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以环境监测岗位能力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职业岗位所需环境监测知识和技能,培养职业素质,着重突出职业性、实用性和创新性。本书可作为各类院校环境类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中、高级环保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辅导教材。 本教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学习项目,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教材内容。本教材以环境监测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了体现岗位核心能力的7个典型学习项目,即地表水监测、污水监测、环境空气监测、固定污染源废气监测、土壤污染监测、植物污染监测和噪声监测。每个学习项目中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构建了循序渐进的学习任务,全书共有29个学习任务。每个任务分“学习目标”、“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思考与练习”4个模块。“知识学习”力求简洁、够用
本书围绕环境监测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安排内容,采用*的国家标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突出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内容包括绪论,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地表水监测,城镇污水监测,工业废水监测,空气质量监测,固定源废气监测,室内空气监测,噪声监测,土壤与固体废物监测,辐射环境监测,应急监测等。章末给出了相关的专业网址,方便学习者查询参考。本书为高职高专环境工程技术,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评价与咨询服务及环境保护类其他专业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同时可供环境保护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 本教材侧重于系统介绍与我国各类标准密切相关的环境监测方法和技术,同时力求反映国内外环境监测技术新进展。全书共分为8章,分别为绪论、水质监测和分析、大气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污染监测、环境监测新技术发展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为配合理论教学,本教材还附有12个实验。 本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环境监测”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环境监测、环境分析、环境检测等工作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具书。
《冰冻圈科学概论》从冰冻圈科学理论框架角度系统介绍了冰冻圈科学,内容涵盖冰冻圈各要素的形成发育、演化和研究方法,以及冰冻圈与气候系统其他圈层的相互作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地缘政策等热点问题。
《PM2.5沙尘气溶胶和干湿沉降物的理化特征及源解析研究》以我国西部城市和环境空气背景点的大气悬浮颗粒物(TSP、PM10、PM2.5、沙尘气溶胶)、干沉降(自然降尘、沙尘暴降尘)和湿沉降(降雨、降雪)为对象开展了相关研究。全书共分18章,内容多与日常环境监测和环境科研工作相关,主要涉及我国气溶胶污染研究,兰州20世纪80年代以来气溶胶污染研究,气溶胶中水溶物、金属元素、多环芳烃和高氯酸分析研究,自然降尘和沙尘暴降尘理化特征,大气降水,城市和背景点大气环境,环境空气手工与自动监测,大气微生物,大气干湿沉降物对地表洁净水体的污染研究,大气污染能见度,金属材料大气腐蚀速率,建立大气颗粒水溶性离子标准分析方法,离子色谱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等。《PM2.5沙尘气溶胶和干湿沉降物的理化特征及源解析研究》可作为环境科学、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是生态环境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地方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重要举措和抓手,对于推动地方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升生态产品的供给水平和保障能力,创新生态价值实现的体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017-2020年,生态环境部先后命名了四批共87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些地区根据区域特色不断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和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与经验模式。
《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目前核工业采用的各种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技术。主要内容涉及放射性固体废物的分类,预处理和中间贮存,压实和焚烧技术,水泥固化技术,沥青固化技术,聚合体固化技术,水力压裂处置中放泥浆技术,a废物处理技术,极低放废物处理技术,放射性废物运输,辐射防护,以及我国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和处置技术的进展情况。同时,《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最后部分简要介绍了外关于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理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宁夏固原水源工程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重大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对宁夏中南部干旱区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工程引水区位于泾河流域源头区,且涉及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泾河源风景名胜区等生态敏感区,截引断面下游50km外均进入甘肃省境内,所处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工程建设和运行将对引水区和受水区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宁夏固原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生态环境影响研究》重点调查研究工程引水区泾河源头区以及输水线路陆生生态、水生生态状况,就工程建设和运行对引水区、受水区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展开了深入预测研究,重点研究确定了泾河流域源头区生态水量,进而分析论证了工程引水方案的环境合理性,根据区域水生生态保护目标提出了低坝生态放水和过鱼道措施,结合工程对环境影响的研究结论提出了减缓工程
赵育,男,现任中国环境干部管理学院教授,长期从事高职高专环境保护专业教学与科研,有图书和专著出版经验。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订监测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技术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地表水和污水监测的布点与采样、监测项目与相应的监测分析方法、流域监测、监测数据的处理与上报、污水流量计量方法、水质监测的质量保证、资料整编等内容。 本规范还规定了污染物总量控制监测、建设项目污水处理设施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应急监测的基本方法。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规范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起草。 本规范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解释。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于2003年01月0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海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菊英、周连翔、张微微、张志锋、陈宇春、陈畅曙、吴迪。
本书介绍了环境遥感的原理及其在生态环境领域中的应用。全书共分10章。前5章为基础理论部分,主要讲述环境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处理和分类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后5章为环境遥感的应用和案例部分,主要介绍水环境遥感、大气环境遥感、植被生态遥感、土壤遥感、土地覆被/土地利用遥感、生境调查遥感,并结合实际研究工作给出了案例分析。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生态类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用作相关专业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
李淑芹、孟宪林主编的《环境影响评价(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共分为11章,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概论、环境法规与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程序与方法、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第二版)可作为高等学校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考。
目前全球的化学品安全管理已从基于化学品理化、健康和环境的危害评估阶段过渡到了基于风险的预防性管理阶段。化学品暴露评估作为一种基于对化学品用途的评估,为化学品风险评估提供了定量依据,是加强对化学品安全管理至关重要的环节。要加强对化学品用途的管理,确保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安全,就必须要进行化学品的暴露评估。当前我国尚未发布化学品暴露评估技术规范文件,相关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 《美国环境保护署暴露评估指南》是美国环境保护署发布的《暴露评估指南》中文译本,内容包括:暴露评估的基本概念(术语定义和单位)、设计和开展暴露评估的指导、评估方法与工具等。《美国环境保护署暴露评估指南》有助于相关行业、企业了解美国等发达国家先进的化学品风险管理和暴露评估技术:有助于化学品管理者、技术研
为进一步规范全国环境监测业务技术培训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监测司委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制一套涵盖环境监测业务管理和各专业技术领域的重量培训教材即环境监测培训系列教材。该书是环境监测培训系列教材中一个分册,主要内容包括法定计量单位、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框架、仪器的量值溯源等章节。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是新世纪应用型高等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编的环境类课程规划教材之一。 当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备受瞩目,随着国家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力度的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彰显。环境影响评价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适用性、综合性均很强的学科,是人们认识环境的本质和进一步保护与改善环境质量的手段与工具。它为环保审批、环境管理、环境工程、制定环境标准、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生态防护和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制定环境保护政策提供信息。它将从决策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实现环境与资源的永续利用,将推动循环经济的具体落实,使我国社会经济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的理论修养和业务素质的高低是决定我
为使广大环境监测工作者以及环境监测仪器生产厂家及时、全面掌握和正确使用国家水环境保护标准,进一步推动环境水质在线监测仪器的适用性检测工作,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编制了《环境监测仪器适用性检测标准规范:水质卷》。《环境监测仪器适用性检测标准规范:水质卷》分仪器技术要求篇和实验室标准分析方法篇两部分,仪器技术要求篇涵盖了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pH等水质自动分析仪技术要求15篇;实验室标准分析方法篇包括了化学需氧量、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与在线监测仪器密切相关的实验室标准分析方法21篇。
为了满足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应试需求,我中心组织具有多年环境影响评价实践经验的专家于2005年编写了版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系列参考教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是该套教材的其中一册,归纳整理了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业务所必需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并对重点内容作了解释和说明。
《欧洲生态和生物监测方法及黄河实践》介绍了近年来欧盟在执行《欧盟水框架指令》过程中,配套颁布的生态与生物监测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地表水的分级系统,监测对象及指示物种的选择,风险、精度和置信度评价,野外采样点布置方法和采样技术等。这本手册还具有索引功能,读者可以在附件CD盘中查找到大量技术标准的细节。这本手册介绍的规范和标准,反映了国际水资源与环境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我国广大读者特别是从事河湖监测评估工作的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分享欧盟*经验的平台。毫无疑问,这本手册的出版对于我国开展河湖健康评估工作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