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南水北调规划设计管理局编著的《跨流域调水与区域水资源配置》择录了跨流域调水工程规划、设计与实践和调水工程运行管理以及调水工程作用与影响等方面的论文35篇。旨在交流跨流域调水与区域水资源配置的理论与技术成果,探讨跨流域调水关键技术,更好地促进新时期跨流域调水学术进步与区域水资源配置有关工作。《跨流域调水与区域水资源配置》可供从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作为水利专业院校师生的参考用书。
《太湖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理论与实践》是作者多年从事太湖流域洪水规律分析和洪水调控技术研究及管理工作所积累的成果总结。全书共9章,围绕太湖流域洪水资源的利用依据、利用方式和利用效果三个层面,针对暴雨洪水演变规律、洪水资源利用评价、洪水调控模式以及风险效益评价等内容开展了系统研究,构建了平原河网地区洪水资源利用技术体系,并在2008年以来的流域洪水与水量综合调度实践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
《遥感水文》介绍了遥感水文是当前科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遥感水文》从水文学和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史出发,阐述了水文学发展过程中空间数据获取的重要性,介绍了遥感科学与水文学的基本原理,详细论述了在水文学应用中所需要的基本遥感技术及其处理方法,并从不同尺度阐述了遥感水文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管理》是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组织编写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指导书,是水库大坝、堤防、水闸、泵站、灌区等类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参考用书。 《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管理》从我国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从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角度,阐述安全管理内容及方法等。本书共九章,主要内容涵盖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以及水利工程运行相关的安全生产法规及技术标准、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安全生产管理、生产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职业健康管理、应急管理、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安全技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水利工程运行安全管理》作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人和专职、兼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学习、培训使用
本书介绍了调水工程所涉及的课题及其相互关系、方案选择、工程的分类和技术特性,在全面介绍国外39个国家已建、在建和已规划的调水工程的同时,详细介绍了世界调水强国(美国、原苏联、加拿大、印度等)的已建、在建和已设计的调水工程,系统介绍了国外调水工程的管理与运营情况、调水工程对自然生态环境影响的现状及典型实例;国外调水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的现状及典型实例;最后将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线路与国外已建工程在背景、规模和技术难度上进行了浅显的比较。本书全面反映了国外调水工程的发展现状、水平和动态,目的是为我国调水工程(特别是南水北调工程)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工程实例、设计和施工经验。 本书可供广大水利工程、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工程技术人员和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分上、下两篇共15章。其中,上篇共7章,在绪论后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渔业资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鱼类种群鉴定方法,年龄和生长,摄食与肥满度,繁殖习性与繁殖力等;然后介绍鱼类集群、洄游的基本规律,渔业资源种群数量变动规律,水体富营养化、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异常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同时,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演变特点以及保护策略进行了系统阐述;在第六、七章主要介绍渔业资源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以及渔业资源生物学实验的方法和手段等。 下篇共8章,在绪论后主要介绍海洋渔场环境与鱼类行动的关系,优良渔场形成的基本原理,利用人工鱼礁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的原理及方法;同时,阐述了渔情预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渔场图的编制;最后
本书旨在总结近年来海河流域河湖健康评估及河湖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为制定全国河湖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并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本书主要包括河湖健康评估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河湖健康内涵,河湖健康外相关研究工作进展及存在主要问题;河湖健康评估体系理论研究,并根据理论研究构建海河流域河湖健康评估体系,确定海河流域河湖健康评估指标权重、指标获取方法和赋分标准等;分别选择海河流域重要湖泊白洋淀和重要河流滦河、永定河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海河流域重要河湖健康评估实践,并对流域河湖健康评估方向提出了展望。
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很新理论、应用方法、编程思想与发展趋势,以及在饮水安全评价、饮水与人体健康、饮用水水源地、饮用地表水、饮用地下水、饮水管网方面的许多应用和开发实例。本书的灵魂是将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用户需求和应用开发整合起来,形成比较完整的GIS应用工程。书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是目前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的前沿。
冯普林、辛琛、李茜、刘俊、石长伟编著的《渭 河洪水模拟与生态需水量配置研究(精)》在分析渭河 高含沙水流特性和滩槽冲淤特征、研究水流挟沙力公 式及冲淤计算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渭河下游一、二 维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制作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渭 河下游洪水演进可视化演示系统;在河流生态需水量 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原则综述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确 定了渭河中下游主要控制站的生态需水量,通过取用 水设施调查和可供水量、缺水量分析,提出了维持渭 河中下游河道生态用水的水量调度方案,研究了利用 低洼区蓄水补充河道生态用水的可行性。《渭河洪水 模拟与生态需水量配置研究(精)》可供从事洪水模拟 与河流生态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气象水文模拟、预测、预报及水资源评价与监测的外相关研究进展,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对水资源评价与监测的实践需求,分别应用WRF模型和RegCM3模型对区域中短期和季节降水进行模拟预报;构建了水循环气一陆耦合模型,对区域水循环的大气过程、地表过程、土壤过程和地下过程进行了整体模拟,并以此为关键支撑,构建了基于气一陆耦合模式的水资源评价技术,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的水资源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提出了区域“天地一体化”水资源立体监测与数据同化方案,并对区域水资源定量评价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水文水资源、气候气象学、水利规划与管理、环境管理和水资源系统工程等专业的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水利规划与管理、水文气象监测
《流域水利投资战略》结合了太湖流域水利投资管理问题,研究了流域水利投资战略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建立了包括投资战略目标、投资主全、投资项目决策以及投资战略的实施和控制等在内的流域水利投资战略的理论框架,为针对不同的流域确定具体的流域水利投资战略提供了基础。在太湖流域水利上投资战略研究中,分析了总结太湖流域水利投资管理的现状、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大国家投资主体的投资力度,充分调动社会投资主体的积极性,积极利用外国资本,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合理确定投资结构,提高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保证建设资金及时到位等投资管理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探索。
本书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气象水文模拟、预测、预报及水资源评价与监测的外相关研究进展,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对水资源评价与监测的实践需求,分别应用WRF模型和RegCM3模型对区域中短期和季节降水进行模拟预报;构建了水循环气一陆耦合模型,对区域水循环的大气过程、地表过程、土壤过程和地下过程进行了整体模拟,并以此为关键支撑,构建了基于气一陆耦合模式的水资源评价技术,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的水资源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提出了区域“天地一体化”水资源立体监测与数据同化方案,并对区域水资源定量评价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水文水资源、气候气象学、水利规划与管理、环境管理和水资源系统工程等专业的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水利规划与管理、水文气象监测
《中国水资源安全报告》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 ,透过复杂的表象分析中国水资源安全的真实状况,对中国水资源安全进行了系统诊断和评价 ,回答了外众说纷纭的中国水资源是否安全、中国水量是否足够、中国水质是否符合要求等热点问题 ,明确给出了中国能够提供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所需的灌溉用水、中国能够保障快速城市化的城市用水、中国能够提供我国能源基地建设的水资源保障的评价结论 ,并提出了中国水资源安全的系统对策 .
本书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很新理论、应用方法、编程思想与发展趋势,以及在饮水安全评价、饮水与人体健康、饮用水水源地、饮用地表水、饮用地下水、饮水管网方面的许多应用和开发实例。本书的灵魂是将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用户需求和应用开发整合起来,形成比较完整的GIS应用工程。书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是目前饮水安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的前沿。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人口增长,湖南境内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水多”、“水少”、“水脏”和“水浑”等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日趋严重,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了影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湖南水资源安全战略与管理研究》探讨了湖南省水资源安全问题、湖南水资源开发利用背景及现状评价,详细分析了湖南省水资源供需形势和水资源承载力,系统论述了水资源脆弱性及其评价、水资源安全态势及其评价、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其评价,提出了虚拟水战略与湖南水资源管理的创新和湖南典型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方法。《湖南水资源安全战略与管理研究》可供水文水资源方面的科技工作者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培训教材和自学参考书。
本书收录了2002~2008年发表在《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上的论文70余篇,并按论文内容分为综合篇、防洪抗旱减灾篇、水资源篇、跨流域调水与水管理篇、生态与环境篇、流域与区域篇等。本书紧密围绕当前水利发展与改革的热点和重大战略问题,使读者能更多地了解水利发展情况,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本书可供水利工作者、各级领导及研究水问题的人员参阅。
本书从可持续发展思想出发,阐述了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定义、特点、内涵、影响因素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了水资源可持续承载能力的表征指标;针对流域特点,建立了基本水资源的流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和判别方法;为保证在良好生态的前提下进行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根据生态适宜性理论,建立了干旱区典型天然植物生长状况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偏态单峰对数正态分布模型;基于此关系模型,提出了干旱区天然植被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对连云港河流域进行了生态需水量及水资源承载能力实证研究。本书为一部研究水资源承载能力及生态需水量的专著,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可供水文水资源、资源、环境等专业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生产、管理及决策部门工作人员使用和参考。
《山西省特大干旱年应急水源规划》对山西省特大干旱年水资源状况及问题分析、应急对策措施和抗御特大干旱的非水源工程措施,以及应急水源规划区的基本情况和规划实施效益与投资评估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山西省特大干旱年应急水源规划》可供从事水资源规划、配置、管理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面向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实施情景下黄淮海流域发展的水资源支撑实践需求,在知识创新层面,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超大泛流域水资源综合配置理论方法和模型工具,为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技手段;在支撑发展层面,提出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整体科学配置方案,明晰了未来情势下黄淮海流域水资源供需形势和配置措施;在工程规划层面,在黄淮海流域水资源整体配置的基础上,回答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二期工程和西线工程规划的关键问题,为东、中线二期工程和西线工程规划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可供水资源、水文、环境、生态、减灾等领域的科研、管理和教学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和大专学生的专业读物。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披露了中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解读中国水问题存在的内在根源,剖析了世界上水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为中国解决水问题、水危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