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机械图样绘制基本知识为基础,机械工程、工业设计实用图例为中心,从工程设计实际出发,归纳展示了350例常用机械零部件和工业产品的设计图样。 书中把设计、材料、结构、加工工艺结合在一起,根据不同的材料、成形工艺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 图例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绘制而成,复杂图样采用二、三维同时表达的方法,降低了识图门槛,便于快速读图。对于复杂装配图,采用3D图形表达部件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装拆顺序等。 书中图例均来自生产实践,可直接用于生产加工;各种零部件图样具有示范作用,可作为设计表达过程中的参考。 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从事机械设计、制造相关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及工业设计领域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机械专业、工业设计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结合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将机器视觉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通过典型案例详细讲解机器视觉的基础原理及其实现过程,并尝试解决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化的相关问题。本书共12章,主要包括机器视觉概述、硬件构成、硬件选型、图像处理技术、缺陷检测技术、模式识别技术、尺寸测量技术、目标定位技术、机器视觉软件CKVisionBuilder基础及实战、机器视觉软件In-Sight基础及实战。本书图文并茂、由浅入深,特别适合机器视觉的初学者学习或参考,还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企业相应岗位的培训教材。
《看图学液压维修技能》(第二版)以 用图说话 的方式,以大量的图、表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比喻来阐述液压维修技能,内容主要涉及各类液压元件的外观、工作原理和内容结构等基本知识,各种液压元件、回路及系统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拆装方法、修理方法等基本技能。
本手册是机械零件设计通用工具书第2版,内容包括常用机械零部件设计计算方法、规范及现行标准。全书共23章,包括常用资料和数据,基础标准,机械工程材料,螺纹联接,键、花键、销及过盈联接,螺旋传动,带传动,链传动,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锥齿轮传动,圆柱蜗杆传动,渐开线行星齿轮传动,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轴,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弹簧,搬运机械零件和操作件,润滑与密封,常用液压及气动元件,减速器,交流三相异步电动机,小功率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等。 本手册可供广大机械工程技术人员使用,而且配合机械工程类专业教学,也可供普通高校、电大、职大、函大,以及中等专科学校师生使用。
掌握机械零部件测绘的方法是机械行业技术人员的技能。 本书根据机械零部件测绘的实际需要,以零部件测绘过程为主线,详细讲解了机械零部件测量与绘制的基本方法、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主要内容包括:机械零部件测绘基础、零部件的测量、零件内外质量要求的确定、常见零件的测绘方法、齿轮及蜗轮蜗杆的测绘、机械部件测绘实例、现代测量方法和逆向工程。 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近机类专业教材,也可以作为机械行业工程技术人员和自学者学习的参考书。
本书从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培养目标要求出发,遵循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精神,参照目前高等院校专业教学基本要求,在总结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探索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 全书共l0章,以介绍液压传动为主,简单介绍气压传动。其主要内容包括液压传动与控制概述、液压传动流体力学基础、液压动力元件、液压执行元件、液压控制阀、液压辅助元件、液压基本回路、典型液压系统、液压系统的设计和计算.气压传动。各章后均附有一定量的习题。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工科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汽车工程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学生的教材,还可供从事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论述滚动轴承摩擦力矩时间序列的乏信息推断新方法及其应用技术的学术专著。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滚动轴承摩擦力矩研究进展,乏信息系统理论的进展、特征及理论基础,滚动轴承摩擦力矩的区间数和模糊范数法评估,滚动轴承摩擦力矩的灰预测方法,滚动轴承摩擦力矩的*熵自助和灰自助评估方法,滚动轴承摩擦力矩的灰混沌动态评估与预测方法,滚动轴承摩擦力矩的不确定性与非线性评估方法,以及滚动轴承润滑脂摩擦学性能的改进与参数估计等。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和从事滚动轴承性能研究、实验数据分析等工作的研究人员使用。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技术。全书内容包括:冲压变形的基本原理、多工位级进模的设计方法、多工位级进模的模具结构、多工位级进模的零部件设计、高速压力机、多工位级进模的自身检测及安全保护、多工位级进模CAD、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实例。本书结构体系新颖,技术内容全面;书中配有丰富的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实例,实用性强,能开拓思路,便于自学。 本书主要可供从事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工人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及研究人员的参考书和模具培训班的教材。
本标准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3203:2005((链条链轮术语》。 为便于使用,本标准做了如下编辑性修改: ——在第2章术语表的“标准编号”一栏中,增加等同采用相应国际标准的我国标准编号; ——在参考文献的“标准编号”一栏中,以等同采用相应国际标准的双编号形式代替原国际标准编号。 本标准代替GB/T 9785—1988《链条、链轮术语》。 本标准与GB/T 9785—1988相比主要内容变化如下: ——删除了原标准中有关学术性、理论性和概念性术语及所涉及词条的所有解释性文字; ——原标准的术语是按链条和链轮分类,本标准的术语是按链条的结构和用途、链条零件、链轮以及和链传动装置相关的辅件来分类; ——原标准的术语词条仅有中文和英文,本标准增加了法文和德文的术语词条; ——本标准增加了参考文献,以及中文(以汉语拼
王少萍编著的《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技 术》结合近几年新出现的液压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 理新理论和新概念,论述了液压系统故障机理分析、 鲁棒故障特征提取、智能故障诊断算法、故障预测模 型、故障维修保障决策和健康管理理论与方法。书中 主要内容是作者在归纳和总结了作者带领其研究梯队 开展的有关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的科学研究 成果,并参考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文献和著作写 成的。全书共分9章,分别论述了液压系统的故障失 效机理分析、故障特征提取方法、故障诊断方法、故 障阈值与故障决策、故障预测、维修保障及健康管理 等理论和实现技术等。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技术》是国内第 一本关于液压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的专著,内容 新颖,注重工程实际,书中实例均为实际系统的诊断 和预测结果。
GB/T28278《滑动轴承稳态条件下不带回油槽流体静压径向滑动轴承》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第1部分:不带回油槽油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计算; ——第2部分:不带回油槽油润滑径向滑动轴承计算的特性值。 本部分是GB/T 28278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IS012168—1:2001《滑动轴承稳态条件下不带回油槽流体静压径向滑动轴承第1部分:不带回油槽油润滑径向滑动轴承的计算》。 与本部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标准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标准如下: ——GB/T 3141—1994工业液体润滑油 ISO粘度分类(egv ISO3448:1992)。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滑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36)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中机生产力促进中心。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西
本书作为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是作者在已完成的和正在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75062、50575089)以及省部级基金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台多年来生产、教学、科研过程中的工程应用实例、科学研究总结和技术经验积累撰写而成的。 本书阐述了圆销式齿形链和滚销式(Hy-Vo)齿形链的啮台原理及其设计方法。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齿形链分类、齿形链啮合原理、齿形链啮合设计、齿形链和链轮参数设计、齿形链传动系统运动学与动力学分析、齿形链与链轮的接触动态响应、齿形链磨损特性与噪声分析、齿形链中心距计算方法与测量技术等。 本书可作为从事机械设计、机械传动、机械制造专业的师生、科学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书,也可供链条、链轮、刀具、发动机、变速器、分动箱、机床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液压站的设计和使用维护方法 包括液压系统及其设计计算与举例 液压站结构及其设计与使用维护要点 液压阀组 液压泵站 液压站总成 液压站典型产品 液压站安装调试、运转维护与故障排除七章内容。全书以系统性、先进性、新颖性和实用性为目标 在介绍设计的同时 对现场使用维护内容给予了更多关注。除基本内容外 在相应章节还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诸如液压系统的仿真工具 油路块、管路布置和液压站总成的CAD及油路块轻型化 新型油箱 液压系统换油方法、进口液压设备换用国产油液要点、油液污染及其控制、费旧液压油的再生处理等 液压站的检修(含液压元件修理)方法、液压站(系统)的泄漏与密封、液压站的常见故障类型及特点、故障诊断策略及常用故障诊断方法
本书是根据市场上常见的紧固件的现行国家标准编写而成的。全书共分十三章,即:紧固件的基本知识、螺栓、螺柱、螺钉、螺母、垫圈、木螺钉、自攻螺钉、销、挡圈、铆钉、紧固件一组合件及连接副,以及焊钉等,分别介绍各类紧固件的特点和用途,对每种紧固件则分别阐述其结构型式、规格(主要尺寸)以及质量(每1000件钢制品的质量)。 编写本书时,在内容上力求新、准、全;在文字上力求简明扼要;在形式上力求多用图表,使其尽可能做到实用、可靠、查找方便。 本书可供广大从事与紧固件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生产、维修人员,采购、管理人员阅读。
本书列出了各个工作岗位常见的工作任务,并对各个工作任务给出较为具体的工作指引意见,对可能遇到的问题给出了参考的解决方案。?本书可作为光学专业学生学习和实习的参考资料,也可作为光学行业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工作指南。
《机械密封泄漏预测理论及其应用》是为了促进机械密封适应过程装备长周期安全可靠、低成本运行的需要而撰写的。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机械密封泄漏机理、密封基本性能、密封泄漏预测方法及其工程应用。具体包括机械密封特性与端面摩擦特性的一般性描述、密封表面形貌的分形几何表征、机械密封泄漏预测分形模型、机械密封摩擦副表面分形参数的时间相关性研究、机械密封泄漏率与寿命预测、长周期运行机械密封相关参数控制等,内容丰富、新颖,反映了国内外机械密封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
高精密机械、航空/航天工程及机器人工业的快速发展,对机械系统提出了高速、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及长寿命等一系列设计和使用要求;但是,机构运动副中普遍存在的间隙及接触碰撞会导致机构出现动态输出振荡、运动精度下降、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降低,甚至功能失效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书开展了相关研究,全书共7章,涉及间隙铰链处接触力建模、含间隙铰链机构的碰撞动力学研究及实验验证等。本书可供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的科研工作者、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标准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 15383—1994《气瓶阀出气口连接型式和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