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内容包括水质分析概述、水质分析技能基础知识、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分光光度法以及几种仪器分析法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并对水质自动分析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本书根据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教材的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紧密结合水质分析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突出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教材的实用性、实践性。本书为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教材,亦可作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或水质分析工作者的参考书。
薛联青、刘晓群、廖小红、黎昔春、杨广编著的《洞庭湖流域干旱评估及水资源保护策略/水文水资源系列丛书》主要针对当前洞庭湖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研究洞庭湖径流演化趋势,分析天然条件情况下湖区来水和自产水量的变化规律及趋势,确定现状和未来一段时期内外界条件改变对洞庭湖区来水和径流的影响程度。探讨洞庭湖自然河湖范围内中低水径流情况以及城陵矶不同水位条件下“健康洞庭湖”所需的基本水文条件。在现有堤垸框架体系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需求条件下,考虑生态保护格局及现有产业结构特点,建立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水资源利用条件,对维系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及“人水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学科、环境科学、资源科学、农业工程及水利工程等学科的科研人员、大学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以
《中国河湖大典》(以下简称《大典》)全书包括《综合卷》和各流域(区域)水系卷。各流域(区域)水系卷以大水系、大地区分卷,分卷编写组织工作按当前水行政管理机构职责范围划分,各卷对所含大、中、小水系及所属河流湖泊进行具体阐释,水系相对完整、独立。《综合卷》是对全书内容的总览和概述,以沟通各卷关系,它反映了中国河湖水系的总体概况、历史脉络和演变规律,《综合卷》与各水系卷共同构成今天中国河湖的全貌。
本手册介绍了流域规划编制相关技术方法和信息来源,指导美国各州l、区、授权组织、地方政府、流域机构以及公众正确编制规划,以达到改善和保护流域水质的目的。手册在内容上借鉴了相关法规及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章条例,它既不能取代这些法规和条例,自身也不能作为规定,因此不会对美国环保局、州、区、授权组织、地方政府、流域机构及公众提出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定,特定情况也并不适用。美国环保局、州、区、地方政府和授权组织的决策者在具体方案选择上保留自由裁量权。手册使用一些非强制性词语,如“应该”“可能”“会”“可以”“或许”“建议”“支持”“期望”等,说明手册内容仅供参考,没有法律效应,也无须环保机构审批。 有兴趣的人士可以就手册的流域适用性自由提出问题和反对意见,美国环保局借此将重新考虑手册对某个
郭克贞*的《内蒙古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培训手册 (共21册)》针对内蒙古地区广大农牧民,详细讲解了各种农作物的节水灌溉技术和管理方法,包括:河套灌区的番茄膜下滴灌技术、玉米膜下滴灌技术、向日葵地埋滴灌技术、向日葵膜下滴灌技术、甜瓜膜下滴灌技术、紫花苜蓿地埋滴灌技术、激光平地技术、粮油作物套种综合节水技术、粮油作物水肥耦合节水技术、灌溉管理信息化技术等培训;西辽河流域玉米滴灌技术和玉米喷灌技术培训;鄂尔多斯草原紫花苜蓿、青贮玉米以及玉米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培训等若干分册。
王建林主编的《TRT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与应用研 究(精)》在丰富的TRT超前地质预报实践的基础上, 总结了TRT超前地质预报三维成像的基本特征,并提 出了优化探索。 本书共8章,包括概述,TRT6000超前地质预报原 理及操作流程,TRT6000在隧洞工程地下水、空腔、 断层破碎带和围岩分类等地质体超前预报中的应用, TRT6000超前地质预报的优化探索等内容,具有一定 的学术和应用价值。 本书主要供从事隧洞工程建设管理、勘察、设计 和施工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隧洞超前地质预报 人员的培训教材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
《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以城市供水水源为主要对象,研究城市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全书从水资源自然属性及其危机状况入手,明确了城市水资源的基本内涵;本着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思想,提出了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技术、论述了跨流域调水工程技术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介绍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海水利用、以及含H2S水、高硬度水、高盐度水、高硫酸盐水等其他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技术;从水资源的能源属性出发,建立了水资源的能源利用概念,论述了工业废热水利用、污水热源利用、地下水冷能利用、地热能利用等水的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评价方法。后,从水量、水质和能量角度论述了水源地保护工程技术,提出了城市水资源利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及其评价方法。 本书可供从事节水、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水利工程、地
《寻忆与追梦 水电规划设计实践与研究》由战略与政策篇、规划篇、设计篇、水电与电网篇组成。战略与政策篇从我国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出发,论述“优先开发水电”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规划篇主要叙述作者对我国部分大江大河水电专业规划的意见和建议;设计篇记录了作者在从事水电规划设计及其管理工作和参加有关研讨、咨询、评估、审查等活动的片段;水电与电网篇从作者研究电力发展规划、电网规划的角度,论述水电开发与电网发展的密切关系。
本书创建的7项关键技术,形成黄河流域旱情监测与水资源调配的适应技术体系,显著提升流域应对干旱的水资源调配技术水平。取得流域干旱、洪水发生和演变的特征以及灌区灌溉需水对干旱的响应等3项认识,形成黄河流域水旱灾害中长期演变的科学认知基础,提高流域应对干旱与洪水的管理能力。开发的3套模型系统,形成支撑旱情实时监测与应对干旱的水资源优化调配技术平台。
彭尔瑞、王春彦、尹亚敏主编的《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是为非专业人员或基层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人员编写的农村水利方面的实用书籍。全书共八章,包括绪论、农田水利、 五小 水利、节水灌溉、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本书针对农村基层小而分散的小微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实际问题,将农田水利学和水土保持学相关内容结合在一起,考虑学习和科技普及要求,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尽量降低理论难度。 本书可作为基层农村水利非专业人员或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者学习的参考书,也可供农业水利相关专业职业学校教学使用。
作为国际上本专门针对水足迹的评价手册,水足迹评价手册国际标准方法从水足迹概念入手,系统阐述了水足迹评价的四个步骤:设定目标和范围、核算水足迹、评价水足迹可持续性和制定水足迹响应方案,并为每个步骤以及各种类型的水足迹评价制定了完整的国际标准,包括直接水足迹,间接水足迹,蓝水、绿水、灰水足迹,过程水足迹,产品水足迹,消费者水足迹,区域水足迹,国家水足迹,流域水足迹,企业水足迹等。 水足迹评价手册国际标准方法可作为水文水资源、生态学、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参考书,对于关注水资源管理的政府工作者、认证机构人员、企业人士以及公众也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
《中国干旱特征变化规律及抗旱情势》描述了中国干旱形成的自然背景条件,并从自然条件出发进行了中国干旱区域划分。书中论述了1950年以来中国干旱灾害的特点及时空演变规律,分析了全国当前农业干旱、因旱人畜饮水困难的主要特征,对中国城市干旱缺水状况和应急能力进行了讨论;分析评价了中国农业和区域抗旱能力大小及分布,点出了各地抗旱能力存在的弱项所在,并且通过对中国现有水利工程和应急备用水源工程的建设情况,国民经济发展对水需求满足状况的分析,指出了抗旱工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提出了中国抗旱减灾的战略对策。
为及时、准确、有效地传输实时水情信息,更好地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统一水情信息传输的编码标准,加强科学管理,制定本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按照《水文情报预报规范》和《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的要求,制定《水情信息编码标准》。 本标准共17章62节552条和3个附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规定了水文要素标识符的组成和信息编码格式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确定了各个水文要素代码和编码符号的含义; ——编制了降水量、蒸发量、河道水情、水库(湖泊)水情、闸坝水情、泵站水情、潮汐水情、沙情、冰情、土壤墒情、地下水情、特殊水情和水文预报的水文要素的编码方法; ——编写了各类水情信息的编码示例。
本书作为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的教材,共分8章,包括:概论、水资源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形式、水资源规划的原理与方法、宏观水资源规划、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水资源专项规划、水资源管理等内容,并配有思考与练习题。 本书也可作为环境工程、水土保持、应用生态等专业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设计和决策实施的生产与科研任务为基础,首次针对中线工程水源区汉江可调水量、调水影响和调水安全等水文水资源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全面系统的创新性研究。本书资料翔实,数据准确可靠,分析科学合理,定性定量准确,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权威性。
本书旨在总结近年来海河流域河湖健康评估及河湖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为制定全国河湖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并为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本书主要包括河湖健康评估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河湖健康内涵,河湖健康国内外相关研究工作进展及存在主要问题;河湖健康评估体系理论研究,并根据理论研究构建海河流域河湖健康评估体系,确定海河流域河湖健康评估指标权重、指标获取方法和赋分标准等;分别选择海河流域重要湖泊白洋淀和重要河流滦河、永定河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海河流域重要河湖健康评估实践,并对流域河湖健康评估方向提出了展望。
本书包括上篇试点建设和下篇专题研究两部分。上篇在节水型社会建设理论指导下,结合郑州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立足区域水资源特色,论述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分析和总结了节水型社会试点的创新实践及基本经验,展望了郑州节水型社会建设发展方向。下篇专题研究部分,收录了2000~2009年为提高科学管理水平,郑州开展的相关专题研究,包括定额研究、地下水功能区划、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节水管理体制、水权水市场等制度建设以及城市应急供水、雨水综合利用等10个专题研究成果。 本书强调理论实际相结合,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和借鉴意义,可供从事水资源管理、水利、生态环境、区域经济等领域的科研、管理人员使用和参考。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 1936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分为五篇,分别介绍了江流概略及历代水灾统计,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各省的水利情形,历来在浚治、堤防、堰闸等方面的修疏工程,前代水利讨论,近之设施与计议,是民国时期的治江文献中的重要著作。
水资源危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面对这项挑战,如何评价和把握人口、经济、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协调发展变成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因此,进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研究,提出普遍意义上的水资源承载力内涵,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的目的和问题导向的技术思路,建立一套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技术途径和实施方法,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家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基于复杂自适应理论的水资源承载力决策理论与实践》基于复杂自适应的分析视角,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基本理论、决策方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并结合不同区域、城市的水资源承载力的实际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江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相关概念、体系、政策、法规、目标、原则、任务和基本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特点;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内容;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则;流域取水许可管理理论与实践;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流域水生态与水环境建设管理;流域水资源管理技术与经济手段;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流域水资源管理法规建设,并以黄河、黑河、塔里木河、乌江等流域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及应用。 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科技人员参阅,并可用作大专院校有关专业教师、研究生的参考书。
李风亭编著的《非洲典型区域水资源研究》是作者根据近年来在非洲从事水资源与水环境工作的实践,组织相关非洲国家从事水资源研究的专家和学者共同撰写的。本书系统介绍了非洲典型城市和流域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状况,选取的7个典型城市包括:喀麦隆首都雅温得市、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市、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市、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市、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市、南非东开普省格雷厄姆斯敦市以及尼日利亚河流州哈科特港市;同时,对尼罗河与乍得湖流域的水资源与水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此外,还对非洲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其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饮用水处理、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利用和管网基础设施建设等。 《非洲典型区域水资源研究》适用于环境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和水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对有志于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