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丛书》之一,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次全国水利 普查的主要成果,包括普查任务与技术方法、河湖基本情况、水利基础设施情况、水资 源开发利用情况、江河治理保护情况、水土流失与治理情况、水利机构人员情况等内容。 本书内容及数据*、准确、客观,可供水利、农业、国土资源、环境、气象、交 通等行业从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科研生产的各级政府人士、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 阅读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师生及其他社会公众参考使用。
基于TBM施工的围岩评价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基础技术问题,而围岩分类的目的就是评价围岩的可掘进性(可破碎性)以及岩石对刀具的磨损。由王学潮编著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TBM施工围岩分类研究》重点研究了影响TBM施工的主要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因素。针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实际地质条件,提出围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岩组特征、结构面特征等,以上述影响因素为参数,提出了TBM施工围岩分类的标准,其分类简单,具有可操作性,也符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超长隧洞围岩评价的实际情况。 本书可供勘测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科研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采用管理学与水利科学、经济学、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交叉集成的研究途径,基于水资源科学管理与制度建设的需求分析,在对用水结构进行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分析的前提下,分析归纳总结区域用水结构演变与调控现有理论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区域产业用水结构、三生用水结构(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以及区域用水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展开研究。其中主要的研究内容有:(1)编制了考虑用水的江苏省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2)从用水量、用水结构、用水特性、用水偏差系数方面剖析江苏省用水的现状特征。(3)构建投入产出结构分解模型,分析产业用水变动的影响因素。(4)试图寻找满足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约束的产业用水结构,为此构建了用水结构动态投入产出调控模型。(5)为了全面分析区域用水结构和供需水变化
《河南省水资源》是根据国家计委、水利部《关于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由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组织开展的河南省第二次水资源调查评价的专项科研成果。本次评价是以可持续发展水利的理念为指导,在明晰水资源概念的基础上,建立由水资源影响因素、水资源状态、水资源变化、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多项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从水资源数量和质量统一的角度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评价。 本书共分13章,是一部集资料性、系统性、方法性和实用性很强的水利、水文、水资源科学专著,可供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土资源规划、环境保护、水利规划、环境地质等国民经济有关部门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应用。
杨立信编著的《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全面论述了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在简述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理论发展过程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的基本原则、规划、体制建设、主要指标和工具。本书的后两章介绍了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在世界各国的应用现状,用实例介绍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在法规、体制改革与建设、管理规划、公众参与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进展情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理论已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并指导着实践行动,这充分表明水资源一体化管理代表了现代水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水资源一体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可供从事水利工程、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的科研、教学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有关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
本书关注流域拟,全书共分六篇。篇至第四篇研究流域模拟的各种因素,第五篇综合这些因素,第六篇讨论应用。 章为引言,介绍水文模拟。篇共4章,讨论水文损失问题。第二章讨论截留,第三章讨论填洼,第四章讨论蒸散发,第五章讨论下渗。第二篇讨论水文输入,共分2章。第六章讨论面平均降雨,第七章概要研究地貌。第三篇研究基流。第八章讨论地下水,第九章讨论基流消退。本书只关注与流域模型相关的地下水特性。 流域产水产沙是流域的综合响应,可用量和质两方面的参数量度。第四篇第十章讨论产水,第十一章讨论产沙。 第五篇讨论水文循环的流域模型。次过程模拟模型在第二十章讨论,连续模拟在第十三章讨论。 第六篇为结束部分,主要讨论了流域模型的两类应用。第十四章讨论了实时洪水预报,第十五章处理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参
郭中小、贾利民、李振刚、郝伟罡、徐晓民等编著的《干旱草原水资源利用问题研究》较详细地分析了水资源及其可利用量概念、内涵,提出了适合干旱牧区水资源评价的计算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干旱牧区水资源脆弱性问题;分析研究了干旱牧区草地植被生态系统的分类、分布,植被需水机理、需水补充来源,以及植被需水与土壤水含量、地下水埋深的关系,界定了干旱牧区草地植被地下水生态水位:就凝结水对干旱牧区草地植被的生态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提出了以耗水系数为基础的干旱牧区草地埴被生态需水计算模型,并给出了不同分区、不同类型草地植被生态系统的相关参数;提出了干旱牧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概念及其内涵,并对干旱牧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按照耗散系统平衡的要求,建立了草地资源“三元化”利用的理论基础
本书结合我国灌区水资源规划的需求和现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通过田间试验与现代建模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灌区尺度范围内水资源规划所涉及的主要问题。 主要内容包括:调亏灌溉条件下水稻需水规律;水稻水分生产函数及优化灌溉制度的试验方案及分析方法;灌区水资源供需水量与动态变化过程及预测方法;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及承载能力理论与技术;水资源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等。 本书可供水利、农业、资源、环境等部门的规划、设计、科研、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有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霍有光所著的《绸缪中国水战略》研究与探讨的中国水问题,主要侧重21世纪对中国影响*的两个课题,一是关于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途径问题,它将直接制约我国北方工农业可持续发展、彻底改造沙漠生态环境、开发大西北的水平与深度;二是彻底消除长江、黄河洪水这一时刻威胁中华民族的心头之患的有效途径问题,它将直接避免未来长江、黄河洪水可能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重大损失。也就是紧紧围绕这两大课题,对诸如水配置、水工程、水环境、水经济、水法制、水管理、水决策等作出深入研讨,为人们思考和解决中国水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国外流域综合规划技术(续篇)》编译整理了国外流域综合规划技术方面的内容。全书共分为五篇:篇为战略环境评价与水资源综合管理及发展;第二篇为澳大利亚水量分配规划——当前做法和取得的经验教训;第三篇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协调导则;第四篇为东亚海洋地区跨界诊断分析(了DA)和战略行动纲领(SAP)编制导则;第五篇为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手册。 本书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等相关领域的管理、科技人员,也适合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是一本研究湖北省水资源发展、立法保护等的学术著作,全书包括总报告、特别关注、深度分析、问题聚焦、政策评估、制度实施、对策建议、他山之石八大版块。既有理论探讨,也有制度构建及完善对策,对于完善湖北省水资源保护、促进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本书是引黄灌区泥沙治理、水沙资源优化配置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相关科研成果的总结,分上、下两篇,共十二章,上篇主要介绍了引黄灌区泥沙处理利用、水流泥沙运动规律、水沙调控理论与关键技术,提出了泥沙资源化原理和配置思想,论证了配置技术和措施;下篇主要介绍了利用辐射井这一新技术在引黄灌区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井渠结合、地下水和地表水优化配置的设计方法、技术模式、施工工艺等。 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泥沙运动力学、水沙资源配置、地下水开发利用、节水灌溉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本教材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 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改革系列教材。全书共分10个学习单元,内容包括:液体认知、静水压强与静水压力计算、水流运动的基本原理介绍、水头损失计算、有压管流水力计算、渠道水力计算、堰闸水力计算、建筑物下游消能水力计算、水力计算案例、理正工程水力计算软件使用说明。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城市水利、水利工程监理、水土保持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国际水资源译丛之一,根据全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资源环境规划、管理与开发及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处理等经验,结合相关科研成果,尝试以跨学科的分析和审视方法,对全球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详尽和深入的探讨。 该书共上、中、下三册,涉及全球水资源环境规划、管理与开发的方方面面,主要内容包括:水资源开发与环境、有效管理水资源及相关环境资源的组织机构原则、水资源管理经济机制(定价、许可和市场)、社会影响、移民安置、土地利用、侵蚀和水资源、泥沙、渍涝和盐碱化、地下水与环境、废水利用、水质监测、水质预测及管理、富营养化、内陆渔业、水生杂草等。 本书内容丰富,视野开阔,理念新颖、超前,可供从事水资源规划、管理等研究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
《乡镇水利管理员基础教程》根据乡镇水利管理人员日常工作所的基础知识,从培训和学习的角度出发、精心编写本教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气象水文基础知识、水利工程识图、小型农田水利基础知识、防汛抗旱基础知识、防洪与减灾、农村自来水、安全用电、乡镇水利管理员工作规程等。《乡镇水利管理员基础教程》可作为乡镇水利管理人员、水利基层干部的培训教材,也可供广大水利工作人员、基层干部提高专业技能,自我增值的工作参考用书。本教程由艾英武同志担任主编。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学(第2版)》总结了水文与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基本规律、特征以及计算评价的方法:天然水质及其形成,水污染特征以及评价、保护的基本方法。系统阐明了当前国内外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历史、现状和问题,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工程作了介绍,并分析了水文与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本教材不仅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教材或相近专业的教学参考书,而且可供有关教育、科研和生产、管理部门的科技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水文与水资源学(第2版)》总结了水文与水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基本规律、特征以及计算评价的方法:天然水质及其形成,水污染特征以及评价、保护的基本方法。系统阐明了当前国内外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历史、现状和问题,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工程作了介绍,并分析了水文与水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响应。本教材不仅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教材或相近专业的教学参考书,而且可供有关教育、科研和生产、管理部门的科技人员参考使用。
《山西省特大干旱年应急水源规划》对山西省特大干旱年水资源状况及问题分析、应急对策措施和抗御特大干旱的非水源工程措施,以及应急水源规划区的基本情况和规划实施效益与投资评估等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山西省特大干旱年应急水源规划》可供从事水资源规划、配置、管理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管体系建设与探索》在介绍流域水资源保护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构建完整的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控体系,提出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管措施。《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管体系建设与探索》主要内容包括: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管体系建设(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测能力建设、松辽流域实验室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松辽流域水资源质量信息数据库建设、松辽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松辽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与应用);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管体系应用(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技术与管理策略、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督与管理)及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机制研究(松花江哈尔滨段水环境监测及质量改善对策、流域水资源管理机制研究)等内容。 《松辽流域水资源保护监管
《2011中国水利发展报告》是中国水利蓝皮书的第八辑。该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紧紧围绕水利中心工作,回顾总结“十一五”、展望谋划“十二五”,针对近年来尤其是2010年我国水旱灾害频繁发生、暴露出我国水利建设依然滞后、还存在突出薄弱环节等问题,深入分析关系水利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为实现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支撑。报告汇集了2010年水利重大课题、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重大课题等重要研究成果,汇集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等智库机构专家对水利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水利发展的分析和预测。该书由综合篇、专题篇、附篇三部分组成。专题篇包括水利发展战略、水安全
洪洞素以大槐树移民故里著称于世,丰富多样的水资源类型和悠久的水利开发史是洪洞区域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山西水利社会研究的一个典型代表。《田野·社会丛书·水利社会的类型:明清以来洪洞水利与乡村社会变迁》主张从类型学角度开展水利社会史研究,充分挖掘民间水利碑刻和地方文献,结合田野调查,力图从水利社会的角度解释区域社会的历史变迁,提出“泉域社会”等概念模型,是中国水利社会史研究的一个积极尝试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