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淘 自2012年在野外放归后存活至今又经历多次回捕,期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本书中素材的来源均为科研人员第一手的资料,以科研人员的视角还原第一工作现场,拟围绕科研人员摸索培训方法、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放归后监测工作开展等一系列问题,从 淘淘 的出生之前的准备工作为起点,讲述整个野化培训和放归的整体经过和放归后的监测工作,并且采用日记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有机结合起来,普及大熊猫的科学常识,增进公众对大熊猫野化放归项目的了解,同时也展现为大熊猫保护事业奋斗的 熊猫人 乐观积极、勇往直前的科学和创新精神。
本书以园林植物的科学种植为出发点,配以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并结合各地的实例,对各类园林植物的应用问题进行讲解,同时还特意补充了大量、实用的种植管理技巧和要点,是一本难得、实用的好书。 本书分为5章,分别从植物应用及园林初步、园林绿地植物的生长管理、乔木的定植与管理、小型木本植物的定植与管理、草本植物的定植与管理几方面对园林植物的应用进行了翔实的论述。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相关设计专业师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亦可对园林的实际管理种植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专业设计师、科学家、园艺学家和管理者也具有极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中国林木种质资源丛书:中国猕猴桃种质资源》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包括3章,分别对猕猴桃的驯化简史及主要用途、猕猴桃属植物的分类概要及重要的特征、猕猴桃属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物种进行了介绍;下篇包括3章,分别对美味猕猴桃、中华猕猴桃、软枣猕猴桃和毛花猕猴桃等的优良品种或品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介绍,共收集了美味猕猴桃主栽品种9个、优良品种18个、优良品系26个,中华猕猴桃主栽品种9个、优良品种28个、优良品系38个;软枣猕猴桃品种(系)16个;毛花猕猴桃品种(系)4个。
《园林树木学》 教材内容分为绪论、 总论和各论三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园林树木学的的概念、 研究内容和我国丰富的园林树木种质资源概况。总论着重阐述园林树木的分类与命名方法、 植物拉丁文的读音规则、 园林树木检索表的编制与应用及园林树木的生态学习性。各论部分重点介绍了蕨类植物门、 裸子植物门和被子植物门的园林树木种类, 包括园林中应用较多的乡土树种和具有应用前景的新优园林树种的中文名、 拉丁名、 英文名、 形态特征、 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及其在景观园林中的应用, 重点突出使用检索表来鉴定园林树木的方法。本教材树木种类丰富, 各地区树木代表性突出, 力求反映园林树木学学科领域近代的发展和新成果, 共收集了园林树木2106种 (其中含3亚种、 118变种和235品种),隶属于142科、646属,附图620余幅,是目前国内园林树木学教
于振文主编的《中国小麦品质区划与高产优质栽培》系统阐明了我国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背景、过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小麦品质与环境和栽培技术的关系,论述了品质区划的必要性、原则和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分区介绍小麦品质区划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易于理解和掌握。详细叙述了我国小麦主产区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品质区划、主要优质品种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注重理论研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文字阐述较为凝练规范,可读性强。本书还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设立专门章节介绍我国小麦加工、产需分析与交易,便于读者全面把握小麦产业发展的方向。该书适用于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业管理部门、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的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是 园林植物图鉴丛书 中的一本。书中详细介绍了观赏乔木等不同植物的学名(拉丁名)、科属、形态特征、产地习性、栽培要点、园林应用等。每一种植物都辅以清晰的叶、花、植株形态以及植物应用的图片。适于园林专业的在校学生、相关职业从业者参考。
本书是当代中国系统论述西藏油菜遗传资源的部专著。全书共5章,介绍了西藏油菜的生产发展和分布,论述了两藏栽培油菜和野生油菜遗传资源的特点、利用及其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油菜起源和演化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各种学术观点,提出了油菜分类的自然分类系统和油菜起源的青藏高原假说,并对西藏在世界油菜起源上的地位作了较为科学的论证。 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科学性和实用性强,对我国油菜分类、起源与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青藏高原地区科教兴农和发展油菜生产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书可供各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生物学、作物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使用,也可供农业技术人员、乡镇农业领导干部等参考。
本书对杜鹃花观赏特性、园林应用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内容主要包括杜鹃花资源与分布、杜鹃花文化及园林应用、杜鹃花栽培繁殖及育种、杜鹃花的逆境生理、杜鹃花产业状况及发展前景等。本书介绍的杜鹃花相关资料,尤其是杜鹃花栽培繁殖、育种及杜鹃生长适应性、逆境生理等,是杜鹃研究最新进展的归纳和汇总,知识点全面、科研信息丰富。本书可以为园艺爱好者提供基础性指导;同时该书也是撰稿人多年从事杜鹃花研究成果的汇总和归纳,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可以为杜鹃花苗木企业的生产提供栽培繁殖、育种技术等指导,也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杜鹃研究的基础性资料。
由樊丹、刘胜祥主编的这本《农业野生植物资源调查与保护系列丛书(湖北卷)》在概述了湖北省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涵盖了湖北省农业野生植物的物种信息,并系统介绍了该省开展的保护工作及经验教训、保护模式和技术。这对于科研、管理和技术人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十几年来,我国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稳居世界,近年来正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而要实现这一转变,苹果栽培制度的变革是重要途径。苹果矮化密植集约化栽培是现代苹果生产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也是我国苹果栽培制度变革的必然选择。 《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理论与实践(精)》(作者韩振海等)共10章,主要内容包括:柱型苹果和短枝型苹果品种,苹果矮化砧木类型及矮化苹果苗木培育,矮化苹果园的建立及土壤、水和营养调控,矮化密植苹果园的树体控制、产量和质量控制,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及应用实例,苹果矮化密植集约化栽培的展望。本书全面归纳总结了国内外苹果矮化密植的理论研究成果,注重深刻分析、探索国内外苹果矮化密植栽培的方式及实践例证。全书图文并茂,数据翔实,系统性强,结构严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
本书对圆林花卉的常用的几种应用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表述,同时推荐了大量的实际应用效果优良的花卉种类。每种应用形式都配以精美的图片,以便读者直观地了解其在实际园林应用和造景中的效果,并进行了详细的图片说明。 编者多年来一直从事园林花卉的设计应用工作,在实际中搜集了大量花卉应用方面的相关资料,同时积累了许多花卉不同应用形式的实景图片。希望通过此书将近年来在花卉应用方面的工作经验和体会与大家分享交流,也希望能为广大园林工作者和园艺爱好者提供较全面的资料供实际参考。
本书全面介绍了近20年来三七栽培的研究与实践结果,展示了三七现代化栽培的优势与特色。本书共分为11章,第1章主要介绍了三七种植及产业概况,后10章则分别对三七的起源与分布、生理生态基础、连作障碍、营养与施肥、繁育、栽培技术、遮阳网栽培、仿生栽培、机械化栽培及立体栽培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本书既有理论探索,又有方法创新;既有专题论述,又有系统分析;既有回顾性研究,又有前瞻性分析。本书能够将已有三七栽培方面的科技成果进一步推广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三七的规范化、现代化种植水平。
本书分为金奖篇、银奖篇、铜奖篇和栽培奖篇四个部分,图片均为场馆实地拍摄,精美,且具有强烈的现场直击感,能够真实传递现场兰潮涌动的信息。本书大16开精装本,全铜版纸彩印,内文图版气势足,具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搭配错落有致,相得益彰。采用一图一说的形式,使读者能观图赏花,读文会意。文字部分特请兰界养兰高手撰文,专家审定,通过优美的文字,让人知其品种、晓其妙处、明其档次、谙其价位。兰界前辈陈心启、刘清涌亲为本书作序,并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在往届兰博会举办后获奖兰花的倩影都没有得以结集保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这个遗憾,既有现实的开创意义,又有资料的历史意义及收藏价值。
本书总结了三十多年来我国在苜蓿雄性不育系的选育及利用方面积累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苜蓿雄性不育系育种相关基础,雄性不育系生物学、农艺学及其遗传改良,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及形成机理等内容,同时还介绍了国内外牧草雄性不育化育种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苜蓿雄性不育化育种的研究方向。为便于对该领域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研究和考证,在书末附录中补充了“研究材料与方法”。 本书对牧草雄性不育系育种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草学专业的研究生教材,还可供与农业和草业相关的教学、科研等研究者参考。
野菜,与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正如历史的发展不是简单的重复而得螺旋式上升的规律一样。今天的野菜,带着“糠菜半年粮”的辛酸回忆,带着“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野菜和水煮”的悲壮印记,已踏进了追求健康,追求回归自然的21世纪,正成为极具竞争潜力的国际性商品。 在众多研究者辛勤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真研究了中国野菜学的范畴、形成发展过程和野菜资源特点、古今地域分布、营养保健、绿色食品生产以及综合开发利用;收集整理了574种野菜和293种野生食用菌及439幅相关图鉴,力图从更广的视角反映中国野菜的概貌;为了方便读者查阅,同时编制了索引和大量的表格。希望《中国野菜资源学》能够成为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农村基层干部、农民企业家和农户,以及大学生、研究生喜爱的案头工具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