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的整体系统观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已成为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的根本遵循。2023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 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自2016年起,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原环境保护部)共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工作,目前全国已有6批51 个地区纳入了工程范围。2018年,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纳入国家工程试点。
本教材以环境监测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职业岗位所需环境监测知识和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着重突出职业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本书可作为各类院校环境类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中、高级环保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辅导教材。 本教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学习项目,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教材内容。本教材以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了体现岗位核心能力的7个典型学习项目,即地表水监测、污水监测、环境空气监测、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土壤污染监测、植物污染监测和噪声监测。每个学习项目中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了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全书共有29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分“学习目标”、“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思考与练习”4个模块。“知识学习”力求简洁、够用
本书围绕环境监测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安排内容,采用*的国家标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突出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内容包括绪论,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地表水监测,城镇污水监测,工业废水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固定源废气监测,室内空气监测,噪声监测,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辐射环境监测,应急监测等。章末给出了相关的专业网址,方便学习者查询参考。本书为高职高专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及环境保护类其他专业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同时可供环境保护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环境监测技术:工学结合教材》的设计遵循行业能力要求,在南通市环境监测站及其他相关企业工作人员的参与下,编制专业计划和课程标准,选定课程教学内容,合理配置教学资源,采用岗位模拟方式实行项目化教学,形成“知行并重、教学并举”的课程教学模式,以完成知识、技能、素质目标的综合培养。在内容的编排上,力求以环境监测的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为目标,进行了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职业素质培养的重新组合。项目内容的选取可根据学期时间的长短进行适当安排,建议选择项目数14~18,周课时数5~6,学期课时数70~96。
本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本教材侧重于系统介绍与我国各类标准密切相关的环境监测方法和技术,同时力求反映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新进展。全书共分为8章,分别为绪论、水质监测和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环境监测新技术发展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为配合理论教学,本教材还附有12个实验。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环境监测”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分析、环境检测等工作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具书。
为进一步规范全国环境监测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监测司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制一套涵盖环境监测业务管理和各专业技术领域的重量培训教材即环境监测培训系列教材。该书是环境监测培训系列教材中一个分册,主要内容包括法定计量单位、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框架、仪器的量值溯源等章节。
本书紧紧围绕新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要求,总结了世界上的严重药害事件以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探讨了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现状、要求和发展方向,研究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中的地位、作用,详细介绍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方法,并对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和机制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
本书详细介绍了人工湿地这一污水处理技术。本书从湿地的基本概念入手,在介绍湿地土壤、湿地水力和水质、湿地微生物和植物的基础上,结合湿地水力学和化学研究、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机理和模型,介绍了人工湿地在处理垃圾渗滤液、保护水源和处理各种废水中的应用,对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也进行了归纳总结。本书涵盖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所涉及的内容,对使用这一技术的设计人员、研究人员和学习者有较大参考价值。
《中非环境合作战略研究》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中非环境合作战略研究》由推动中非环境合作发展的背景、非洲的环境保护发展概况、国际组织及相关国家与非洲的环境合作、中非环境合作的现状与挑战、中非环境合作发展战略及政策建议5部分构成。
《流域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及其数字化管理:以云南金沙江流域为例》以金沙江流域(云南部分)为例,在大量实地考察和生态学研究的基础上,对金沙江流域的生态特征和生态系统组合规律,流域生态保护及数字化管理的内容、方法和步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在实地研究的基础上,对以3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支撑建立的流域生态保护数字化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介绍。 《流域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及其数字化管理:以云南金沙江流域为例》为流域生态系统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数字流域建设和生态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模式,为西部大开发中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相关技术支撑,对从事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管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等工作的科研和教学人员以及相关农、林、环保工作人员和技术管理干部有较
《噪声自动监测系统与应用研究》项目属于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点位,道路交通噪声自动监测点位,噪声自动监测数据处理、分析和监测结果评价方法研究。通过研究,为我国噪声自动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我国声环境质量监测及其他噪声监测自动化进程针对环境噪声污染具有变化大和性的特点,对环境噪声进行连续性监测,对噪声源实施监控监测,更全面、真实的反映声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管理与决策服务。
《景观生态学》是作者凭借多年的教学经验,在总结前人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对景观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和阐述。 《景观生态学》主要介绍了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和研究内容;景观结构、尺度和等级理论以及景观格局定量化分析方法;景观生态模型、景观干扰和动态变化及模型;景观生态过程和生物过程;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景观生态规划、景观生态学的应用领域等内容。 《景观生态学》内容全面、系统,可作为大专院校生态学相关专业教材,也可作为生态环境等领域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地貌类型丰富,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海域广阔,几乎孕育了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类型。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脆弱的国家之一,由于气候与地理条件的原因,形成了长江和黄河上游地区、喀斯特岩溶地区、黄土丘陵沟壑区、干旱荒漠区和海岸《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生态功能区划》为课题“生态功能区划与生态监控技术研究”部分研究成果的总结。《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生态功能区划》重点介绍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生态功能区划的理论、方法与案例,内容主要涉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与评价方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区域可持续性评价方法、生态功能区划方法与应用,以及三个典型案例:北京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国西部生态功能区划、中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带等一系列典型生态脆弱区,在人口
城市环境气象预报技术是生态、环境和气象等学科交叉发展起来的一门实用技术。全书共分八章,系统地总结了城市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化学、城市大气环境微生物及城市环境气象的研究成果,并较详细地介绍了城市环境气象指数、医疗气象及空气污染质量预报的方法。 《城市环境气象预报技术》适用于从事专业气象预报工作者阅读,亦可供大路专院校有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自然保护区社区共管指南》主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详细地论述了保护区的概念、分类、主要任务和基本功能、保护区的评价、保护区有效管理的限度要求、受威胁的保护区及其解除对策、立法和执法在保护区管理上的作用、保护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保护区广交伙伴开展合作管理、保护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保护区生物区域规划和生态管理途径、跨界保护区和姊妹保护区建设、世界保护区发展的主要趋势等内容。其内容丰富,理论与实例相结合。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供从事自然保护、生物、地理研究的科技、管理人员及其相关专业师生阅读。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实例》阐述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提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可操作性和普遍意义的实施框架,并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了系列示范案例。
本书在认真总结和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尤其是“九五”和“十五”以来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涉及中国环境监测发展的基本方略。内容既包括中国环境监测的发展战略、现代化发展纲要、科技发展纲要、技术路线、技术体系、质量管理、能力建设等监测工作的宏观思路和总体构想,也包括生态监测、物理监测、监测仪器发展指南等监测专项的发展规划,是一部全面介绍中国环境监测发展思路和总体方略的书。“十五”乃至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环境监测的发展道路应该沿着这个思路继续前进。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本书所提出的监测方略,也是基于目前的认识,随着工作的深入和形势的发展,应该也必须不断调整、不断完善。希望环境监测战线的同志们,继续努力,务实创新,不断开创中国环境监测事业的新局面!
本书是《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培训教材》丛书的一个分册,由“直升机遇险逃生”“海上消防”“应急急救”“海上逃生与应急”“救生艇操纵”五篇组成,分别介绍了直升机安全乘坐与遇险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火灾的基本知识、灭火器材和设施使用方法、各种灭火技术以及火场逃生知识,海洋石油天然气作业中常见伤害的现场急救技术,海上石油设施遇险时弃设施后人员求救、待救与接受救援的各种方法,救生艇的结构、性能和操纵方法。本书可供海洋石油作业人员培训使用,也可供相关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工作参考。
本书从时间和空间尺度,综合分析了生态环境对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生存和发展中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能力问题,讨论了人类在多种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面临的生态约束问题及其拓展资源环境支持能力 的渠道和方式。所研究的案例主要涉及云南社会经济发展高度密集区(昆明滇池流域)、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生态敏感区,同时对当前人们关注的热战环境问题如本部大开发中的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补偿、循环经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种质基因库的维护、全球变化等进行了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