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附录K、附录I。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信息分技术委员会(SAC/TC l44/SC 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经济信息中心、中国卷烟销售公司、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展计划司。
烟叶打叶复烤工艺是烟草行业适应现代化商业生产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国家烟草专卖局重点推广的新工艺,是我国卷烟工业的一项重大技术变革。烟叶打叶复烤工艺在我国推广应用已获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为了使烟草行业从业人员能详细了解现代化的生产技术,特编写本书,系统地介绍烟叶打叶复烤技术。本书分为基础理论、工艺过程、生产设备及电气控制系统四大部分,结合生产实践详细介绍了烟叶打叶复烤技术的全过程。基础理论部分介绍了烟草的起源、特性、工艺原理。工艺过程部分介绍了挂杆复烤工艺、切尖打叶复烤和全叶打叶复烤工艺,对复烤工艺的关键技术作了全面介绍。生产设备和电气控制系统部分介绍了国内外的各种烟叶复烤生产设备,以及各种控制程序及控制系统。本书可作为烟草专业本科、专科及职业教育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烟草行业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经济效益指标 5 经济效益指标计算公式 6 基础数据 7 经济效益计算参数 8 经济效益计算的基本报表与计算步骤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复利系数与贴现系数表 附录B(规范性附录) 有推广应用内容的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示例 附录C(规范性附录) 无推广应用内容的科研成果经济效益计算示例 附录D(规范性附录) 烟草植物保护类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计算示例 附录E(规范性附录) 烟草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类成果经济效益计算示例
YC/T 384《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基础管理规范; ——第2部分:安全技术和现场规范; ——第3部分:考核评价准则和方法。 本部分为YC/T 384的第3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委员会企业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44/SC 4)归口。
本报告呈现了WHO烟草制品管制研究小组在其第六次会议上达成的结论和给出的建议。在第六次会议期间,研究组审议了两份受会议特别委托而撰写的背景文章,分别阐述以下两个议题:①烟草和卷烟烟气中的有害元素;②降低烟草制品潜在致瘾性的管制框架基础。本报告第2章和第3章分别阐述这两个议题,在各章结尾处给出研究组的建议;第4章为总体建议。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信息分技术委员会(sAc/Tc 144/SC 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烟叶公司、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经济信息中心、厦门中软海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烟叶密集烘烤问答(精)》由罗斐、徐增汉主编,共分七章,以问答的形式阐述了烟叶烘烤设备、烟叶采收、装烟、烟叶烘烤工艺、烘烤操作等方面的新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以及生产上烟叶烘烤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本书从生产实际出发,理沦联系实际,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可以很好地指导生产实践。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烟草专业学生、烟叶生产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烟草专业合作社以及广大烟农的参考书。
YC/T146—2001《烟叶打叶复烤工艺规范》和YC/T147—2001《打叶烟叶 质量检验》于2001年4月颁布实施,在指导打叶复烤生产、规范加工工艺、规范质量检验与判定、减少工商交接的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卷烟加工工艺技术和打叶复烤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标准部分条款已经不能满足“卷烟上水平”的要求。为此,国家烟草专卖局于2005年组织修订以上两项行业标准,项目参与人员紧紧围绕“原料保障上水平”的中心任务,始终坚持以满足卷烟工艺需求为核心,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打叶复烤工艺技术,结合国内打叶复烤的实际情况,经过多次的论证和修改,重点凸显标准的前瞻性、进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基本实现了与国际相应技术标准的接轨。2010年12月1日国家烟草专卖局批准发布了YC/T146—2010((烟打叶复烤工艺规范》和YC/T147--2010((打叶烟叶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企业分技术委员会(SAC/TCl44/SC 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常州市武进区烟草专卖局、江苏省烟草专卖局(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增科、吴金鹏、李剑、任建刚、徐韶、徐江、邵卫兵、赵向明、曹美、刘凤友、胡红春、丁建瑾、姚建新、汤俊艾、钱汉新、王红宇、于飞、李文辉、黄浩明、许学东、韩璐、李霓彬。
**章 绪论**节 烤烟烘烤特性的概念第二节 烤烟烘烤特性判定方法第二章 烤烟烘烤特性的遗传分析**节 植物数量遗传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简介第二节 烤烟易烤性的遗传分析第三节 烤烟耐烤性的遗传分析第四节 烤烟烘烤特性的遗传分析第三章 烤烟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节 分子标记与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简介第二节 烤烟SSR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第三节 烤烟高密度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第四章 烤烟烘烤特性QTL定位**节 基于烤烟SSR分子标记遗传连锁图谱的烘烤特性QTL定位第二节 基于烤烟高密度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的烘烤特性QTL定位第三节 烤烟烘烤特性QTL的应用验证第五章 烤烟烘烤特性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节 烤烟烘烤性状间的相关性第二节 烤烟烘烤特性与烟叶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第六章 主栽烤烟品种烘烤特性定位**节 云烟85等8个主栽烤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