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功能微生物为对象,根据现代农业土壤健康的需求,对其在农业中的重要作用、常见微生物菌剂的类型及功能、新型微生物菌剂及其生物学特点、微生物菌剂、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进行了系统阐述。全书主要介绍了开发微生物菌剂和生物有机肥的重要意义;微生物与农业的关系;微生物菌剂的分类和功能;新型功能微生物菌如纤维素分解菌、降Cr菌、溶磷菌、解钾微生物、广谱植物内生真菌枫香拟点茎霉等。全面介绍了微生物菌剂、有机肥料、生物有机肥的定义和国家标准,生物有机肥的使用方法和未来生物有机肥的发展趋势。本书既可供农业生物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年级本科学生和研究生使用,还可供农业技术推广员使用。
友善农业,是指遵循自然之道的农业,是每一个环节都会照顾人、动物、植物、环境、地球的需要的农业。在自然农法、朴门农法、活力农耕、传统农法的基础上使用环保酵素,综合起来称为 酵素生态农法 ,遵循自然法则、生物多样性、激活与疗愈土地等健康、自然原则。书稿包括农业是我们的命根,酵素生态农法的定义,世界未来的希望在农业,土地、食物与健康的关系,酵素生态农法与土壤修复,酵素生态农法的相关应用,酵素生态水稻种植案例,关于生态的一些名词解释等内容。
本书包括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三篇,分17章共200条,其中种植篇包括果树、蔬菜花卉、食用菌、中药材、粮食和综合6章,共85条;养殖篇包括家畜养殖、水产养殖、特种养殖和种养结合4章,共50条;农产品加工篇包括鲜切果蔬加工、果蔬干制品加工、果脯蜜饯类加工、果酱类加工、果蔬发酵制品加工、果蔬汁饮料加工和面制品加工7章,共65条。 本书具有内容新颖、重点突出、技术先进、科学实用等特点,可供从事农业生产的科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朋友参考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农业技术与工程等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SPSS 25.0在农业试验统计分析中的应用》是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图书项目。 本书内容可归纳为两个部分。*部分主要介绍了SPSS for Windows软件基本知识,包括打开软件、软件界面、数据输入方法和关闭软件以及采用SPSS做常用统计图的作图方法。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植物生产类专业常用的8种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 2)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协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本书采用软件逐步操作演示方法,采用非教学性的叙述方式,深入浅出,便于理解;着重介绍统计方法和结果的分析,每种方法都配有例题,可供参考对照使用。 本书可作为本科生、大专生教材,也可供有关专业的教师和科研人员参考使用。
本书为昆虫学入门教材,是作者根据现代昆虫学发展趋势与教学的需求,在借鉴过去近百 年我国昆虫学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主要内容包括昆虫的外部形态、内部解剖和生理 学、生物学、分类学及生态学等基础知识。该教材既保持了传统教科书的基本内容,又融入了 相关领域的新进展,具有现代性与前瞻性;每篇后面附有国内外重要参考文献40~170篇,以 便于读者延伸阅读。 本书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植物保护或森林保护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植物生产类 其他专业、综合性大学生物学科类、草业科学类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供相关专业的师生 及科技人员参考使用。
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第二大因素。我国是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人类生产生活及人类健康等都受到生物入侵不同程度的影响。本书针对自然生态系统外来生物入侵问题,综合介绍了我国外来入侵物种分布格局、外来入侵物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外来物种入侵机制及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技术。本书围绕典型外来入侵物种,采用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和环境DNA技术,并结合生物多样性阻抗假说、生态位理论等理论基础,重点从危害评估、扩散路径、阻截技术、防控技术及防控效果评估等方面介绍了典型外来入侵物种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基础。
本书共分十二章,按有机产品 从田间到餐桌 的顺序编写,分别介绍了有机农业的发展历史、现状与展望;有机农业生产的前期准备,包括有机农业对产地环境、有机农业生产投入物质的要求;有机农业的生产过程中土壤培肥和植物保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几种代表性的粮食、蔬菜、水果和畜禽的有机生产技术;有机食品的收获后管理、食品安全,以及对加工、运输过程的特殊要求;国际有机农业的标准体系、有机食品的认证以及有机产品的贸易与市场;后对有机农业课程的实习提出了一些方案与建议,并介绍了国内外有机农场的案例。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生态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从事有机农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现代蔬菜栽培学》是一部关于蔬菜栽培原理和实用技术的综合性著作,作者根据从业近四十年的教学、科研和技术推广的实践经验,本着实用、先进、科学的原则,参考了大量的资料和栽培学的进展,以我国长江流域立地条件和气候特点为基础,尽十多年之心血编写而成。书中既介绍了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也介绍了蔬菜基地的建设和规划设计,更阐述了各种蔬菜的种子品种、茬口安排、水肥管理、环境调控、采后处理等实用栽培新技术。栽培原理部分力求通俗易懂,栽培技术尽量结合生产实际,文字朴实,技术实用。 《现代蔬菜栽培学》可作为新型农民培训教材,也可作为高等农林院校、职业学院园艺专业、蔬菜专业等师生参考用书,还可供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科研工作者参考。
《健康土壤培育与实践指南 健康土壤的生态管理》不仅对土壤健康的各种构建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而且列举了许多具体案例,为土壤健康的构建给出了大量的实践方法。本书旨在让读者全面了解土壤健康的重要性,并提出有益于生态环境保育的措施,以帮助维护和培育健康的土壤。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并不是简单地针对某种问题给出具体化的普适性建议,而是教导人们如何通过分析土壤状态、全面掌握和了解土壤的有关信息,然后根据土壤特性和相关管理措施的优缺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思考与探索来得出一个最佳答案。 本书从理论到实践都用通俗的语言给予了最深刻、最全面的描述,是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广大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人员,农场(畜禽养殖场)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有关专业的学生、教师和研
本书在参考近年*学大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常见饲料和允许使用的*的特性和实践应用方法,阐述了一些新兴饲料和*的研发应用现状,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氨基酸、维生素、矿物元素、糖类、脂类、蛋白质类、新型营养性添加剂等营养性添加剂及抗生素、酶制剂、益生素、酸化剂、驱虫保健剂、饲料品质改良剂、饲料保藏剂等非营养性添加剂的品种、性能、生产方法、质量标准、配伍和应用技术、配方实例、注意事项、参考生产厂家等。本书可作为动物营养与饲料行业教学、科研、生产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农业、粮食等领域的大专院校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饲料工程、畜牧、水产等专业大学生及研究生的辅助教材。
本书以笔者多年大量实践经验为基础,以 碳思维 和有机碳肥理论为工具,详尽地介绍了农业生产、生活中固液有机废弃物的种类、形态、内含物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其 碳转化 为植物有机营养和肥料的工艺方法及实际应用案例。对推动农业物质循环和城乡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有现实的指导作用。本书适用于政府农业和环保部门行政管理人员、农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还可供相关专业的大专院校师生阅读。也希望本书对于献身乡村振兴的乡镇干部和从事农业物质循环产业的科研人员,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一再提高,品牌已经成为人民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的保障。发展农产品品牌不仅能够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也是发展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本书从农产品品牌建设的理论基础、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意义、创建步骤与方法、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农产品品牌建设比较发达的国家做了简要介绍,对国内农产品品牌建设比较先进的地区、企业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对全国各地农产品品牌建设有所帮助和启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联合自助的学科发展战略研究系列报告,针对重要前沿领域的交叉学科和新的学科生长点,分析学科特点,研究现状与发展态势,指出关键科学问题、发展目标与重要研究方向,提出有利于学科发展的自助机制与政策建议。研究报告对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相关领域管理决策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是社会公众了解我国学科发展态势的重要读本。
本书从认知土壤侵蚀类型与形式入手,阐述了土壤侵蚀基本理论、土壤侵蚀发生及其发展规律,为读者掌握土壤侵蚀调查和监测基本技能、具备初步掌握土壤侵蚀研究方法和独立进行土壤侵蚀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管理等奠定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土壤侵蚀基本概念、土壤侵蚀类型及土壤侵蚀形式、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冻融侵蚀与冰川侵蚀、化学侵蚀、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及其分区、土壤侵蚀调查与评价、土壤侵蚀监测与预报、土壤侵蚀研究方法等。
《制度、价格与效应: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研究》以农地流转价格为切入点,重点揭示我国农地流转市场的本质和变化规律。 《制度、价格与效应: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研究》首先从经济学理论学说出发,梳理和揭示农地流转价格的本源;其次,从既有研究中总结农地流转市场价格的特征。 同时,《制度、价格与效应: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研究》不仅回顾了我国农地价格制度,对在多种交易情景下的农地流转价格的形成机制及其表现形态进行了逐一剖析,并且对当前农地流转价格的 显性与隐性 流转价格扭曲 及农地流转价格的经济效应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农用地三权分置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既是解决农村人口进城以后土地闲置问题的举措,也是在坚持农村家庭基本经营制度下,满足新型农业主体对农用地需求的手段。农
国有农垦体系是我国农业经营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我国农业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任,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本书从全球农业竞争格局下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安全的大战略出发,来构建农垦制度改革和未来发展战略的基本框架。特别聚焦农垦产权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剥离社会功能改革、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安全、集团化企业化改革与企业品牌建设、垦地共建机制、金融支持框架、生态农业构建等难点焦点问题,结合各地农垦的创新探索经验,对我国农垦体制变革与发展模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书将理论探索、历史研究和实践梳理相结合,值得各地农垦和决策部门参考。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互联网 '农产品订单质押融资模式创新及风险防范研究 (批准号:16BGL002)、*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农产品质押融资风险预警及应急机制研究 (批准号:14YJC630152)及重庆市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农产品质押融资风险管理研究 (项目批准号:Xm201407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通过对供应链金融、农产品供应链金融的详细介绍,阐明了两者在当下破解中小企业尤其是农业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局的重要意义。但农产品供应链金融作为近年来一项新的融资路径,在运作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因素。基于此,本书针对这一问题,运用层次分析、因子分析及结构方程等方法对业务风险进行评估,提炼和归纳关键风险因素,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针对性防范对策,对业务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史学科获得全面的巨大发展,这种发展是建立在比之前代更为雄厚的资料基础之上的。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研究除了利用传统的古籍文献以外,还广泛利用丰富的考古文物资料。农业文物和农业文献古籍一样,是历史学者研究历史的重要源泉,也是研究历史和人类发展不可多得的实证资料。《中国农业文物宝典》以农业文物实物的信息为对象,收录了3万多条有关数据,涉及到农业生产工具、农作物及其他植物、畜禽及其他动物、农田水利、农业图像及农业文书等六大内容。其中有上万件文物信息来自于国家贵重文物档案库中的一级档案资料,几乎涵盖了国内考古类学术期刊和一些重要的相关的学术著作,弥足珍贵。课题组在编纂过程中能够将农业学科的专业分类与农业文物的形制结合起来,进行文物目录学和索引学意义上的编纂,
农业不仅是重要的生产部门,而且具有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和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作用。农业温室气体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全世界包括我国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需要面临重大问题。2010年2月6日公布的《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表明,农业源污染物排放是导致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同时,我国农业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温室气体总排放量的17%以上(全球水平为13%),而农业温室排放量中70%以上和氮肥的制造与使用有关。相比于以工业排放为主的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起源于分散、多样的地区,地理边界和发生位置难以识别和确定,其控制更为困难。过量化学肥料与农药的使用,使氮磷积累以及农药残留导致的负面生态效应远远大于作物的产量增益,对于生态脆弱地区产生的负面效应更为显著。研究与实践均表明,发展低碳经济与生态农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