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研究黄河变迁历史的著作。主要讲述了黄河的起源和变迁,时间范围上起商汤,下至辛亥革命时期。书中搜集了大量关于黄河的史料,史论结合,对于历代黄河变迁史中存在的如黄河源头、黄河故道等问题,作了系统的考证。全书十六节,依次为黄河重源说的缘起、经行哪些地方,东周、两汉、隋唐、五代、元代治河的概略,明代、清代河患的鸟瞰,论述了研究黄河变迁史的重要意义以及作者对前人治河理论的独到见解。本书在讲述河道相关历史的同时,也不乏经世思想,从黄河变迁可窥视历史、地理、政治等各种相关信息。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投资水利项目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水利建设项目规模迅速扩大。但施工单位面对越来越大、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工程项目,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应着力做好哪些管理方面的措施,才能有效地完成进度计划、保证工程质量、杜绝安全事故、提高管理效益目标,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中,怎样处理好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我国《建筑法》明确规定对建筑活动的基本要求是 应当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符合国家的建筑工程安全标准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与安全的法规、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建设、监管制度得到有效地实施,生产过程的安全水平和*终产品的质量水平都有较大的提升。然而,我们也应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仍然滞后于水电建设经济和生产技术发
近些年,我国的水电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对水电建设的支持力度,这使得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取得了大的进展。作者结合长期的工程实践,对部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新技术进行了总结,旨在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 《水利工程施工新技术》一书共包括四章,*章水工地基处理技术,第二章隧洞工程,第三章混凝土工程,第四章生态护坡技术,主要从技术背景、技术特点、工艺流程等多个方面进行讲解。本书针对水利水电工程中涉及比较普遍的地基处理、隧洞工程、混凝土工程和生态护坡等施工技术进行较全面地介绍。同时,本书也侧重于对新技术新工艺及成熟工艺的更新发展的介绍,如地基基础工程中的双轮铣成槽技术、导杆式旋切成槽技术、SMW 工法、TRD工法等,隧洞工程中的全断面隧道掘进机法(TBM),混凝土工程
溪洛渡水电站是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的重点工程,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它是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梯级开发的第三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交界的金沙江峡谷河段,是中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水电站,也是 西电东送 的骨干电源点。本书以100个问题问答的形式,全景呈现了溪洛渡水电站工程决策、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行管理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溪洛渡水电站工程 大国重器 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我国水电发展的伟大成就,打造了对外介绍该工程的 名片 。
《(2021版)水波的数值模拟》作者陶建华教授长期从事水动力学和计算流体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国内早从事数值模拟并在水运工程中应用的学者之一。曾于1981年获荷兰政府奖学金赴荷兰Delft国际水利和环境工程学院(IHE)进修,师从国际著名学者M.B.Abbott教授。1983年,回国后在天津大学力学系建立了计算水动力学学科和研究室(CHD),开展了数学模型在海岸工程、近岸海洋生态环境的模拟研究和应用实践。 199□年和1994年,作者先后两次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之邀,作为联合国的特派专家去印度Pune,为联合国援印项目 河流与海洋数学模型中心 咨询和培训印度科技人员。
内容提要 水灾害防治与水环境调控研究进展,主要研究方向是水灾害(洪水灾害、水环境灾害、水生态灾害)形成机制、预测模拟和防治技术研究,内容包括近些年国内外学者以原型监测、物理实验、高精度数值模拟与预报为关键支撑,并融合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无人机技术,实现多技术手段综合的研究工作,阐明水灾害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特征及其影响规律,揭示其内在发生机制和致灾机理,在风险辨识、安全评估和风险防控等三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研究所形成的具有创新性、适用性的研究成果。
本书记述了1958年新丰江水电站建设以来的发展历程,记载了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建设水电站和实施水库移民工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真实地描述了新丰江水库10万移民大迁徙的主要足迹和广大移民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也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建设者和广大移民为繁荣社会经济艰苦奋斗和自我牺牲的高贵品质。本书将为今后的移民工作和发展社会经济提供更多的教益与借鉴,将精神的力量和行动的经验相结合,引领读者书里正确的价值观,歌颂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以榜样的力量引领读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