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是一本奠定现代全世界环境保护事业基础的书。书中描述了人类滥用农药和杀虫剂将会造成的后果:春天变得寂静,虫鸟不再名叫,整个地球了无生趣。正是这本不寻常的书,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这本书同时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注意,促使环境保护问题提到了各国政府面前,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6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 人类环境大会 ,并由各国签署了 人类环境宣言 ,开始了环境保护事业。
行为生态学将生态学同行为学、遗传学和进化论紧密结合在一起,并引入经济学思想对动物的行为进行分析。该学科在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同时,提出了进化稳定对策、博弈论、频率制约、*适模型、经济可保卫性、两性利益冲突、亲缘选择、广义适合度、利他主义、行为权衡和决策以及基因的自私性等概念。本书全面概要地介绍了行为生态学的理论,全书共分为12章,分别从觅食行为、生殖行为、社会行为、生境选择和领域行为、社群、捕食、信号与通信、资源竞争等不同角度,较为系统和全面地介绍了行为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科学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无
我国逐步建立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层次多级、类型多样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保护区方方面面的原因,使得建立一套标准的成效评估指标和方法成为一件极其困难的工作。作者团队通过二十余年的研究,针对中国自然保护区(地)多样化的特点,提出了保护区成效评价的原则,构建了基于保护目标的自然保护区保护成效定量评价体系。《如何确定保护区是否有效》将是保护区建设中不可多得的著作,将为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保护区提供有价值的指南。
本书针对城市河流环境修复技术的原理、特点、适用条件、相关案例和运行管理等有关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主要介绍了城市河流污染现状及问题、城市河流环境修复基础与技术体系、城市河流外源污染控制与治理、城市河流的原位水质净化、城市河流水质旁位处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与重构,以及城市河流污染和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等内容。本书可供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查尔斯、瑞纳德著的这本《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活(原书 0版)》基于自然保护、循环利用、可再生资源、生态恢复和人口控制,全面介绍了资源保护的各个方面,涵盖局地、区域、 乃至 尺度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全书通过有机地结合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和伦理学等不同学科,系统地阐述了自然资源利用中目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不可持续性,并给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科学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人口增长与农业问题,病虫害控制和农药污染问题,土壤和可持续农业问题,水资源问题,草场管理、森林管理、动植物灭 和野生动物管理,环境问题,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书中在系统阐述理论与方法的同时,用专栏的形式在每章中穿插了一些生态伦理学知识、案例分析和 技术应用等内容,有助于读者拓展知识面和深入认识特定的问题。
本书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系统地介绍了城市群和重点城区生态环境质量十年调查评估的内容、方法和指标体系以及数据的来源和处理方法等。在此基础上,从城市群和长沙市区两个层面上,调查分析了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及十年变化、环境资源效率及生态环境胁迫变化等,然后采用综合指数分析法和图解分析法,对城市群和重点城区的城市化生态环境效应、生态环境质量及胁迫等进行综合评估,总结出调查评估结论。*后,从政策、法律法规、技术、经济、管理能力等方面提出长株潭城市群和重点城区生态保护与管理对策建议。
本书是美国人文与艺术学院院士唐纳德.沃斯特的作品。本书作者曾多次获得普利策奖的提名,其论著对世界环境史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书汇聚了作者有关美国西部环境史的多篇论文和学术讲演。本书首先介绍了西部史的发展过程及新西部史的基本特点,对新西部史的研究方法做了阐释,并研究了西部畜牧业的发展和经验教训等内容。总的来说,本书主要围绕西部史的三个主题即多元文化意识、环境意识、个人自由与集权问题展开。本书代表了作者的思想和风格,对于研究环境史等专业的人员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本书围绕工业能源节约、多种污染物减排的环境管理需求,基于 原料-产品-工艺-技术 构建工业模拟体系,研发节能减排可行技术的潜力评估、路径分析和多目标优化的综合模型,应用于钢铁、造纸行业节能减排的对标管理、多目标协同控制及不确定性分析,介绍了作者以此为基础开发的 虚拟生态建厂及绿色工厂综合评估 系统等方法学。
《环境仪器分析》共分为13章,主要介绍了目前在环境分析中常用的一些仪器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电位分析法和离子选择电极、电解和库仑分析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分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以及联用技术的基本知识、方法原理、仪器组成和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仪器分析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人员参考使用。
自然保护学是以自然生态系统及其赋存生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应用性基础学科。其研究内容涉及生态系统及其生境的自然状态、受扰状况、保护必要性性评估、自然保护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以及自然环境的科学管理等。由于人
本书以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为主线,科学解析了铜、铅、锌冶炼行业废水重金属污染特征,系统介绍了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及其技术水平、设备水平、经济效益水平,精选水污染控制优秀新技术及工程实证,覆盖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清洁生产和水污染治理重大共性关键技术。 全书共4章,分别为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水污染特征与控制技术需求、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发展历程与现状、有色金属冶炼行业重大水专项形成的关键成套技术及其示范、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水污染全过程控制技术展望。 本书可供有色金属行业相关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和参考。
《汽车再生工程(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规划教材》是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汽车再生工程》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并增加相关内容而重新编写,全书共八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论、汽车可回收利用性、废旧汽车回收、废旧汽车拆解、废旧汽车回收利用、汽车总成及零部件再制造、汽车再生资源利用技术经济分析和汽车再生资源利用管理。 《汽车再生工程(第2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规划教材》为全国高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筹)“十二五”规划教材,适合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交通运输等本科专业使用,也可供从事汽车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相关研究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在检索大量资料、掌握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经验、分析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开展地下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历程,系统地总结归纳了目前国际上已有的保护区划分方法,包括简化图形法、分析法、水文地质描绘法、综合多种方法的组合法、解析解模型法和数值解模型法,详细讲述了每种方法的实施步骤和技术要点,并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后选取我国北方地区有代表性的研究实例详细论述,以便读者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保护区划分的步骤和要点。本书由徐海珍统稿。
本书全面收录了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废物进出口、电子废物、生活垃圾、污泥管理的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规范等文件。 本书的出版将为各级固体废物管理部门依法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产废企业、固体废物经营企业、废物进出口企业依法开展经营活动的指南,并可为从事固体废物研究的科研人员和教师提供参考。
《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与应用》在综述国内外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的应用需求,提出我国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业务应用模式、运行方案和应用系统技术体系;阐述基于多源遥感数据、观测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宏观生态环境遥感数据处理技术、参数定量反演技术、遥感综合评价技术;并对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系统的构建与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宏观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与应用》可供生态环境监测、遥感应用等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环境保护行业的业务人员参考。
《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09)》内容共分9个主要部分:1、全国环境统计摘要;2、各地区环境统计;3、重点城市环境统计;4、各工业行业环境统计;5、流域及入海陆源废水排放统计;6、医院环境统计;7、环境管理统计;8、附表;9、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本案例选编的内容设计和案例选择紧紧围绕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论述的精神实质和战略部署,努力反映现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认识及其实践的主要方面。全书分为总论和五章案例。总论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和实践状况的总括;五章案例分别是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与社会进步、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生态保护与建设、环境保护与国际合作的案例。章着重阐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力图通过促进环保与经济的协调融合,来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基于对环境保护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的认识,第二章展示如何通过建设生态文明来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和社会进步,呼应十七大关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战略要求。第
目前,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进展顺利,中期评估和即将开展的终期考核为基础的规划实施机制的建立,对于规划的顺利实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编辑与出版《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一书,旨在向读者阐述规划评估的基本思路、一般方法,分析我国“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实施的经验与问题,供各地借鉴和参考。本书由吴舜泽、周劲松、李云生、燕丽等编著。
全书共分为11章,内容主要包括绪论,结构基体、结构催化剂和结构反应器,结构催化剂和反应器中的传递现象,结构催化剂的制备,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消除,柴油机尾气的净化,固定源 VOCs污染物的催化氧化分解,固定源氮氧化物的脱除,低 NOx排放的催化燃料燃烧,催化结构过滤器净化炉气,结构催化剂和反应器的其他应用。本书可以作为高等学校化学、化工、环境等相关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的教材,也是环境催化相关工业和设备制造领域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本书以绿色文化生态城市理论和绿色人居环境理论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从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和建设工程的科技含量目标出发,构建层次明晰、结构合理的兰州市城市绿色文化生态防护体系景观空间。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前期分析、兰州市现状分析、规划总则、规划目标、生态功能区划、市域绿色文化生态防护体系建设规划、绿色文化生态防护体系建设工程植被规划、绿色文化生态防护体建设工程灌溉水源利用分析、绿色文化生态防护体建设水源保护区利用规划、分期建设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效益分析及规划实施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
本书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第10卷。 本书集中从“环境管理”、“污染治理”、“国际环境合作”三大方面,比较系统地总结和阐释了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30余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总体概貌和系统进展,借此向世界展示中国政府和人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对环境保护事业的认识,将这些认识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将认识进一步升华的发展过程。 本书分为三篇十四章 。篇总结了中国在环境方针与政策、环境法规、环境管理三个方面取得的显著的历史进步;第二篇概述了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特别是环境污染状况,从治理理念、治理方式等方面总结了中国污染治理的发展历程,并从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噪声与辐射污染治理四个方面总结介绍了中国污染治理的技术概况和主要技术成果;第三篇
《北方付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技术》是作者根据多年的研究经验编写的,选择了适合北方水体修复的生物种类,总结了适合北方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包括生态护坡、水生植物修复、水中建人工湿地和生态浮岛、微生物技术以及底栖动物群落的构建,并对北方水体修复应用广泛的青萍和紫萍进行了适合水体修复条件的实验研究。对于中国广大北方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是一本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研究的重要参考和工具书,也可以作为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拓宽知识的学习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