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四篇:相关基础知识、太阳能热收集、太阳能热应用、太阳能热储存。“相关基础知识”包括太阳几何学、太阳辐射学和传热学基础。“太阳能热收集”介绍涂层材料、平板集热器、真空管集热器、聚光集热器和空气集热器。“太阳能热应用”阐述太阳能热水、采暖、制冷空调、游泳池加热、干燥、太阳灶、太阳房、温室、太阳池、海水淡化、工业加热、热发电和太阳炉。“太阳能热储存”涉及显热储存、潜热储存和化学反应热储存。
本手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当今外燃烧及非燃烧设备中使用的各类喷嘴(或喷射器、烧嘴)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特点、设计方法、材料选择、制造工艺、检测手段、应用和发展情况、以及燃料喷射燃烧过程的计算,其中突出介绍了外先进的节能和低污染燃烧技术装置(含喷嘴)的特点。 本书可供从事各种燃烧和非燃烧装置的喷嘴研究、设计、生产、使用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机械、石化、化工、冶金、食品、农业、运输、航空航天等有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和使用。
本手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当今外燃烧及非燃烧设备中使用的各类喷嘴(或喷射器、烧嘴)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特点、设计方法、材料选择、制造工艺、检测手段、应用和发展情况、以及燃料喷射燃烧过程的计算,其中突出介绍了外先进的节能和低污染燃烧技术装置(含喷嘴)的特点。 本书可供从事各种燃烧和非燃烧装置的喷嘴研究、设计、生产、使用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机械、石化、化工、冶金、食品、农业、运输、航空航天等有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和使用。
《新型电池材料与技术》较全面系统阐述了多种新型电池的技术、材料与发展趋势,包括锂离子电池(含凝胶电解质与固态电解质等)、锂-空气电池、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钠硫电池、燃料电池、锌-空气电池、铝-空气电池、太阳电池、双离子电池、纤维状电池及可降解电池等。同时,本书对电池表征技术进行专门介绍。全书内容前沿、知识丰富、浅显易懂。 本书适合电池领域相关科技工作者,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阅读参考。
《制氢工艺与技术》介绍了氢气的工业生产过程与原理。为了满足当前对无碳氢气,即氢气生产过程“零CO2排放”的要求,本书介绍了可再生能源制氢,突出了风力制氢和生物质能制氢;还介绍了核能制氢、氨气制氢、硼氢化钠催化水解制氢、硫化氢分解制氢、金属粉末制氢等目前尚未工业化生产但完全的“零CO2排放”的制氢技术。对于通常排放CO2的烃类制氢工艺,本书介绍了其制得氢和炭黑的独特工艺,从而使其成为另一种“零CO2排放”的制氢方法。 本书适合从事或准备进入氢能领域的企业家、投资家、政策决策者阅读,可供从事能源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参考,也适合从事能源领域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及一般读者阅读。
《 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培训教程》概述了外能源现状和发展趋势,能源管理体系的产生和发展、作用和意义;详细解读了IS050001:2018及其在组织的应用,阐述了能源管理体系审核和认证的程序、方法和重点,介绍了能源管理相关的基础知识,新的能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并以钢铁行业为例给出了审核实战案例分析和审核要点提示。 《 50001:2018能源管理体系培训教程》为拟按照IS050001:2018建立、实施与改进能源管理体系的组织,按照50001:2018实施认证审核的认证机构,从事能源管理相关工作的认证人员、咨询人员等提供了一本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书籍,将为能源管理体系标准在企业的推广、应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书以导热油现行规定、规程、标准及实践试验为依据,以基本知识的形式介绍了导热油发展史、分类、特性、储存、防止危害及安全隐患;以试验的形式介绍了导热油的理化指标、外产品性能对比及混用研究;以实用的形式介绍了导热油报废指标的判断、防焦和清焦(洗)技术、延长导热油寿命的对策;本书还介绍了导热油地方标准、安全技术和监察规程等。本书可供从事导热油生产、应用、质量检测和导热油系统管理等人员参考阅读。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增加,需要基于事实的替代能源评价来说明能源如何以可持续的方式产生、供应和运输。《新能源手册(原书第2版)》向科学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了他们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以理解各种能源生产途径的重要程度,来做出可持续发展并且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 《新能源手册(原书第2版)》不仅说明了当今的能源情况,还推测了未来与全球变暖、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含量上升的情景。 《新能源手册(原书第2版)》在第1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和更新,30多个章节与时俱进地包含了未来能源的几乎所有方面,每章均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工程师编写和扩充,为读者呈现了对于未来能源的尽量客观、公正的看法与观点。
本书在简述锂离子电池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多孔电极动力学原理,为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然后以锂离子电池关键制造工艺为主线,构筑了制浆、涂布、辊压、分切、装配、焊接和化成等制造工序的工艺原理及应用框架体系,重点讨论了这些制造工序的基本工艺原理、制造设备、工艺调控方法和缺陷等内容,为锂离子电池制造及工艺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介绍了与锂离子电池类似的锂硫电池和类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本书内容全面、重点突出,集成反映了外的锂离子电池工艺研究及应用领域的科技成果与相关技术,体现了锂二次电池的发展和研究趋势。 本书既可供锂离子电池及其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和生产工艺手册使用,又可供科研机构研究人员、高校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作为参考书和教科书使
《锅炉工程强度(强度原理·标准分析·事故处理·计算示例·钢材特性)》是以力学、金属学、传热学等理论为基础,包含科学试验、数值计算分析成果,全面解析强度标准,并密切结合锅炉设计、工艺、运行实际,而撰写成的一部全面论述锅炉工程强度的专著。 《锅炉工程强度(强度原理·标准分析·事故处理·计算示例·钢材特性)》内容以锅炉受压元件(内压、外压)为主,也涉及锅炉自身支撑结构与计算。主要包括:原理论述、标准分析、问题与事故处理以及大量计算示例;此外,还对与锅炉强度密切相关的金属材料性能与应用作了详细介绍。 《锅炉工程强度(强度原理·标准分析·事故处理·计算示例·钢材特性)》内容既包括锅壳锅炉,也涉及水管锅炉。由于锅壳锅炉结构较复杂、强度问题较多,故给予更多关注。 《锅炉工程强度(强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