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着重基本物理过程和主要理论分析方法的论述,利于学生打好基础; (2) 破除激光原理和激光器件、激光技术相割裂的旧体系,创建三者相结合 , 理论联系实际的新体系; (3) 全书围绕电磁场和激光工作物质相互作用及光谐振腔两条主线,使其在激光振荡和放大特性中汇合,脉络清晰,内容循序渐进,便于自学。注意说明各种概念和方法中的联系与区别,力求揭示各种现象及处理方法的本质; (4) 每次修订时删去陈旧的内容,紧跟光电子技术的发展,适时引入新内容,如半导体激光器和放大器、半导体激光器的波导谐振腔、光纤放大器和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泵浦的固体激光器、注入锁定、光束衍射倍率因子等。其中有些内容在国内外同类书籍中尚无反映; (5) 附有收集及自编的大量习题; (6)2007 年出版了配套教材“激光原理学习指导”,受到各校师生的欢迎。
本书从标量性质和矢量性质两个方面介绍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全书共9章。第1章概括介绍激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机理和相关问题。第2章介绍电磁场与原子态的二次量子化理论和光吸收与光辐射理论。第3章介绍量子刘维尔方程与光学布洛赫方程及其应用。第4章介绍量子力学微扰理论,用于描述原子或分子的多光子激发与电离过程。第5章介绍含时量子波包理论及其计算方法。第6章介绍角动量耦合与统计张量理论。第7章介绍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矢量性质,包括分子定向与取向、定向分子的光解离与光电离理论、光电子角分布理论、光解离产物的角分布理论和离子成像理论等。第8章介绍超快光物理与光化学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第9章介绍利用激光控制化学反应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随着光学设计CAD技术的发展,光学设计软件种类繁多,目前,国内外使用为广泛的光学设计软件为ZEMAX软件,而在国内现有教材中,利用ZEMAX软件进行光学设计的章节比例偏少,一般占全书的一至二章,严重制约了技能型及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本书特点在于:突出ZEMAX设计实例及使用技巧,有利于高校培养应用型光学设计人才。本书以必需、够用为度,采用项目式教学,以ZEMAX设计实例为主线,精选必需的内容,其余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兴趣和需要有目的、有针对性自学。在ZEMAX设计实例内容安排上,既包含经典光学设计内容,又加入当今热门领域的相关设计实例,努力反映光学领域新进展。此外,本书特点还在于:去掉了传统教材中像差理论中大量繁琐的公式推导和理论分析,简明扼要阐述薄透镜初级像差理论及像质评价理论,便于读者理解掌握。为与ZEMAX软件说
本书以光电信息系统为核心,详细介绍光电信息系统中的光源、信号的调制、信号的传输、信号的放大、信号的探测、光谱分析和频谱分析技术,并结合作者多年来在光纤传感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对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和技术等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
本书介绍了几种典型精密激光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系统组成与工作特性,并将基本测量原理、典型商用仪器、被测对象特性和实际应用环境联系起来。本书共6章,包括激光基本原理及典型器件、激光干涉测量技术与系统、激光测距技术与系统、激光光栅测量技术与系统、激光共焦测量技术与系统、激光自准直技术与系统。
吴晗平所著的《红外搜索系统》以舰船红外搜索系统为基础,从系统总体、技术论证、设计、研制等全过程的工程角度出发,着重介绍了红外搜索系统的主体和关键技术内容。全书共分10章:第1章,绪论;第2章,红外搜索系统总体;第3章,目标与环境红外辐射;第4章,红外辐射大气透过率的工程理论计算方法;第5章,大口径非球面红外光学系统;第6章,红外传感器;第7章, 红外动态点目标信息处理与图像仿真;第8章,扫描与稳定伺服系统;第9章,作用距离、探测概率与虚警概率; 0章,红外搜索系统的反对抗与作战效能。书中融合了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与科研成果,将基础理论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系统性和应用性强,概念清晰,思路明晰,易于理解,条理分明。 《红外搜索系统》可供从事红外系统工作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学习、
本书首先介绍了LED及驱动电源基础知识、线性与开关电源驱动技术、隔离与非隔离开关电源供电技术,然后给出了LED照明典型工程及LED典型驱动芯片具体使用方法及实例。本书的特点是由浅入深,易读易懂,图文并茂。可帮助读者快速、全面、系统地掌握LED驱动电源的设计方法、设计要点及典型应用。
李相银、姚敏玉、李卓、崔骥编*的《激光原理技术及应用》从激光应用角度考虑,系统地介绍了激光形成的基本原理、基本的激光器件、基本的激光技术及应用。主要内容包括激光的原理及技术基础、激光工作物质及基本原理、光学谐振腔、激光器工作原理、典型的激光器件、其他激光器、激光技术、激光技术器件的设计及选用原则、激光器件及激光技术实验、激光技术在国防科技领域中的应用、激光技术在工业及其他方面的应用。书中融入了一些高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启发性、研究性、实用性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应用物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及机械、化工、电子类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教材,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工程硕士以及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人员参考。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应用》根据光伏发电应用系统的构成,展开章节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基础知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测量、使用;蓄电池的原理、使用;光伏控制器与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制作、分类、使用;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与维护。 《光伏发电系统设计与应用》可作为光伏发电、新能源类专业的高职学牛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光伏系统及电站的设计、应用及维护技术人员的参考、培训用书。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在微波和光通信技术领域工作、学习、研究和教学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微波信号网络矩阵技术和噪声网络矩阵技术,和依此为基础的场效应晶体管射频微波建模和测试技术。其中,微波射频场效应晶体管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大信号非线性等效电路模型和噪声模型,以及模型参数的提取技术是本书的重点。 本书可以作为微波专业和电路与系统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供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介绍了几种典型精密激光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系统组成与工作特性,并将基本测量原理、典型商用仪器、被测对象特性和实际应用环境联系起来。本书共6章,包括激光基本原理及典型器件、激光干涉测量技术与系统、激光测距技术与系统、激光光栅测量技术与系统、激光共焦测量技术与系统、激光自准直技术与系统。
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 SPP) 作为纳米光学与材料科学交叉学科的研究热点,可以实现和入射光子的相互耦合与共振,从而为纳米尺度光电器件的研发提出了新的构想。本论文介绍了利用微纳加工技术实现的SPP纳米结构制备,应用近场光学显微术 (Scanning near-field optical microscopy, SNOM) 对SPP聚焦、波导以及共振增强效应进行研究,以及利用有限时域差分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方法验证实验结果的模拟计算。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2版高等院校电子信息与电气学科系列规划教材)》编著者丁荣林、李媛。本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微波技术,主要讲述微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在各个方面的应用,涉及书巾第1章至第6章的内容,分别为绪论、传输线理论、微波传输系统、微波网络、无源微波元件以及有源微波器什;第二部分为天线,包括第7章至第lO章的内容,分别为天线基本理论、通信中的常用天线、现代微波工程火线以及微波测量。本书可作为电子类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专业与电子元器件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对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可作为电子类大专生的教材,亦可作为从事微波方面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是“高科实用电力电子技术丛书”之一。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晶闸管触发器集成电路及其使用技术,内容包括常用晶闸管触发器集成电路的型号、引脚排列、参数限制、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应用举例及典型工作波形等,列举并细致分析了多个已批量投入工程实际中应用的典型电力电子变流系统专用控制板实例。 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是一本实用电力电子技术参考书,可作为晶闸管为主功率器件的电力电子变流设备及特种电源设计、调试、安装和制造及研究开发的技术人员的实用参考书,也可供工科院校和从事电力电子行业及相近专业的广大师生参考。
本书内容涉及光纤通信领域的多个方面, 具体包括传输光纤、 半导体光源和光检测器、 无源光器件、 光放大器、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部件及系统设计、 SDH和WDM光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以及光纤通信常用测试仪表的基本原理及测试方法等。 本书*的特点是内容的选取兼顾了已被广泛使用的*代表性的光纤通信技术和现代光纤通信的*进展, 同时所选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是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掌握光纤通信新技术的基础。 本书是光纤通信的一本基础性教材, 也是一本普及性读物。 它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广播电视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和有关光纤通信的自考、 函授教材, 也可作为光纤通信的教学训练和技术培训教材以及广大科技人员的自学用书。 *本书配有电子教案, 需要者可登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网站, 免费下载。
本书内容包括:单晶硅:电学与光学特性;砷化镓;高温电子材料:碳化硅与金刚石;非晶态半导体:结构、光学与电学特性等。
《电子与光子材料手册(第3册电子材料影印版)》由Safa Kasap、PeterCapper主编,是一部关于电子和光子材料的综合论述专著,每一章都是由该领域的专家编写的。本手册针对于大学四年级学生或研究生、研究人员和工作在电子、光电子、光子材料领域的专业人员。书中提供了必要的背景知识和内容广泛的更新知识。每一章都有对内容的一个介绍,并且有许多清晰的说明和大量参考文献。清晰的解释和说明使手册对所有层次的研究者有很大的帮助。所有的章节内容都尽可能独立。既有基础又有前沿的章节内容将吸引不同背景的读者。本手册特别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跨学科。例如,将会有这样一些读者,其背景(学历)是学化学工程的,工作在半导体工艺线上,而想要学习半导体物理的基础知识;学历是物理学的另外一些读者需要尽快更新材料科学的新概念,例如,液相
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各种光电检测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和典型应用。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方面注重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讲述,另一方面着重介绍光电检测技术的应用成果。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的信息工程、光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电子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光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