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照水泥生产工艺主线,分别对水泥熟料矿物组成和率值、原燃料性能及评价、配料、生产检测、热工测定、粉磨、熟料烧成等工艺环节的计算知识进行了详细介绍,汇集了大量的计算公式和技术参数,并配有示例,可为读者提供“即查即用”的便捷参考。本书可供水泥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使用,也可供水泥行业相关人士、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参考。
《新编玻璃工艺学(高等学校专业教材)》基本特点:①在玻璃工艺原理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补充和完善,加强了玻璃结构理论的阐述,补充了微晶玻璃系统、金属玻璃和制备方法,加强了玻璃结构研究方法的介绍;②加强了玻璃性能的阐述和测试方法的介绍,满足技术人员对性能测量原理的理解;③增加了玻璃成分设计,可以解决玻璃技术人员在玻璃成分设计方面的茫然,建立玻璃成分与性能的数学关系,更好地满足玻璃新产品的开发需要,涉及的玻璃性能参数达10多项;④补充了一些玻璃新品种的成形工艺与加工方法,为玻璃技术人员开阔视野和提供新思路;⑤在玻璃缺陷与控制方面,收集了更多缺陷图片,让读者对缺陷类型有更直观的认识;⑥在附录中收集和精选了国内外14大类玻璃品种的800多个玻璃化学组成和性能参数,相信这些资料会使读者在实践中
本书是玻璃加工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比较全面详细介绍了玻璃的清洗、切割及钻孔、研磨及抛光、雕刻、贴膜与涂膜、化学蚀刻、丝网印刷、彩绘与镶嵌等玻璃冷加工技术,注重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的阐述,实用性较强。 本书可供从事玻璃冷加工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主要对玻璃深加工生产工艺与设备进行了阐述,力求使玻璃深加工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具有实践意义。全书内容包括:玻璃的基础知识、玻璃深加工预处理工艺及设备、玻璃的热弯与钢化、玻璃的镀膜、夹层玻璃、中空玻璃等。《玻璃深加工技术与设备》不仅适合从事玻璃深加工工作的一般技术人员使用,也适合作为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教材。本书由赵金柱主编。
本书是由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建筑卫生陶瓷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建材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共同组织编写的一本建筑卫生陶瓷专业的大型工具书。全书包括建筑卫生陶瓷制品,原料,陶瓷工艺学计算,生产工艺,装饰技术及色料,产品常见缺陷分析,陶瓷机械设备,陶瓷成形模具,陶瓷窑炉及其附属设备,陶瓷产品的工业设计,陶瓷产品的后加工、配套与应用,理化分析与测试技术,工业卫生与环境保护,工厂设计共14章。本书融科学性和实用性于一体,适用于建材、建筑领域从事建筑卫生陶瓷科研、生产、没计、教学、管理及营销的各类人员阅读和参考。
全书共分10章,第1章绪论,引出混杂纤维混凝土研究的必要性;第2章采用新型刀口诱导约束法全面阐述混杂纤维砂浆、混凝土的阻裂性能,并与传统的平板法进行试验对比。分析混杂纤维混凝土抗裂可靠性;第3章阐述中温作用下混杂纤维混凝土构件的弯曲韧性,通过陡坡法优化配合比设计以协调各组分问的热工性能和力学特性,运用极差和方差分析量化各掺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水平;第4章通过渗水和渗氯试验分析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渗性能,给出抗裂和抗渗指标的关联;第5章介绍混杂纤维混凝土的抗冻性,分析混杂纤维混凝土抗冻可靠性;第6章分析受热后混杂纤维砂浆的阻裂性能,给出纤维砂浆抗裂可靠性;第7章通过混杂纤维细石混凝土的渗水试验,分析混杂纤维细石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得到其耐久性指标间关系;第8章给出轴对称温度场中混杂
本书叙述了我国水泥回转窑的发展情况,总结了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叙述了我们在设计、制造回转窑方面取得的成绩。总结了回转窑在设计、制造、安装与使用方面的经验和吸收国外著名公司制造、安装及使用的技术要求,为制订我国回转窑行业标准提供了依据。 本书详细介绍了旋风预热器分解炉的发展情况,分别介绍了三种分解炉特点,特别是由烧油到烧煤到烧劣质煤分解炉的发展情况,并详细介绍旋风预热器旋风筒的高分离效率与低压损的研究设计,并且介绍旋风预热器的旋风筒、风管、卸料管、翻板阀的结构及强度设计计算,同时阐述了分解炉、三次风管、热风管道膨胀节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要求。根据在设计、制造、安装预热器分解炉方面积累的经验及消化吸收国外引进技术成果,为制订我国相关建材行业标准提供了依据。 后,本书阐
本书分五个部分针对国内外现代水泥工业技术的发展进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一是生料均化链及其装备,全面阐述了生料均化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各种堆取料机和充气搅拌装置的特点与选型;二是先进的粉磨技术及装备,重点论述了辊压机和立式辊磨的优点及其粉磨系统的优化配置;三是熟料煅烧的预分解窑系统,对预热器、分解炉、回转窑、篦冷机和燃烧器等主要烧成装备的设计操作参数做了实用详细的介绍;四是全方位、多视角对国际国内水泥生产技术水平进行了述评与展望;五是论述了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实践,着重论证了“四零一负”战略及其成效和预测,并论及了循环经济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等课题。 本书内容翔实丰富,深入浅出,可供从事水泥生产、设计、科研工作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等阅读,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其相关领域科
《干混砂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汇编(套装上下册)》的特点一是“全”。《汇编》收录了我国目前已正式批准颁布的干混砂浆产品标准,以及这些标准引用的相关原材料、试验方法与应用技术规范(规程)。二是权威性。《干混砂浆及其试验方法标准汇编(套装上下册)》的主编人员参与了其中相当部分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对标准的制定、修订过程和依据有充分的了解,所工作的单位均是国内从事建筑材料科研、标准制定、修订、质量检验的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质检机构。三是实用性。使用方便,生产与使用干混砂浆,检验产品质量不再需要寻找相关标准,一册在手,内容全有。
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是由特定组成的母玻璃在可控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在玻璃基质上生成一种或多种晶体,使原来单一、均匀的玻璃相变成了有晶体相和玻璃相交织在一起的多相复合材料。 本书首先对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的发展、特性、现役制备工艺、以及利用污泥和其它固体废弃物制备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等方面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再针对现役制备工艺的不足,特别是烧结法容易出现气孔缺陷,压延法产品又没有明显纹理的不足,提出利用裂纹玻璃作为微晶玻璃前躯体,基于CaO—Al2O3—SiO2系统母玻璃易表面析晶、裂纹玻璃易从裂纹处优先析晶原理,经烧结、晶化而制备成微晶玻璃产品,并将该工艺命名为“裂纹玻璃晶化法”。该工艺制得的微晶玻璃产品具有与现役烧结法完全不同的类似古生物残骸的不规则树枝状、颗粒状、丝缕状、星状、扇贝状纹理,故
《建筑材料标准汇编:混凝土(上)(第4版)》所收集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属性(推荐性或强制性)已在目录中标明,标准年号用四位数字表示。鉴于部分标准是在标准清理整顿前出版的,目前尚未修订,故正文部分仍保留原样(包括标准正文中“引用标准”或“规范性引用文件”一章中的标准的属性),但其属性以本汇编目录中标明的为准,读者在使用这些标准时请注意查对。目录中标有“*”号的表示该标准有修改单,标准中相关内容已按修改单改正。
众多玻璃生产线的建设,吸纳了更多施工企业的参与,涌现出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施工队伍。为此我们组织国内主要浮法玻璃生产线设计、施工及装置制造企业人员,特别是*版建材施工验收规范的主要编写人员,在吸收和总结各方面的经验教训,参考部分专业书籍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书。本书对于浮法玻璃特有设备如熔窑、锡槽等的施工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而对后加工的通用设备或简单设备的施工仅做了简单的描述。
高性能结构陶瓷是指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耐腐蚀、耐磨损及化学性质稳定的一类新型陶瓷材料,在航天航空、机械、电子、化工、通讯、能源、生物医学、环境工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本书在简要介绍了高性能结构陶瓷的基本特点、发展历史和分类的基础上,对高性能结构陶瓷的制备技术、工艺原理和工装设备进行了较深入和系统地阐述,介绍了各种高性能结构陶瓷的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书中引用了大量国内外*的科学研究数据和生产实用资料,并附有相应的参考文献供读者查阅。 本书理论结合实践,叙述深入浅出,信息量大,可读性强,适合于从事陶瓷及相关材料研究、生产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先驱体转化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是近30年快速发展起来的制备先进陶瓷材料的新技术,它涉及有机高分子和先进复合材料两大领域,跨越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开辟了陶瓷工艺的新领域。《先驱体转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在系统地收集和整理世界各国先驱体陶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深入地总结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在先驱体转化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地介绍了陶瓷先驱体的设计与合成、先驱体法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工艺与原理、复合材料的本征结构和性能、Cf/SiC复合材料的应用等。《先驱体转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可供高温陶瓷材料领域的大专院校师生、科研与生产人员及先进陶瓷基复合材料构件应用单位人员参考。本书由陈朝辉等著。
本书内容共分l2章,系统地介绍了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设计,金属和陶瓷粉体的特性,金属陶瓷的成型,金属陶瓷材料的烧结,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与性能,氧化物基金属陶瓷,碳化物基金属陶瓷,(碳)氮化物基金属陶瓷,硼化物基金属陶瓷,含石墨基金属陶瓷,其他金属陶瓷应用等。
20世纪60年代激光的产生和应用,使得以光的传输和成像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传统光学,逐步转向并发展为以研究光的产生、探测和控制为主的光子学,涉及光子的频率变换、极化态和偏振态的变化、光子的受激发射和非线性光学效应等诸多领域。光子学玻璃为光子学材料中重要的一类。光子作为信息和能量的载体拓宽了玻璃在光、电子领域更广泛的应用。 《光子学玻璃及应用》系统地介绍了各类激光玻璃及应用(包括高功率激光体玻璃和玻璃光纤、激光放大器玻璃、有机一无机复合激光玻璃和玻璃光波导等),玻璃的各类非线性性质(包括非线性光谱性质、二阶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飞秒激光实现玻璃中微结构调控等),玻璃薄膜和玻璃纤维在数据存储和通信、光学超分辨和光子晶体中的应用。 《光子学玻璃及应用》有十余位作者参加了各章节的撰
本书以我国已引进并消化吸收的国产化2000-10000t/d水泥生产线的工艺技术为重点,力求反映目前*应用成果和先进成熟实用技术,本着“通俗、易懂、实用、指导”的原则,重点介绍了当今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工艺设计计算及实用技术,内容具体、新颖、翔实、实用、可靠。 全书共分11章,内容包括新型干法水泥厂工厂总平面及运输设计、物料均化及储存、辊式磨、煤粉制备、烧成系统、球磨机与辊压机、粉尘治理技术、工艺热风管道设计、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节能技术、生产过程控制及自动化等主要设计计算及技术应用,并附有典型实例 本书可供科研、设计、生产建设、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水泥专业大专院校教学参考用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玻璃钢理化性能、材料的分类、属性及特点、简单成型方法、制备技术、产品的用途、玻璃钢制品可设计性与实现玻璃钢设计制造过程一体化工艺以及国内外玻璃钢工业发展概况;玻璃钢当前使用的、工业化生产的原材料选用及设计,主要包括增强材料(玻璃纤维、碳纤维系列),基体树脂(热固性和热塑性),辅助材料(包括填料与助剂,主要是树脂的填料、固化剂和促进剂、引发剂、交联剂、防老剂、阻燃剂、偶联剂、脱模剂以及其他助剂等),重点介绍了这些原材料的制法、物化性能、特性、选用及设计;玻璃钢复合材料的界面和优化设计包括玻璃钢复合材料表面与界面的概述、表面、界面性质的表征、力学和结构设计基础、性能设计及玻璃钢复合材料基础与理论设计。 本书通俗易懂,实用性较强,可供从事玻璃钢生产加工的工程技术人员、制
本书是玻璃加工技术丛书的一个分册,主要介绍了夹层玻璃、中空玻璃、真空玻璃的加工制作技术,包括基本知识、组成材料、加工工艺、加工设备及其操作与维护、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质量检测等。 本书可供从事夹层玻璃、中空玻璃和真空玻璃加工生产的技术人员、操作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教材充分体现了陶瓷原料加工与坯釉料制备技术工作领域的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的设计思想,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思路。全书共分八个项目,项目设计按陶瓷坯釉料制备的技术岗位梯度展开,即项目一:陶瓷原料选择;项目二:原料的加工处理技术;项目三:注浆坯料的制备技术;项目四:可塑坯料的制备技术;项目五:压制坯料的制备技术;项目六:坯料配方设计;项目七:釉料制备技术;项目八:釉料配方设计。每个项目都包含了不同的知识点和工作任务。项目中所要学习的工作任务可以是交叉与重复的,比如坯料制备中部分内容要穿插到坯料配方等工作任务中。通过不同知识点的学习以及工作任务的执行,更方便高职学生掌握的陶瓷坯釉料制备知识。 本教材可以帮助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从初始低层次的陶瓷坯釉料操作工向更高层次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碳化钛陶瓷和粉体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提炼的力作,是碳化钛陶瓷及超微粉体制备和应用方面的一本专著。 作者从碳化钛的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热力学性质等入手,系统介绍了碳化钛粉体的合成方法和碳化钛陶瓷的制备方法,介绍了碳化钛在制备复相材料、涂层材料、泡沫陶瓷材料、红外辐射陶瓷材料及金属陶瓷中的应用原理与方法。特别值得提到的是作者根据自己大量的研究实践,从碳化钛合成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出发,详细分析了微波合成纳米碳化钛粉体的机理。对微波合成碳化钛粉体及碳化钛陶瓷的烧结的阐述清晰、深入,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新颖,素材翔实,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碳化钛陶瓷、碳化钛超微粉体的制备和应用技术,可供从事碳化钛材料制备和应用及相关产业的科技工作者及工程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