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保持第五版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除旧添新、适当修改而成的。本书内容共分十章。除了介绍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方面的基本知识,本书还分别介绍了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检测元件与传感器、自动控制仪表及执行器等;在简单、复杂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介绍了新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后结合生产过程介绍了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控制方案。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也适用于其他一些类型(例如石油、医药、轻工、食品、林业、冶金、煤矿、生物、环境 )高校相关专业,还可供从事连续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人员参考。
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引言、电位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答疑与解惑(附答案)。介绍了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和使用方法、应用范围、条件选择与优化、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书中涉及的仪器既有生产实际中的常用仪器,也有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新型仪器,内容新颖、实用。每种方法均安排有多个典型应用实例,分析项目涉及化学、化工、冶金、食品、医药、生物、环境监测等方面,同时编写了实用且具有启发性的选择题与问答题,并附有答案。本书还编写了不同仪器分析方法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前瞻性的阅读材料。书末附录1至附录4可供查阅常用数据,附录5常见分析化学术语汉英对照可为学习者提供参考。本书既可满足各行业化验员的学习和提高需求,也可作为职业技
本书介绍了32个典型的传感器技术设计案例,内容包含液化气检测报警电路设计、铂热电阻温度测量电路设计、大气压力测量电路设计、电流输出型温度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电阻应变片压力电桥测量电路设计、房间湿度测量电路设计、霍尔转速计电路设计、酒精检测电路设计、空气质量检测电路设计、热电偶温度测量电路设计、位移测量电路设计、温差测量电路设计、温度测量电路设计、烟雾测量电路设计、阳光强度测量显示电路设计、液位测量显示电路设计、转速测量电路设计、振动检测电路设计、一氧化碳测量电路设计、加速度测量电路设计、小型称重电路设计、数字电容测量电路设计、位置检测电路设计、电阻测量电路设计、频率测量电路设计、红外测温电路设计、人体感应自动开关电路设计、红外线自动洗手控制电路设计、红外测距电路设计、基于单片
本书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教程第5分册,是针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和需求编写的。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时频测量仪设计、电气参数测量仪、时域测量仪、元件参数测量仪、频域测量仪、数据域测量仪和其他测量仪的工作原理、设计基础、设计方法及大量设计举例。本书内容丰富实用、叙述条理清晰、工程性强,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电气类、计算机类专业的大学生参加全国及省级电子设计竞赛、课程设计与制作、毕业设计的参考书,以及电子工程各类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第三版)以信息为主线,从信息的获取、变换、处理等方面介绍了过程检测技术及显示仪表的基本概念、各种参数和检测方法、信号的变换技术及参数的记录、数字显示等内容;并结合检测系统的组成以及误差的产生,讨论了各种误差的补偿方法及途径;同时介绍了各种检测元件和实际工业过程仪表选型的原则,增加了检测技术的新进展(智能检测技术和现场总线仪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检测技术及仪表的研究生、科研工作者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由全国化工施工标准化管理中心站、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国家标准《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和《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31--2007进行合并修订而成。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经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13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仪表设备和材料的检验及保管、取源部件安装、仪表设备安装、仪表线路安装、仪表管道安装、脱脂、电气防爆和接地、防护、仪表试验、工程交接验收等。
本书详细介绍了BIM的基础理论、Autodesk Revit 建模软件基本操作、BIM应用领域和实际工程案例。全书共分为4章,主要内容包括:BIM的由来、技术概念及发展趋势;Revit三维建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主要功能;BIM技术在施工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和项目全生命周期中的作用与价值,以及BIM模型的应用;通过6个应用BIM技术的实际工程项目,对BIM技术在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作用与价值进行具体解析。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
本书是《分析仪器使用与维护丛书》的分册之一。书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国际上各种先进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着重介绍样品前处理仪器与装置的结构、原理、使用维护方法及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应用等,同时阐述了各种样品前处理仪器或装置与各类分析仪器的联用技术。 全书内容包括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微波辅助消解及微波辅助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加速溶剂萃取、膜分离、凝胶渗透色谱、热解吸、吹扫捕集、流动注射、薄层扫描、液相微萃取、高速逆流色谱等样品前处理仪器与装置及应用。 本书反映了样品前处理仪器与装置的基本原理、结构及国内外有关新成就、新技术,可供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工矿企业、分析测试部门从事科学研究和分析测试的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详细介绍了智能仪表的研制开发步骤,并通过实例介绍了智能仪表开发技术中的微控制器的选型、MC9S12DG256和FPGA芯片的应用、输入通道设计、输出通道设计、人机通道设计、电源规划、通信接口设计、基于μC/OS-Ⅱ的嵌入式软件开发、抗干扰设计和试验调试等内容。之后又给出了若干系统设计实例,帮助读者消化理解,融会贯通。 本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借助于具体实际项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例与原理结合,硬件和软件结合,形象地阐述了智能仪表开发技术。书中附有大量的智能仪表设计开发实例、接口电路、硬件和软件实例,帮助读者解决智能仪表开发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本书可作为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大学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智能仪表设计开发者的自学用书和
本书为《轨道交通装备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丛书》之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修理工。本工种以企业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和形式为主要依据,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内容包括职业技能鉴定习题及其答案,以及技能操作考核框架、技能操作考核样题与分析。本书可作为各企业组织职业技能鉴定前培训的辅助教材,也可作为企业申请鉴定人员的自学参考材料,侧重于技术人员的相关知识要求练习和技能要求演练。
《智能仪器设计基础(第2版)》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会设计、可操作、能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以单片微机为核心的智能仪器的基本组成、结构和设计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映智能仪器的发展方向,引入智能仪器设计的新技术。 全书共11章,包括智能仪器的分类、组成、特点,智能仪器的输入/输出通道及接口技术,人机对话接口技术,典型数据处理功能,自动测量、自动校准和自诊断技术,抗干扰与可靠性技术,系统总线和数据通信接口,智能仪器的设计开发步骤、设计实例,智能仪器的发展及新技术。
。。。
本书全面、深入精辟地阐述了目前流行的各种新型数字万用表的原理与应用。全书共8章。章为数字万用表概述。第2章阐述16种数字万用表功能转换器的基本原理。第3章和第4章分别介绍了15种单片数字万用表、单片智能数字万用表集成电路的原理与应用。第5—7章,对目前目前流行的36种3 1/2位、3 3/4位、4 1/2位、5 1/2位数字万用表的整机电路作了深入的剖析。第8章论述了数字万用表的使用指南。这是一本介绍新型数字万用表设计原理与应用的专著。本书为“数字仪表精品丛书”的第2本,该丛书还包括《新型数字电压表原理与应用》、《新型专用数字仪表原理与应用》和《数字仪表新颖电路原理与应用》。 本书题材新颖,内容丰富,叙述严谨,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既有科学性、先进性,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可供从事科研、、维修工作的各类电子技术人员和电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本书是依据普通高等学校“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教学大纲的要求,在《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2000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西安理工大学侯志林主编)一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本书从当前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实际需要和过程控制的*发展出发,在介绍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基本概念、自动化仪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要求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智能仪表、过程建模、复杂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基于网络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工程应用等问题。 本书取材适当,深广度适中,能适应不同高校本科电气信息类专业的教学需求;内容叙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循序渐进、方便自学;每章开始扼要提出了本章教学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每章都编写了基本练习题、综合练习题和设计题,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