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星以上
  • 10-2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3折3折-6折
筛选:
    • 契诃夫短篇小说精选(22篇代表作完整收录!附译者长文深度解读!)
    •   ( 4671 条评论 )
    •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译者 谢周果麦出品 /2019-06-01/ 浙江文艺出版社
    • 契诃夫一生创作了七百多篇短篇小说,擅长用简洁、幽默、犀利却又不失分寸的笔调描绘冲突和悲剧,表达其对复杂人性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切。 本书收录契诃夫三大创作时期的22篇代表作,囊括《变色龙》《小官员之死》《套中人》等名篇。这些取材于日常生活片段的故事揭露了等级制度、官僚主义等社会弊端,批判自私、冷漠、贪婪、庸俗、奴性、保守等人性缺陷,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之光的向往。译者谢周在译后记中,深入解析契诃夫的三大创作主题和象征--"篱笆、女人和狗",帮助读者从更宽广的维度理解其作品。

    • ¥19.9 ¥39.8 折扣:5折
    • 红色骑兵军(红色经典丛书)
    •   ( 409 条评论 )
    • [苏联]伊萨克·巴别尔 /2019-10-01/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红色骑兵军》是苏联作家伊萨克 巴别尔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了38篇具有文学速写和素描特征的小说(如《一封家书》《我的第一只鹅》《盐》等),生动再现了苏波战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谱写了霸气十足、豪气冲天的苏维埃红军的英雄赞歌。 《红色骑兵军》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小说。伊萨克 巴别尔以最严格的的现实主义手法描绘战争中的苏维埃红军战士,不但叙写他们把献身革命事业作为一切的前提,而且淋漓尽致地刻画他们人性的一面 在长年累月饥肠辘辘的行军途中,对幸福、和平与爱情的渴望。伊萨克 巴别尔的笔不仅指向骑兵军将士,还指向犹太人和波兰人,甚至整个战争、整个历史。他真实记载了一个伟大而复杂的时代,堪称那段历史最诚实的目击者和记录者。 《红色骑兵军》诞生于时代的风暴眼,小说中,战争和流血的痕迹到处都是

    • ¥13.9 ¥29 折扣:4.8折
    • 狗心
    •   ( 1700 条评论 )
    • [俄]米?布尔加科夫 译者:曹国维 /2018-12-01/ 漓江出版社
    • 《狗心》是一部荒诞不经的讽刺小说,反映了 20世纪20年代莫斯科的社会生活。闻名欧洲的医学教授普列奥布拉仁斯基和助手博尔缅塔尔博士做了一个大胆的实验,将一名死去男子的脑垂体植入一条狗的体内,试图发现促成人类肌体年轻化的奥秘。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实验的结果导致了狗的人化。这只成为人的狗尽管具有人的外形和语言能力,但却没有任何道德意识。他无耻下流,为所欲为,搅得教授一家鸡犬不宁,*后竟拔枪威胁其缔造者的生命,万不得己教授和他的助手重又将其变回狗身。作家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法,将现实与幻想、悲剧与喜剧、轻松的幽默与辛辣的讽刺融为一体,同时提出了一系列事关人类自身发展的重大命题。

    • ¥14.4 ¥32 折扣:4.5折
    • 铁流——红色经典丛书
    •   ( 1779 条评论 )
    • (苏联) 亚历山大?绥拉菲莫维奇李暖 译 /2019-05-01/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 苏联革命题材长篇小说经典。 小说以十月革命后的1918年内战为题材,叙述了古班的红军 达曼军,带领被古班的哥萨克富农和白匪军残害的红军家属和被迫害的群众,突破叛乱者和白匪军的包围,进行英勇转移的事迹,反映了苏联国内战争时期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生死搏斗,表现了士兵群众由乌合之众成长为一支纪律严明的 铁流 的过程。

    • ¥14.9 ¥29.8 折扣:5折
    • 上尉的女儿(精装)
    •   ( 133 条评论 )
    • 普希金 /2016-06-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上尉的女儿》是智量译本丛书《智量译文选》(全6本)中的一本。丛书包括:《叶普盖尼 奥涅金》、《安娜 卡列宁娜》(上下册)、《上尉的女儿》、《贵族之家 前夜》、《曼德尔施塔姆诗选》、《帕斯捷尔纳克诗选》。 普希金逝世前一年发表了一部真实而深刻地反映普加乔夫农民起义的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这部小说不仅在他的全部创作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介绍到我国来的俄国文学作品。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这部小说被译为《俄国情史》,成为中俄文学交流的首位使者。

    • ¥16.8 ¥28 折扣:6折
    • 不祥的蛋
    •   ( 877 条评论 )
    • [俄]米?布尔加科夫 译者:曹国维 /2018-12-01/ 漓江出版社
    • 《不祥的蛋》描述动物学教授发现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红光, 红光 国营农场场长不顾教授的反对,建议政府利用红光发展养鸡事业。场长负责制定并实行计划,向德国订购鸡蛋,可是阴差阳错,场长收到的却是鸵鸟蛋、蟒蛇蛋、鳄鱼蛋。这些蛋受红光照射数小时后,无数巨大的鸵鸟、蟒蛇和鳄鱼出壳到处横行,吞噬了场长的妻子,疯狂攻击居民,然后朝莫斯科进发,引起全国恐慌。政府出动军队、警察和飞机,都无法制止这些怪兽。意外出现的强大寒流突然袭来,鸵鸟、蟒蛇和鳄鱼才被全数消灭。该书是一部幻想荒诞小说,在幻想荒诞的事件下面,作者毫不掩饰自己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讽刺。

    • ¥12.6 ¥28 折扣:4.5折
    • 莫里哀先生传
    •   ( 759 条评论 )
    • (苏)布尔加科夫 /2017-02-01/ 浙江文艺出版社
    • 《莫里哀先生传》是布尔加科夫为法国喜剧大师莫里哀写作的传记体小说。 莫里哀是布尔加科夫ZUI喜欢的喜剧作家之一,布尔加科夫不仅改编过他的多部戏剧作品,还为他创作了传记体小说,用生动而富幽默的笔触记录他如戏一样 含笑谈真理 的一生。两位深谙喜剧之ZUI高精神的大师之间,虽然生活的年代相隔三百余年,相互之间却存在着一种情感的共鸣和精神的契合。他们操着讽刺、幽默、荒诞的喜剧语言,撕下了各自时代社会和体制ZUI丑陋的外衣。他们都在坚守自己创作理想的路上艰难前行,且从未放弃。

    • ¥18 ¥36 折扣:5折
    • 索尼奇卡
    •   ( 500 条评论 )
    • (俄罗斯)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 著 , 新经典 出品 /2020-09-01/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索尼奇卡》,以 书虫 索尼奇卡与画家丈夫和丈夫情人亚霞之间的 三人行 故事为主线,从一位痴迷于读书的女性角度,展现了当代俄罗斯社会波澜起伏的社会变迁,揭示了俄罗斯普通妇女在家庭模式下的生存状态,开掘了俄罗斯知识女性在传统与现代、知性与爱欲之间的曲折心路与丰富的灵魂景观。

    • ¥17.5 ¥39 折扣:4.5折
    • 秋之蝇 库里洛夫事件(内米洛夫斯基作品集)
    •   ( 349 条评论 )
    • [法]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黄荭张璐 著 /2018-09-01/ 人民文学出版社
    • 小说《秋之蝇》抢先发售出版于1931年,是以内米洛夫斯基的亲身经历写就的。主人公塔季扬娜是一名忠诚、能干的仆人,也是卡林纳家好几个孩子的奶妈。俄国革命爆发后,卡林纳一家开始逃亡,她留下看家,埋葬了卡林纳家惨死的小儿子尤里,还不远万里为主人家送去缝在衣服里的珠宝。后来,她随他们一起定居巴黎。然而,就在卡林纳一家开始享受新生活的时候,塔季扬娜对旧时光念念不忘,愈发显得多余,如秋天的蝇虫般无力地挣扎 小说《库里洛夫事件》抢先发售出版于1933年,讲述了前的漫长潜伏。杀手莱昂?M接到革命委员会的任务,肃清国民教育大臣库里洛夫。他必须耐心等待九个月,在普鲁士大帝来访时采取行动,以引发很大的反响。于是,杀手伪装成瑞士医生潜伏在库里洛夫身边。九个月里,他听库里洛夫倾诉衷肠,观察库里洛夫的家人、幕僚,

    • ¥17.5 ¥35 折扣:5折
    • 猎人笔记
    •   ( 933 条评论 )
    • (俄)屠格涅夫 著,力冈 译 /2010-03-01/ 浙江文艺出版社
    • 《猎人笔记》描绘了各色的地主肖像,这些肖像画可以说是以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作家所创造的画卷的延续。每一个地主都有自己的故事,其中有守旧残忍的斯捷古诺夫地主(《两地主》),有“优雅”的恶棍地主宾诺奇金(《总管》),也有从容睿智的独院地主奥夫谢尼科夫(《独院地主奥夫谢尼科夫》)。屠格涅夫优雅的笔调在地主身上毕露讽刺和幽默的锋芒。 翻开《猎人笔记》,在每一个笔记故事之中,人物形象所置身的大自然美丽生动,俄罗斯中部地区被描绘得如此迷人。这儿有晶莹的露珠、轻纱般的薄雾、跳动的篝火,这儿有空旷的田野、翠绿的草原、幽深的白桦林,这儿有云雀的歌唱、夜莺的轻吟、鹌鹑的鸣啭。这里色彩绚烂.这里音响悦耳,这里的空气闻着满是芳香,这些都逃不过作家敏锐的观察力、听力、细腻的感受力,以及绝妙的文字表达力

    • ¥12.5 ¥25 折扣:5折
    • 羊奶煮羊羔
    •   ( 16 条评论 )
    • (俄罗斯)波利亚科夫 著,谷兴亚 译 /2006-11-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不可用山羊羔母的奶煮山羊羔”语出《圣经·旧约·出埃及记》第23章第19节,是耶和华吩咐摩西要遵守的十条戒律的内容之一,是要求人们不得做违背人性、过分残忍的荒唐事。 可是两个穷极无聊的人打赌,要把一个几乎目不识丁、从未写过一个字作品的无赖,包装成大师级的作家。此事纯属荒唐,本来绝不可能成功。不料,因有政客文痞的捧场和现代媒体的包装炒作,“伟大作家”子虚乌有的小说《杯酒人生》竟然问世,还获得了世界文学大奖。 作品情节荒诞、离奇,充满夸张、幽默、讥刺。小说被改编成话剧后,在俄罗斯各地上演大获成功。

    • ¥10.5 ¥21 折扣:5折
    • 大师和玛加丽塔:米·布尔加科夫作品集
    •   ( 9 条评论 )
    • (俄罗斯)布尔加科夫 著,高惠群 译 /2005-01-01/ 上海译文出版社
    • 这是被扭曲的人在用扭曲的方式表现扭曲的人生、扭曲的世界。这是一部费时两年写了十五章、却将手稿焚毁,结果欲罢不能、不吐不快,于是重新展纸、一气呵成的杰作。《大师和玛加丽塔》是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文艺界现实生活为背景,以传统现实主义、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创作的一部具有世界影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作者为正义张目,鞭挞腐恶,歌颂真爱,把奇幻瑰丽的景观与浓郁凄绝的诗情融合成一体,终使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 ¥12 ¥24 折扣:5折
    • 一个人的遭遇
    •   ( 63 条评论 )
    • 陈应松 /2013-01-01/ 花山文艺出版社
    • 或许,每个人都有一抹乡愁,但回首,却不知故土何在。 在陈应松的笔下,农村生活就在眼前。而这不是抒写乡村的绮丽山水、静谧安宁,也非赞美稻穗的丰收、腊肉的飘香和湖藕的清脆。在这已深受“毒”害的湖泊地带,人性泯灭、伦理尽丧等丑剧时有上演;底层人物在各种挤压下无力挣扎;乡村政治急功近利,使曾经的家园变得更为荒芜和尴尬....... 无论是大系哥、香儿、燕桂兰,还是刁有福、阎孝文、村长和福,他们都是这个生存环境下十分弱小的人物。面对遭遇,或被逼沉沦,或苦苦坚守;粗陋、污秽、昏噩四处流散,而善良、坚韧、勇敢的品质,仍未掩光芒。 不同于大多数人的迷惘和逃遁,作者坚持行走于田野,捕捉光与影,力图用悲悯之笔,唤醒麻木之心,拯救迷途魂灵。

    • ¥18.8 ¥32 折扣:5.9折
    • 红轮 第一卷
    •   ( 4671 条评论 )
    • (俄)亚·索尔仁尼琴 著 /2010-06-01/ 江苏文艺出版社
    • 《红轮》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亚 索尔仁尼琴*的一部鸿篇巨制,也是目前世界文学史上篇幅宏大、卷帙浩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时间跨度长的一部小说。这部描写俄国战争和苏共历史的史论-政治性小说,从1914年8月的一战开始,一直写到1916年的俄国民权运动、俄国资产阶级二月革命、无产阶级十月革命、水兵叛乱,直至1945年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构成了俄罗斯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重现了整个20世纪俄国和苏联的历史。 本次出版的《红轮》中文版卷《1914年8月》(二三部)主要描写革命前夕俄国处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和一战爆发后与德国之间的战争经过,涉及了俄国以及欧洲历史上一系列重大事件和重要任务,作者极力把这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重现在读者眼前,用文学笔调一一对其作出自己的解释和评价,力求多方面、全方位、多方位反映历史现实

    • ¥18 ¥98 折扣:1.8折
    • 直播室谋杀案(俄罗斯侦探小说系列丛书)
    •   ( 3 条评论 )
    • (俄罗斯)列昂诺夫 著,李文厚 译 /2001-09-01/ 群众出版社
    • 1999年1月13日,俄罗斯著名侦探小说家,犯罪心理学家尼古拉·列昂诺夫在伊尔库茨克与世长辞,他的作品将永远被热爱他的读者珍藏…… 《直播室谋杀案》:轰动全俄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被杀害在化妆室里,为了给媒体一个交待,不致引起更大的风波,警方加紧侦破,寻找谋杀背后隐藏的阴谋…… 《欲望无限》:阿塞拜疆驻莫斯科大使一家被劫持,面对劫匪提出的无理要求,政府和警方陷入了困境……

    • ¥11.5 ¥23 折扣:5折
    • 钦差大臣 中国青年出版社
    •   ( 67 条评论 )
    • (俄罗斯)果戈里 /2019-01-01/ 中国青年出版社
    • 《钦差大臣》是俄国讽刺作家果戈里的代表作,于1836年发表。戏剧通过描写某外省小城官员们迎接“假”钦差大臣的故事,运用夸张与反讽的方式,以幽默荒诞的笔调,塑造了当时社会官员群像,揭露与批判了俄国专制社会的种种弊端与腐朽。全书插图选用俄国著名画家卡尔多夫斯基的绘画作品。画家从戏剧本身出发,线条细致,干脆利落,人物神态写实传神,栩栩如生。

    • ¥11.7 ¥26.8 折扣:4.4折
    • 多余的人(易烊千玺朗读《帆》,莱蒙托夫作品)
    •   ( 804 条评论 )
    • 莱蒙托夫,译者:力冈果麦文化 出品 /2019-07-01/ 云南美术出版社
    • 渴求意义的人突然面对无意义的世界,首先表现出两种心态。 听天由命地接受无意义:颓废。 慷慨激昂地反抗无意义:悲壮。 还有第三种心态:厌倦。十九世纪俄国贵族精英知识分子,家有庄园与农奴,生活优裕受到良好教育。在高压统治下,社会意识初启蒙,他们空怀一腔热血,不满现实、渴望有所作为,却又屡屡碰壁无力改变阶级现状而变得痛苦、消沉、愤世嫉俗、蔑视一切生活道德规范。这种不肯接受又不肯反抗的厌倦情绪体现到俄国文学上,是一系列"多余的人"形象的出现。 总是在追求意义,却总是求而不得。他们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人,甚至是诚实正直的。所做的任何努力,带给别人的都是伤害。*终自己的灵魂也在这种深不可测的失落中渐渐被腐蚀掉,变得更加行尸走肉。 但这种厌生慕死的心理,似乎很贴近于当下的"小

    • ¥19.9 ¥39.8 折扣: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