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1970年之后》系统地阐释了当今世界自 1970 年以来的艺术实践,内容不仅包括绘画、雕塑、装置、行为表演、数码影像等多种艺术,还涉及重要的博物馆展览、国际策展人以及当代艺术赖以传播和发展的各类艺术体制等。作者聚焦于欧美和亚非等全球各地的新艺术形态,结合时代与地缘发展背景,关注艺术创作理念、主题、手法和艺术批评焦点的演变,帮助读者透彻地理解纷繁多变的当代艺术现象。 深度与广度兼具,当代艺术领域资深研究者 易英、高名潞、邵亦杨等联袂推荐!
在本书中,伟大的科幻编辑和作家之一 杰夫 范德米尔 将作为我们的导游,带领我们深入了解、回顾和展望蒸汽朋克文化的发展,追踪文学、电影、电视、动漫、时尚、艺术和手作中的蒸汽痕迹! 我们将从凡尔纳、威尔斯的小说中开始这场异次元宇宙探险。经过由《差分机》引燃的蒸汽朋克文学大爆炸,我们将目睹疯狂艺术家的射线枪和生物机甲,并在发条吉他的伴奏下,和佩戴护目镜的维多利亚绅士与淑女共舞。结束时,我们将搭乘 移动城堡 进入 天空之城 ,在宫崎骏等电影大师打造的幻想世界里对蒸汽朋克的未来展开狂想!
这部图文并茂的作品横跨了文艺复兴至今的西方艺术史,介绍了从拉维尼亚 封塔纳和卡拉瓦乔到琼 米切尔和毕加索的 11 位艺术家的作品,并深入探讨了每幅绘画、每件雕塑、每张照片、每座纪念碑如何试图讲述一个普通观众必须解读或构建的故事。
图解艺术史系列引进自在欧洲享有盛誉的意大利Electa出版社,由多位意大利艺术领域的专家历经数年编撰而成。所有分册均以关键词、城市和艺术家为线索,以 划重点 的方式将纷繁复杂的艺术史一一道来,包含208个艺术主题、426位艺术家、226个艺术中心、近3000件艺术作品。在清晰扼要的解释之外,辅以大量插图,通过图文的有机结合展现了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
本书由阿图罗 马塞洛 帕斯夸尔与泰奥 戈麦斯合作完成。阿图罗 马塞洛 帕斯夸尔是一位杰出的讲述者,为我们揭开古代众神与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以及故事背后隐藏的秘密。泰奥 戈麦斯则补充了词典部分,为本书收尾,网罗世界各地的文化与信仰,集结所有天神、人物的简介,呈现包罗万象的神话人物,旨在向读者整体展示世界诸种神话,这些神话现在仍然是世界文化和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以高超的方式讲述了众神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时间的长河中从未褪去光彩。神灵和神话曾经是我们祖先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并孕育了我们的文化。这些神话一方面是我们恐惧和匮乏的寄托,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的力量来源,正是它们鼓舞着我们一次又一次战胜挫折,从而使人类得以发展。《神话全书》是一部关于文明起源的重要作品,是一位极好的生活之师,它会教给
追溯西方神话体系中的各种神祇,以及他们在艺术绘画、文学作品插图中的艺术形象分析,结合有趣的神话故事,生动呈现希腊神话众神的永恒魅力。 《神域之书 希腊神话众神的起源》是一本艺术普及类趣味读物。本书介绍了希腊神话奥林匹斯众神的起源故事,由混沌初开的创世神话展开。书稿分别对奥林匹斯主要的十二位神祇和与之相关的人物及背景故事进行介绍,并附有内容相关的古典油画、素描和工艺作品、雕塑等展示。本书的一大特点是通过神话故事的代表场景对众多作品进行艺术分析讲解,适合对艺术和希腊神话故事感兴趣的读者。书中的讲解深入浅出,既有对人物画像的分析,也有对构图安排、主题场景的介绍,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先锋艺术家小传漫画系列是关于6位现当代艺术家的小传漫画作品集,他们艺术的特点都在于打破艺术和社会的传统,开创了代表自己蕞具革命性和创新性的艺术作品,该系列书以机智、古怪、俏皮的方式讲述了这6位先锋艺术家的故事。
本书是梵蒂冈博物馆馆藏珍品的目录式画册,将976件馆藏珍品按八个主要场馆分门别类,配以图片和文字介绍(重要展品配以详细解读,一般展品配以基本信息)。梵蒂冈博物馆是历史悠久的艺术沃土,也是现今全世界热爱艺术的人士不可错过的重量级博物馆。它原本是罗马教皇的宫廷,一千多年来,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遗产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稀世珍品汇聚于此,使得它成为伦敦大英博物馆和巴黎卢浮宫之外,全世界艺术爱好者心驰神往的艺术圣地。名声赫赫的西斯廷天顶画、拉斐尔的《基督变容》、拉奥孔群雕皆陈列在此。本书中将这些传世珍品一一收录,以精美画面和富于洞见的介绍带领读者开启一段震撼心灵的艺术之旅。
《印度艺术》梳理了南亚次大陆从公元前300年至21世纪艺术发展的历史,追溯了佛教、印度教、耆那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赞助人和工匠如何创造出符合不同的宗教和意图的丰富的艺术形式;石窟、神庙、雕塑、绘画等又如何为不同时期的政权服务。通过探究艺术生产与赞助、个人创造力与统治意识形态间的互动,平衡印度教、佛教的影响和一直以来被低估的印度伊斯兰艺术、殖民时期和现代艺术的成就,书中的每个时期都呈现出其独特风情。 全书收录150张插图,全面展示印度艺术的各种形态。若干建筑解剖图带读者走进神秘而鲜活的印度教神庙内部,了解南北印度不同的建筑风格,解析莫卧儿皇帝在新首都中蕴藏的野心,以及殖民时期建筑对印度城市风貌的塑造。17世纪是绘画的世纪,在莫卧儿皇帝和北方邦国的宫廷中,艺术家们吸收多样的本土和外来技法,创
本书主要讲述拜占庭帝国辉煌而又灿烂的历史和艺术,全书结构采用总分的形势,在第一部分即对这会红的文明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顺应时间轴,对拜占庭帝国这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所诞生的艺术形式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全书溯古及今,在讲述这个极具神秘帝国和时期艺术形式演变的同时,让读者平添一丝亲切感,深入浅出,更容易读懂这本著作。
本书讲述了1300年 1600年前后罗马的艺术、艺术家和赞助人的故事。约翰 马尔恰里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罗马当时的艺术和艺术项目,讨论了罗马城中多样的赞助模式,以及不同教皇当权时期的赞助差异,同时分析了当时兴起的别墅文化。作者将这一时期的一批杰出的艺术作品和艺术项目置于实践、竞赛和互相竞争等语境下进行讨论,让读者从多个方面领略文艺复兴时期罗马的伟大及对后世艺术活动和艺术理念的影响。
《日本书道史》是作者长期于中日两国讲授书法,并从事相关文化研究之成果。全书以30万字篇幅,对日本书法发展历程及相关文化进行了全面考察,并配以日本历代著名书家高清作品图80余幅,是追溯中日书法文化渊源,了解日本书法发展嬗变及中日书法交流的重要著作。同时,亦可为于更广阔视野中审视中国书法精神内核、风格流变、未来走向提供参考。
本书首先对古希腊罗马时期马赛克艺术的风格和技术进行了简明而权威的阐述,之后引导读者按时间顺序参观马赛克艺术发展的最重要的地区,从马其顿首都佩拉 其天然卵石镶嵌画的构图在马赛克发展的早期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到拉文纳的圣维塔莱大教堂 其墙壁和拱顶的马赛克标志着古代和中世纪风格之间的过渡。本书对庞贝及其周边地区给予了特别关注,那里完整地保留了各种惊人的马赛克作品,包括著名的描绘宏大的人物场景的亚历山大马赛克等。
世间鲜有什么地方能像吴哥一样令人心驰神往。吴哥曾是伟大高棉帝国的心脏,如今已脱胎为一座宏伟的考古公园。吴哥的庙宇在几个世纪的变迁中褪去浮华,让盘根错节的草木为往昔的荣光加冕。错综复杂的景观、精妙的石刻和建筑,以及盘踞而上的草木都为其不可言说的艺术之美增添了久远而神秘的气息。 《游历古文明:吴哥的瑰宝》全面地介绍了吴哥古迹建筑群,还根据新近的考古发现,深入浅出地阐释了高棉艺术象征性风格的发展。作者马里利亚 阿尔巴内塞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她凭借简洁流畅的文字、丰富的内容信息和精美的照片为东南亚建筑、艺术和考古爱好者提供了非常精辟的参考指南。
《浮世绘流派史》以18个篇章详尽介绍了日本浮世绘的源流与发展脉络,以21个风格流派兴起的时间顺序排列,同时在各流派内,按名家生年降序逐一介绍其师承关系以及各自的艺术风格,为我们勾画了一个庞大而又清晰的浮世绘谱系,修正了我们以往 浮世绘等同于锦绘 的片面认识。本书收录了东京国立博物馆、京都国立博物馆及各名家藏品,以340余幅浮世绘大家具有代表性的大幅手绘、木版画作品,生动展现了浮世绘由手绘本到木版画的过渡发展,由*初上流社会赏玩转向社会大众审美消费的过程,从而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体会到日本浮世绘独有的艺术魅力。
近十年来,被誉为 书房型作家 的洁尘走出书房,有步骤、有计划、有系统地一遍遍开启日本文学艺术之旅,南起濑户内海的冈山、高松,热海、箱根,到大阪、京都、奈良、东京,一路向北,到金泽、黑矶、仙台、金木、青森、名古屋,一直行到北海道的札幌、富良野,足迹遍及日本四大岛,她以脚代笔,绘制了一幅极具作家气质的文学艺术行走地图。 本书是洁尘继《一入再入之红:日本文学行走随笔》之后推出的艺术深度游指南。洁尘深入日本种种艺术现场,寻访几十位建筑家、艺术家的足迹,提供从路线到内蕴的全面指南,是一场侘寂、幽玄、意气、物哀的美学溯源之旅。上编为庭园笔记,深度探访日本18座古典庭园:龙安寺、桂离宫、大觉寺、天龙寺、青莲院、银阁寺、高台寺、建仁寺、南禅寺、知恩院、无邻庵、寂光 院、妙心寺、醍醐寺、唐招提寺、
本书介绍了全球11个地区的超过250座的经典花园。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花园不仅可以为专业的园艺设计师提供各种精美的范例,还将启发园艺设计师对园林设计的灵感。本书涉及范围极广,书中的花园均由优秀的园艺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参与设计,涵盖多种类型和风格,从法国的凡尔赛宫,到英国的丘园,再到日本的桂离宫和中国的拙政园,世界著名花园均囊括在内。超过1000张彩色照片,其中每个花园都独一无二,并配有简明清晰的介绍。 本书收录了 *布朗 (兰斯洛特 布朗)、安德烈 勒诺特尔、托马斯 杰斐逊、格特鲁德 杰克尔、拉塞尔 佩奇等设计名家的代表之作,也展示了贝丝 查托、皮特 乌道夫、丹 皮尔逊等现代设计师的出众才华。但更令人惊喜的,还是这次计划中在亚洲与南美洲发现的众多廖为人知的美丽花园,以及那些来自大洋洲、在园艺舞
正如我们所穿的衣服可以传达我们的个性和我们希望别人如何看待我们一样,时尚也可以反映出社会的文化和关注。《西方时尚文化史》将时尚作为文化环境的晴雨表,从19世纪中期的高级时装创始开始,直到21世纪的数字时代,厘清逆转潮流的主要因素,展示了服装风格如何随着整个社会的重大变化而变化。 本书沿时间脉络,以11章分主题讨论时尚的商业化、时尚艺术巧思、时尚的平民化、时尚的美国化、时尚的大众化、时尚的后现代性、时尚异思、时尚生活方式、时尚的集团运作、时尚可持续发展、时尚的数字化。书中通过探索时装的跨领域性质,探索了服装设计和其他视觉艺术在过去150年的演变,以及时尚与艺术、音乐、政治和大众媒体等领域的联动关系。 此外,书中还介绍了诸如香奈儿、三宅一生、菲拉格慕、弗兰科 莫斯奇诺、亚历山大 麦昆等时尚名人
约1400 1520年在传统上被称为文艺复兴早期和盛期,而佛罗伦萨作为文艺复兴的摇篮,在这一时期的文化、艺术和知识层面都有着杰出的贡献。本书以新颖的视角,在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下探讨了这座城市本身以及它的艺术,其中内容不仅包括符号、题材、艺术家组织和赞助人系统,也包含这一时期的艺术著作、绘画理念、观念表达以及不同媒介与材料的效果,还专门用一章讨论了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女性赞助人。书中收录了米开朗基罗、多纳泰罗、波提切利等著名大师的绘画及雕塑作品,还有大量建筑、手抄本、雕版画,多角度呈现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的繁荣盛况。
《琢玉成器 考古艺术史中的玉文化》是苏芳淑(Jenny F. So)教授中文译作。全书自新石器时代以降,就中国历代出土与传世的玉器中的十个学术性问题进行深度探讨,涉及牛河梁、红山、良渚、三星堆等多个文化聚落,带我们了解古人采玉、治玉、用玉的具体方式,以及玉器在不同时代礼制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玉器的装饰与其他器物门类的关系,也借玉器延伸出华夏文明与周边文化交流的文化细节。