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对变电站的高压设备和二次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简要的解答。全书共分两篇。篇是变电站高压设备部分,包括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消弧线圈、塞流线圈、电抗器、电力电容器、耦合电容器、高压断路器、隔离开关、绝缘子、母线、电力电缆、过电压保护、调相机和两线一地制等共十六个部分。第二篇是变电站二次设备部分,包括直流系统、中央信号、仪表、二次接线、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晶体管保护基础等共七个部分。 本书可作为变电站运行人员的技术学习资料,也可供变电站检修、安装人员,继电保护工作人员及发电厂、工厂、农村电工参考。
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2030年 碳达峰 与2060年 碳中和 目标,向全世界宣示了我国为全球气候保护做出更大贡献的决心和意志。广东省是我国经济总量、人口数量第一大省和能源消费大省,传统化石能源资源匮乏、自给率低。广东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决策部署,超前谋划,率先修编了《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推动海上风电集中连片规模化开发,规划了粤西阳江近海浅水区域海上风电基地,为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场开发打开了局面。
本书简要说明三个问题,一是提出这个问题是源于多年的调研与考察实践;二是提出水资源行政交接治理模式的专门术语——水权交接,并加以界定;三是如何做到水资源交接的有效性,提出水权生态补偿问题。水资源交接与生态补偿有机结合,以水权交接解决上下游治理决策的“行政外部性”,以生态补偿平衡上下游治理措施的“经济外部性”,探索水资源行政交接治理机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以予决策者提供一个流域协调治理的创新方向。
本书系统介绍了土体强度与边坡稳定性分析相关理论及计算实例,全书共分16章,内容包括:边坡失稳案例及诱发因素分析、土力学基本理论、边坡稳定模式分析、土的强度、有限强度折减理论、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人工边坡和坝体的稳定性、水位升降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地震力作用下的边坡稳定性问题、软弱地基下的坝基沉降问题、边坡稳定性反演分析、安全系数与可靠度、稳定性分析的几个重要细节、边坡稳定性评价、坡体加固与补强等。
本书介绍了再生水灌溉水质分析与灌溉可行性评价、再生水灌溉对农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影响、再生水灌溉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再生水灌区规划设计方案等研究成果。本研究以环境安全与公众健康为主要目标,为建立生态友好的再生水灌溉技术模式奠定了重要的研究基础,兼具理论性、资料性与实践性。 本书可供从事农田水利、环境科学与工程、水文水资源等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从工人技术等级标准的要求出发,解答了火电厂热工仪表及自动化专业常见的问题773题;其内容包括计量、电工、电子基础知识,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的测量,自动调节的原理、调节设备及系统,以及热工保护、计算机应用、巡测等。本书可供从事火电厂生产、建设的热工仪表与自动化专业技术工人、技术人员作为培训教材或自学使用,也可供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从事热工自动控制工作的技术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现代通信电源技术及应用》以介绍通信电源基础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兼顾技术应用及设备维护。本书内容全面,包括通信电源系统及主要设备的作用、变配电系统、备用发电机组与太阳能供电系统、UPS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直流供电系统、防雷与接地、通信局(站)动力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系统、机房空调、通信电源工程建设、通信电源节能技术、主要通信电源设备的检测,涵盖通信电源、防雷与防护、节能及空调专业,是通信电源专业人员的书籍,可作为专业人员技术培训的中级理论教材。 《现代通信电源技术及应用》内容新颖,详述了的技术发展,包括谐波治理、四极ATS、高压发电机组、双母线UPS、高压直流供电、磷酸铁锂电池、动力环境监控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是通信电源专业人员研究新技术的重要参考。
本书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从三个方面共六章叙述有关电力电缆的运行管理问题。 、2章内容主要介绍电力电缆的分类及其结构形式,并进一步讲述电力电缆有关现场交接及预防性试验方面的标准规程、规定、相关要求及方法等。第3、4章内容较详细地阐述电力电缆故障性质分析,目前常用的几种故障试验原理、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同时叙述了各种电缆的现场识别及其相关安全操作技术问题。第5、6章内容主要介绍目前常用的几种电力电缆的绝缘在线监测技术,同时简单地介绍了集中式沟隧道电力电缆的故障在线及安全运行监测问题。 本书可供电力电缆专业、电气检测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以PLC的工程应用为目的,以三菱FX/Q系列PLC为对象,按照实际PLC控制系统工程设计的要求,分为“基础篇”、“设计篇”、“编程篇”、“功能篇”、“通信篇”、“网络篇”、“维修篇”7篇内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三菱FX系列(包括FX1S/FX1N/FX1NC、FX2N/FX2NC、FX3U/FX3UC)、Q系列PLC的性能以及在各种不同场合使用时的硬件设计、程序设计、功能调试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本书可以满足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读者需要,特别是对各类电气设计人员、PLC控制系统工程设计人员有很大的实用参考价值。同时,本书也可作为各类PLC技术培训教材与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书。
本书参照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风电发电系统一第24部分:防雷保护》(IEC TR 61400—24),注重反映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防护技术、设计方法和相关科研成果。在内容体系的安排上,本书立足于工程实用性,同时兼顾一定的理论深度,体现出内容的完整性和知识覆盖面,力图在工程技术与基本方法的结合上系统地讨论风电机组的防雷与接地问题。 本书共分为六章,内容涉及雷电放电的基本原理、雷击破坏机制、风电机组直接雷击防护、机组雷电电涌防护、接地计算与设计分析和接地指标测试等。 本书可供从事风电设计、安装、技术开发、运行管理等工作的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电气工程类相关专业学生的选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本书全面介绍了热电(冷)联产项目规划与设计所需的知识与资料,它以热电联产规划为中心,兼顾供热(热力)规划、热网规划和电源规划;以热电联产项目规划设计技术为中心,兼顾经济评价和运行管理;从发展方向出发,介绍了区域集中供冷和分布式能源系统;从使用出发,介绍了集中供热热源和厂外供热系统,并收录了一批规定性文件与实例。 本书对从事热电联产规划设计、制造、施工、运行和管理以及相关教学与研究工作的读者将有所帮助,同时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环境边坡危岩体勘察》是一部关于我国西南山区环境边坡危岩体地质调查,危岩稳定性分析评价、危害性评估,以及危岩体防治措施建议和监测预报的系统论著。《环境边坡危岩体勘察》全书以危岩体为研究对象,以危岩体调查为基础,以危岩体发育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研究为线索,遵循调查方法-形成机制-结构特征-变形破坏机理-稳定性评价-危害程度评价-防治对策-危岩体监测和预报的基本技术途径,研究危岩体形成的影响因素、分类、分布特征及变形失稳机制;探讨危岩体的稳定性评价体系和危害性评价体系;探究滚石运动特征,进而建立危岩体危害程序评价体系;研究危岩体监测方法,探究危岩体预测预报体系;在危岩体特征研究基础上,建立危岩体防治体系,为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环境边坡危岩体勘察》可供水
《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主要内容包括 一、《水土保持工程概算定额》(以下简称本定额)是水土保持工程专业计价标准。适用于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工程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工程。不包括虽具有水土保持功,但应由开发建设项目主体工程设计计量的项目。 二、本定额按水土保持工程特点分土方工程,石方工程,砌石工程,混凝土工程,砂石备料工程,基础处理工程,机械固沙工程,林草工程,梯田工程,谷坊、水窖、蓄水池工程共十章及附录。 三、本定额是编制水土保持初步设计概算文件的依据,也可作为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的依据。 四、本定额以水土保持工程平均海拔(加权平均)低于或等于2000m地区设置。 五、本定额不包括冬季、雨季和特殊地区气候影响施工的因素及增加的设施费用。 六、本定额按一日三班、每
本书就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运行相关问题的关键技术进行探讨,系统地对梯级水电站群的联合运行模式、径流预测、洪水预报、运行自动化系统等进行了分析。全书共分6篇21章,其内容主要包括外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运行管理、我国流域梯级水电开发与运行管理现状、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联合运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运行管理模式探讨,年径流预测、月径流预测、日径流预测,流域梯级水电站群中长期联合优化运行、流域梯级水电站群短期联合优化运行、水电站厂内经济运行、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联合优化运行算法,流域梯级水库群防洪运行、流域洪水预报,系统总体结构及水文站网布设、水情信息采集、水情信息传输、水情预报系统,流域梯级水电站群运行自动化系统结构、通信方式等。 本书可作为电力系统、水电厂、流域水电开发公
本书以“双色图解”的方式,将电饭煲、微波炉、电热水壶、饮水机、榨汁机和电风扇等小家电的结构、原理、故障分析等一系列知识点和技能点都融合在实际检修操作过程中。首先将各小家电的结构特点、故障特性、故障分析等一系列检修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结合实际检修经验,给出检修思路;然后再将各小家电划分成单元结构,并依据实际案例,通过对实际样机的拆解、检测等一系列操作演示,最终使读者能够建立起规范的小家电维修思路,并能够针对不同的故障,独立完成对故障机的诊断和修理。 为使读者能够最直接、最迅速地掌握各小家电维修的技术特点以及维修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具体思路和方法,本书特采用“双色图解”和“光盘演示”的表现形式,以增强故障检修的真实性,并提高读者的学习效果。 本书适合从事小家电维修工作的技术人员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建设与投资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加强造价管理和完善定额体系,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水利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提高投资效益,由我部水利建设经济定额站组织编制的《水利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已经审査批准,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本书是实用性的专业技术手册,收集、归纳了外蓄电池方面的有关成果。全书共18章,内容包括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和电性能,以及不同体系的蓄电池。手册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铅酸蓄电池的设计、制造、试验、标准和使用维护方面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并将阀控式铅酸蓄电池专门列为一章。碱性蓄电池部分包括袋式、烧结式钢镍蓄电池,密封偏锦蓄电池和锌银蓄电池,本书对其性能、结构均给予简明的阐述。此外对当今外化学电源的热点——氢镍蓄电池,也专门列了一章作了较系统的介绍。 本书运用于蓄电池使用部门和设计、制造单位中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为智慧水利论坛论文集。全书分水利遥感、智慧水利和河长制湖长制3个部分,共选录了32篇文章。水利遥感与智慧水利领域的专家学者就“水利遥感、智慧水利与河长制湖长制的创新发展”主题进行了探索和成果展示,探讨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提出了水利信息的感知、分析、处理和智慧应用的对策,具有较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本书适合从事水利遥感、智慧水利和河长制湖长制信息化建设的专家、学者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工程地质》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数十年的勘测研究及工程建设实践为背景,通过对膨胀土基本特性和工程特性研究,提出膨胀土渠道勘测技术、施工地质技术、膨胀土边坡快速编录技术、膨胀土快速鉴别技术、膨胀土渠段膨胀等级1/3判定技术、膨胀土渠坡地质结构概化方法等,过膨胀土边坡地质结构研究,提出膨胀土渠道水文地质分类概化模型、地下水分类处理措施,为膨胀土渠道防渗排水设计提供了依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膨胀土工程地质》具有的学术价值,可供大中专院校师生做参考用书。
本书按照现代水文监测体系的框架和“驻巡结合、巡测、测报自动、应急补充”的水文监测模式,介绍了新的现代水文监测技术及其应用实践,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水文监测体系、降水与蒸发观测、水位观测、流量测验、泥沙测验、地下水和墒情监测、水质现场快速监测和在线自动监测、水生态监测、水下地形测量、应急监测、水文巡测组织与实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水文数据处理与管理等方面的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应用实践介绍与评述,对水文监测发展的趋势、智慧水文监测体系和新的技术进行了展望。本书可供水文水资源及水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和研究生教材以及水文系统干部职工的培训教材。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文集(2014)》分为抽水蓄能发展规划与建设管理、抽水蓄能电站工程设计、抽水蓄能电站机组装备试验与制造、抽水蓄能电站工程施工实践与其他五部分。内容包括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方向与管理模式、新价格政策、抽水蓄能电站与风电及核电联营探讨、设计综述与设计优化、机电设备的国产化探讨、机组并网的安全性分析、文明施工与施工技术研究、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造价等。介绍了若干已建、在建抽水蓄能电站的土建工程及其机组的设计实践、设计优化、施工经验,以及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等。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机床电气控制图的作用和分类,结合国家电气标准列举了常见的机床用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较为详细地阐述了机床电气控制图的识读方法和步骤,结合具体实例,对典型的车床、磨床、钻床、镗床、铣床、刨床的电气电路图进行识读分析。 本书通俗易懂、图文并茂、语言简洁明了、分析透彻详尽,特别适合具有电工基础的初学者阅读使用,也可供广大厂矿企业单位从事机床电气技术服务的人员阅读,或者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干热岩水力压裂试验和热开采模拟研究》以干热岩开发中储层水力压裂和热开采设计两个关键科学问题为核心,综合运用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损伤力学等多学科的前沿理论,通过大尺寸水力压裂试验,探讨了不同温度下热岩体注冷水诱发裂缝扩展规律;编制了干热岩水力裂缝起裂及扩展程序;研究了花岗岩力学性质随温度和压力变化规律并建立了损伤方程;对徐家围子地区作为干热岩靶区的地质适宜性进行了评价;研究了干热岩压裂施工和热开采策略。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干热岩靶区选址、储层压裂和热开采等提供理论依据。 《干热岩水力压裂试验和热开采模拟研究》可供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采矿工程、岩石力学等专业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和参考。
刘伟平、晏志勇、汤鑫华主编的《水工设计手册 (第2版述评纪事)(精)》是《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 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读者对修 编的组织策划、卷章调整、成书过程以及编审者的感 悟、体会等有更深入的 了解,《水工设计手册》(第2版)编委会特组织编写 了本书。本书主要包括 主编述评、主审专家述评、专家点评、编辑心得、纪 事、结语和附录等 内容。 本书可供水利水电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 、管理等专业的工程技 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以及关心水工设计发展的社会人 士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