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学基础》是系统论述矿物学基础理论和知识的教材。内容共分11章,第1章引入矿物及矿物科学的基本概念,第2章介绍矿物的成因及其变化,第3章介绍矿物的宏观鉴定特征,第4章介绍矿物的化学组成。第5至第10章系统介绍各类矿物的特征,包括自然元素矿物、卤化物矿物、硫化物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矿物、硅酸盐和其他含氧盐类矿物等。每一矿物种均从矿物的化学组成、结构、形态、物理性质、成因产状等方面作较详细介绍。第11章简要介绍矿物学的现代测试方法和技术。在附录中还给出了实习指导书,以及矿物名称的中文英文索引和关键词索引。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地质、冶金、材料、物理、化学等学科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参考。
暂无
《野外地质素描基础教程》一书主要介绍地质素描、地质摄影与风景速写之间的差异,素描绘图工具及使用方法,透视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地质素描中如何正确应用块面分析法,地质素描中常见的线条有哪些,如何应用及其效果,线条运用常出现的问题有哪些,明暗面如何表现,陪衬物如何取舍、安排,取景及素描的步骤,*后举例说明了常见地质结构面的素描方法。
本书根据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最新教学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编写,以我国矿井建设方面所积累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为基础,并反映世界各国的矿井建设发展现状及其成果,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矿井建设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详细阐述了矿山井巷的设计方法及施工技术。本次修订补充了井巷机械化施工与释能支护。本书内容包括平巷、巷道交岔点、井下车场及其硐室、斜井、斜坡道、天(溜)井,支护工程,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巷道施工,巷道施工组织与管理,以及竖井设计与施工等。 本书为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教材,也可供煤炭、水电工程、铁路工程、交通工程以及地下工程等领域的技术人员参考。
《非煤矿山生产岗位操作规程指南》是一本归纳总结非煤矿山主要生产岗位(工种)操作规程的实用工具书。《非煤矿山生产岗位操作规程指南(上册)》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露天采矿、地下采矿两篇,下册包括选矿尾矿、机修动力及其他两篇,每篇按照该篇涉及的生产工序分为若干章,而每章根据该工序涉及的主要岗位(工种)编写操作规程。每个岗位(工种)操作规程的编写,遵照科学简明、浅显易懂、易于掌握、结合实际的原则,参照编写标准的模式进行,将操作规程分割为上岗操作基本要求、岗位操作程序、交接班、本岗位操作注意事项及典型事故案例(或故障原因分析处理)五节来叙述,从而便于基层操作人员针对各自岗位学习和掌握。 《非煤矿山生产岗位操作规程指南》基本涵盖了非煤矿山主要生产岗位(工种)的操作,适合于生产岗
《非煤矿山生产岗位操作规程指南》是一本归纳总结非煤矿山主要生产岗位(工种)操作规程的实用工具书。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露天采矿、地下采矿两篇,下册包括选矿尾矿、机修动力及其他两篇,每篇按照该篇涉及的生产工序分为若干章,而每章根据该工序涉及的主要岗位(工种)编写操作规程。每个岗位(工种)操作规程的编写,遵照科学简明、浅显易懂、易于掌握、结合实际的原则,参照编写标准的模式进行,将操作规程分割为上岗操作基本要求、岗位操作程序、交接班、本岗位操作注意事项及典型事故案例(或故障原因分析处理)五节来叙述,从而便于基层操作人员针对各自岗位学习和掌握。《非煤矿山生产岗位操作规程指南》基本涵盖了非煤矿山主要生产岗位(工种)的操作,适合于生产岗位工人及基层管理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非煤
《矿物加工测试技术》结合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特点,从当前矿物加工自动检测的实际应用需要和*发展出发,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矿物加工过程中的测试技术。首先介绍了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包括测量数据的处理、传感器基础和测试系统特性;并结合矿物加工过程控制参数的特点,介绍了流量、温度、压力、物位、成分、密度、粒度及其他参数的检测原理、方法及选型应用,虚拟仪器及软测量技术的相关测试和应用方法,测试技术如何与计算机检测相结合的数据自动采集技术;并介绍了近年在矿物加工测试过程中的工程应用,在介绍过程中插入了工程应用案例。本书为矿物加工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 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内容丰富详实、较为系统全面,叙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循序渐进、方便自学,突出了以实例为中心的特点,适于作为高等院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
本书进行了基坑支护结构内力变形发展规律和土体变形规律的可靠分析,可以为支护结构设计和监测方案设计提供重要参考。可靠有效的监测技术是深基坑安全施工的保证,也是进行信息化设计与施工的前提,同时可为基坑工程支护结构设计理论的发展积累经验。实际监测工作中存在测点布置不合理、数据处理方法不得当、评估效果差等诸多弊端,合理有效的监测技术有助于改进诸多工程中监测效果不佳的现状。本书以某深基坑工程工作井为背景,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工程实践经验及本工程现场监测成果,对深基坑工程中支护结构分析方法与监测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究并明确了工程中各类复杂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效果(如墙土之间的摩擦特性、降水、地下水渗流、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等)。针对软土地区深基坑开挖过程,提出了合理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方
本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本标准是对国家标准GB 14161—1993进行修订的标准。 本标准代替GB 14161—1993《矿山安全标志》。 本标准与GB 14161—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a)修改标志图型、文字11处; b)增加新标志22个; c)取消原标志4个; d)取消原标准“核激发夜光材料”的使用条款(原标准11.2); e)在附录A中取消了原标准中的色品坐标、色品图、逆向反射系数表,代之以GB 2893《安全色》中的相关表、图。 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矿山测量》是为了适应矿山测量新技术的发展、满足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需要而编写的。《矿山测量》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学基础知识、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现代测量仪器、地形图测绘、矿井联系测量、井下控制测量、立井施工测量、巷道及回采工作面测量、贯通测量、露天矿测量等。 《矿山测量》内容全面,资料翔实,贴近矿山测量技术前沿,力求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 《矿山测量》可作为高职高专采矿工程、矿山安全工程、地质工程及相关专业教材(配有教学课件),也可供从事矿山、公路、铁路、水电、地下工程各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以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为线索,重点针对现阶段岩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展开研究,研究的岩体赋存环境的主要变化因素包括:不同的载荷形式、酸性溶液环境、动水环境。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能量分析方法、时间效应分析方法、基于有限元的分析方法、基于断裂韧度和屈服准则参数的分析方法。在理论上对原有岩石力学理论进行扩充发展,并将部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工程,在实际工程中印证理论分析成果,使其成为工程施工设计的有益参考。
刘青宪、张玉龙主编的《铀矿物学(职业教育国防特色教材)》共分为21章,内容包括铀矿物的基本特征,铀矿物各论和铀矿物鉴定方法。前三章着重阐述了铀矿物的晶体化学性质、与铀矿物成因有关的铀的化学性质和铀矿物的常用鉴定研究方法;后面十八章着重描述了铀矿物的基本性质、铀矿物的晶体结构和铀矿物的形成条件。本书收录了截至2006年已发现的全部的铀矿物资料。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放射性地质普查与勘探专业、区域地质调查专业的教材,也可供岩矿鉴定人员与地质人员参考。
煤矿电气安装工(初、中、高)(技能
李利彬等编著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资 料员一本通》是根据河南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 程的特点,参照建筑工程、装饰装修工程、道路工程 、水利工程、园林绿化工程等相关成熟工程领域的既 有成果进行编写的。它是一本服务于矿山地质环境恢 复治理工程资料员的工具书,在全国没有此类工程资 料管理规范的情况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 资料员一本通》的出版,可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 工程的资料编写和管理提供有效的参考。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重点突出了以下几点:1.严格按照山西省煤矿关键岗位从业人员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2.教材突出了煤矿关键岗位从业人员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既便于课堂教学、学生课后自学,又对学生在职业岗位的实际操作具有指导性。3.教材每章均按系统理论、核心知识点、专业技能训练三部分编写,重点突出专业技能训练的内容,系统理论和核心知识点部分为学生学习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做好支撑。教材首次将各专业的专业技能内容进行整理罗列,是一套具有实用性、系统性且形式新颖的煤炭职业中等教育教材。
石富、刘国征主编的这本《稀土永磁材料制备技术(第2版)》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材料类专业教学用书。书中以钕铁硼永磁材料为主线,兼顾其他稀土永磁材料,系统介绍了稀土永磁材料的制备原理和技术。 内容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的发展以及与高新技术的关系;铁磁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磁参量;稀土永磁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内禀磁特性、相图与显微结构;稀土永磁材料的熔炼与铸锭、制粉、磁场取向与成型、烧结与热处理、磁体加工与检验等基本生产过程的工艺理论、操作技术、工艺参数与磁体磁性能的关系;钕铁硼永磁材料和钐钴系永磁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磁性能,以及材料的成分、显微结构、工艺与磁性能之间的关系;此外还介绍了正在发展中的新型稀土铁系永磁材料。 《稀土永磁材料制备技术(第2版)》在叙述上由浅入深,理论联系实践,内
本教材是在中国地质大学非金属矿物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等专业教材《工业矿物与岩石》版(2002)的基础上,为适应当前教学计划中学时减少和强化素质培养的需要,此次作为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2003),进行了较大的精简和新内容补充而修编完成的。内容包括工业矿物学、工业岩石原料、工业岩石制品3部分。工业矿物学包括常见的120余种工业矿物原材料,主要为非金属矿物,对重要的金属矿物和宝石矿物也作了简要论述。工业岩石原料部分重点加强了理化性能、工业应用及技术要求的论述。工业岩石制品包括硅酸盐陶瓷、硅酸盐玻璃、耐火材料、无机胶凝材料,以及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内容可反映近年来工业矿物和工业岩石领域的研究新进展和工业应用现状。 本教材适用于地质、矿业、冶金、建材类高校的材料
本书是《钛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详细介绍钛资源和钛矿选矿,其中首先介绍钛铁矿和金红石矿的选矿概况,论述了原生矿和海滨砂矿的选矿工艺、国内外有关钛选矿厂的矿石性质和所采用的选矿工艺和部分钛矿的试验研究概况;然后介绍钛选矿所使用的设备,尤其是对近几年研制的新设备及新的浮选药剂进行了分析评估;后对微细粒钛矿物选矿的新技术进行了介绍。 本书可作为钛厂职工的培训用书,也可供从事钛业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使用,还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对井工煤矿11个专业以及露天专业进行了考评标准的细化,每个专业增加了检查方式及内容、所需资料和扣分细则3个部分的内容,将考核定级检查组在执行标准化检查考核过程中发现的不能具体操作、不能统一扣分标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细化说明,配合《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便于今后标准化的检查工作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全国统一性,推进煤矿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质量达标 三位一体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指南 煤炭信息研究院 编. ISBN978-7-5020-6666-6 开 本 880mm 1230mm 1/16 印张 13 1/4 字数 468千字 版 次 2018年7月第1版 2018年7月第1次印刷 社内编号 20180655 定价 4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