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共11卷。本卷为第2卷——《规划、水文、地质》,共分7章,其内容分别为:流域规划,工程等级划分、枢纽布置和设计阶段划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水文分析与计算,水利计算,泥沙,技术经济论证。 梅锦山、侯传河、司富安主编的这本《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2卷规划水文地质)》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常备工具书,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淮河,位于中原腹地,古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是我国重要的江河之一,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她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中国河湖大典 淮河卷》(简称《淮河卷》)是一部全面反映淮河流域河湖自然概况,真实记录淮河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历史以及淮河文化遗存的重要基础性文献。《淮河卷》的编纂出版,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系统、准确、翔实、新颖的河湖信息及人文史实,努力达到存史与为当前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的编纂目的。
周建平、党林才主编的《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共11卷。本卷为第5卷——《混凝土坝》,分为6章,其内容分别为:重力坝、拱坝、支墩坝、砌石坝、碾压混凝土坝、混凝土温度应力与温度控制。 《混凝土坝》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管理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常备工具书,同时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共分3篇,篇以计量认证基本知识和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为主要内容,分11章、第1章~第2章介绍了计量认证的起始与发展及有关计量认证的法律依据和适量范围;第3章重点介绍了计量认让的目的、意义和特点;第4章~第7章介绍了计量认证的基础知识,包括常用术语和定义、法定计量单位、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数据处理及测量误差;第8章介绍了常规监测质量控制技术的特性;第9章介绍了质量体系的建立与运行;第10章重点介绍了质量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质量记录的编写原则、方法、编写格式等;第11章详细介绍了水环境检测机构质量体系的运行与管理,以及如何进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和质量体系管理评审。本书的第二、三篇为质量体系文件,介绍了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制格式及内容。 本书可供各级水环境检测机构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
王自高、黄润秋编*的《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地质环境特征及水电工程建设实际,在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分类、成因机制分析、勘察技术方法、工程地质特性、变形破坏特征、稳定性分析评价、地质灾害防治及材料工程利用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对大型堆积体工程勘察经验、变形失稳模式、地质灾害特点、处理措施适宜性等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提出了大型堆积体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包括预防、治理、监测、预警及环保等)措施建议。 本书可供水电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工程等技术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从事水利、公路、铁路、矿山等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及地质灾害防治教学、科研等工作人员借鉴参考。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3年行业标准项目补充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3]873号)的要求,对DL/T5074—1997《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技术规程》进行修订的。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的技术要求,在修订中坚持火力发电厂岩土工程勘测的技术先进性,引进成熟的工程经验和勘测方法;强调现场勘测质量,更加突出岩土工程分析,注重对建筑地基基础设计、岩土体的整治和利用等方案的优化和论证.本规程适用于汽轮发电机组容量为125MW~1000MW级新建、扩建、改建火力发电厂(以下简称发电厂)场地及各类建(构)筑物的岩土工程勘测。其他机组的发电厂可参照使用。
本书主要依据《水利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 50501—2007)及相关水利水电定额进行编写。全书共分为九章,主要内容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图绘制、水利水电工程费用构成与计算、水利水电工程基础价格的确定、水利水电工程概预算编制、水利水电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水利建筑工程清单项目设置及工程量计算规则、水利安装工程清单项目设置及工程量计算规则、水利水电工程招投标、清单计价下的水利水电工程合同管理。 本书可供水利水电工程造价人员、管理人员与投标报价编制人员参考,同时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水利水电工程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是按照国家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及高职高专教学特点编写完成的。全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学的基本知识、测量仪器的使用、小区域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地形图应用、施工测量的方法、渠道测量、水工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和GPS测量技术及其应用等。本书配用《水利工程测量实验指导与习题》(另册)。 本书主要供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技术、水文水资源、给水排水和水文地质等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使用,也可供从事上述专业的技术人员参考。
《超大型输水渡槽工程设计与研究》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技术丛书”之一。《超大型输水渡槽工程设计与研究》主要围绕南水北调中线超大型输水渡槽设计与施工,系统总结工程建设实践成果。《超大型输水渡槽工程设计与研究》共分6章,内容涵盖超大型输水渡槽关键技术研究、典型渡槽设计、超大型输水渡槽施工与运行等,重点介绍南水北调中线超大型输水渡槽设计关键技术
本书论述了多沙河流洪水演进与冲淤演变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共分三篇三十章。篇介绍了多沙河流水沙运动基本规律的研究成果,包括泥沙级配、泥沙沉速、泥沙起动、水流流速与紊动强度沿垂线分布、含沙量与悬沙组成沿垂线及河宽分布、动床阻力、水流挟沙力、多沙河流河床变形方程的修正与泥沙连续方程的完善、悬沙与床沙交换基本方程与计算方法、冲积性河流河床综合稳定性指标等;第二篇介绍了模型的建立与验证结果,包括准二维水沙数学模型与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的建模原理,模型在黄河下游典型洪水与典型系列年、黄河上中游干支流河道冲淤、黄河水利委员会系统模型比试等中的检验与测试结果等;第三篇介绍了模型在治黄中的应用情况,包括黄河下游河道洪水演进预报与汛期实时作业预报、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研究与水库调水调沙试验
本书主要阐述了水利水电工程测量与施工放线的基础知识、测量原理、方法、应用等内容。全书共分17章,内容主要包括水利水电工程简介、工程测量基础知识、工程测量仪器设备及其应用、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水利水电工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摄影测量、地籍测量、施工放线基本工作、河道与渠道测量、线路测量、建筑物的施工测量、建筑物变形测量、水利水电专业工程测量、工程测量竣工与验收等。 本书内容齐全,可供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人员工作时使用,也可供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和参考。
阳凡林、暴景阳、胡兴树编*的《水下地形测量 /海洋测绘丛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下地形测量的 原理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水下地形测量坐标系、回 声测深相关的水声学与水声技术等原理性知识,海洋 定位与导航技术、船载声呐测深及底质探测技术、机 载LiDAR测深技术,水下地形测量主要误差来源及改 正技术,海底地形模型构建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并从 工程角度上叙述了水下地形测量项目的组织实施。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海洋测绘、海洋技术、海洋 科学、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工程与技术、港口航 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资源与环境、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管理等专业本科生及研究 生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海洋测绘等方面的专业技术 人员参考。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蓬勃发展、众多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质量检测工作也日益得到重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检测工作是保证工程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措施,是工程建设、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则是保证质量检测工作科学和公正性的前提条件。为加强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范质量检测行为,2008年11月水利部第36号令颁布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中国水利工程协会随即颁发了《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员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也将同步施行。 《规定》中明确要求从事水利工程质量检测的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取得相应资质,并在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担质量检测业务。水利工程质量检
本分册为《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典型设计图集》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溢洪道与泄洪隧洞。从全国各地提供的工程实例中,本分册收录精选了11个省(区)岸边式溢洪道工程33个,7个省(区)泄洪隧洞工程15个[包括在技术上有先导作用和借鉴意义的部分大(2)型水电工程]。其中有:岸边式溢洪道;压力隧洞;无压隧洞;明流涵洞;特别对无压隧洞中的龙抬头式无压隧洞、无压涵洞、漩流式竖井等进行了介绍。 本分册不仅用文字介绍了溢洪道与泄洪洞的工程概况、地基基础、消能措施、工程特点和运行情况等,更重要的是对这些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了反复的简化、提炼、审核和标准化处理,使得后展现给读者的图纸在确保必要的信息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准确、清晰和规范,达到指导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初步设计要求。 本分册既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
本书以系统论的观点,研究了水电站运行期间大坝坝址区出现的一些常见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考虑到蓄水条件下枢纽区特有的水环境特征以及地质环境特征,对由此诱发的诸如渗流(渗漏)问题、基础扬压力异常问题、水质及水-岩作用问题、渗水析出物问题、环境水与坝体材料间相互作用及其侵蚀问题,以及岩体的渗透稳定性问题等,逐一展开了论述;基于各类监测资料,建立了相关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求解方法,并应用于工程实例。 本书可供地质、水利水电、土木、环境等系统的科技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以新疆和田河流域为例,研究了人类活动对旱区流域水文情势的影响。本书通过水文、气象长期观测资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分析、野外植被考察、典型小区水量平衡实验、绿洲边缘生态剖面监测等多项工作,采用现代水文分析技术对和田河流域的气候、径流、耗水、人类活动的现状及演变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为旱区流域的水土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建设与恢复提供科学参考。内容涉及和田河流域概况、气候要素、径流、耗水、浅层地下水、人类活动演变与现状等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和田绿洲的适宜规模。 本书可供从事水文、水资源、绿洲方面的研究、生产和管理工作的教学、科研人员参阅,可也用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拱坝设计、施工、运行的经验和科学研究成果,全书共分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拱坝的枢纽布置、泄洪消能、体形设计和优化、静态应力分析的结构力学方法和有限单元法、动态应力分析和抗震设计、抗滑稳定、基础处理、坝体分缝、温度控制、细部结构、监测系统、特殊拱坝及应力控制标准等。本书既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又有相当的理论深度。既阐述了各种实用的设计方法、施工措施和监测系统,又阐述了各种新的先进的拱坝结构形式、体形优化、新的设计和计算方法。本书可供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科研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国际能源署水电技术合作计划(IEA-Hydro)于2007年启动了淡水水库碳平衡管理工作项目,形成了《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定量分析技术导则》(第Ⅰ卷:监测与数据分析;第Ⅱ卷:建模)。两部技术导则着眼于梳理当前水库碳循环和温室气体源汇过程的科学认识和前沿动态,颁布标准化的水库碳通量监测与温室气体源汇建模评估方法,提出水库碳平衡研究的**实践指南,以指导国际水电行业开展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监测评估与分析工作。《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定量分析技术导则》分为三个部分,前两部分分别是上述两部技术导则的中译版,第三部分探讨在中国西南河道峡谷型水库开展水库温室气体净通量评估的若干思考。
本教材共十五章。章绪论,叙述测量的基本概念、基本工作和基本原则;第二章地形图基本知识,讲述地形图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第三章至第七章阐述测量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方法,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直线定向、全站仪及其使用,以及误差的基本知识;第八章、第九章讲述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方法,包括控制测量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第十章地形图应用,概述地形图的一般应用及在工程上的应用;第十一章至第十五章讲述测量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包括施工测量基本工作、大坝施工测量、隧洞施工测量、渠道测量和大坝变形观测等。 本教材可供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水信息、水文、工程地质、农林、环境工程等专业的师生使用,也可供从事水利水电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对基于GIS平台下网格型松散结构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及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首先提出并建立了流域蓄水容量同地形指数间的对数维布尔函数关系,从而解决了单元网格产流参数不易率定的问题;然后,探讨了模型汇流过程中如何利用地形地貌资料及天然河网的自相似性构建地貌瞬时单位线的方法,探索性地建立了考虑水流空间变异性的地貌瞬时单位线;针对网格型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给出了网格*演算次序的计算方法;后,分别在长江三峡区间沿渡河流域和下垫面条件更为复杂的贵州三岔河岩溶流域构建了两个分布式水文模型,并加以应用分析。
张伟、刘静、李霞编*的《设计制图》针对建筑、环境艺术、展览、公共艺术、艺术设计等专业培养设计能力,借鉴传统工程图制图方法,以“看得懂、学得会、能制图”为原则,全面阐述设计制图基本体系。内容主要有手绘图工具介绍、几何作图法、制图基本规范、投影、组合体视图、轴测图、透视图等;着重讲解了建筑制图、装饰设计制图等方面的内容,尤其对室内设计平面、顶棚平面、立面、构造详图的绘制方法、室内设计透视原理与方法等进行详细阐述。以文字叙述结合制图步骤及实际案例的方法,图文结合,循序渐进,力求以科学的方式表现设计目标,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力求概念清晰、通俗易懂、切合实际,让设计师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具有可以实现的基础,体现出感性创想与理性思维智慧的交融,表现出科学与艺术共同的光辉。 本书可作为高
本分册为《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典型设计图集》丛书之一,本分册主要介绍中小型水电站引水建筑物中压力管道设计图纸。按照压力管道的工作条件,可分为明管式和埋藏式;从压力管道的材质分类可分为钢筋混凝土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和钢管等。 本分册精选出国内各设计院经过运行考验的明管、地下埋管、明管+地下埋管、混凝土外包埋管等典型设计方案30个。书中不仅用文字介绍了这些压力管道的工程地质、管道结构、主要工程量和工程特点等,更重要的是对这些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行了反复的简化、提炼、审核和标准化处理,使得后展现给读者的图纸在确保必要的信息量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准确、清晰和规范,达到指导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初步设计要求。 本分册既可供从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
《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10卷边坡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由冯树荣、彭士标主编,分为5章。主要内容为:岩质边坡,土质边坡,支挡结构,边坡工程动态设计与地质灾害防治等。本卷除将第1版《水工设计手册》第7卷第36章“挡土墙”作为第3章的3.1节保留下来并作了适当修编外,其余均为《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第10卷边坡工程与地质灾害防治)》新编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