类系统;国内外对蚧虫蜡泌物的研究;蚧科内6亚科17种代表蚧虫的生物学、形态发育、泌蜡腺体变化、蜡壳的形成过程、蜡泌物的超微结构、红外光谱特征、化学成分。通过研究,发现了不同种属的蚧虫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及雌雄性之间蜡泌物的分泌特点和变化规律,将蜡泌物红外光谱的谱带归为6种谱带型,共检测确定了蜡泌物化学成分的104种组分,明确了蜡泌物的超微结构与其红外光谱特征和化学成分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和系统学意义。这为研制防治蚧虫新型高效杀虫剂,突破防治蚧虫的困难;利用蜡泌物的化学成分作为信息素,利用天敌和病原菌开展蚧虫生物防治;将蜡泌物作为
本书是研究蚧虫蜡泌物的专著。全书共分6章,重点介绍作者近年来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气-质联用等技术对我国蚧科昆虫蜡泌物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蚧虫的分类概况和蚧科的分类系统;国内外对蚧虫蜡泌物的研究;蚧科内6亚科17种代表蚧虫的生物学、形态发育、泌蜡腺体变化、蜡壳的形成过程、蜡泌物的超微结构、红外光谱特征、化学成分。通过研究,发现了不同种属的蚧虫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及雌雄性之间蜡泌物的分泌特点和变化规律,将蜡泌物红外光谱的谱带归为6种谱带型,共检测确定了蜡泌物化学成分的104种组分,明确了蜡泌物的超微结构与其红外光谱特征和化学成分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和系统学意义。这为研制防治蚧虫新型高效杀虫剂,突破防治蚧虫的困难;利用蜡泌物的化学成分作为信息素,利用天敌和病原菌开展蚧虫生物防治;将蜡泌物
本书介绍了在林木树干、枝梢和球果内造成危害的钻蛀性害虫的寄生天敌姬蜂的种类,述及95属(亚属),306种(亚种),详细介绍了我J习寄生于林木钻蛀性害虫的姬蜂科昆虫231种及亚种,隶属10亚科64属,其中新种24种,中国新记录属2属,中国新记录种6种。详细介绍了姬蜂科的形态特征并附有整体和局部特征图,对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各阶元附有检索表,并附有223幅珍贵的彩色照片。书末附主要参考文献、英文摘要、中名及学名索引。 本书可供林业、农业、森林保护和植物保护工作者、从事生物防治的科技人员及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是一本系统论述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访花甲虫分类和访花甲虫与有花植物互惠共生关系的专著。内容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讨论了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访花甲虫的区系组成、物种多样性的时空动态、访花甲虫-有花植物网络结构特征等。下篇主要介绍了访花甲虫分类,编制了各访花甲虫类群的分科、分属和分种检索表,详细描述了各访花甲虫物种的形态特征和访花习性等。配有全部访花甲虫标本照片和大量访花甲虫的访花生态照片。本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作为工具书使用。 读者对象:昆虫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相关领域的科学工作者及大、专院校学生。
尹新明编*的《杀虫生物学》主要包括3部分内 容,上篇为微生物源杀虫的生物及物质(昆虫病原真 菌、昆虫病原细菌、昆虫病原病毒、微生物代谢产物 类杀虫素、病原线虫),中篇为动物源杀虫的生物及 物质(昆虫天敌动物、昆虫原生动物、昆虫内源激素 及其类似物、昆虫信息素),下篇为植物源杀虫的生 物及物质(杀虫生物碱、鱼藤酮及其类似物、萜类杀 虫物质、柠檬素类杀虫物质、植物精油类杀虫物质、 抗虫类转基因植物)等内容。本教材适合高等学校农 林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以作为相关教 学和科研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每一种昆虫的脸型及表情都很特别,尤其加上一点想象力,马上变得生动有趣。本书将作者的观察心得与昆虫脸部的特征,以浅显易懂的文字辅以生态图片来介绍,并将各种昆虫富有趣味地划分成组,希望借由 脸书 的魅力,让更多大小朋友进入昆虫的奇特世界。同时也能进一步理解昆虫生态,并亲眼见证每一张美丽的昆虫 脸 。 原来世界上有带着吸管的昆虫刺客,也有凶狠无比的昆虫杀手,更有各式各样隐身森林的忍者昆虫,以及酷似外星人的昆虫。奇特的是,小朋友*热爱的日本卡通主角人物,如假面超人、电波人等,原来身上都有昆虫的影子。多样的昆虫 脸 给予人类无限的想象空间,其实背后还隐藏着昆虫不为人知的生存秘密,《昆虫脸书》将一一揭露昆虫的私密生活面貌。
蜂虻科隶属于双翅目短角亚目中的食虫虻总科。蜂虻的成虫具有访花习性,为有益的传粉昆虫;幼虫为寄生性,为农林害虫的天敌,对害虫起着一定的控制作用,特别是有些种类在防控蝗虫上有利用前景,为有益的天敌昆虫资源。 《中国蜂虻科志(精)》由杨定、姚刚和崔维娜著,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研究简史、形态特征、生物学及经济意义、系统发育、地理分布等内容。各论部分系统记述了我国蜂虻科5个亚科28个属233个种(其中包括32个新种),编制亚科、属、种检索表,提供插图235幅和图版25面。书末附参考文献、英文摘要及索引。 《中国蜂虻科志(精)》可供从事昆虫学教学和研究、植物保护以及生物防治的工作者参考。
《昆虫生态学研究与应用》从昆虫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含景观和区域生态系统)、全球变化和生物技术6个方面介绍昆虫生态学研究与应用的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技术。在介绍经典昆虫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按照昆虫生态学的特点,精选了国内外近年发展起来的、应用较为普遍的昆虫生态学研究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加以介绍。《昆虫生态学研究与应用》共分6章,前3章分别从昆虫个体生态学、昆虫种群生态学和昆虫群落生态学介绍相应的研究与应用,后3章则介绍“生态系统中昆虫的研究与治理”“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昆虫研究与控制”“现代生物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昆虫生态学研究与应用》各章节在介绍相关生态学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基础上,还选编了相应的研究实例,以加深读者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每章后附有复习题,书后附有
◆《中国重要药用昆虫》是目前的以昆虫生态原色图谱为主的一部药用昆虫学专著,书中100多种昆虫均有233幅鲜活彩照及相关文字描述,其中涉及到别名、形态、分布、生境、药用部位、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和部分验方及出处的主要参考文献。 ◆同时收集我国记载的14个目54科304种药用昆虫的形态特征与药理功效,共收集昆虫药方1440多首,相关文献197篇。昆虫入药包含了半变态、全变态昆虫各发育期的药源。 ◆中国药用昆虫自然资源丰富、许多种类人工可以大规模繁殖,是未来人类生药学研究和开发的主要来源之一,可成为今后农村、城镇发展的经济优势产业和为人类健康造福重要资源。同时本书还可供农林牧昆虫资源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我国传统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较有价值的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粉螨亚目中孳生在房舍和储藏物上的螨类。全书共12章,约80万字,含插图500余幅。主要介绍了粉螨的形态特征、生物学与生态学、粉螨主要类群、粉螨为害、粉螨与疾病、粉螨的防制、粉螨采集与标本制作、粉螨显微观察技术、粉螨分类技术、粉螨线条图绘图技术和粉螨的饲养等内容。
作者经过30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研究,界定了昆虫资源与资源昆虫的区别,建立了昆虫学新的分支学科——昆虫资源学,并完善了昆虫资源学的理论基础和分支学科体系。本书以家蝇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家蝇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人工大量饲养技术、产品研发及其综合利用,对昆虫资源的研究与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介绍了昆虫纲各目(螳?目Mantophasmatodea除外)雌、雄生殖系统形态及其胚后发育、代表性种类的精子和卵子发生等内容。本书应用的资料可远溯至19世纪中叶,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昆虫生殖系统研究的全貌。全书共30章,除半翅目异翅亚目和同翅亚目各自独立成章外,其余各章均按目设立。每章采用概论与代表性种类介绍相结合的方式,在介绍各目生殖系统及其胚后发育共性特点的同时,分别介绍各目代表性种类生殖系统及其胚后发育特征,以便读者能通过具体实例加深理解。全书共采用图片4200余幅,力争通过图文并用,方便读者的学习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