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册收集了经生产验证、结构定型的各类压铸模结构和典型压铸件浇注系统设计图共278幅,内容包括:压铸模设计综述,介绍了压铸模设计需要的内容及流程;图册部分,介绍了普通结构、斜销抽芯结构、斜滑块抽芯结构、手动-液压及其他抽芯结构、二次分型附加分型面结构、特殊脱模结构、通用母子模结构、各类典型压铸件浇注系统图等内容。每套模具的基本特点及动作过程都有简明扼要的说明。本书内容由浅入深,结构先简后繁,通俗易懂,实用性强。书中提供的各类实用可靠的压铸模结构设计,可为同类或类似压铸件压铸模设计提供参考,也可作为相似压铸件压铸模结构设计套用仿照设计的模板。本书可供从事压铸工艺和压铸模设计工作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学院校的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以机械加工工艺为主线,实用、全面地介绍了机械加工过程中的精度测量及质量控制技术。全书主要内容包括零件的加工质量、极限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测量技术基础、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几何量精度的测量,以及典型零件(轴类零件、套类零件、盘盖类零件、壳体类零件和齿轮类零件等)的精度测量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的措施等。全书实用性强,采用新国家标准。 本书可供机械制造业中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查阅和参考,也可供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和近机械类师生参考。
书中叙述铸造缺陷的名称、分类、分析、解说;列举了181种缺陷及其对策实例的宏观、显微、电子显微、电子探针分析图片及文字说明;书末列出了铸造缺陷的英、日、汉名称对照和汉语名称索引。 本书供铸造技术人员使用。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机械自动化装配技术的基础知识、自动化装配系统的典型机构、机器人在自动化装配技术中的应用。全书内容主要包括:自动化装配技术基础、装配机的结构形式、自动化供料系统、工件的分隔与换向、工件的定位与夹紧、装配机器人、装配流水线节拍与工序设计、面向装配的产品设计、汽车的自动化装配、装配系统的可靠性与监控系统等。 本书详述了机械自动化装配系统分析、设计方法,所选实例丰富、具有代表性,对实例内容的分析具体、透彻。本书内容的阐述深入浅出,便于自学和实践。 本书可供智能制造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以及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围绕子孔径修形方法,着重介绍了小工具抛光、磁流变抛光和离子束抛光等几种新的方法,这些方法属于可控柔体光学加工范畴,代表了非球面镜光学加工的发展前沿。同时也介绍了非球面镜加工中如何提高其光学性能的理论和工艺。最后,根据子孔径加工方法容易在非球面镜表面产生不同频率误差这一特点,提出了加工质量的评价方法。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近些年电化学加工涌现许多新技术和新工艺,为向读者展示现代电化学加工发展状况及先进技术,特编写本书。 本书以电化学去除(电解加工,电解磨削加工)、沉积(电镀、电铸)、表面加工(电化学抛光、表面处理)、复合加工(与电火花、激光、超声、机械等复合)和微细加工为主线,系统讲解各种电化学加工方法的原理、彼此异同和适用场合。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制造专业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化学加工的科研、生产人员及高、中级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张士宏、刘劲松、程明等*的《精密铜管铸轧加工技术(精)》重点介绍精密铜管铸轧制备加工技术在现代铜管短流程加工工程中的应用及其相关的技术问题,注重精密铜管铸轧加工先进技术发展的*新动态,具体包括铜管应用及加工制备、铜及铜合金的熔炼与管坯水平连铸、铜及铜合金管坯的行星旋轧、铜及铜合金管材的浮动芯头拉拔、内螺纹铜管旋压成形、外翅片管加工成形、铜管退火、ACR管材加工成形技术、微合金化对制冷铜管力学性能和耐蚀性的影响、铜及铜合金管材铸轧加工专家数据库与信息质量管理系统。全书理论与实践应用并重,在阐述基础理论的同时充分结合生产和工程应用实际,反映*新科技发展成果,培养和拓宽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科学素养和学术视野,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书主要内容有:概述,一般模具零件的加工,模具工作型面的加工技术和数控加工技术,数控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型孔和型腔的电火花加工,冷冲载模、冷弯曲模、冷拉深模、压力铸造模、热注塑模和汽车覆盖件模具的加工。本书介绍的模具实用加工技术,以加工工艺和基础操作方法为主,典型实例比较多,并尽量配图说明。模具加工技术的现代性包括两个方面,即加工方法、设备的现代性和模具产品构造的现代性。
本书以超细粉碎设备及其应用为主线,系统总结了超细粉碎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以及粒度检测原理和方法。全书共分15章,内容包括了与超细粉体制备和分级有关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粒度和粒形表征,超细粉碎工艺与设计,机械冲击式粉碎机、气流粉碎机、搅拌磨、振动磨、砂磨机、旋转筒式球磨机、辊磨机、胶体磨等超细粉碎设备,干式和湿式精细分级设备及超细粉碎工程中的辅助设备,同时还包括了近年来为解决废橡胶、塑料、电线电缆等循环或综合利用的特种粉碎设备。 本书可供从事粉体工程或粉体技术以及矿物加工、化工、机械、冶金、建材、轻工、环保等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根据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工岗位的技术和技能要求,以企业常用的FANUC系统和SIEMENS系统为平台,以典型零件的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与加工为主线,精选了100个编程实例,对每个典型零件都进行了零件分析和工艺分析,在编程过程中介绍了编程方法与技巧,并给出了具体程序。全书共分5章,内容包括: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基础;FANUC系统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实例;SIEMENS系统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编程实例;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中级考证实例;数控铣床/加工中心高级考证实例。
本书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①开环控制、闭环控制、控制管理(概念阐述);②开环控制技术基础(机械、电气、气动、电子、液压、二进制、数字、电气设备存储编程等方式的控制技术和驱动技术);③传感器技术;④闭环控制技术;⑤数控技术;⑥机器人技术;⑦装配和拆卸;⑧制造技术中的计算机应用;⑨质量管理;设备维护;商业运作;工作组织和劳动保护;信息和通信技术。 本书侧重于实践,涵盖了机电一体化领域中的全部必要内容。主要面向在开环和闭环控制技术结合信息和通信技术的知识领域中学习、进修的读者。 本书既适合于想要在自己领域中深入学习的技术人员,同时又适合于职业学校或高等专科学校中从事教学、实践的学生和教师,以及希望把实践学习作为补充的高校学生。本书也可供控制系统的维护人员以及质量管理人员参考。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全过程评价理论与方法》阐述了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的相关概念、主要环节和过程评价的构成要件,回顾了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全过程评价理论与实践发展动态,论述了废旧机电产品的回收模式、回收网络、再制造性、拆卸过程、再制造加工过程、再制造产品的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模型、演示性评价案例。 《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全过程评价理论与方法》可作为高等学校物流管理及相近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开展废旧机电产品再制造全过程评价工作或高级培训的教材或参考书,还可以作为废旧产品再制造领域的教学、研究及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现代数控原理及控制系统(第4版)》主要介绍机械加工领域中的有关数控原理与系统,主要内容包括机床数字控制的基本原理、机床数控系统的基本概念、数控技术的**发展动态,数控加工程序的预处理、点位控制与点位/直线切削控制、连续切削控制的各种插补算法、数控系统的刀具补偿原理以及数控机床进给速度的控制等数控技术,并介绍了机床数控系统的硬、软件结构及接口电路技术,还介绍了开放式数控系统和机器人数控技术。《现代数控原理及控制系统(第4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着重于应用,突出理论的系统性、实例的代表性和技术的先进性。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新型面齿轮结构特点、加载啮合性能、动态润滑特征和面齿轮复杂高阶曲面数控加工方法。对高速重载面齿轮加载啮合性能进行深入分析;详细阐述了面齿轮动态特性和润滑特性,研究啮合、振动和润滑等问题对面齿轮齿面的影响;深入分析了面齿轮插齿、铣齿与磨齿的多轴数控加工展成过程,研究面齿轮修形方法、加工工艺、热处理及齿面激光熔覆等技术,探讨了高速重载面齿轮的相关试验方法。
《基于Agent的制造系统调度与控制》是作者在制造系统生产计划、调度与控制方面的研究成果的系统化的总结。《基于Agent的制造系统调度与控制》重点介绍基于Agent的自适应、智能、协同生产计划、调度与控制系统的相关方法和技术,同时也介绍了融合RFID技术和OPC技术的制造系统数据采集技术,希望为复杂制造系统的生产计划、调度与控制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
面向未来20年铸造成形技术发展方向、发展路径,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分析了发展环境、技术研发、市场实现之间的关系,选择了制约铸造成形技术产业发展并必须实现突破的关键技术,确定了行业未来研发的目标、应用前景和市场定位;按照时间序列给出了不同时间节点的发展重点、技术发展路径、实现时间等要素,提出了技术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和任务目标。
本书是有1983年出版的高等学校辅助教材《冲压设计资料》的基础上,根据1986年10月全国高等工业学校锻压专业教材分编审委员会审定的修订大纲修订的。 本手册共十一章,主要内容包括冲裁、弯曲、拉深、成形、挤压工艺、简易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压力机和冲模标准件等。对于非金属材料的冲裁、冲压生产的环境保护和安全防护、模具结构、冲压加工的经济性、材料性能、成形极限等方面的内容均作了适当的介绍。还编入了典型零件工艺设计计算实例、一般设计数据和公式、弹性元件的选用等方面的内容。 本手册为高等院校锻压、模具专业学生进行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主要教学参考书,同时也可供从事冲压生产、研究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晶圆制造自动化物料运输系统调度》针对自动化物料运输系统(AMHS)调度问题大规模、*性、实时性和多目标的特点,在系统、深入地进行AMHS建模方法和运行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AMHS中的Interbay系统和Intrabay系统的优化调度方法,介绍了AMHS集成调度和AMHS调度性能评价方法。本书提出的方法和技术将为广大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一步深入研究晶圆制造AMHS调度问题提供理论基础,为推动晶圆制造AMHS调度技术发展和企业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对提升我国晶圆制造企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及行业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从机械安全范畴中的通用基础知识入手,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与机械安全相关的主要安全技术标准、安全认证流程等内容。同时结合几十个应用示例,分别介绍了日常工作中典型的安全控制技术,其重点是与工业现场实际的安全需求相结合,通过示意图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如何进行安全控制回路的设计等内容。本书实用性较强,读者可以一边看书一边进行操作,可以更快地了解、熟悉并掌握典型的安全控制技术。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和兴趣点,重点关注相关章节的内容。 本书可供工程技术人员、机械安全管理人员、机械操作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附有光盘,其中收录了西门子公司的安全评价工具(SET,Safety Evaluation Tools)。使用者可以通过安全评价工具对机器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集成的安全控制回路进行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经验的总结。作者根据模具设计到制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筛选了大量的案例和照片,用 不宜、不应、不许、不准 等形式,分析总结了注塑模具图样画法、塑件形状结构设计、模具结构和零件设计、金加工制造及工艺、模具零件制造、模具用钢和热处理、模具装配、模具产品质量、试模和模具质量验收、模具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等方面的禁忌问题。本书旨在为从事注塑模具行业的设计、制造、管理人员和职业技术学院的有关师生提供一本具有实用价值的指导书。
内容简介:本书共9章,主要介绍了冲压成形理论基础,五种基本冲压工序(冲裁、弯曲、拉深、成形和挤压)的工艺及模具设计方法,常用冲压设备的原理、结构、使用与维护,以及冲模材料、寿命、安全措施及冲压工艺过程的制订等。本书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将冲压成形原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成形设备等三门关联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有机的融合,并选编了较多的应用实例和习题,突出了应用性、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体系新颖,内容翔实。本书可作为本科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及机械、机电类各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用书,也可供从事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