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工位级进模是冲压模具中的一种先进高效模具。工序集成度高、功能广的冲压零件,可在一副多工位级进模上冲制完成。本书结合现代模具企业对冲压模具设计师的工作要求,以先进、实用、通用为目的,对多工位级进模基本工艺的特点、工艺参数及工艺计算、排样设计、模具结构图设计及零部件设计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主要内容包括: 多工位级进模设计基础/冲压工艺计算/多工位级进模的排样设计/多工位级进模零部件设计/多工位级进模的自动监测与安全保护设计 冲裁排样设计/冲裁、弯曲工艺排样设计/冲裁、拉深工艺排样设计/冲裁、成形工艺排样设计 冲裁多工位级进模实例/冲裁、弯曲多工位级进模实例/冲裁、拉深多工位级进模实例/冲裁、成形多工位级进模实例书中所介绍的实例均来自生产一线,从不同的角度反应出多工位级进模的特点,具有较高的
书中叙述铸造缺陷的名称、分类、分析、解说;列举了181种缺陷及其对策实例的宏观、显微、电子显微、电子探针分析图片及文字说明;书末列出了铸造缺陷的英、日、汉名称对照和汉语名称索引。 本书供铸造技术人员使用。
本书以机械加工工艺为主线,实用、全面地介绍了机械加工过程中的精度测量及质量控制技术。全书主要内容包括零件的加工质量、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测量技术基础、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几何量精度的测量,以及典型零件(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盘盖类零件、壳体类零件和齿轮类零件等)的精度测量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的措施等。全书实用性强,采用新国家标准。 本书可供机械制造业中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查阅和参考,也可供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师生参考。
本书通过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讲解了一种复杂注塑模设计新理论。 理论内容注塑件形体 六要素 分析/注塑模结构方案 三种可行性分析方法 和论证/注塑模*优化方案可行性分析和论证/注塑件缺陷预测分析的*终模具结构方案可行性分析和论证/注塑件上模具结构成型痕迹、成型加工痕迹及其痕迹技术这些理论均为复杂注塑模结构设计的辩证方法论,用其可以制订复杂注塑模结构方案,设计模具结构并判断其合理性。 案例详解注塑模结构成型痕迹与综合要素的应用/注塑模型孔、螺孔、障碍体、运动与干涉综合要素的应用/注塑模障碍体与批量综合要素的应用/注塑模障碍体、型孔、变形和外观综合要素的应用/*优化注塑模结构方案的应用/注塑模成型加工痕迹与型孔、障碍体综合要素的应用/注塑模形状、型孔和变形综合要素的应用通过复杂注塑模设计案例
本图册收集了经生产验证、结构定型的各类压铸模结构和典型压铸件浇注系统设计图共278幅,内容包括:压铸模设计综述,介绍了压铸模设计需要的内容及流程;图册部分,介绍了普通结构、斜销抽芯结构、斜滑块抽芯结构、手动-液压及其他抽芯结构、二次分型附加分型面结构、特殊脱模结构、通用母子模结构、各类典型压铸件浇注系统图等内容。每套模具的基本特点及动作过程都有简明扼要的说明。本书内容由浅入深,结构先简后繁,通俗易懂,实用性强。书中提供的各类实用可靠的压铸模结构设计,可为同类或类似压铸件压铸模设计提供参考,也可作为相似压铸件压铸模结构设计套用仿照设计的模板。本书可供从事压铸工艺和压铸模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学院校的师生学习、参考。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纳米机械加工与检测技术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纳米机械加工与检测技术/航天科学与工程专著系列》主要把作者课题组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工作做了一个阶段性的归纳和总结,内容包括:纳米机械加工表面的微观形貌检测方法;纳米机械加工表层形成机理;基于AFM的纳米机械加工技术;基于AFM的工程应用。 由董申、孙涛、闫永达主编的《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纳米机械加工与检测技术/航天科学与工程专著系列》对从事纳米加工技术、纳米检测技术以及超精密加工工艺等的研究人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可作为机械类研究生的参考书。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机械自动化装配技术的基础知识、自动化装配系统的典型机构、机器人在自动化装配技术中的应用。全书内容主要包括:自动化装配技术基础、装配机的结构形式、自动化供料系统、工件的分隔与换向、工件的定位与夹紧、装配机器人、装配流水线节拍与工序设计、面向装配的产品设计、汽车的自动化装配、装配系统的可靠性与监控系统等。 本书详述了机械自动化装配系统分析、设计方法,所选实例丰富、具有代表性,对实例内容的分析具体、透彻。本书内容的阐述深入浅出,便于自学和实践。 本书可供智能制造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以及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从机械安全范畴中的通用基础知识入手,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与机械安全相关的主要安全技术标准、安全认证流程等内容。同时结合几十个应用示例,分别介绍了日常工作中典型的安全控制技术,其重点是与工业现场实际的安全需求相结合,通过示意图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如何进行安全控制回路的设计等内容。本书实用性较强,读者可以一边看书一边进行操作,可以更快地了解、熟悉并掌握典型的安全控制技术。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和兴趣点,重点关注相关章节的内容。 本书可供工程技术人员、机械安全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附有光盘,其中收录了西门子公司的安全评价工具(SET,Safety Evaluation Tools)。使用者可以通过安全评价工具对机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集成的安全控制回路进行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全过程评价理论与方法》阐述了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的相关概念、主要环节和过程评价的构成要件,回顾了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全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发展动态,论述了废旧机电产品的回收模式、回收网络、再制造性、拆卸过程、再制造加工过程、再制造产品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模型、演示性评价案例。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全过程评价理论与方法》可作为高等学校物流管理及相近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开展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全过程评价工作或高级培训的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以作为废旧产品再制造领域的教学、研究及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面向机械工程计算和分析需求,首先从理论、方法到实例分析,由浅入深较全面地介绍现代工程数学计算方法、结构力学分析的有限元法、机械结构系统多体动力学、机械振动分析等,形成机械工程计算与分析的主要理论技术体系;然后介绍MATLAB、ANSYS、ADAMS、Isight等几种常用工程软件,并给出详细的算例;后介绍起重机、旋转机械等典型结构系统的机械工程计算分析应用案例,为读者运用现代计算与分析方法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书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开环控制、闭环控制、控制管理(概念阐述);②开环控制技术基础(机械、电气、气动、电子、液压、二进制、数字、电气设备存储编程等方式的控制技术和驱动技术);③传感器技术;④闭环控制技术;⑤数控技术;⑥机器人技术;⑦装配和拆卸;⑧制造技术中的计算机应用;⑨质量管理;设备维护;商业运作;工作组织和劳动保护;信息和通信技术。 本书侧重于实践,涵盖了机电一体化领域中的全部必要内容。主要面向在开环和闭环控制技术结合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知识领域中学习、进修的读者。 本书既适合于想要在自己领域中深入学习的技术人员,同时又适合于职业学校或高等专科学校中从事教学、实践的学生和教师,以及希望把实践学习作为补充的高校学生。本书也可供控制系统的维护人员以及质量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电火花成形加工、高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低速走丝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其他电火花加工及复合加工等。 本书不仅汇集了世界上电火花加工各种学派的理论,而且还介绍了世界*的电火花加工技术和装备,是一部既有理论基础,又有选进技述和工艺实践的综合性书籍。 本书可供从事电火花加工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从事电火花加工设备操作的技术工人学习使用,还可作为机械制造、精密仪器、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自动化等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
张士宏、刘劲松、程明等*的《精密铜管铸轧加工技术(精)》重点介绍精密铜管铸轧制备加工技术在现代铜管短流程加工工程中的应用及其相关的技术问题,注重精密铜管铸轧加工先进技术发展的*新动态,具体包括铜管应用及加工制备、铜及铜合金的熔炼与管坯水平连铸、铜及铜合金管坯的行星旋轧、铜及铜合金管材的浮动芯头拉拔、内螺纹铜管旋压成形、外翅片管加工成形、铜管退火、ACR管材加工成形技术、微合金化对制冷铜管力学性能和耐蚀性的影响、铜及铜合金管材铸轧加工专家数据库与信息质量管理系统。全书理论与实践应用并重,在阐述基础理论的同时充分结合生产和工程应用实际,反映*新科技发展成果,培养和拓宽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学术视野,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面向未来20年铸造成形技术发展方向、发展路径,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分析了发展环境、技术研发、市场实现之间的关系,选择了制约铸造成形技术产业发展并必须实现突破的关键技术,确定了行业未来研发的目标、应用前景和市场定位;按照时间序列给出了不同时间节点的发展重点、技术发展路径、实现时间等要素,提出了技术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和任务目标。
本书以机床组成结构、切削原理及加工步骤的基本理论和生产技术为主线,将与机械加工技术有关的刀具、夹具、量具、冶金及先进制造技术等内容进行优化整合。全书共分17章,内容包括:机床导论、测量工具及技术、金属切削技术、机床结构、冶金原理与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本书文字说明深入浅出、图表例证形象易懂,书中内容充实丰富、层次清晰,并兼顾新技术、新知识在该领域中的应用。本书各章节都配有复习题,可以帮助读者有针对性地掌握重点知识、培养实践技能。 本书可供机械制造、机械设计、工业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结合作者多年来从事干切削刀具分形特性及有限元模拟研究的相关成果撰写而成,系统阐述了干切削刀具分形特性的理论和方法、**发展及应用。全书共6章,主要内容包括:干切削刀具的分形特性及模拟总论,干切削刀具设计与制备的**进展,干切削刀具磨损表面分形研究,车削加工分形研究,钻削加工分形研究,铣削加工分形研究。本书着眼于**的研究内容和动向,既有理论分析,又结合实际应用,反映了干切削刀具分形研究的**成果。
《基于Agent的制造系统调度与控制》是作者在制造系统生产计划、调度与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的系统化的总结。《基于Agent的制造系统调度与控制》重点介绍基于Agent的自适应、智能、协同生产计划、调度与控制系统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同时也介绍了融合RFID技术和OPC技术的制造系统数据采集技术,希望为复杂制造系统的生产计划、调度与控制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