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工业机器人设计及应用的角度出发,通过设计案例较为全面系统地剖析了工业机器人设计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对冷冲压用机器人、热冲压用机器人、数控机床用机器人、装配用机器人及模块化工业机器人等多类工业机器人操作机进行研究与设计,特别对容易被忽视的部件连接与结构问题进行了阐述与比较,提出了机器人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相应的原则性解决方案。 本书本着 理论 设计 应用 的写作思路,共计6章。分别是:第1章导论;第2章工业机器人整体设计;第3章工业机器人的结构与驱动;第4章工业机器人控制装置;第5章典型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第6章工业机器人零部件结构设计。 本书以设计案例为中心,以冷冲压用机器人、热冲压用机器人、数控机床用机器人、装配用机器人及模块化工业机器人等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转动机构、升降机
《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及计算实例》是编者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纳机械设计领域中的新标准、新工艺、新结构和新方法编写而成。在编写中力求体系合理,信息量大,突出实用性和使用方便性。 《机械零部件结构设计及计算实例》分上下两篇。上篇在介绍机械零部件结构工艺性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的基础上,以大量的图例介绍了铸件、锻压件、冲压件、切削件、热处理零件和粉末冶金件、工程塑料件、橡胶件、焊接件等零部件的结构工艺性,以及零部件设计的装配与维修工艺性;下篇以通用零部件为主干,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常用连接件、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螺旋传动、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等典型零部件的选用和结构设计,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本书可供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维修及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
《实用紧固件手册(第3版)》根据市场上常见的紧固件现行国家(行业)标准和有关资料编写而成。手册共四篇。篇介绍与紧固件知识有关的基本资料;第二篇介绍与紧固件基础有关的国家(行业)标准内容;第三篇按国家标准,分别介绍螺栓、螺柱、螺钉、螺母、自攻螺钉、木螺钉、垫圈、挡圈、销、铆钉、紧固件一组合件和连接副、焊钉等12类标准紧固件的具体品种、规格、尺寸、公差、重量,以及性能和用途等内容,另外,又介绍了市场上常见的紧固件新品种(其他紧固件)的规格、尺寸、重量以及性能和用途等内容;第四篇为附录,是本书引用的紧固件国家(行业)标准的索引,以及每个紧固件标准采用国际标准(ISO)程度。《实用紧固件手册(第3版)》可供广大从事与紧固件有关的采购、经销、设计、生产和科研等工作的人员使用,也可供需要了解、学习紧固件知识的
本书详细描述了多种硅微机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因为设计和制造传感器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只有经过电学、机械工程、物理和化学培训的工程师才能够进入这个领域并胜任此项工作。为了满足这个需求,本书从有关硅微机械传感器设计所需的基本科学知识开始,论述了包括物理定律的按比例缩小、梁和膜变形的力学、传感原理、流体流动和热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相关的电子电路等众多技术环节。此外还向读者介绍了硅微机械加工工艺和传感器封装的基本知识,并用压力传感器、力学传感器、加速度计、陀螺和流体传感器的众多例子说明了设计、制造和性能方面的有关问题。
本书是专门为液力偶合器生产现场和服务一线的技术人员而编写的。全书分为8章:第1章,介绍了液力偶合器的结构、原理、优点、相关标准等基础知识;第2章,介绍了液力偶合器的制造技术与工艺;第3章,介绍了液力偶合器生产制造过程的检测、检验要求;第4章,介绍了液力偶合器交付验收与调试的内容和要求;第5章,介绍了液力偶合器的使用与维护要求;第6章,介绍了限矩型液力偶合器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及案例;第7章,介绍了调速型液力偶合器常见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及案例,第8章,介绍了液力偶合器的常用计算公式。
《看图学液压维修技能》(第二版)以 用图说话 的方式,以大量的图、表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比喻来阐述液压维修技能,内容主要涉及各类液压元件的外观、工作原理和内容结构等基本知识,各种液压元件、回路及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拆装方法、修理方法等基本技能。
《液压传动/应用型本科机电类专业“十三五”规划精品教材》共分为11章:章介绍了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第2章介绍了液压流体力学基础的基本理论部分;第3、4、5、6章按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操纵控制元件和辅助元件的顺序,介绍了基本液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和应用;第7章主要介绍了常用液压基本回路的组成、原理、性能和应用场合,其核心是调速回路;第8章通过机械工程中典型的液压传动系统,介绍了液压传动系统的分析方法、步骤和内容;第9章介绍了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步骤和设计计算方法;0章扼要地介绍了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实例;1章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应用实例。 《液压传动/应用型本科机电类专业“十三五”规划精品教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液压技术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和技术
本书作为机器人领域的入门教材,旨在为初学者学习机器人相关知识和技术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首先,通过概述机器人的发展历史、应用分类和技术组成,帮助读者建立对机器人技术的初步认识。其次,对研制机器人所涉及的核心关键技术做了系统性阐述。本书共8章,全面深入地介绍了机器人技术的不同组成部分,包括机器人的机械结构、动力系统、传感技术、微控制器、机器视觉、机器人规划和定位与建图,指导读者搭建机器人躯体、组建感知和控制系统,并对移动机器人运动进行定位和规划,这些都是构建一个功能完备的机器人不可或缺的要素。 本书适合作为普通高校机器人、自动化、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专业的教材,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机器人相关知识奠定基础。本书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配有电子
本教材总共六个项目,从钳工基础知识入手,讲述了下料加工、备料加工等,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任务导入、资料查询的方式展开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自学、实际操作能力,在小组讨论中自学、实际操作中逐渐融入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由教师点评、指导。教材从浅逐渐入深,从机床的结构、基本操作、加工方法、加工工艺逐渐过渡到面向实际加工,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适用于高职学生学习和掌握。 本书主要适用于机电一体化中德“双元制”学生使用,适合作为学生零基础学习钳工教材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