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之一,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次全国水利 普查的主要成果,包括普查任务与技术方法、河湖基本情况、水利基础设施情况、水资 源开发利用情况、江河治理保护情况、水土流失与治理情况、水利机构人员情况等内容。 本书内容及数据*、准确、客观,可供水利、农业、国土资源、环境、气象、交 通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科研生产的各级政府人士、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 阅读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及其他社会公众参考使用。
基于TBM施工的围岩评价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基础技术问题,而围岩分类的目的就是评价围岩的可掘进性(可破碎性)以及岩石对刀具的磨损。由王学潮编著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TBM施工围岩分类研究》重点研究了影响TBM施工的主要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因素。针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实际地质条件,提出围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岩组特征、结构面特征等,以上述影响因素为参数,提出了TBM施工围岩分类的标准,其分类简单,具有可操作性,也符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超长隧洞围岩评价的实际情况。 本书可供勘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科研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采用管理学与水利科学、经济学、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交叉集成的研究途径,基于水资源科学管理与制度建设的需求分析,在对用水结构进行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的前提下,分析归纳总结区域用水结构演变与调控现有理论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区域产业用水结构、三生用水结构(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以及区域用水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展开研究。其中主要的研究内容有:(1)编制了考虑用水的江苏省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2)从用水量、用水结构、用水特性、用水偏差系数方面剖析江苏省用水的现状特征。(3)构建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模型,分析产业用水变动的影响因素。(4)试图寻找满足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约束的产业用水结构,为此构建了用水结构动态投入产出调控模型。(5)为了全面分析区域用水结构和供需水变化
《河南省水资源》是根据国家计委、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由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组织开展的河南省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专项科研成果。本次评价是以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理念为指导,在明晰水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由水资源影响因素、水资源状态、水资源变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多项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从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统一的角度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评价。 本书共分13章,是一部集资料性、系统性、方法性和实用性很强的水利、水文、水资源科学专著,可供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土资源规划、环境保护、水利规划、环境地质等国民经济有关部门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应用。
本书是作者探索可持续水资源管理的量化理论和方法研究成果的一次总结,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部分是对水资源系统和可持续水资源管理概念所做的简单介绍;第二部分是对可持续水资源管理量化研究的基础内容的介绍;第三部分是对可持续水资源管理量化研究方法论内容的介绍;第四部分介绍了可持续水资源管理量化研究的应用实例。 本书从一般概念到基础内容、从量化方法论研究到应用实例,内容深入浅出,既有系统性、创造性又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供从事水文水资源、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管理等领域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朱党生编著的《河流开发与流域生态安全》从流域角度分析了河流开发的生态效应,建立了符合我国特点的流域生态安全评价关键生态指标体系,提出了水工程规划、设计和调度运用生态保护准则。全书共8章,包括河流开发与保护、河流开发的生态效应、流域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安全、生态指标体系、关键生态指标、生态指标阈值、流域规划生态影响评价和水工程规划设计生态保护准则。本书内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我国河流开发及水工程建设的生态安全评价和保护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技术指导。《河流开发与流域生态安全》可供从事水工程环境评价、管理决策和科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参考,也可供高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本报告系统地分析了中国水问题的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综述了国内外水资源领域科技发展的现状及差距,指出了当前存在的一些共性的科学难题和技术瓶颈,并重点介绍了国际上水资源领域科技发展路线图的案例以及中国近期的涉水科技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区分近期(至2020年前后)、中期(至2030年前后)和长期(至2050年前后)三个时段,并按照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和水管理五个方面以及国家需求→发展目标→科技问题→关键技术的基本框架,研究了中国至2050年水资源领域科技发展的路线图,重点绘制了基于发展目标、科技问题和关键技术三个层面的科技发展路线图,并从基础性研究、前瞻陛技术研发、流域研究与管理和中国区域水资源问题对策四个方面提出了当前及未来时期中国应该重视和加强研究的若干重大科技问题。 本报
《200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是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的2006年度全国水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情况。内容包括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和水资源一级区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水资源总量、水库蓄水变量、浅层地下水蓄水动态、供水量、用水量、用水水平、河湖库水质、重要水事等。本书适合于水资源管理人员、水利科技人员及相关领域人参考。
《水之行》里的这些作品,热情讴歌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水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形象诠释了“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深刻内涵,生动记录了广大人民群众和水利工作者的治水足迹,无分体现了中国文学界和文学家们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水之行》的精品力作的由由中国水利文化艺术协会和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结集出版,不仅为水文化建设增添了宝贵财富,也必将对鼓舞斗志、凝聚人心,推动水利改革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本书是为了更好地总结、交流各网员单位在拓宽服务领域,全面服务经济社会方面的经验,很多网员单位建议网组长单位(淮委水文局)能就近期水文领域中的工作经验、技术手段和研究成果等进行交流,而编写成的。全书收论文115篇,涉及水文水资源技术应用、水资源研究、水文分析、水文监测与管理等方面。这些文章展示了近年来水文水资源科技成果,具有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严格水利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文件汇编》收录了国务院、国家部委和地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的关于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制度的文件,共62个。分为重要文件和各地责任与考核制度落实情况两个部分。文件具体内容包括实行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考核办法、实施方案、考核细则等。 《严格水利资源管理考核制度文件汇编》是水资源领域干部职工的工具书,特别适合从事严格水资源管理的管理、研究技术人员参考。
水权交易可以提高缺水地区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但在交易过程中交易主体之外的第三方利益常被忽视,第三方受害者也通常难以得到补偿。第三方效应问题的存在既影响水权市场的有效性,又影响其公平性,但国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却比较欠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文库:水权交易的第三方效应研究》阐明了可能产生第三方效应的水权交易情形,研究了第三方效应的性质、类型及其成因,重点分析了水权交易的第三方正效应和负效应。立足于上述理论分析,识别了中国现有水权结构下水权交易会产生的第三方效应,并对中国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水权交易和转换的第三方效应进行案例分析,后提出解决水权交易第三方效应问题的关键节点,并对第三方正效应的补偿和负效应的治理提出建议。
本书是《环境调控丛书》之六。 大西线调水已引起世界瞩目,备受争议。本书试图以五律协同原理为指导,对该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工程进行五律解析,分析它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认为,大西线调水具有很高的潜在五律协同度。经过深入论证,一旦建成,它将成为我国水安全战略性基础工程、生态安全战略性基础工程、能源安全战略性基础工程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性基础工程。 本书可供政府工作人员、科研人员和相关专业研究生参阅,也可作为环境学课程的辅助教材供环境科学专业学生使用,还可作为大学生环境通识教育课程辅助教材和国民科学素质教育读物供大学生和一般读者阅读。
冯普林、辛琛、李茜、刘俊、石长伟编著的《渭 河洪水模拟与生态需水量配置研究(精)》在分析渭河 高含沙水流特性和滩槽冲淤特征、研究水流挟沙力公 式及冲淤计算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渭河下游一、二 维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制作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渭 河下游洪水演进可视化演示系统;在河流生态需水量 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原则综述分析的基础上,分析确 定了渭河中下游主要控制站的生态需水量,通过取用 水设施调查和可供水量、缺水量分析,提出了维持渭 河中下游河道生态用水的水量调度方案,研究了利用 低洼区蓄水补充河道生态用水的可行性。《渭河洪水 模拟与生态需水量配置研究(精)》可供从事洪水模拟 与河流生态研究人员和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本书介绍了美洲、大洋洲的30个国家(地区)的自然与经济概况、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与保护状况,水法和水管理机构现状等内容,可以帮助读者了解美洲、大洋洲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情况,借鉴其发展经验。 本书可供广大水利工作者及相关行业人员参阅。
李广贺主编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第3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全面参考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新修订的技术标准与规范,进行了修编。教材全面介绍了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理论与方法,补充和完善了水循环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供水水质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节水理论与技术等章节内容,增补了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评价等内容。 教材系统性强,理论性与实用性统一,可作为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供相关专业科技人员参考。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案例汇编(2011)》(作者张淑玲)选取获得水利部“纪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实施LO周年优秀报告书”称号的六个优秀报告书进行汇编。六个案例分别为:岭澳核电站三期扩建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青海省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吉林中部城市引松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山东国华寿光发电厂一期(2×1000MW)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襄城县第二水厂供水工程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每个案例都包含专家点评,内容全面,结构设计合理、独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案例汇编(2011)》可作为水资源论证上岗培训人员学习的专用教材,也可作为水资源论证从业人员、管理人员和评审专家的主要指导文献,同时也可供从事水资源评价、规划、设计、保护及相关工作的科研
本书内容丰富,国际性的资料很多,实用性很强。共分7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世界水资源保护、管理的战略和策略;环境水利丁程与环境水利学科在中国的提出与创建;中国建设大坝50年的环境技术;水利建设的环境效应分析与量化;水与可持续发展举例;三峡工程是宏伟的环境水利工程;附件等。 本书以水资源保护、管理为对象,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水和谐、科技创新为指导。其主要特点是:时空观念强,创新意识浓,促使国家、地区、流域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由于水与可持续发展在实施上存在很多困难问题,本书列举的中外事例,以供借鉴;同时在国际上首先系统地提出环境水利学科及其导论的内容;本书除介绍实用技术外,还具有创新特色,包括不少新的思维导论的内容。
本书是“2006年中国水资源公报”,书中具体介绍了:2006年水资源量、2006年蓄水动态、2006年水资源开发利用、2006年水体水质、近10年水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简析、2006年重要水事七部分内容。 本书从事相关水资源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学习和使用。
《大国水情:中国水问题报告》,披露了中国水资源紧缺的现状,解读中国水问题存在的内在根源,剖析了世界上水资源管理的先进经验,为中国解决水问题、水危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本书在对比和分析现行松花江流域典型河湖水质评价的典型方法(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物元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分析法、云模型法、BP神经网络评价法)和水质预测方法(多元回归法、时间序列法、马尔可夫法、BP神经网络预测法、贝叶斯网络法)的基础上,将水质综合评价平台和智能预测平台融合,进行典型河流与水库水质的综合评价和智能预测。《BR》 本书所构建的可视化平台可实现水库水质综合评价的自动化、预测的智能化,且易于操作,对于进行合理的水质综合评价、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可以为松花江流域水环境的管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