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苗圃学是主要讲述园林苗木繁殖和培育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本内容包括园林树木的种子生产、苗木的繁殖与培育、大苗培育技术、苗木出圃、育苗新技术、园林苗圃的建立及园林苗圃的经营管理等内容。旨在使读者通过学习,能够掌握园林苗圃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学以致用,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为本科园林专业的,也可供大、中专院校园林和其他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及园林绿化工作者学习使用。
本著作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长期从事木材解剖及超微构造研究和木材识别鉴定工作的专家编撰完成。全书共包括东南亚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主要商品材特性和用途,东南亚主要商品材的用途分类部分内容,记载了东南亚主要商品材树种206种(隶60科183属)。对每个树种均记载了木材名称(中文名、拉丁名和商品材名),树木及分布,木材构造(宏观及微观特征),木材性质(密度、干缩、力学强度、干燥、耐腐及加工性能),木材用途等内容。每种木材均附有三张显微构造照片(横切面、弦切面及径切面)及部分实体木材标本的彩色照片。可供广大木材贸易,加工、生产、科研和教学人员查阅使用。
近年来,我国进口木材的数量和树种不断增多,其中不乏一些新树种,经过开发利用,市场知名度越来越高,得到了贸易商、生产企业以及消费者的喜爱,本次的改版,增加了21个新的树种,同时也剔除了9个欠知名的、材质性能一般、用途不广的树种,这些树种主要来自巴布亚新几内。这样,新改编的图鉴共有233个树种(其中有12种木材属于红木,有9种木材被列入CITES附录予以管制),分别为南洋地区121种,非洲地区79种,其他地区33种,隶属于60科182属。对39个树种的文字内容进行了勘误修订,同时也对37个树种的67张图片进行了更新。对部分隶属于红木或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予以管制的濒危树种,在本次修订时,特别给以标识和备注,以期引起读者的关注和重视。
本书详细介绍了樟树各个品种的产地与种植地、外观形态、选优、育苗、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粗加工和精加工技术、综合利用尤其是现代开发利用途径与实例,重点介绍它们的叶、枝干、皮、根、花、果、籽等各部位化学成分(各种香料、色素、木脂素、黄酮、多酚、多糖、类胡萝卜素、叶绿素、植醇、核糖体失活蛋白等)的提取、作用、制取价值以及樟粉利用、樟蚕饲养、樟芝种植等相关产业,是从事农业、林业、林产化工、香料香精制造、日用化学品、食品、医药卫生、精细化工、生物工程等行业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等作为资源研究、开发利用、实际操作的重要的工具书和常备手册,也可供农林、轻化等大中专师生阅读和参考。
本书结合保护区1985年和2006年两次科考的成果,参考保护区已完成的其他调查成果及文献资料综合编制而成,是保护区建立35年来科学研究的整体反映,具有重要价值。它的出版将使上述珍贵的科学考察资料得以有效地保存,能够让人们更加完整准确地了解草海的科学价值、保护价值和经济价值,为今后加强草海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科研、宣传教育、社区发展等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杰、高椿翔编著的这本《相似树种的辨证识别》以《中国树木志》为依据,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形态特征部分,对树种的各主要器官作具体的描述;二是辨证识别部分,利用图片加文字说明的方法,对相似特征与不同特征加以描述。全书共描述了298组相似组合。
本著作是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长期从事木材解剖及超微构造研究和木材识别鉴定工作的专家编撰完成。全书共包括拉丁美洲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主要商品材特性和用途、拉丁美洲主要商品材的用途分类部分内容,记载了拉丁美洲主要商品材树种208种(隶44科153属)。对每个树种均记载了木材名称(中文名、拉丁名、商品材名和地方名),树木及分布,木材构造(宏观及微观特征),木材性质(密度、干缩、力学强度、干燥、耐腐及加工性能),木材用途等内容。每种木材均附有三张显微构造照片(横切面、弦切面及径切面)及部分实体木材标本的彩色照片,可供广大木材贸易、加工、生产,科研和教学人员查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