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初步挖掘和探索上海市一些颇具水韵的河湖文化。全书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上海河湖名称的研究,主要论述了本市河湖名称的由来、变迁和命名规则等,探讨了河道通名和专名的使用范畴;第二部分为上海的母亲河,详细介绍了黄浦江的形成、别称和历年整治情况;第三部分为跨越新世纪的河湖,选取了苏州河、日晖港、浦东运河、女儿泾等具有较重历史色彩的河道进行文化挖掘;第四部分为焕发新颜的河湖,对新世纪后建设焕新的河湖进行相关介绍;第五部分为消逝的河湖,描绘了近现代上海河湖填浜筑路的沧桑巨变;第六部分为新时代河湖文化传承探索,研究新时代结合河湖样板段建设对河湖历史文化进行传承的方式。本书可供从事水利行业的工作者和管理者,以及其他对上海市河湖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与参考。
《中国水利水电科普视听读丛书》是一套全面覆盖水利水电专业、集视听读于一体的立体化科普图书,共14分册。本分册为《水土保持》,全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水土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二章为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的顽疾;第三章为水土保持:生态保护的法宝;第四章为成效显著: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书中系统阐述了水土资源现状,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的概念、分布与发展,以及水土保持的成效等内容。 本丛书可供社会大众、水利水电从业人员及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溪洛渡水电站是经国务院批准立项的重点工程,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它是金沙江下游干流河段梯级开发的第三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雷波县和云南省永善县交界的金沙江峡谷河段,是中国第三、世界第四大水电站,也是 西电东送 的骨干电源点。本书以100个问题问答的形式,全景呈现了溪洛渡水电站工程决策、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行管理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溪洛渡水电站工程 大国重器 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我国水电发展的伟大成就,打造了对外介绍该工程的 名片 。
《(2021版)水波的数值模拟》作者陶建华教授长期从事水动力学和计算流体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是国内早从事数值模拟并在水运工程中应用的学者之一。曾于1981年获荷兰政府奖学金赴荷兰Delft国际水利和环境工程学院(IHE)进修,师从国际著名学者M.B.Abbott教授。1983年,回国后在天津大学力学系建立了计算水动力学学科和研究室(CHD),开展了数学模型在海岸工程、近岸海洋生态环境的模拟研究和应用实践。 199□年和1994年,作者先后两次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之邀,作为联合国的特派专家去印度Pune,为联合国援印项目 河流与海洋数学模型中心 咨询和培训印度科技人员。
内容提要 水灾害防治与水环境调控研究进展,主要研究方向是水灾害(洪水灾害、水环境灾害、水生态灾害)形成机制、预测模拟和防治技术研究,内容包括近些年国内外学者以原型监测、物理实验、高精度数值模拟与预报为关键支撑,并融合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无人机技术,实现多技术手段综合的研究工作,阐明水灾害发生、发展、演变过程特征及其影响规律,揭示其内在发生机制和致灾机理,在风险辨识、安全评估和风险防控等三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研究所形成的具有创新性、适用性的研究成果。
本书主要介绍了河道采砂信息化监测技术及近期新进展,研究了采砂信息化监管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探讨了河道采砂的全流程信息化监管方法,研究了对各类非法采砂行为的主动识别预警技术,最后列举采砂信息化监管的实际案例,对河道采砂监管信息化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应用。力求做到内容丰富、简洁实用,便于读者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本书共8章,包括河道砂石储量勘测、采砂规划与审批、开采与仓储、河砂的销售、河砂运输与使用、河道采砂与水生态修复、河道采砂监管系统设计应用案例等。本书可作为广大采砂监管从业者和水利信息化系统设计类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书和自学用书,还可为河道采砂主管部门提供参考和辅助作用,以提高采砂管理执法响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