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顾慰慈编著的《堤防工程设计计算简明手册(精)》讲述了堤防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书共九章,内容包括:堤防工程的布置,波浪对堤防的作用,冰盖对堤防的作用,防护堤的渗透计算,堤防的沉降计算,土堤堤坡的稳定性计算,土堤的排水设备,防渗设备,边坡的防护和地基的处理,防洪墙的设计和计算,堤防的养护维修与观测等内容;书中还附有必要的图表和算例,可供读者参考和使用。 《堤防工程设计计算简明手册(精)》可供从事堤防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科技人员,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阅读和参考,并可供水利、海港、城市建设等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全书共19章,内容极其丰富,几乎包括了内陆洪水灾害相关问题的所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内陆洪水控制与减轻内陆洪灾损失的新观点、新认识,代表了国外当代防洪减灾的*成就。相关方面有10多位相关专家参与了全书的编写,综合阐述了内陆洪水灾害问题中水、人类、生态的相互关系。主要强调了洪水的实际控制、洪水过程及其效应、人类、水生物及临水人类生活社区的防洪措施。显然,这是一个多学科相关联的领域,因此本书的编辑出版引起了气象学家、生物学家、植物学家、土木工程师、地理学家、地质学家及水文学家的广泛兴趣。
本书根据我国堤防工程的现状和现行的规范、标准,介绍了河道堤防工程的安全基本知识、堤防工程堤基的安全问题、土质堤防工程的安全验算、堤防工程防洪抢险措施、河道堤岸崩塌原因与验算、河道堤岸的防护措施等有关知识。本书可供从事河道堤防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河道抢险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长江水利委员会在长江河流泥沙、河道演变及治理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书是在长江水利委员会技术委员会指导下,由相关专业科技人员编写的,旨在汇集半个世纪来河流研究方面的成果和总结河道整治方面的经验。 本书共有4篇,分为16章,内容包括:长江流域自然地理特性、河道地质地貌条件、水系来水来沙条件、河道水文泥沙特征,弯道和汊道水流泥沙运动、悬移质和推移质运动特性、河床形态与河相关系,长江河道形成与发育、长江干流河道、湖泊及河口演变、干支流河型分类及河型成因,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规划与河势控制、护岸工程、裁弯工程、汊道治理、河口整治、长江上游航道整治、三峡库区库岸整治与支流整治,以及长江河道观测和河工模型、数学模型研究方法。 本书可供河流研究人员、河道整治工程技术
本书全面介绍了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成果及建设管理过程。全书共11章,包括工程概况、工程立项管理、项目建设管理体制、设计管理、招标投标管理、工程监理、合同管理、财务管理与审计、工程验收、档案管理、运行管理等内容。 本书可供水利及相关行业的建设者借鉴参考和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教学使用。
《潮汐河口河床演变与治理(精)》由熊绍隆编著,根据国内外26条河口资料,以影响河口形态及其演变的重要且相互独立的因素,即径、潮流比值α和径、潮流含沙量比值β的合理组合αβ1/2作为分类指标,将潮汐河口分为河口湾型、过渡型和三角洲型三大类(其中Ⅱ、Ⅲ类又各分为三个亚类),较好地归纳出不同类型河口的形成条件和河床演变的主要特征。接着运用典型实例,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类型河口水沙运动和河床演变特性,概述其治理实践,并据以综合分析了潮汐河口开发治理的共同原则和各类河口的治理关键与难点。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前30年,“根治海河”可以与治理长江、黄河、淮河并列为四大水利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前30年中辉煌的成就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改善自然环境和生产环境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缩影。杨学新著的《根治海河运动口述史》从另一个视角和人群,独特地展现了这个伟大工程。 这本书所选的70多名口述者,是从500多名口述者中精选出来的。从当时的地位来看,基本上是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民工,尤以民工为多。再从岁数上看,绝大多数是60岁以上,70岁以上约占二分之一,*的是1927年出生,多是长期和早期参与这项工程的,并且当时的岁数也决定其了解情况较多,观察问题较全面。此外,由于这些人当年多是基层干部和民工,做口述时也仍然是退休的基层干部或农民,因此口述中往往较少粉饰或迎合作者,谈的基
由叶阳等编译的《欧洲洪水风险管理——政策创新与实践创新》是 SelinaBeguIn,Marcel StiVe和Jim Hall编辑的论文集《nood Risk Management inEurope》的中文译本,主要内容包括洪水风险管理实践、洪涝事件及其影响、洪水分析和建模、洪水预报、洪灾风险管理政策等。《欧洲洪水风险管理——政策创新与实践创新》可作为从事防汛抗旱相关规划、科研和管理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
李原园、塞耶斯、沈福新编写的《现代洪水风险管理》通过对国内外洪水风险管理发展历程的分析回顾,系统总结了洪水风险管理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经验,针对当今社会面l临的防洪减灾问题和挑战,深入分析了洪水风险管理的时代特征,研究探讨了现代洪水风险管理思路、途径以及管理框架,并针对洪水风险及其不确定性,系统论述了适应性洪水风险管理的方法体系,在风险应对、空间规划制定、风险应急管理机制建立、洪水风险图编制、突发洪水风险应对以及洪水保险制度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原则和技术思路。《现代洪水风险管理》是一本学术性、系统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专著,可供城乡规划、水利规划设计、科研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水利管理等有关技术、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是一部关于黄河干流主要大型水库运用及水库修建对干流河道演变影响的专著,全书共分5章,内容包括:刘家峡水库、龙羊峡水库、上中游其他水库(盐锅峡、八盘峡、青铜峡、天桥)、三门峡水库、小浪底水库,主要阐述了各水库不同时期的运用特点、对水沙条件的改变、对库区及水库下游河道冲淤调整的影响等。同时在书后附上3个附录,分别为宁蒙河道冲淤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黄河水质与生态系统、黄河上中游部分水库基本资料。 本书可供从事黄河规划、治理、河床演变、河道整治、水沙资源配置与利用和防洪减灾等方面研究的科技人员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来自水利部、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葛洲坝集团、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机械研究所、航道部门、疏浚公司、中外制造企业、水利枢纽、抽黄管理单位、黄河水利委员会及委属有关单位130多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在百家争鸣、自由民主的学术氛围中进行,通过现场考察和会议交流,与会专家和代表重点围绕小浪底水库在高水位下孔洞泄流时,对库区泥沙起动、输移、配置、提高孔洞排沙能力的关键技术及重大装备进行了研讨,先后有30多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和发言,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小浪底水库泥沙处理的相关技术与装备,为研究和解决小浪底水库高水位排沙问题提供了多维的视角。 为总结本次会议成果,进一步推动小浪底水库泥沙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按照会议发言顺序,将领导讲话、专题报告、研讨论文、会议发言一并汇编成册,正式出版
《河道治理设计》(作者河道治理设计撰写委员 会)为水利工程设计实例丛书之一,由直接参与工程 设计的人员撰写。在全面系统 地总结河道治理设计的基础上,用实例的方法给读者 讲述河道治理的工程设计,主要内 容包括:河道工程的水文、工程地质、工程任务及规 模、工程总体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机电及消防、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管理、工程占压处 理、环境影响评价、工程投资概 算、经济评价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河道治理工程项目 的可行性研究设计方法,以及设计 标准,提供了便于在设计中使用的公式、计算方法、 技术资料。 《河道治理设计》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可供从 事水利水电工程工作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行、 科研、教学等科技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师生 的参考资料和工程案例读物。
本书系统阐述了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研究方面取得的系列化成果,突出了径流调控利用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全书共分为六章。章论述了水土保持流失规律与径流调控关系;第二章论述综合治理模式的研究与运用情况;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论述塬面、坡面、沟道的治理模式与技术;第六章论述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效的监测方法。 本书可供干旱半干旱区水土保持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作为相关大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河道修防工(附光盘)》由杜云岭主编,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水利部制定的《河道修防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内容要求编写。全书包括水利职业道德、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三大部分。基础知识部分包含了水力学、土力学、工程识图、水文、工程测量、建筑材料、堤防工程、土石方及混凝土施工、堤防观测、工程维修养护、工程抢险、植树种草、相关法律法规等基础知识;操作技能部分按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技能标准分级、分模块组织材料,包括工程运行检查、工程观测、工程养护、工程维护、工程抢险、培训指导等。 《河道修防工(附光盘)》和《河道修防工》试题集(光盘版)构成河道修防工较完整配套的资料体系,可供河道修防工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竞赛和职业技能鉴定业务使用。
刘玉年、何华松、虞邦义编著的《淮河中游河道特性与整治研究》共分4章,介绍了淮河中游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淮河中游径流量与输沙量的时空变化,分析了主要测站水沙关系,进行了输沙平衡和河道冲淤计算,建立了淮河中游河道挟沙能力计算公式和河相关系,建立了造床流量与特征流量间的响应关系,分析了河道特性和演变规律,在系统分析已实施整治工程效果的基础上,根据淮河中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其背景和成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指出了淮河干流进一步整治的方向。《淮河中游河道特性与整治研究》对淮河河道整治规划设计的技术人员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也可供广大水利工作者在做河床演变研究时参考。
翟家瑞、金双彦、熊运阜、刘吉峰等著的《黄河万家寨水库防凌运用方式研究》根据万家寨水库运用后的凌汛实况,结合水库防凌调度经验,介绍了水库运用对库区及水库下游河段凌汛的影响,分析了万家寨水库入库水文站头道拐凌汛期小流量过程变化及影响因素,对万家寨水库冰凌数学模型的建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分析了库区淤积形态的变化,概括性地介绍了北方河流上水库建设对其上下游凌汛的影响,并提出了水库防凌运用方式的建议。本书特色在于理论与生产紧密结合,既注重冰凌的冻融和输移规律,又强调凌汛的水库优化调度。 《黄河万家寨水库防凌运用方式研究》可供从事防汛、水力学等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学习、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书。
《城市防洪防涝规划与设计》一书,是作者团队多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以及973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成果的总结。内容有:探讨城市防洪防涝工程的作用,规划和工程技术存在的问题,低影响开发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国内外新的规划和设计方法,城市防洪与防涝设施的区别和关联,城市防洪与防涝规划与设计新概念。
王裕宜、詹钱登、严璧玉等编著的《泥石流体的流变特性与运移特征》是一本研究泥石流体的流变特性和运移特征的专门著作。《泥石流体的流变特性与运移特征》系统地论述了泥石流体的组成特点和理化性质、泥石流体的应力特性和剪切稀化现象;泥石流启动应力过冲的突发机理、泥石流规模与频率的自组织临界特性、流变模型和二维演算模式、黏性泥石流体的阻力特征与流速参数的确定。《泥石流体的流变特性与运移特征》还专门阐述了全球气候变化下的黏性泥石流体输沙年际特征、*强降水与泥石流侵蚀输沙的相关性、雨季不同时段泥石流侵蚀产沙特征、泥石流输沙规模年际演变趋势数值模拟。并从泥石流体流变模型出发,分析了泥石流沟道冲淤变化与危险度的评估、泥石流体堆积结构及构造特征和堆积坡度、堆积范围等多因子预测模型。《泥石流体的流
《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安全控制技术》是在大量水电工程泥石流沟勘察与治理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总结和提炼的技术成果。全书系统地研究了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分类、流体特征及判别方法等,提出了泥石流勘察和预测的方法,建立了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原则、标准与布置等安全控制技术体系,并提供了泥石流防治工程实例。 《水电工程泥石流防治安全控制技术》是水电行业泥石流灾害防治技术专著,可供从事水电行业和其他行业泥石流防治工程专业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全书共分为10章。第1章为绪论,简要介绍项目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分析了国内外山洪监测与预警预测技术研究进展。第2章介绍中小河流山洪灾害防治区水文站网布设的技术原则和技术指标。第3章介绍山洪预警指标的确定方法和应用实例。第4章介绍降水空间分布和流域蒸散发估算技术-第5章介绍数字高程模型生成数字流域技术。第6章介绍以水文学理沦为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拟技术,建立了以XIN3GRID为基础的山洪预报模型。第7章介绍了基于水文物理机制的分布式水文模拟技术,建立了基于CBHM的山洪预报模型。第8章介绍基于地貌单位线的山洪经验预报方法及其应用成果。第9章介绍中小河流山洪预警预报原型系统的结构、功能、接口、数据库以及关键技术。第10章总结了项目研究的主要结论,提出了有关建议。 本书可供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利工程、气象科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