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声技术近年有较大发展和广泛应用。本书依据研究成果,主要叙述扩声系统的功能和组成,室内音质与听觉心理生理学,扩声设备与声处理设备,声传输中有关参量的计算,扩声系统设计与校准调试。以各种扩声场所的案例说明和分析扩声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这里包括室内和户外的各种场合扩声设计,如:露天广场,数万人的演唱会和体育场,交通客运站,音乐厅,歌剧院,会堂,讲堂,教堂,会议厅,工厂,办公楼等处。本书可供扩声工程专业人员、建筑声学设计人员、扩声设备开发、销售人员以及有关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分别以TI/CHIPCON公司的8051内核无线片上系统(SoC)CC2430、 CC2431 ZigBee无线单片机为中心,介绍了802.15.4/ZigBee无线网络技术和对该技术的实际应用。该书的重点不是讲解802.15.4/ZigBee无线网络技术的原理,而是实战,即自己动手进行802.15.4/ZigBee无线网络项目试验。 本书从介绍802.15.4/ZigBee技术的概念开始,让读者在CC2430、 CC2431无线单片机硬件平台上,自己动手搭建一个ZigBee开发系统。从星
《录音师实战技巧(第3版)》介绍了大量的窍门,可令你的录音技巧进步神速。《录音师实战技巧(第3版)》作者TimCrich将与你一同分享他多年来与众多知名摇滚歌星合作所积累的丰富经验,这之中囊括了大量的录音技巧及录音捷径。对于水平各不相同的广大录音师来讲,《录音师实战技巧(第3版)》中提供的指导建议简单明了,在录音棚中进行工作时十分方便。尤其是清晰明了的表格和图示,可令你节省很多宝贵的时间,使查阅变得更为迅速。
本书主要介绍了在学习、应用电子技术时,应当了解和掌握的17类电子元器的结构、分类、主要技术参数及在电路中的作用,并扼要地叙述了用万用表检测元器件性能的方法。加外,还介绍了晶体三极管和集成电路的代换常识及使用注意事项。 本书内容详实,资料性强,主要供电子技术初学者阅读,此外,对广大电子技术工作者、科研人员、家电维修人员、无线电爱好者、广播电视技术员均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基于TI公司的3个文献编译而成,它们分别是TMS320C6000 Optimizing Compiler User's Guide、TMS320C6000 Assembly Language Tools User's Guide和TMS320C6000 Programmer's Guide。 本书详细介绍了C6000的软件开发过程、C环境的实现、编程工具的使用和程序优化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涉及了几乎所有在C6000的硬件平台上开发一个完整的软件程序所应用的知识(CCS和DSP/BIOS在本丛书另外的两本中介绍),这些知识是进行C6000软件开发所必须具备的。 本书内容实践性强,适合于研究、开发TI C6000 DSP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阅读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及应用。全书共10章。章介绍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第2章讨论了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第3章和第4章分别讨论了离散时间周期与非周期信号、连续时间周期与非周期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傅里叶描述,以及傅里叶描述在混合信号类型中的应用;第6章和第7章分别讨论了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复指数描述;第5章、第8章和第9章分别介绍了信号与系统在通信系统、滤波器与均衡器及线性反馈系统中的应用;0章简要讨论了非平稳信号及非线性与时变系统方面的课题。本书在体系和内容上独具特色。章包含了有关噪声的新内容,第4章特别介绍了在混合信号应用中如何在4种基本傅里叶表示方法之间建立联系。全书各章都有用MATLAB语言解题的内容、参考资料以及进一步的阅读材料,并配有相当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及应用。全书共10章。章介绍了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第2章讨论了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时域分析方法;第3章和第4章分别讨论了离散时间周期与非周期信号、连续时间周期与非周期信号,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傅里叶描述,以及傅里叶描述在混合信号类型中的应用;第6章和第7章分别讨论了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的复指数描述;第5章、第8章和第9章分别介绍了信号与系统在通信系统、滤波器与均衡器及线性反馈系统中的应用;0章简要讨论了非平稳信号及非线性与时变系统方面的课题。本书在体系和内容上独具特色。章包含了有关噪声的新内容,第4章特别介绍了在混合信号应用中如何在4种基本傅里叶表示方法之间建立联系。全书各章都有用MATLAB语言解题的内容、参考资料以及进一步的阅读材料,并配有相当
本书地介绍了3GPP长期演进(LTE)的技术原理和设计。全书分为9章,章首先介绍了LTE产生的背景,然后概述了LTE的重要技术特点;第2章介绍了LTE的需求指标;第3章详细介绍了LTE物理层协议的内容;第4章讨论了LTE无线传输技术的原理及其选择过程;第5章介绍了LTE无线传输的各个设计环节;第6章讨论了LTE采用的各种自适应技术和物理过程;第7章介绍了LTE空中接口协议的结构和设计;第8章介绍了LTE无线接入网络的各项功能和各个接口;第9章介绍了LTE的进一步演进版本LTE-Advanced的发展趋势。
本书系统论述了离散时间信号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是国际信号处理领域中的经典。内容包括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z变换,连续时间信号采样,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变换分析,离散时间系统结构,滤波器设计方法,离散傅里叶变换,离散傅里叶变换的计算,利用离散傅里叶变换的信号傅里叶分析,参数信号建模,离散希尔伯特变换,倒频分析和同态反卷积。本书例题和习题丰富,具有实用价值。
本书地介绍了3GPP长期演进(LTE)的技术原理和设计。全书分为9章,章首先介绍了LTE产生的背景,然后概述了LTE的重要技术特点;第2章介绍了LTE的需求指标;第3章详细介绍了LTE物理层协议的内容;第4章讨论了LTE无线传输技术的原理及其选择过程;第5章介绍了LTE无线传输的各个设计环节;第6章讨论了LTE采用的各种自适应技术和物理过程;第7章介绍了LTE空中接口协议的结构和设计;第8章介绍了LTE无线接入网络的各项功能和各个接口;第9章介绍了LTE的进一步演进版本LTE-Advanced的发展趋势。
得益于时域和频域信号处理技术,多载波系统具有频谱效率高、灵活性强以及复杂度低等特点。因此,多载波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下一代无线通信息系统中。本书全面而深入地介绍了多载波通信原理,提供了关于扩频、多载波MA、多用户检测、多用户发射机预处理、MIMO空时处理等一系列通信技术的详细分析。本书的特色包括:为OFDM和不同多载波MA系统建立了统一框架,给出了详尽的性能分析方法;并行研究了多用户检测技术和多用户发射机预处理技术,揭示了两者间的关系;系统研究和分析了非相干检测技术在多用户系统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MIMO和空时多载波通信的相关知识。此外,书中包含了大量的图表来说明各类系统的性能。本书适合于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阅读,同时也适合作为该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PLS已成为数据网络领域不可或缺的技术,它通过第3层网络提供面向连接的第2层传输模式。这种看似简单的机制功能非常强大,从根本上改变了数据网络行业。虽然网络专业人员可通过众多资源获得有关MPLS涉及的概念和协议的信息,但还缺乏关于如何根据具体的环境设计MPLS网络以充分利用MPLS优点的系统阐述,本书就是为此而编写的。本书首先用两章的篇幅复习了将要涉及的各种技术,然后介绍了一系列的设计案例,包括长途通信公司、国家电信公司、国际服务提供商和大型企业的MPLS网络设计。每个案例都基于运行MPLS的服务提供商或企业网络,它们都是虚构的,但很有代表性。在每个设计案例中,首先描述了网络环境,包括要支持的服务、网络拓扑、POP的结构、传输设施、基本的IP路由设计以及可能的约束;然后介绍设计目标,如优化带宽的利用率;接下来详细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