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考古实物及其科学分析、模拟实验、传统技术调查,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古代金属冶炼和加工技术产生、发展的基本历程和主要技术成就。本书既是作者数十年研究工作的总结,也集中反映了我国冶金技术史界的*研究成果。全书依历史年代计分八章,由仰韶——龙山文化起,直到明清;每章再依技术系统分节,分别介绍铜、铁等古代金属的冶炼技术、合金技术、加工技术、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技术等的有关情况;第八章主要介绍保留至今的传统金属技术。全书之前有一个前言,主要介绍世界冶金技术发展的基本历程和我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基本特点;部分章节还讨论了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和技术思想。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以史带论,其中不少资料和图片都是次刊布,有的图片甚为珍贵。本书可供科技史工作者、史学工作者、文物考古
《镁及其合金的焊接》一书整理、汇总了国内外镁及其合金焊接的研究成果,并加以总结、分析。全书介绍了镁及其合金的金属学知识、性能,焊接方法(包括TIG焊、MIG焊、电子束焊、激光焊、扩散焊、钎焊、搅拌摩擦焊、电阻点焊等),典型镁及其合金的焊接材料、工艺、接头组织和性能;重点介绍了异种金属的焊接,包括异种镁合金的焊接,镁及其合金与钢的焊接,镁及其合金与非铁材料(铝、铜、钛)的焊接,镁基复合材料的焊接等。本着在理论上讲透,实践上讲够的原则,尽量为读者提供比较丰富的、全面的镁及其合金焊接的知识。 本书可供从事高端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的科学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的师生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铸钢件、铸铁件和有色合金铸件的铸造工艺设计及相关的技术内容,全书主要内容包括:铸造工艺设计概论、铸造工艺方案和工艺参数的设计、砂芯设计、浇注系统设计、补缩系统设计、冷铁设计、典型铸件铸造工艺设计实例、特种铸造工艺、铸造工艺装备设计、铸造工艺新技术。本书全面贯彻了铸造领域相关的现行技术标准,技术内容新,实用性强。书中工程实践内容丰富,不仅有丰富的应用实例,还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便于读者学习借鉴。 本书可供铸造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在校师生和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稀土冶金基本原理、稀土提取分离新工艺、稀土化合物及金属制备新工艺以及稀土冶金的最新科研成果。针对目前稀土冶金行业存在的三废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结合编者的研究成果,在典型轻稀土资源的冶金工艺中,提出了源头治理、伴生资源回收、资源循环利用的新思路,使工艺方法的构筑与环境保护、资源回收相结合;同时,在稀土湿法冶金后处理工艺方面,提出了稀土湿法冶金产品功能化的理念,结合编者多年来在稀土湿法冶金后处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旨在提高湿法冶金产品的附加值。全书共9章,第1章绪论,介绍了稀土元素的基本知识和稀土冶金生产流程;第2章到第6章为稀土湿法冶金,第2章介绍了稀土元素的提取,针对不同稀土资源的特点,探讨了不同矿物的提取及三废处理;第3章、第4章和第5章分别讲述了稀土元素的化学分离方
为了满足我国黄金及含金二次资源的生产与发展需要,结合当前国内外有关科研与工程实践*技术、成果以及发展趋势,特编写本书。本书重点介绍和总结了金矿石选矿与浸取,难浸金矿的预处理、液相中金的提取、含金二次资源提金等方面的技术和应用。
本书是关于介绍“宝钢股份不锈钢事业部冷Ⅳ标工程施工技术”的专著,书中包括了:《工程项目施工部署》、《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协调管理》、《大面积混凝土地坪施工技术》、《卷材防水屋面施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本书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以“什么是矿产资源”开篇,用准确、通俗的语言,结合手绘插图、实物照片,介绍宁夏重要矿产资源的种类、分布、用途、开发利用历史等内容,让广大读者了解宁夏主要的矿产资源概况。 本书写作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宣传“矿产资源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亿万年地质作用形成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提醒人们对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以及过度消费进行深层次反思,引导人们树立绿色的、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珍惜大自然的馈赠。
《地质灾害勘查预算标准》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编著
印红羽编著的《粉末冶金模具设计手册(第3版)(精)》共分15章,系统地介绍了粉末冶金压坯设计、粉末冶金模具设计原理、粉末成形压力机的 选择、压制成形模架、成形模结构设计、精整模具结构设计、成形模具结构示例、模具零件的设计、模具主要零件的尺寸计算、粉末冶金模具设计 实例、金属注射成形模具设计、粉末冶金模具的材料选择与制造、模具常见问题和损伤及压坯缺陷分析、粉末冶金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 为了方便模具设计人员的工作,还对粉末冶金零件的制造工艺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附有丰富的相关标准和数据资料。 《粉末冶金模具设计手册(第3版)(精)》可供粉末冶金模具的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师生及相关人员参考。
本书属于工具书,把工程中经常使用的各类钢材的成分性能、钢材的焊接性、焊接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采取的应对措施等,逐一加以说明,又把各类钢材配套用焊接材料的成分性能、焊接方法及规范参数等也分别加以介绍,为工程施工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数据及背景资料,供用户参考和借鉴。 本书共选择了七个类别的钢材,包括碳素结构钢、低合金及微合金钢、低温钢及超低温钢、耐候及耐海水腐蚀钢、铬钼耐热钢、合金结构钢、不锈钢等,还有一类不属于钢铁材料的镍基耐蚀合金,是广泛使用的耐腐蚀类材料。 在焊接方面,根据焊接方法的不同,所采用的焊接材料可分为焊条、实心焊丝、药芯焊丝和焊剂等;不同焊接材料所对应的焊接规范参数及施工措施等也各有不同,这在书中按照焊接方法的不同分别进行说明。 本书的内容集中在钢铁焊接施工上,首
本书详细阐述了煤矸石电厂粉煤灰的产生、特点、研究和应用现状,系统论述了其化学成分、微观形貌及矿物组成等理化特征,建立了矸石电厂粉煤灰火山灰反应动力学模型,揭示了矸石电厂粉煤灰的活化机理,提出了活化技术及活化参数。并系统阐述了矸石电厂粉煤灰制备矿山膏体充填材料的工艺及性能。此外还系统论述了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过程中热处理参数对浸出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浸出反应动力学模型,揭示了其浸出机理。 本书适用于从事矿山工程、环境工程的科研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矿业工程、材料工程、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参考用书。
2014年6月2~3日,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由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国际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理事会(CAETS)和中国工程院联合举办。 未来的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 分会由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和北京化工大学承办,来自国内外化工冶金及材料领域共60余位中外院士,80余位相关学者、行业专家共计150人参加了该分会。 书中收录了该分会的相关报告及摘要,内容涵盖了先进材料、生物技术和计算机模拟体系、冶金技术等各研究方向的*进展及成果,探讨了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领域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合作。 本书中的论述和分析,对化工冶金材料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研究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总结了昆明理工大学课题组和共伴生有色金属资源加压湿法冶金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工作,介绍了加压湿法冶金技术发展历史及现状,系统总结了该领域的主要科研成果,主要包括加压湿法冶金的理论基础、加压湿法冶金技术在复杂有色金属资源、二次资源及材料制备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加压湿法冶金主要设备进行了较详尽的介绍。
新时代地质工作需全力支撑能源、矿产、水、稀有金属等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中心工作。野外地质调查是认识各类地质现象最直接的工作手段之一,是认识地球系统演变、资源能源效应和环境变化等科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更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基础。本手册从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构造变形4个方面系统阐述了野外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的内容及方法,旨为从事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的人员在野外工作中提供指南。 本手册适合从事地质调查、资源能源勘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相关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了有色金属与黑色金属的加工方法:挤压与拉拔。全书以此分为金属挤压篇和金属拉拔篇。其中金属挤压包括挤压概述、挤压时金属的变形流动、挤压力、挤压制品的组织性能、挤压设备简介、挤压工具设计简介、挤压工艺和挤压制品的主要缺陷及质量控制等内容;金属压拔包括拉拔概述、拉拔时的应力与变形、拉拔力、拉拔设备及工具、拉拔工艺和拉拔制品的主要缺陷及质量控制等内容。本书重点介绍了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挤压与拉拔工艺的制定方法、常见缺陷的预防处理方法等。
本书是著者及其研究团队三十多年来在碳质中间相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部分工作的总结。主要内容包括:稠环芳烃的液相炭化理论、碳质中间相的形成机理、中间相沥青基炭材料的可控制备等。书中从稠环芳烃液相炭化的物理化学角度系统阐述了均相成核和非均相成核碳质中间相的形成和形态发展规律,提出了碳质中间相形成和形态发展的 颗粒基本单元构筑 理论,完善了沿用已久的由国外学者提出的传统理论对中间相结构形成过程的解释。
本书分析了CIM的起源和现状、总结了CIM基础平台的关键技术、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CIM基础平台及典型CIM应用,同时收录了我国智慧城市领域的CIM相关案例、展望了CIM未来发展趋势,为CIM在我国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本报告适合CIM相关领域科研单位、应用单位、建设单位的管理、科研、建设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师生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