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培育的果树,枝条旺盛生长、花朵娇艳开放、结出的果实新鲜好吃,这种兴奋程度是无法形容的。修剪是果树栽培过程中很重要的管理工作,有时不管怎么用心,果树结果总是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程度。本书选取有代表性的14种果树,利用大量实拍图和示意图,通过图解的方式描述修剪的要点,旨在帮助读者解决修剪时遇到的问题,使其能准确找到枝条修剪的位置,理解修剪指示的方向,也容易掌握修剪的要点,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轻松阅读中学会果树的修剪方法。 本书可供广大果农及果树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农林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和参考。
蓝莓是风靡世界的第3代水果中的佼佼者,其国内外市场需求极大,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国调整优化经济林结构、提升果品产业层次选择的果品之一。我国蓝莓栽培历史较短,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栽培管理技术急需普及和提高。本书主要介绍蓝莓栽培种植与管理要点,包括蓝莓种植的环境条件及良种选择、建园技术、生物学特性、树体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藏等。本书注重蓝莓生产难题和果品安全问题的解决,符合现代社会的消费需求,同时整合了相关技术和本团队的*科研成果,实用性强。 本书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可供广大果农、技术人员以及农业院校师生阅读。
中国是世界大辣椒生产国与消费国,播种面积约占世界辣椒播种面积的50%。辣椒是我国种植范围广的蔬菜之一,种植范围主要分布在新疆、陕西、贵州、四川、云南、湖南、江西、山东、河南、河北、广东、海南等地,年种植面积达3400多万亩,产量达6700多万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辣椒优育品种匮乏,育种技术落后;生产以地方品种为主,品种类型单一,产量低、抗性差。 为了让老百姓都能吃到不同口味的辣椒,我们团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展辣椒新品种选育研究,先后育成 湘研系列 、 兴蔬系列 辣椒新品种,品种各具特色,抗病性强,适应性广,满足市场细分需求,其中湘研1~20号、湘辣1~4号成为中国种植面积Z大的辣椒品种。同时还创制3个骨干亲本(5901、 6421、 8214) 及其衍生系9001、 9704A、9003、J01227,育成品种165个, 推广面积1.2亿亩,成为我国应用范围广
本书紧密围绕茄果类蔬菜生产需要,针对生产上可能遇到的大多数病虫害,包括不断出现的新病虫害,不仅提供了可靠的传统防治方法,还挖掘了不少新的、现代的防治方法。本书介绍了番茄、茄子、辣椒、彩椒、甜椒常发生的283 种病害、37 种虫害,图文结合,配备宏观的症状特写照片、病原生物各期照片,便于准确识别病虫害,做到有效防治。本书在文字上按不同地域,分析了病因,病原的生活史与生活习性、为害症状与特点、分布与寄主、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给出了行之有效的生物、物理、化学防治方法,科学实用,可作为各地家庭农场、蔬菜基地、农家书屋、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参考书,指导现代茄果类蔬菜生产。
近年来畜禽养殖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沉重负担,《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处置技术手册》根据基于主流的和前沿的处理处置技术方法,介绍了目前畜禽种类、养殖场规模、养殖场中粪污类型以及粪污处理基本原则,根据我国粪污处理法律法规适用范围、全国畜禽养殖场的排放管理以及这些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综合了国内外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处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详细分析了畜禽粪污预处理技术、厌氧处理技术、好氧处理技术的工艺及影响因素,进而介绍了以植物处理和生物处理为核心的生态处理技术;研究分析了氮磷资源回收现状和典型技术,列举出典型回收畜禽粪便中氮磷的方法,介绍了畜禽粪污恶臭处理技术;后介绍了畜禽粪污其他资源化处理与处置技术,包括液体粪污处理技术、固体废物处理技术、整体资源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管理要点。《畜禽养殖
本书紧密围绕绿叶蔬菜生产需要,针对生产上可能遇到的大多数病虫害,包括不断出现的新病虫害,不仅提供了可靠的传统防治方法,也挖掘了不少新的、现代的防治方法。本书图文并茂,介绍了菠菜、芹菜、莴苣、油麦菜等26 类绿叶蔬菜常发生的248种病害、32 种虫害,配合症状特写照片和病原生物各期照片,便于准确识别病虫害,做到有效防治。内容上按不同地域,分析了病因,病原的生活史与生活习性、为害症状与特点、分布与寄主、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给出了行之有效的生物、物理、化学防治方法,科学实用,可作为各地家庭农场、蔬菜基地、农家书屋、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参考书,指导现代绿叶蔬菜生产。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重点介绍了辣椒、茄子、番茄、黄瓜等17种常见蔬菜的有机栽培技术要领,在有机农业生产上可采取的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措施以及有机农业允许使用的药剂等,对生产中的常见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控,以达到指导有机蔬菜优质高效生产的目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强。有机蔬菜绿色栽培技术,侧重于从有机蔬菜栽培的角度,通过实行轮作,搞好种子消毒、土壤消毒,施足有机肥,合理密植,加强田间肥水管理,并通过采用杀虫灯、性诱剂、黄板蓝板诱杀、防虫网阻隔等物理防治,选用捕食螨、保护天敌等生物防治,再辅以有机农业允许使用的植物源、动物源、微生物源等药剂。本书可供有机蔬菜生产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进行科学的有机蔬菜生产,也可供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生产者参考。
《2024中国茶叶行业发展报告》是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官方年度报告,介绍了2023年中国茶叶行业的发展情况。全书分为8个部分,即综合报告、乡村振兴、国内市场、国际贸易、产业前沿、营养安全、文旅教育、配套产业,共41篇报告,详细地阐述、分析了当前中国茶叶行业的发展情况。 第一部分介绍了我国茶叶产销形势、茶叶消费市场、茶业品牌发展、茶叶企业发展以及茶叶标准化的情况,第二部分介绍了全国主要产茶地区和重点产茶县域发展情况,第三部分介绍了我国茶叶电商和新茶饮产业发展情况,第四部分介绍了世界茶叶产销形势以及我国茶叶进出口、茶叶 一带一路 建设、新式茶饮品牌国际化发展,第五部分是茶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报告,第六部分是我国茶叶及其相关制品质量安全发展报告和茶叶营养健康研究进展报告,第七部分为中国茶文化旅游市场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大对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本书结合著者们近20年来的研究成果,全面阐述了该新农艺技术的研究背景、发展历程、技术内涵、技术细则及示范推广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全书共有八章,第一章主要介绍间套作及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研究背景、发展历程与技术内涵;第二章至第七章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各环节的技术细则,包括品种选择与田间配置技术、整地与播种技术、施肥与化学调控技术、病虫草绿色防控及收获技术;第八章结合应用实践介绍了全国各生态区应用中出现的典型技术问题及思想意识误区。
《作物病虫害防治》(第三版) 为 十四五 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培养要求和目标,采用独具特色的模块结构形式编写,包括通用模块、选用模块和实践性教学模块。通用模块包括昆虫基本知识、植物病害基本知识和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3 个单元,为必学内容;选用模块编排了地下害虫识别与防治技术,水稻、麦类、棉花、油料作物、杂粮、薯类、烟草及糖料等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储粮害虫和设施农业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农田草害防除、农区鼠害防治共11 个单元,并增加编写了案例分析单元,为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提供了借鉴与支持。供各院校灵活选用;实践性教学模块设计有23 个实验实训项目和12 个综合实训项目。各单元开篇提出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全面培养学生立足农业、服务三农的情怀与专业技能;结尾附
本书以农业遥感中*基础的工作 农作物类型识别为主题,系统阐述了农作物遥感识别的方法,介绍了基于不同数据源,包括可见光影像、高光谱影像、雷达影像,以及不同分类策略,包括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和半监督分类,基于像元、亚像元的和面向对象的分类,单分类器分类和多分类器集成分类,单特征分类和多特征组合分类的作物识别方法。此外,还讨论了样本数量和质量、数据特征和尺度对作物识别精度的影响。可为从事遥感分类及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特别是从事农作物遥感识别的工作者和遥感数据处理工程师参考。?包含22个真实研究案列,可供作物识别方法借鉴,也可作为土地利用/覆盖分类方法参考?核心技术方法按所用到的数据源分别介绍,内容相互独立,方便读者根据自身兴趣有选择地阅读
《盆栽果树》旨在研究和传播盆栽果树制作与综合管护的基本知识,主要介绍盆栽果树桩材的来源及培养、培养土的配制、品种选择、日常养护以及造型技艺等方面的知识,并以苹果、梨、山楂、桃、杏、李、葡萄、草莓、石榴、柿、金橘、柠檬、佛手以及无花果等14种盆栽果树为例,详细介绍了盆栽果树制作与养护的具体操作,并配有诗文。本书彩色印刷,图文并茂,实操性强。 本书可供植物造景爱好者、园林工作者、果树盆栽与果树盆景制作的专业人士及业余爱好者参考使用,也可供高、中等农林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通过比较小麦耐盐突变体RH8706-49和敏盐突变体H8706-34在盐胁迫下的叶绿体超微结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和细胞质膜透性,探明了其耐盐性存在差异的生理机制;进而分析两种突变体在DNA水平的差异,克隆了小麦糖原合成酶激酶基因TaGSK1、小麦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TaSTK等耐盐相关基因;通过比较分析二者的蛋白质组,获得谷氨酰胺合成酶前体Ⅱ(GS2)等与小麦耐盐性密切相关的蛋白质。本书从不同水平、不同角度对耐盐和敏盐两种突变体进行全面分析,揭示了两种小麦材料耐盐性存在差异的内在机制,为盐碱地的生态改良提供了思路。
国家粮食安全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但我国粮食安全基础整体较为薄弱,尤其是21世纪以来,在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的同时,粮食产量受极端气象灾害的影响却越发严重。本书先行阐明了粮食安全的意义及重要性,再以水稻为例详细介绍了我国典型农业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发展变化趋势,综合运用统计学、作物模型和机器学习方法深入研究了自然灾害影响下的水稻脆弱性,并提出如何使用农业保险和田间管理等方式缓解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最终从粮食安全可供性视角评价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物育种技术》(第三版)入选 十四五 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按照作物育种的工作过程,以作物育种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基础,拓宽并丰富了作物育种的实用技能知识,包括:绪论,育种目标,种质资源,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选择与鉴定,引种与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回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诱变育种,远缘杂交育种,倍性育种,抗病虫性育种,生物技术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和新品种审定、登记、保护与利用。另外,为了提升学生作物育种专业实践技能水平,还设计了相关的实用技能实训内容。本书配有电子课件,可从www.cipedu.com.cn下载使用。教材融入 思政与职业素养案例 ,弘扬我国科学家精神,培养学生敬业奉献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响应二十大号召,学好专业本领维护国家安全,报效祖国。本教材可供高职高专院校农学专业、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和种
《水稻起源、分化与细胞遗传》是作者在查阅大量文献,结合长期潜心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水稻起源、分化与细胞遗传》分为九章,前五章主要介绍水稻的起源和分化,包括稻属的分类、水稻的染色体组、栽培稻的起源、栽培稻的分化和传播、水稻的基因符号和连锁群;后四章重点介绍水稻细胞遗传研究的**进展,包括水稻的染色体、水稻的整倍体、水稻的非整倍体和水稻减数分裂的遗传调控等内容。
本书用图片展示、动画演示加文字说明等形式详细介绍了平面基质槽培设施建造技术、平面基质袋培设施建造技术、立柱叠盆式基质培设施建造技术、多层床式立体水培设施建造技术、立体管道水培设施建造技术和立柱叠盆式水培设施建造技术。以此为基础,系统阐述了樱桃番茄和彩椒基质袋培技术、茄子有机生态型基质槽培技术、甜瓜复合基质槽培技术等果菜类蔬菜的无土栽培技术,木耳菜有机生态型基质槽培技术、苦苣菜平面深液流技术、油菜立柱叠盆式基质培技术与莴苣立柱叠盆式水培技术等叶菜类蔬菜的无土栽培技术,以及豌豆苗、萝卜芽等芽苗菜培育技术。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适合农业院校、涉农企业、科研部门、农技推广站、蔬菜种植户及无土栽培爱好者阅读参考。
1.主要内容:围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农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为平台,积极发挥农民技能培训辐射带动作用,已形成了规模化农民技能培训的示范效应。为此,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种植业、蔬菜、畜牧、水产和农机等领域,积极开展农业新业态、新技能培训项目开发,广泛开展农业从业人员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优质农产品生产水平和农业专业化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农业产业发展需要。2.主要特点:一是在农业类新技能培训项目考核要求的基础上,以农民需求为出发,结合教学和学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来进行教材的编写;二是强调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通普及,编写者均为来自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专家,并由上海农科院、上海农委及上海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的专家多方把关,广泛查阅专业资料,博采众长,
马槟榔作为濒危物种,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开展针对马槟榔的基础研究和物种保护、开发应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书主要介绍了马槟榔种源界定及文献描述、马槟榔的形态学、种质资源分布、野生生境研究、遗传多样性、马槟榔甜蛋白、MabinlinⅡ的克隆及表达、人工引种驯化栽培研究,以及马槟榔的病虫害和产业化发展相关内容。
本书精选了100个目前蔬菜生产上常用的农药品种,包括杀虫(螨)剂、杀线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对每种农药从通用名称、英文名称、结构式、分子式、分子量、其他名称、主要剂型、毒性、作用机理、产品特点、鉴别要点、在蔬菜生产上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安全间隔期、每季作物最多使用次数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并对部分农药品种常用的复配剂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本书适合广大农业科技人员、菜农阅读,可作为蔬菜基地、蔬菜专业化合作组织的培训用书,也可供农业院校蔬菜植保等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紧密围绕无公害蔬菜生产需要,针对蔬菜生产上可能遇到的大多数病虫害,包括不断出现的新病虫害,不仅提供了可靠的传统防治方法,也挖掘了不少新的、现代的防治方法。本书图文并茂,介绍了8 类葱蒜韭类蔬菜113 种病虫害和10 类薯芋姜类蔬菜126 种病虫害,图文结合,不仅有宏观的症状特写照片、病原生物各期照片,还有病原菌显微照片、图片等,便于准确识别病虫害,做到有效防治。本书在文字上既描述了传染病害,也描述了生理病害的症状、病因或传播途径及害虫识别、生活习性,给出了行之有效的生物、物理、化学防治方法,科学、实用、通俗,可作为各地家庭农场、蔬菜基地、农家书屋、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参考书,指导现代蔬菜生产。
粮食安全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强化单位土地面积上更高的粮食生产能力。水稻是中国的大粮食作物,超级稻产量持续突破,是我国水稻科技进步取得的重要成果,实现水稻超高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技术支撑。 自1996年我国农业部立项了 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 以来,经过水稻科研工作者持续二十多年的联合攻关,选育了一批具有不同产量潜力的超级稻品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产纪录。其中,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2年和2014年实现了 百亩方 平均亩产700千克、800千克、900千克、1000千克的攻关目标,使中国的超级稻育种及栽培技术居G际领先地位。 为了进一步发挥超级杂交稻高产相关技术成果作用,我们组织参加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多年的相关科研人员共同编写了《超级杂交稻亩产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