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依托 midas Civil 软件,选取了 5 类桥梁抗震设计应用实例,包括连续梁桥反应谱分析、非规则桥梁时程分析、减隔震桥梁反应谱分析、减隔震桥梁时程分析与验算、自锚式悬索桥分析,涵盖了《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 2020)要求抗震计算的全部桥梁类型。书中实例以规范解读为要点,既有软件前处理建模流程介绍,又包含作者从业多年对于规范验算内容的解读,涵盖了从前处理到后处理全流程计算内容。 本书实例解析全面,深入浅出,可为从事抗震验算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实用指导,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使用。
本书共分为7章,依托多个矩形顶管工程项目,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现行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详细分析了矩形顶管施工特点、矩形顶管摩阻力研究及顶力计算、管-浆-土摩阻特性、顶管施工变形控制技术、矩形顶管 金蝉脱壳 快速施工技术以及矩形顶管施工技术在复杂环境下工程中的应用。 本书可作为相关专业的设计人员、师生以及工程管理人员等的参考用书,对于矩形顶管的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本书以聚焦运输实际操作为出发点,用通俗语言、图文并茂方式,对危险货物的特性、包装、车辆、运输作业等方面基础知识进行讲解。
本书主要介绍了广州地铁线网运营从 运营好 向 经营好 转变的一系列实践探索,包含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发展概况、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经营分析、广州地铁可持续经营发展概述、高效人力资源管理、精益维修管理实践、节能降耗绿色发展、多元业务创收探索、创新经营考核与激励体系、资源精准配置体系建设、经营一体化协同发展、未来展望,全面总结了广州地铁线网运营近年来在可持续经营上的系统思考和实践经验。本书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从业人员有较高的借鉴意义,亦可作为相关专业院校的教材或教学参考资料。
本书以桥梁结构设计原理和有限元核心算法为主线,重点讲述具有创新特色的算法和专题内容,以现行的桥梁设计和施工规范、标准为依据,对桥梁领域非常重要又属于难点的专题内容进行了理论分析,对有限元软件的计算方法和流程结合工程应用算例进行了详细描述。本书主要内容包括按混凝土龄期调整的等效弹性模量的徐变效应计算、钢-混组合梁的混凝土收缩和徐变效应计算、斜拉桥成桥阶段自动化调索和影响矩阵法索力优化、基于体内力无应力状态法的施工阶段调索、悬索桥按分段悬链线的成桥找形和空缆线形计算及索鞍预偏量计算、用共旋坐标法对悬索桥进行全桥几何非线性正装计算、按统一本构关系的通用偏心受力混凝土构件承载能力计算及裂缝宽度计算、考虑受压区预应力钢束的承载能力计算、自振频率和振型特性计算、屈曲稳定临界荷载和屈曲形
本书基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及记录高速公路系统内车辆空间移动的时空大数据,从地理学空间流的视角探讨高速公路系统内的车辆流动,对于揭示区域内经济活动及人口出行的空间分异格局和流动规律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书遵循 问题聚焦 理论框架 方法步骤 案例应用 的思路组织内容,综合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空间统计、网络分析、数据挖掘及数学张量等,构建不同的时空聚合分析方法,对高速公路移动大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剖析高速公路移动大数据蕴含的各类知识(空间格局、时间过程、关联关系等),提出 1 个表达模型 2 套聚合模式 4 种聚合方法 的内容体系,并通过多个案例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可为高速公路系统管理、区域规划等提供指导意见和借鉴方向。
根据交通运输部厅公路字〔2010〕132号《关于下达2010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的要求,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作为主编单位承担《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的修订工作。【JP+1】本规程是对《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以下简称“原规程”)的全面修订,经批准后以《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15)颁布实施。【JP】本规程修订遵循布置合理、管控有效、安全可靠、便于实施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强现场安全作业管理,保障公路养护作业人员、设备和车辆运行的安全,提高公路养护安全作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修订后的规程包括14章和两个附录,主要修订了以下内容:(1)增加了基本规定、四级公路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和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养护作业控制区布置等3章。(2)将原规
根据交通运输部厅公路字〔2010〕312 号《关于下达2010 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要求, 中交*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持对《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 2006) 进行修订,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吉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参加。修订工作得到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 交通运输厅及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本次修订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14), 主要修订内容如下:1 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14) 相关规定, 对公路功能与分级、设计车辆、服务水平、车辆折算系数等进行修订, 突出功能在公路设计中的主导作用。2 对总体设计章节进行全面修订, 突出总体设计全过程、全方位
本书是在桂柳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实践的基础上编写的,同时结合了近年来国内外高速公路改扩建领域的部分最新成果,探讨了交通组织模式决策与协同管理实践问题。本书分为9 章,内容包括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系统决策、交通组织调查分析、全局交通组织与路网分流决策、局部交通组织典型案例、施工作业区交通组织关键设计参数、临时交通安全设施、 五方三保 交通组织协同管理机制、交通组织应急管理体系。本书可为参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工作的工程人员提供帮助,同时也可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本书在《CASIO fx-9750GⅡ图形机编程原理与路线施工测量程序》的基础上,改进研发了新版的交点法路桥隧三维坐标计算程序Q2X8与线元法路桥隧三维坐标计算程序Q2X9。新版程序充分应用了fx-9860GⅡ/SD的1.5MB永久存储器与大容量SD卡存储器的功能,可以同时存储、按工作需要随时调用数百条路线的三维设计数据,实现了大型交通土建标段路线三维坐标计算的全数字化。 对交点法设计的平曲线,实现了应用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在MS-Excel选项卡快速定位非完整缓和曲线位置并准确计算其参数与起讫半径的方法,这对于工程用户快速编写新版Q2X8程序的串列设计数据文件有重要的意义。新版Q2X8与Q2X9程序均实现了施工测量计算成果数据的集中显示,与文献[1]的旧版程序比较,可以显著地提高道路、桥梁与隧道施工测量的效率。 本书为fx-9860GⅡ的基本操作与全部工程案例的数据输
根据交通运输部厅公路字【2011】115 号“关于下达2011 年度公路工程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 的要求, 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作为主编单位主持《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 T D81—2006) 的修订工作。本细则是对原《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 T D81—2006) 的全面修订。经批准颁发后以《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 T D81—2017) 颁布实施。本次修订紧密结合了我国公路运营环境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以及各等级公路的功能和技术条件、交通条件、地形条件, 全面总结了《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 TD81—2017) 自2006 年9 月实施以来国内相关科研、设计成果, 吸收、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标准规范, 对关键技术问题开展了
《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重大隐患排查要点》由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组织编写,交通运输部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审定。全书共七章,分别为: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临时设施及设备重大隐患排查、主要工序作业安全重大隐患排查、桥隧工程施工安全重大隐患排查、港口与航道工程安全隐患排查、特殊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典型案例。书末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制度》。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新建、改建公路的工程地质勘察。2011-12-01实施。
本书深入研究了高速公路数据质量控制、交通状态识别与态势推演、主动交通管控、施工区管控、机电系统健康检测与评估、差异化收费等应用场景,并运用群体智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方法对相关理论进行了探索,将提出的创新性管控算法和技术方法应用于高速公路管控、精准收费、智慧隧道和智慧服务区等领域。 本书具有系统性、专业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等突出特点,为我国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及其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实践指导,有助于提升我国高速公路管控能力,促进公路交通高质量发展。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面向海事监管的无人机选型及船名检测与识别相关研究工作。现阶段海事管理部门采用的海事监管模式存在监管范围有限、违法行为取证难、反应速度不及时等弊端,难以有效适应 空、海、地 三位一体海事监管的新要求。而无人机具有技术先进、易于集成各类传感器、实用性强等优点,非常适宜海事监管任务。船名作为船舶合法航行的重要身份标识,具有唯一性和必需性。在海事监管活动中,利用无人机实现监管区域的常态化巡航,采用合理高效的算法检测识别巡航图像中的船名能有效地提升海事监管效率。面向海事监管的无人机选型及船名检测与识别涉及模块化吊舱设计、无人机搭载吊舱、面向海事监管的船名图像数据集构建、船舶名称检测与识别网络设计、监管与应急技术框架搭建等一系列研究工作。 在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5
本书基于全国公路交通情况调查数据,设计一套高等级公路交通流量和速度大数据自动化清洗规则和流程、挖掘高等级公路现状交通流特性、识别流速关系的关键影响因素、划分流速关系模型适用条件。最后,以流量和速度之间的BPR函数形式为基础,标定不同适用条件下的流速关系模型参数,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及可移植性。本书研究成果可支撑公路网规划适应性评价、路网设施交通运行现状评估。同时,可为交通需求预测与分配提供路阻函数、为公路行业相关的交通经济分析提供模型计算。
本书是中国公路建设领域涉路行为安全评价的专业指南,编写组成员长期从事道路安全评价技术研究与实践的工作,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了涉路行为评价的知识和方法,本书旨在推进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全书共分九个章节,重点介绍了公路涉路行为分类、评价单元划分、安全影响分析、报告编制要求以及不同类型涉路行为的技术研究等内容。书中精选了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实践应用。本书可供公路管理机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涉路工程申请人员参考使用。
青藏铁路作为我国的重大基础工程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关注,其高原缺氧、多年冻土与恶劣的环境气候条件给青藏铁路的修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多年冻土问题更是青藏铁路修建的三大关键技术难题之一。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长1118km,多年冻土区长度为632km,其中连续多年冻土区长度约550km、岛状不连续多年冻土区长度82km,全线海拔4000m以上地段约为965km。昆仑山隧道位于青藏高原海拔4642m以上的多年冻土区,是目前世界上在高原多年冻土层这一特殊围岩环境条件下修建的长隧道工程。本书以铁道部多个重点科研项目和昆仑山隧道工程实际为依托,针对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的工程实际难题,如多年冻土隧道围岩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喷射混凝土黏结强度、隧道通风温度场、高原供氧、机械设备的效率等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
本书以赣皖界至婺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国高德上线京台高速至G105 段工程项目、海南中线高速公路项目、琼中至乐东高速公路代建监理实例等为依托,结合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代建 监理一体化操作指南》及国内其他高速公路采用代建监理一体化模式管理的经验成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编写。全书共分6 章,包含代建监理的定义及项目管理介入的界面划分、项目前期组织工作管理、施工各阶段的组织工作管理及项目运营移交管理等依据、方式、流程、措施等内容。
测量不确定度作为评定测量水平的指标,对科研、生产、商贸和国际技术交流等诸多领域影响甚大。本书系统阐述了测量不确定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测量不确定度的应用范围、评定与表示方法,给出了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实例。本书可供从事试验检测工作的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及相关研究人员参考,同时也可为从事相关检测工作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本书从公路基层养护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的实际工作出发, 对我国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基本现状, 各类灾害的成因、特征进行了简单梳理, 对地质灾害调查、识别和监测方法, 防治措施, 养护和应急抢险要求等公路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本书图文并茂, 通俗易懂, 条理清晰, 目的是普及公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知识, 适合公路基层养护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也可作为大专院校认知学习用书, 以及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人员自学与培训教材。
本书系统解读了国家、行业层面对危险性较大工程的相关规定和要求,详细阐述了公路工程中路基工程、桥梁工程、大型临时工程、起重吊装工程、隧道工程、拆除与爆破工程等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流程和编制技术要点,并结合典型案例介绍了编制的具体方法。本书可规范公路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提高其指导公路建设施工的科学性及针对性,有效管控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本书可供公路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相关人员编制和审查专项施工方案时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