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恭尹曾谓“世间何日不风云”,许礼平将这“风云”讲成故事。这些故事中,有深藏功与名的香江潜龙潘静安,“乐夫天命”的傅抱石,结缘中国艺术的苏立文,身负传奇故事的神医柯麟;这里还有“同画异幅”的真相,有圆明园《寒食帖》流传经过,当今拍卖乱象……许礼平通过所藏的一幅幅翰墨书画,考证与它们有关的人和事,内容有趣而颇多掌故。对香港文化、历史感兴趣,和想了解民国史的人,可做一读。
《飞鸟集 新月集:泰戈尔诗选》收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 诗人泰戈尔的四部经典诗集:《飞鸟集》《新月集》《吉檀迦利》《园丁集》。在这些诗篇中,泰戈尔将其对日常生活中所见之人、事及自然万物的细致观察,对爱憎悲喜等诸般情感的细腻体味,融入他所继承的悠远的印度文学和文化传统,建造了一个诗意盎然的精神世界。
《伊索寓言》是以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作家伊索的名义流传的古希腊寓言集,其中的寓言故事并无复杂情节,却生动有趣、寓意深刻,予人以启迪,历来深受各个国家、各种层次的读者喜爱。经数千年的流传和演变,《伊索寓言》版本众多,而《伊索寓言:555则》便是著名翻译家黄杲炘在多个版本基础上,集各家所长而成,让寓言的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555则,并根据故事主角将这些庞杂的寓言分成了十类,显得井然有序,便于查询和对比阅读。
本书稿为阿根廷诗人、小说家、评论家、翻译家,西班牙语文学大师博尔赫斯的诗歌代表作,收录他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创作的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 》,是他 早的作品,也是他步入文坛 初的尝试。诗集主要描绘作家的出生之地布宜诺斯艾利斯,这座城市的清晨和黄昏、低矮建筑组成的市区和荒郊、它的宁静和忧伤,家乡情结之下是对于家族史、对历史文化的追溯,各种具体事物、各个人物在时间的冲刷之下仿佛有了永恒的面貌。
......
据说,相声是分南北派的。北派相声名家刘文亨曾经在一段相声里以口音的地域差异为引,让听者笑声不断。其实何止口音,因地域的不同,而使得生活于此的人们在生活习惯、语言甚至思维方式上都有差距,反映在文学作品上,当然就形成了类似地方风味的写作特色。以这样的角度稍加分类,并编辑成集,让读者读一本而窥此风味之全豹是我们编选的初衷。 ??? 《小说月报:风味小说·天津卷》是本系列的本。《小说月报》编辑部把其中的带有天津地域特色的作品精选之后结集,以当年选发的时间为序,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蒋子龙的《一个工厂秘书的日记》,晚至2010年武歆的《老工人谢瑶环》;既有反映清末民初故事的冯骥才的《神鞭》、张仲的《龙嘴大铜壶》,又有写天津名小吃的李治邦的《津门十八街》,还有出自龙一之手的因改编
让·吉奥诺著的《种树的人》介绍:1913年,前次在普罗旺斯的高地上见到布菲耶,当时我接近没有想到,这位孤独的牧羊人会为脚下的荒凉土地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1918年,从战火中死里逃生,我回到了这片高地,惊讶地发现一大片望不到边际的橡树和山毛榉,枯干的河床又传来潺潺的流水声——牧羊人每天种下一百颗树种,短短几年时间,就让这片荒原变成了绿洲; 1939年,大战又一次迫在眉睫,勤劳的牧羊人依然心无旁骛地劳作,将纷飞的战火挡在一片密林之外; 1945年,和平再次降临,我很后一次见到了牧羊人。他救活了这一带废弃的村庄,和风带着花香,田地里作物茂盛,屋宇间飘散着幸福的炊烟; 1947年,布菲耶在医院平静离世。没有太多人知晓,是他把传说中流着奶与蜜的迦南地带到了人间。
以忠实记录当代文学发展轨迹而享誉文坛的《小说月报》,是我国创刊时间很早、发行量优选、为海内外广大读者所喜爱的小说类文学选刊。1980年创刊,并由文坛泰斗茅盾先生题写刊名。新时期涌现出来的许多名篇佳作,《小说月报》都予以了及时选萃、推介,从而在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如今,《小说月报》以40余万册的期发行量,居全国纯文学刊物之首,依然成为全国各阶层读者家喻户晓的文学期刊。 今天,我们以书本的形式收录了《小说月报》第十二届百花奖入围作品,敬请读者阅读。
本书系《小说月报第十一届百花奖获作品集》的姊妹篇。共计收录了19位作家的中篇小说10部和短篇小说10篇。这些入围“百花奖”的作品,是广大读者从本刊2003年至2004年期间,所发表的155部中篇小说和150篇短篇小说中,通过投票评选产生的。这不仅充分体现了本刊始终坚持的评奖完全尊重广大读者意愿的方针,更充分体现了《小说月报》“百花奖”的群众性、广泛性和社会认知度;而19位入围作家中,既有文坛老将,也有中年精英,还有年轻新锐,可谓三代济济一堂,场景精彩壮观。他们的作品,只是因为主次在数量的限制而未能捧杯。在19位入围 作家中,就有5位作家的作品,同时荣获本届“百花奖”。 本书依然遵循既定的编辑体例,分为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部分,每部分的作家作品均按照得票多少的顺序排列。为有助于读者了解作家的有关情况,我们在其
《夏目漱石短篇小说精选》作为“世界著名作家短篇小说精选系列”之一,选取了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极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十篇汇编成集出版。他一生都坚持着对社会的批判态度,以其具有鲜明个性、丰富多彩的艺术才能,直至今日依然凌驾于日本所有作家之上。 他对东西方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通擅长俳句、汉诗和书法。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而且他对个人心理的细微描写也开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名人,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因为他在文学上作出的杰出贡献,他的头像被印在了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
“三岛屋”商店有个神秘的地方叫“黑白之间”,背负着哀伤过去的阿近姑娘在此收集奇闻怪谈,于是携带着不可思议故事的访客纷纷上门,一吐深藏内心多年的秘密。 《逃走的水》:那个牧马少年是个瘟神,只要他一靠近,水就往外逃,河流也会改道,他说,是因为遇到了山神。 《竹林里冒出一千根针》:拥有两对父母的千金小姐,也拥有双倍的幸福与宠爱,没想到,也要承受双倍的负面情感。 《暗兽》:私塾老师和妻子入住许久无人居住的空屋,意外发现空屋里有一个黑乎乎的如孩童般天真淘气的团子,这个喜欢人类的不明生物到底是什么? 《吼佛》:在一个与世隔绝的村落里,用来焚烧的木材里突然出现了能治百病的佛像,于是人们抛弃原本信仰的寺庙大佛,转而膜拜木佛像。
本书是“百年中篇小说名家经典”丛书中的一种,选录了军旅作家李存葆具有代表性的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 小说通过描写云南边防部队某部三营九连指导员在战前、战中、战后的生活,塑造了一系列有着崇高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当代军人英雄群像,冲破了军事文学“无冲突论”的老套,正视并深刻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揭示军队内部矛盾和历史伤痛,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在当时,可说是开了以悲剧形式反映战争和军营生活的创作先例,是军旅小说的一个决定性突破。 该小说在《十月》首发后,中央及各省市报纸争相转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小说获得1981—1982年全国 中篇小说奖。1983年,山东电视台将小说改编成三集电视剧,由周里京主演;1984年,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故事片上映,该片由谢晋导演,吕晓禾、唐国强等主
本书是难得一见的“教后感”结集,它记录了来自城市、更来自农村的“90后”一代大学生彷徨、躁动又不失纯真的日常生活和思考。其中不仅收录了2006至2010这五年间,王小妮在海南大学人文学院开设影视写作课程期间的教学笔记,还摘选了部分学生作业和邮件。作为一位诗人,王小妮有更为敏锐的心思,去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经验,也耐心观察着年轻学生们的精神和思考状态。她深深地理解学生们的焦虑:“面对现实,批评今天的大学生太急功近利是最无力和最不人性的。如果他们不焦急,不知道养活自己和改变父母的生活,反而有问题。”她反对学生们使用僵化的“好词好句”,让他们用自己的方言去朗读诗歌、表演小品,唤醒最亲切鲜活也最原初的感觉。她尤其关注那些出身底层和农村的学生,提醒他们自己的经历就是一个宝库,不必急于洗去自己
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绘画,像“被魔鬼附了体”,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他的行径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在异国不仅肉体受着贫穷和饥饿煎熬,而且为了寻找表现手法,精神亦在忍受痛苦折磨。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死后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 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在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画了一幅表现伊甸园的伟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却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后把这幅画作付之一炬。
《惜别》是太宰治以在仙台医专求学时的鲁迅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创作这部作品之前,太宰治亲自前往仙台医专考察,花了很长时间搜集材料,考量小说的架构,用太宰治的话说,他“只想以一种洁净、独立、友善的态度,来正确地描摹那位年轻的周树人先生”;因而,在书中,读者可以看到鲁迅成为鲁迅之前的生活、学习经历及思想变化,书中的周树人,亦因太宰治将自己的情感代入其中,而成为“太宰治式的鲁迅”形象。 同时收录《之意图》《眉山》《雪夜故事》《樱桃》《香鱼千金》 等5篇中短篇小说。
......
《人间草木(精)》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 这是一部写给所有文学爱好者的 珍贵的名家经典作品,本书通过精选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经典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堪称当代小品文的经典,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一代散文大师作品的风采。《人间草木》是汪曾祺 的散文集。当代文坛上,能同时在小说和散文两块田地里经营,且自成一家的并不多,汪曾祺先生算是其中的一个。
《开花的犹大树》作为凯瑟琳·安·波特有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是她文学成就中一个辉煌的作品,它建立了波特在文学领域的崇高地位。 为什么犹大树会开出华丽的紫红色花?据撒加说,这是由于树的枝干里流动着一个名叫犹大的人的血。将近两千年前,他把自己吊死在一株南欧紫荆上。从此这种花树就有了新的颜色,也有了新的名字。 在这篇小说中,波特向读者展现了丰富的象征艺术。而这些复杂的象征首先隐含在小说的题目——《开花的犹大树》中,开花的犹大树是背叛者的象征,同时也是这部小说中重要的象征。此外,在小说中的人物—劳拉、布拉焦尼和欧亨尼奥身上,也体现出许多象征意义。波特在描述这些人物时,并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而是留给读者小说中人物身上许多不被解释的细节,这些细节是有关象征意义至关重要的线索。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