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保持第五版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除旧添新、适当修改而成的。本书内容共分十章。除了介绍工业生产过程中自动控制系统方面的基本知识,本书还分别介绍了构成自动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检测元件与传感器、自动控制仪表及执行器等;在简单、复杂控制系统的基础上,介绍了新型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后结合生产过程介绍了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控制方案。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也适用于其他一些类型(例如石油、医药、轻工、食品、林业、冶金、煤矿、生物、环境 )高校相关专业,还可供从事连续生产过程的工艺技术人员参考。
全书共8章,内容包括引言、电位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答疑与解惑(附答案)。介绍了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和使用方法、应用范围、条件选择与优化、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书中涉及的仪器既有生产实际中的常用仪器,也有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新型仪器,内容新颖、实用。每种方法均安排有多个典型应用实例,分析项目涉及化学、化工、冶金、食品、医药、生物、环境监测等方面,同时编写了实用且具有启发性的选择题与问答题,并附有答案。本书还编写了不同仪器分析方法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前瞻性的阅读材料。书末附录1至附录4可供查阅常用数据,附录5常见分析化学术语汉英对照可为学习者提供参考。本书既可满足各行业化验员的学习和提高需求,也可作为职业技
本书介绍了32个典型的传感器技术设计案例,内容包含液化气检测报警电路设计、铂热电阻温度测量电路设计、大气压力测量电路设计、电流输出型温度传感器测量电路设计、电阻应变片压力电桥测量电路设计、房间湿度测量电路设计、霍尔转速计电路设计、酒精检测电路设计、空气质量检测电路设计、热电偶温度测量电路设计、位移测量电路设计、温差测量电路设计、温度测量电路设计、烟雾测量电路设计、阳光强度测量显示电路设计、液位测量显示电路设计、转速测量电路设计、振动检测电路设计、一氧化碳测量电路设计、加速度测量电路设计、小型称重电路设计、数字电容测量电路设计、位置检测电路设计、电阻测量电路设计、频率测量电路设计、红外测温电路设计、人体感应自动开关电路设计、红外线自动洗手控制电路设计、红外测距电路设计、基于单片
本书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培训教程第5分册,是针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和需求编写的。全书共7章,内容包括:时频测量仪设计、电气参数测量仪、时域测量仪、元件参数测量仪、频域测量仪、数据域测量仪和其他测量仪的工作原理、设计基础、设计方法及大量设计举例。本书内容丰富实用、叙述条理清晰、工程性强,可作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电气类、计算机类专业的大学生参加全国及省级电子设计竞赛、课程设计与制作、毕业设计的参考书,以及电子工程各类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过程检测技术及仪表》(第三版)以信息为主线,从信息的获取、变换、处理等方面介绍了过程检测技术及显示仪表的基本概念、各种参数和检测方法、信号的变换技术及参数的记录、数字显示等内容;并结合检测系统的组成以及误差的产生,讨论了各种误差的补偿方法及途径;同时介绍了各种检测元件和实际工业过程仪表选型的原则,增加了检测技术的新进展(智能检测技术和现场总线仪表)。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检测技术及仪表的研究生、科研工作者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0]43号)的要求,由全国化工施工标准化管理中心站、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一建设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对国家标准《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和《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31--2007进行合并修订而成。 本规范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经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范。 本规范共分13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基本规定、仪表设备和材料的检验及保管、取源部件安装、仪表设备安装、仪表线路安装、仪表管道安装、脱脂、电气防爆和接地、防护、仪表试验、工程交接验收等。
《医疗器械系列教材·医用电气安全工程》以国际医用电气安全标准IEC606.1和国家标准GB9706.1的检测标准为主线,紧紧围绕医用点电气安全检测与性能检测两个方面,全面地阐述了医用设备电气安全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典型备电气安全性和故障发生的原因,研究运用电气安全检测、电气控制的方法获得安全的条件。同时,将*电气安全标准和更新的医疗设备安全以及安全检测设备内容编人教材,对提高医用电气设备操作人员和于安全意识有较大帮助,也有助于减少仪器设计和使用不当所引起的医疗事故。《医疗器械系列教材?医用电气安全工程》适合医疗器械相关专科生的教学使用,也可作为医用电子仪器制造技术人员和医疗现场对医用电子仪器进行保养检查的临床安全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全书共15章,分别是绪论、光谱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原子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质谱法、波谱综合解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经典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分析法。本书较全面地介绍了现代仪器分析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应用,涵盖了相关专业必须掌握的现代仪器分析知识,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章结尾设置本章小结,全面概述基本知识点,总结相关的原理和公式,并编写了适量习题以巩固所学内容。本书适用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制药、环境工程等专业的师生,也可作为从事相关专业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本标准代替GB/T 14250--1993《衡器术语》。 本标准与GB/T 14250--1993相比,主要变化内容如下: ——本标准以国际法制计量组织0IM1 R76《非自动衡器》(2006年版)中的术语为主线,吸收了OIM1 R50《连续累计自动衡器》(1997年版)、OIM1 R51《自动分检衡器》(2006年版)、OIMlR6《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2004年版)、OIML R06《自动轨道衡》(2005年版)、OIM1 R107《非连续累计自动衡器》(2006年第二草案)、OIM1 R134《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2006年版)六个自动衡器的国际建议和0IM1 R60《称重传感器》(2000年版)国际建议中的名词术语。
碳硫分析属于分析科学范畴中的高速分析系列,快、准、简、廉的碳硫高速分析方法对钢铁行业乃至国民经济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书共20章,第1~7章较集中地介绍了碳硫分析的新理论;第8—12章介绍了仪器的理论创新及碳硫分析仪器;第13—20章重点讨论了方法原理的创新及新方法。 本书的特点是紧密结合生产,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讨问题,具有新颖性和较强的实用性。 本书可供钢铁、机械、地质、环保等理化科技工作者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教师、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参考。
本书系统详细地介绍了智能仪表的原理与设计技术。全书共分10章,内容包括智能仪表的基本构成和设计思想、嵌入式系统、新颖A/D和D/A转换器、点阵显示装置、现场总线、虚拟仪表、蓝牙技术、电力线通信技术等对智能仪表的支持,智能仪表的硬件电路设计及软件设计等。教材注重实用,对典型器件和典型电路的剖析深入浅出,主次分明。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智能仪表设计、制造、使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详细介绍典型过程仪表与计算机控制装置的构成原理、结构特点、线路分析和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仪表和控制装置的分析能力和构成控制系统的能力。作者在编写中力求深入浅出、注重实效。将电动、气动调节仪表和数字式调节仪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计算机控制装置突出共性问题;内容上尽可能反映自动化仪表的先进水平。
本书内容包括五部分。部分介绍了工业过程控制的基本概念,包括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自动控制系统过渡过程及品质指标、工艺管道及控制流程图、过程对象特性的参数等。第二部分系统地介绍了压力、流量、温度、物位检测仪表及传感器。第三部分具体介绍了显示仪表、控制器及执行器。第四部分简要介绍了各种控制方法,包括单回路控制、串级控制、前馈控制、比值控制、计算机控制系统等。第五部分介绍了化学、化工典型生产过程的控制实例。 本书可作为医药工程、生物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艺、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技术专业开设的“过程控制基础”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环境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还可以供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
本书共7章,主要内容包括:自动测试系统分布式发展趋势、分布式自动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网络TCP/IP协议的发展、原理、应用,网络TCP/IP协议的测试软件使用、测试流程、数据协议包分析的过程,构建分布式自动测试系统中关键的网络化测试技术 LXI仪器的特性、功能、软硬件设计规范与设计实现过程,测试技术中触发与同步技术的重要性、网络化设备中IEEE 1588同步技术的设计与实现等。第6章阐述了组建网络时,经常用到的VXI-11网络发现协议及其实现。第7章阐述了无线网络技术标准及无线网络仪器的开发。
本书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为编写指导,以典型项目任务为依托,以仪器的实际分析应用为学习情境,通过知识点拨、知识运用和知识拓展等环节全面介绍了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以及操作练习等。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紧凑、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项目、任务的选择均来自生产实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科学性。每个学习项目中均穿插学习评价习题,便于及时检查、总结和提高。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工业分析与检验、精细化工、石油化工、应用化工、有机化工、生物化工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指导教材,对从事企业生产、分析操作人员和相关工程技术人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