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顾慰慈编著的《堤防工程设计计算简明手册(精)》讲述了堤防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方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书共九章,内容包括:堤防工程的布置,波浪对堤防的作用,冰盖对堤防的作用,防护堤的渗透计算,堤防的沉降计算,土堤堤坡的稳定性计算,土堤的排水设备,防渗设备,边坡的防护和地基的处理,防洪墙的设计和计算,堤防的养护维修与观测等内容;书中还附有必要的图表和算例,可供读者参考和使用。 《堤防工程设计计算简明手册(精)》可供从事堤防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的科技人员,城市规划设计人员阅读和参考,并可供水利、海港、城市建设等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由中国水利史典编委会办公室整理的《中国古代 河工技术通解(精)》包括六个编纂单元,均是与河工 水利技术相关的专着,其中:《河工蠡测》主要记述 了河工制度、工程构件制作方法、治河抢险方法及管 理等;《钦定河工则例章程》记载了有关河道水利工 程修筑、维护及河渠治理等费用,以及各种物料价钱 、人力工费的使用规章;《河工器具图说》以 一图 一说 的形式,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种河工器具的结 构、作用和原理;《木龙书》记述了治河工具木龙的 制作方法、规格、用料、用工定额等;《栗恭勤公砖 坝成案》以奏章公牍的形式记述了古人对筑坝技术的 创造性运用 抛砖筑坝法;《中国河工辞源》汇辑 了二十七种清代及之前的水利典籍中的水利工程专业 术语,是一部了解河工水利名词源流不可或缺的重要 工具书。
《水土保持设计手册 规划与综合治理卷》包括两篇:篇:规划篇 规划概述、综合规划、专项工程规划、专项工作规划、专章规划。第二篇:综合治理篇 概述、梯田工程、淤地坝、拦沙坝、塘坝、滚水坝、沟道滩岸防护工程、截排水工程、支毛沟治理工程、小型蓄引水工程、耕作及土地整地工程、风沙治理工程、林草工程设计、其他工程。
《洪涝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防灾减灾技术丛书》全面总结了洪涝灾害防灾减灾领域的新理论研究与技术实践,共分为5章,包括:洪水与洪水灾害、防洪减灾实践与理论方法、防洪减灾技术、山洪灾害综合治理、城市内涝治理。 《洪涝灾害及防灾减灾对策/防灾减灾技术丛书》适合防灾减灾专业相关科研、工程人员参考借鉴,也可为政府管理人员作出相关合理决策提供支持,亦可作为相关专业院校师生的教辅使用。
本书共分9章33节,其中第1章简要介绍了长江流域及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概况;第2章论述了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基本地质条件;第3章主要介绍了堤防工程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4章论述了长江中下游堤防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处理措施;第5~7章分别简要地评价了长江中下游主要堤防工程堤基、闸基及护岸工程的地质条件;第8章论述了土堤堤身的基本特点及研究思路;第9章介绍了筑堤材料的研究方法。全书由罗小杰统稿。
本书是湖北省黄冈市博物馆在蕲春国家粮库建设期间,在罗州城内所获的城址文化堆积资料. 本书全面报道了2001年度蕲春罗州城的考古发掘收获,展示了蕲春罗州古城战国、汉代、隋唐、宋代等各个历史时期的遗迹与遗物的基本面貌。通过对遗迹、遗物资料的系统整理与研究,理清了罗州古城内的考古学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
本稿大致分周、秦,两汉、六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近代。以地区分则大致可分上下游,又细分为北方、南方及近代之省市等地,成文无秩序又分另列目录,可参照。本书以时代分大致古及周秦,其中以地区论又遍及上、中、下游各省市。
本书是由世界气象组织(WMO)水文学委员会(CHy)组织编写的洪水预报和洪水预警实用指南,目的是为那些需要建立或定制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的成员(国)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指导。该指南并没有按照一个特定的模板或惯例,为用户开发洪水预报预警系统设计初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是通过列举许多不同的实践和技术范例,反映不同情况下的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的发展水平和系统性能。本指南共分9章,内容涵盖水文监测、信息传输、洪水预报方法与模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信息发布与管理等方面国际上*研究成果和实用技术方法。*章概述了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第二章至第四章主要介绍洪水预报系统的设计,第五章至第七章介绍洪水预报系统的实现和运行,第八章介绍洪水预警框架和业务,第九章介绍洪水预报预警相关业务培训和能力建设。本书
本书系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大量野外实测和室内试验的资料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系统阐述20世纪末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期蓄水前,人为因素影响相对较小时期的天然条件下,长江泥沙来源与运行堆积和河道及地理环境变迁特征与规律的专著。全书分三篇共十章:篇,流域产沙;第二篇,泥沙堆积与床沙组成;第三篇,河道及环境变迁。其综合了多学科、多手段的勘测研究成果,具有研究空间大、时段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在长江泥沙的理论和工程实践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供从事水文、河道、泥沙、地质、地貌及环境等学科相关研究单位和水利、航运、城市与环境等规划、技术管理部门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本书分析了太湖水环境问题的由来;重点总结了两项关键治理措施——生态清淤与调水引流;详细阐述了生态清淤方案、规划设计与组织实施;系统总结了淤泥调查、清淤深度确定、淤泥吸取、施工机械、余水处理等关键技术,并研究了淤泥固化处理的各种方法,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淤泥综合利用的各种途径;研究开发了集射流式无扰动淤泥吸取、淤泥快速脱水、余水处理技术于一体的清淤固化一体化系统,实现了清淤、固化和余水处理的流水作业;在引江济太试验基础上,提出了调水引流技术方案并阐述了关键技术和实施过程。近五年的太湖治理实践表明,太湖生态清淤削减了内源污染负荷、清除了部分藻源、扼制了湖泛发生、改善了底栖生物生存环境;调水引流有效促进了太湖水体流动,改善了湖泊水动力条件,提升了水体自净能力。生态清淤和调水引流已
本书主要根据广东省水利厅资助的科研项目“河道调蓄分析研究及其在城市排涝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和“城市河道汇流控制与防洪治涝工程优化设计研究’,的研究成果编写,在河道非恒定流调蓄计算方法、坡面一河道 水闸(泵站)耦合系统的汇流水力设计模型和河道调蓄优化方面进行专题研究。全书分七章,包括基础理论、河道汇流水力计算模型与城市排涝设计、河道调蓄分析与治涝规划、城市治涝规划、泵站设计、汇流水力设计模型在东莞市长安镇城区防洪治涝规划中的应用、结论。 可供从事河道汇流调蓄分析与城市防洪治涝规划工作人员参考。
李蘅、谢学伦、马永锋、汪贵成、陈彦生编著的《中小型灌溉排涝工程简明技术指南》为“中小型水工程简明技术丛书”之一,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中小型灌溉排涝工程的相关知识,突出了现代灌溉排涝工程“人水和谐”时代具有的环境友好、生态健康、休闲娱乐等特点。全书共11章,分别介绍了中小型灌溉排涝工程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环境保护与监测,工程运行维护与技术管理等。 《中小型灌溉排涝工程简明技术指南》除适用于从事农田水利与农业水土工程技术人员外,还可供教育、环保及军工相关领域的中职中专、大专院校师生和从事土木建筑与岩土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管理及科研人员参考。
本书以工程结构可靠度及风险分析基本理论为基础,从工程系统的角度,对工程风险影响因素、工程风险率分析原理和计算理论、工程风险评价体系与评价理论等不同方面,系统地对堤防工程系统的风险分析与评价理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并对国内外有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绪论、堤防工程风险分析模型、堤防工程的风险分析、堤防工程系统的风险计算、堤防工程系统的破坏风险评价、堤防工程系统破坏的影响及后果评价、堤防工程优先除险加固决策方法及应用等。 本书既有堤防工程风险的计算理论与评价方法,也有应用研究。本书可供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等专业的科技人员、大学生和研究生等参考。
国外江河(流域)治理的经验和成就是很吸引人的。在很久以前,作者就有心编著一本关于国外江河治理开发方面的参考书,并着手收集相关的资料。恰在此时,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启动了“面向21世纪的治黄思路研究”专题项目。其主要任务和目的是:对国内外江河治理经验和水利发展的理论进行研究,以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江河治理的经验,为21世纪治黄提供可参考和学习的流域治理模式、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水利发展思路。借此专题项目研究的机会,我们对国内的江河治理情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和研究,本书也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翟家瑞、金双彦、熊运阜、刘吉峰等著的《黄河万家寨水库防凌运用方式研究》根据万家寨水库运用后的凌汛实况,结合水库防凌调度经验,介绍了水库运用对库区及水库下游河段凌汛的影响,分析了万家寨水库入库水文站头道拐凌汛期小流量过程变化及影响因素,对万家寨水库冰凌数学模型的建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分析了库区淤积形态的变化,概括性地介绍了北方河流上水库建设对其上下游凌汛的影响,并提出了水库防凌运用方式的建议。本书特色在于理论与生产紧密结合,既注重冰凌的冻融和输移规律,又强调凌汛的水库优化调度。 《黄河万家寨水库防凌运用方式研究》可供从事防汛、水力学等专业的科技工作者学习、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参考书。
全书共19章,内容极其丰富,几乎包括了内陆洪水灾害相关问题的所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内陆洪水控制与减轻内陆洪灾损失的新观点、新认识,代表了国外当代防洪减灾的*成就。相关方面有10多位相关专家参与了全书的编写,综合阐述了内陆洪水灾害问题中水、人类、生态的相互关系。主要强调了洪水的实际控制、洪水过程及其效应、人类、水生物及临水人类生活社区的防洪措施。显然,这是一个多学科相关联的领域,因此本书的编辑出版引起了气象学家、生物学家、植物学家、土木工程师、地理学家、地质学家及水文学家的广泛兴趣。
本书以长江中游河道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收集整理以往关于长江中游河道崩岸与防治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现场调查、原型观测资料分析、水槽模型试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等手段,调查研究了长江中游河道崩岸与护岸工程的现状,分析了现有护岸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采用浅地层剖面仪系统、水下多波束测深技术对现场护岸工程局部地形进行了采集和分析;综合研究了长江中游崩岸成因,重点研究了大尺度、危害性大的窝崩发展过程及水沙输移规律;基于岸坡稳定性模型,计算分析了长江中游荆江出口段典型岸坡的稳定性,研究提出了河道监测与岸坡稳定性评估方法;结合长江中游水沙运动特性、河岸组成及坡比等实际情况,研究了冲刷条件下不同材料护岸工程的调整变化过程与易遭受破坏的部位,分析研究了护岸工程可能出险的内在病理;根据护岸工程
《流域治 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综合运用数学模型和数值 分析技术,开展了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理论与 方法体系研究,以永定河官厅水库以上流域为案例, 提出了水生态补偿标准、实施要点及流域水生态补偿 策略。主要内容包括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理论 体系研究,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标准研究,永 定河流域水生态现状分析,永定河流域水生态补偿标 准研究,永定河流域水生态补偿实施机制研究。《流 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针对流域治理修复型 水生态补偿研究过程中缺少系统理论体系、定量测算 标准和完善实施机制等问题展开研究,研究成果具有 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流域治理修复型水生态补偿研究》紧扣流域水 生态补偿机制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问题,理 论紧密联系实践,所构建的流域治理修复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