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皆变,无物消逝。身处时刻变化的环境中,我们如何理解无处不在的时间?又如何理解人类出现之前的悠久过往与没有人类参与的未来?就像显微镜和望远镜扩展了人类的视野,地质学也是一种镜头,让我们能够以一种超越人类经验的方式见证时间。《垂向时间:地质学家的计时簿》在讲述地球演化史与人类对地球认知的发展史的同时,带我们用地质学的思考方式来认识地球、海洋和大气的时间韵律,理解我们身处的人类世环境,面向可持续的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青岛幅(J51C004001):比例尺1:250000》由毕世普等著
本书从厨刀的历史和分类出发,介绍了厨刀性能的要求和检测方法、失效形式、使用维护方式;详细分析了厨刀制备流程及各流程中钢材的质量控制方式,包括厨刀用钢的制备技术、厨刀用钢的热成型加工技术、厨刀用钢的冷加工与退火技术、厨刀刀坯的热处理工艺等,阐述了辊锻形变热处理工艺和复合轧制工艺在厨刀制备中的应用;在厨刀的设计、制造与加工方面,介绍了厨刀的设计理念和刀坯的装柄、焊接、开刃等过程,提出了成品厨刀加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和解决方式;最后介绍了国内外厨刀知名品牌的历史和产品特点。 本书为行业科普著作,供对厨刀感兴趣的人士参考,可作为冶金工程专业和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职高专、本科及研究生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刀剪及相关企业的培训教材,还可供从事钢铁冶金及材料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是基于2014-2020年“湖北省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和1999-2018年“湖北省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数据资料,按照湖北省全域、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地质背景、不同成土母质、不同地形地貌、不同行政市(州)、不同行政县(市、区)单元及不同元素类型来统计原始数据算术平均值、算术标准差、几何平均值、几何标准差、变异系数等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参数,通过剔除特高值、特低值并进行正态检验后确定不同单元的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本书分两章,即第一章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第二章不同统计单元土壤地球化学参数。本书可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行业部门提供土壤基础信息,为地质学、土壤学、生态学、环境学和农学等学术研究提供背景值数据资料。
本书共10章,分别介绍了耐火材料的作用及分类、耐火材料基础理论、耐火原料的选择及处理、耐火材料生产工艺、电熔耐火材料及熔铸耐火制品、特种耐火材料、不定形耐火材料、耐火纤维及制品、隔热耐火材料、热工设备用耐火材料的选择及应用技术。 本书可供耐火材料科技工作者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系统介绍了铁合金工程相关内容,侧重于原料处理、工艺流程设计、铁合金设备的创新、浇注技术、炉衬技术、炉渣和热能利用、冶金计算等优选技术。全书重点对硅铁、锰铁、铬铁等大宗铁合金生产工艺和理论进行了讨论,同时根据靠前铁合金行业的需求简要介绍了镍铁、金属硅等特种铁合金冶炼工艺等内容。本书可供铁合金领域科研、生产、设计、管理、教学人员阅读参考。
兰纳伯格编著的《钒在微合金钢中的作用》主要介绍钒作为微合金化元素在结构钢中的作用。在简要的历史性概述之后,接下来三章主要介绍钒在钢中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特别是钒与元素碳和氮的反应。第2章介绍了钒的热力学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并将钒与其他微合金元素钛和铌做了比较。在钢材加工过程中,由于这些元素的碳氮化物在奥氏体中具有不同溶解度,所以它们也具有不同的行为。V(C,N)在奥氏体中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在热变形期间,钒的作用很小,主要是保持固溶状态,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将产生显著的析出强化。第3章和第4章分别讨论了微合金碳氮化物在奥氏体和铁素体中的析出行为。VN与TiN复合析出是很重要的,因为TiN是更稳定的化合物,并常常在奥氏体中充当VN析出粒子的基体。近期新的研究结果表明,铁素体易在VN粒子上形核,从而提供细化晶
《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T/CAGHP 025-2018》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T/CAGHP 025-2018》附录B、C、D为资料性附录,附录A、E、F、G、H、I、J、K为规范性附录。《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T/CAGHP 025-2018》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提出并归口。《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T/CAGHP 025-2018》主要起草单位: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北京中地华安地质勘查有限公司、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第三地质大队。《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T/CAGHP 025-2018》参与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化工地质调查总院、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
2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子? 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从什么时候开始定型? 沧海桑田是否是人们对大陆漂移的早期想象? 魏格纳在本书中提出,在石炭纪以前,地球存在一个巨大的陆地——泛大陆。后来,由于潮汐引力和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影响,伴随着地震和火山喷发,泛大陆发生破裂和漂移,经过数亿年的漫长岁月,终于形成了现在的海陆分布。书中魏格纳给出了大量的地质学、古生物学及气候学证据,解释了南极为何会有煤层、澳大利亚为何会有众多的古老生物等自然科学谜题。大陆漂移学说(精)是人类科学认识上的一大革命,开创了地球科学史新纪元。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工程地质与爆破工程、爆炸与工业、起爆器材与起爆技术、爆破力学的三大理论、金属矿山、煤矿露天台阶爆破、高台阶抛掷爆破、水利水电工程台阶爆坡、地下采矿台阶爆破、隧道掘进台阶爆破、水下台阶爆破、爆破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爆破有害效应及作业环境的保护。本书是靠前专享一部对台阶爆破进行学术总结的专著。
宋华、张宏、张彤、赵文涛、许立权等著的《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报告》按项目概况、项目组织实施概括、完成的工作量、取得的主要成果、成果转化应用、资金投入和经费使用评价、组织实施经验、存在问题与工作建议分别论述,详细阐述了铁、铜、金、铅、锌、钨、锑、稀土、钼、银、铬、锰、镍、锡、铝土、萤石、磷、重晶石、硫、菱镁矿、煤矿21个重要矿种地质背景、成矿规律、重力、磁法、化探、遥感、自然重砂、矿产预测及综合信息等专题取得的各项工作成果。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地质、矿产、重力、磁法、地球化学、自然重砂、遥感、数据库建设及各类综合研究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汇总;以各类基础数据为支撑,板块理论、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使用规范而有效的资源评价方法、技术,全面、准确、客观地评价内蒙古自治区的矿
《黄鉴晖选集/晋商研究当代文库》收录了黄鉴晖先生关于晋商研究的四十八篇文章,分四部分:商业信用发生必然产生银行业 账局;民间通信组织为票号办汇总创造了条件,以及对票号非银行性质的讨论;银行理论的讨论和金融学教材的缺陷;关于明清山西商人发表的几篇论文。
《高炉布料规律(第4版)》最初于1984年出版,本次是第4版。书中重点讨论无钟布料操作,提出确定批重的方法,再次讨论中心加焦及煤气流分布,对四种类型煤气流分布进行了讨论和补充。 书中附有布料模型,便于高炉操作者及高炉技术开发者使用。 《高炉布料规律(第4版)》可供高炉炼铁操作者、技术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和科研人员等阅读参考。本书由刘云彩著。
本书译自德国铝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铝电解理论与新技术》(第3版)。本书共分10章,内容主要包括:铝的工业生产,相图与相平衡,热力学数据,冰晶石基熔体中的结构单体,物化性质,电化学性质,电极过程,铝与电解质相互作用,电流效率,其他化学问题,如电解质中杂质的影响,氧化铝在熔盐中的溶解,工业电解槽中的炭,氟化物的释放,惰性阳极、惰性阴极及新型电解槽,可替代的炼铝新方法。书中附有符号与缩写表、词目索引表,以方便读者使用。本书概括了铝电解基础研究方面的研究进展与新技术,内容全面且深入浅出,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方面对霍尔-埃鲁铝电解有更好的理解。 本书可供从事铝电解的生产技术人员及科研人员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有色冶金专业师生阅读。
本书共分为八篇,内容涵盖白银发现与世界白银发展历史、白银的性质用途及其货币职能、白银的资源、白银勘查与采选冶、白银绿色循环经济与行业品牌建设、白银产品标准体系、白银的供应与需求、白银资本与投资市场等方面,并附录国外白银黄金相关重要法律法规、中国白银行业主要政策法规汇编、相关白银行业统计资料与数据。
《炼金术的秘密》是研究炼金术史的重量权威劳伦斯·普林西比的近期新著作。它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备,甫一出版便赢得了广泛的国际赞誉。该书考察了炼金术从希腊化时期至今的发展与演变,揭示了炼金术在科学以及文学、美术、戏剧和宗教等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作者在自己的实验室里重现了许多著名配方,使读者能够近距离接触炼金术的实际工作,堪称了解炼金术的很好读本。
目前地理实体的表征方法主要针对单一类型地理实体(如P01点、路网等)的单一模态(地理位置信息)进行展开的,存在表征视角单一和表征模态单一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书探索从多个角度建模多类型地理实体间的关联关系,并在同一向量空间内构建不同类型地理实体的统一表征,进而将异构(类型不同、属性不同、关联不同)地理实体的分析与推理,转换为统一表征上的分析与推理的新模式。 围绕“多模态地理实体的统一表征”,本书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①引入义原结构信息的双层注意力词表征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改善词的稀疏性问题,从而为“地理实体的文本表征”提供语义基础。②人地交互视角下的地理实体文本表征方法。以地理实体文本作为连接人类和地理实体之间的桥梁,将地理实体的表征转化为地理实体的文本表征。③融合多模
本书以基于激光熔覆的铸铁装备表面修复再制造研究为主要内容,采取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激光再制造方法及工艺过程进行探索,解决其中涉及的关键理论和技术问题;对基材修复区、结合区等各典型区域的显微组织特性及其转变、驱动机制和工艺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等进行研究;分析修复区结合强度及局部断裂韧性;探索激光工艺参数对基体石墨及环境相的影响机制并对工艺进行优化。基于研究成果,形成针对灰铸铁材料表面的激光熔覆修复方法和工艺,为铸件装备表面的缺陷修复和改性再制造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为满足我国工业建设的需要,增加冷轧板带材的生产将是今后钢铁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调整中,不仅应当关注冷轧板带产能的增加,而且还必须同步加强对板带冷轧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本文集由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组织,反映了近几年来我国冷轧板带生产新工艺、新设备的发展状况及新的生产技术和研究成果,对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改善产品质量,具有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