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金术的秘密》是研究炼金术史的*权威劳伦斯 普林西比的*著作。它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备,甫一出版便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该书考察了炼金术从希腊化时期至今的发展与演变,揭示了炼金术在科学以及文学、美术、戏剧和宗教等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作者在自己的实验室里重现了许多著名配方,使读者能够近距离接触炼金术的实际工作,堪称了解炼金术的*读本。
《近代科学的建构》是一部科学史经典,通过两大主题的互动,简明扼要地叙述和分析了17世纪科学革命:柏拉图主义-毕达哥拉斯主义传统以几何方式来看待自然,确信宇宙是按照数学秩序原理建构起来的;而机械论哲学则设想自然是一部巨大的机器,并试图解释现象背后所隐藏的机制。科学革命的完全实现要求解决这两种主导潮流之间的张力。
大流感指的是1918 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的权威估计数字为5000万 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本书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 在本书中,作者多线索展开论述,纵横交错地记述了有史以来*毁灭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历史。本书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并述及传统医学演化至现代医学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等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 这部著作不只是简单讲述1918年发生的事件,它同时也是一部权威性的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
继火之后,电是人类掌握的第二种伟大的力量。从科技发展史的进程来看,电力前承工业革命,后启信息革命,终从照明、动力和通信三大领域开启了我们口中所谓的现代生活。本书详细讲述了电力的起源故事,重点梳理了人类与电和磁这对"老朋友 相识相知的发展过程,解读了人类是如何在不断探索中逐渐发现其丰富其内涵并从它们手中接过力量的。 从科技进步的角度看,电的历史更像是一场从科学到技术的超大型研究成果转化会,一次学以致用的征程。
本书是一部科学史著作,深入探讨了 笔记 在17世纪英国科学领域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入分析当时英国科学、思想名家制作的形式各异的 笔记 ,揭示了他们在记录、搜集和检索信息方面的独特见解和实践,为理解现代早期的 科学革命 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书的主要研究时段为17世纪,英国科学在这一时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涌现了弗兰西斯 培根、罗伯特 玻意耳、威廉 哈雷、罗伯特 胡克等科学哲学家、科学家,诞生了全球首家社会化科研机构 英国皇家学会,经验主义兴起 科学家开始重视实验和观察,丰硕的科研成果 英国科学成果约占全球的40%,因此这一时期也被称为 天才的世纪 。作者理查德 约对科学史中这一重要时期的研究可谓另辟蹊径,他选择了较少被人关注的事物 笔记,展示了当时的科学先驱如何通过笔记来处理和分析信息,以及他们如何将笔记作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动》考察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向相互作用,由两篇长文构成,篇以理论力学、能源力学和生物学中的细胞理论为例,重点考察了类比在两大领域中发挥的连接作用,第二篇研究了科学革命时期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本书还包括了作者I 伯纳德 科恩与哈佛大学技术与公共政策退休教授Harvey Brooks的一系列谈话,讨论了这两大领域在历史上的相互作用对当今公共政策的影响。
从阿基米德的浴缸到牛顿的苹果,科学以 故事 的形式深深地烙印在人类的集体想象中,为宇宙如何运行、我们如何来到这个世界的宏大叙述增添了迷人色彩。本书从广袤的科学星空之中提炼出科学对故事的热爱 17个科学灵感的诞生,深入17位科学家站在重大发现边缘时的人性,直抵改变世界的 尤里卡时刻 。 她不是一个真正的天文学家,她只是皮克林的计算员之一,他手下的姑娘们之一,比男人、比大学毕业生、比真正的天文学家都更廉价。 《丈量天空的女人》 在他们之后,又将出现另一拨追求真理的人,这些波浪将以有规律的不规则方式,在时间之中起起伏伏,直至他无法理解的尽头。 《形态发生》 我会成为许多,吵闹得像一队摩托车。飞舞的虫子将把我的尸体带到星空下的巴西荒野,在我们所有人背上的美丽翅鞘下,腾空。 《和昆虫一起生活》
本书以简练的语言概览性地介绍了人类知识的里程碑,以专业的视角和通俗的文字描绘与阐释了人类用以改变世界的发现、发明和思想:文字的起源、科学的诞生、活字印刷术、哥白尼革命、牛顿关于宇宙和重力的思考、蒸汽机、原子世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地球板块构造学说、遗传学发展等,是一本有趣的科技史读物。
本文作者张子高,中国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中国化学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在化学史的研究工作中,倡导文献记载和实验重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书即体现这一化学史研究思路。按照不同历史时期搜集文献,以大量文献记载为依据,并加入对考古发现的现代检测,使本书历史内容翔实,条理清晰。本文还力图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研究总结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具有较鲜明的时代精神。
94幅奇仪重器图片 20余家科学博物馆 一趟环球科学奇妙之旅 苏格兰国家博物馆集团藏品主管塞缪尔 艾伯蒂以内部人的眼光,带读者从科学博物馆布满奇仪重器的展厅,走向神秘的幕后,打开科学的 黑匣子 ,揭示将策展人和文物修复师、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业余爱好者和专业人士连接在一起的 器物之爱 ,展开一趟科学博物馆奇妙之旅。
本书重点讲述热能中的蒸汽动力。在工业革命之初,技术与科学还是大致平行发展的, 所以我们将热能中的科学与技术揉在一起讲述蒸汽动力的发展历程。概况来说, 本书以能量的形式及其学科发展为主要内容,按照时间顺序叙述,重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逻辑,努力做到年代不断档,科技发展不跳跃。本书采用的叙述风格为:科学原理 技术实现,站在读者的立场,以工程师的眼光看世界,帮助读者梳理和理解科技发展史背后的联系与逻辑。
本书聚焦美国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美国环境中塑造了这一伟大的人类活动的重要人物。技术是人类行为的一种基本形式,其过程为首先是人有了想法,然后设计流程,发明制造机器,继而建立了机构,承担技术变革的成本与风险,获得技术变革的收益与回报。本书关注的人物皆是叱咤风云的英雄,他们犹如天神下凡改变着人间的世界。然而,本书并不是英雄主义历史观,本书只是把这些人物当作一个个窗口,通过这一系列的窗口,让我们观察思想和制度的相互作用,观察技术与文化的深度结合,观察一个个伟大的时代的诞生和国家的崛起。
科学史是沟通自然科学和人文学术的好的桥梁。本书由学科力量较强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的几位专家学者合著,从科学史的意义发端,在总论其学科史、功能、定位、方法范式以及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后,前五讲追溯了古希腊、古代中国、阿拉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历程,后十讲则着眼于独立学科如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化学等,以若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连线,贯串整个人类科学史,兼顾内史与外史,择要叙论重要人物、事件及其社会功能、文化性质并时加点评,显现了扎实的科学和人文功底。行文简洁流畅,合乎"科学"的简明,也不乏流露文采之处,是一本较好的普及类通识读物。新版除修正原书个别纪年、数字错误外,增加了三篇附录,讨论关于科学的三大误导、关于"四大发明"的争议,以及对于科学过去、现在、未来的思考
以核能、计算机、航天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书沿着时间的脉络对核能、计算机、航天、生物四个领域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同时结合科学家们发明发现背后的故事,生动展现科学技术发展过程,并给出相关知识点。 本书集科学性、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可作为提高大众科学素养之读本,也可供广大青少年及科学史爱好者阅读。
法国在世界科学技术历史发展过程中曾经辉煌一时,一度成为世界科学中心。法国科技发展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成功经验的借鉴,其比较鲜明地体现在具有一定的 私人史 的特征。本书立足5个世纪以来法国发明家总走在技术和知识进步的前沿的观点,提出从14世纪至今,共有130多位发明家和发现者参加了人类科学技术的冒险历程,使得法国跻身全球领先大国之列。由此,展示了法国天才发明家、科学家如何结合科学的严谨性和文学敏感性,在所有领域取得了决定性的进步。本书可作为科技史专业师生教学阅读书目,也可作为大众读者提高科学素养的普及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